第2节质点和位移学案.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28509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质点和位移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2节质点和位移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节质点和位移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质点和位移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节质点和位移学案质点、位移和时间 第一章A质点、位移和时间 一、教学任务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物理概念,并学习过一些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学问,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所必需的。依据对实例的分析、比较,当实际物体与其运动之间满意肯定条件时,可将实际物体简化为一个点,且不影响对问题的探讨,从而建立质点模型。依据实例分析,引人位移的概念。介绍标量和矢量,并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分和联系。依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出速度定义及计算公式。依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公式,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本节内容是在初中物理

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特殊是其中所应用的一些科学方法,为后续的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什么状况下物体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矢量和标量,理解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4)知道应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的分析和探讨过程,感受比较和分析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通过质点概念的引入过程,感受物理学中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3、(1)通过了解机械运动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广泛联,了解生活中到处有物理,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2)通过导学部分交通平安热点问题的探讨和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感悟生活中不能违反科学规律,提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质点、位移、时间和速度概念的建立。(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和位移公式。难点:(1)位移和路程的区分和联系。(2)速度的概念。四、教学资源:“刚好停车”演示装置(课本图1-3)、课本上的图片、一段交通录像、有关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的PPT或动画、有关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PPT或动画。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是:质点、位移、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匀速

4、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图片和试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建立质点、位移、时间,应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建立速度的概念;进而依据试验结论,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最终通过一些简洁的实例,巩固所学的学问,感悟了解生活中到处有物理,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质点、位移、时间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方法是:以课本图片、演示试验及交通录像创设的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建立质点、位移、和时间的概念;结合初中所学过的学问,通过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的课件以及对实例的探讨、分析、推理,在建立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导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

5、式。并通过实例的探讨、分析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的区分和联系以及速度概念的建立。方法是:通过PPT或动画的视察,并通过实例的探讨、分析、比较,理解位移和路程以刚好间和时刻的区分与联系;结合初中所学过的学问,介绍比值定义的方法,通过对实例的探讨、分析、推理,建立速度的概念。本设计要求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强调物理科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的探讨,归纳得出结论,老师要留意适时启发和“点拨”。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情景演示试验,设问1“刚好停车”演示,或让学生动手做一下,通过“设问1”,启发学生从

6、中想到些什么?活动I视察图片,设问2在学生细致视察书上图片的基础上,通过“设问2”,启发学生找出其中蕴含了哪些机械运动的信息以及与物理相关的内容,通过探讨、沟通,建立质点模型。情景II视察1,设问3视察相关物理课件,通过“设问3”,对实例进行探讨和分析,理解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的区分与联系。情景III视察2,设问4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的课件,请学生结合初中学过的学问,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通过“设问4”,启发学生思索如何描述这种运动,得出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进而导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活动II巩固练习以小组为单位,采纳“工作单”的形式,通过小练习,让学生在沟通、探讨中,对本节课的学问

7、再梳理一遍,巩固所学生学问。3教学主要环节本节课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本环节主要体现物理学习中突出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进站质点模型的过程,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环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探讨和师生沟通,得出位移、速度等物理概念,进而推导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其次环节,通过对实例的探讨活动巩固所学的学问。七、教案示例1情景引人通过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视察,适当设问启发,采纳学生小组探讨的活动形式,引发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爱好。如:(1)视察书上导图及其他几幅照片,探讨其中蕴含了那些有关机械运动的信息?(2)思索能否推断出汽车的运动方向?(3)思索为什么大多汽车看

8、不到呢?(4)想一想,图1-4中P、A、B将局部轨迹放大,再放大,你认为编者的意图是什么?(5)拓展内容除了机械运动你还能视察到什么和物理有关的内容?(6)通过演示试验,让学生讲一讲这个试验中告知我们大家什么道理?注: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分小组探讨,然后组织小组沟通探讨,老师适时启发、“点拨”。2建立质点模型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要探讨困难的机械运动,首先从最简洁的匀速直线运动入手,这就须要对实际物体作一个简化处理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从而引入质点模型。质点是一个志向模型,用质点来代替原来的物体并不影响对问题的探讨。设问:结合质点模型,应怎样理解物理模型?为了便于探讨事物而建立起

9、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客观事物是一种近似的反映,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特征,完全忽视了次要因素和次要特征。设计学生探讨的问题: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一些例子推断该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再由老师给出的几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实例,以及几个不能被看成质点的实例,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举例:(1)平移的桌子可被看成质点;(2)探讨抛出的铅球、手榴弹的运动轨迹时可被看成质点;(3)探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4)探讨平直铁轨上行驶的火车的运动快慢时,火车可被看成质点;(5)计算火车穿山洞的时间时,火车不能看成质点;(6)探讨地球的自转时,地球不能被看成质点。学生相互沟通

10、,老师将他们沟通的结果,总结、归纳,共同得出物体可被看成质点的条件:(1)物体各部分运动状况相同,即物体上随意一点的运动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2)物体各部分运动状况不同(有形变、转动),但这些因素并不影响所探讨的问题。3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先介绍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然后观看课件演示,组织学生依据所视察到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位移与路程,时间和时刻的区分和联系(1)位移和路程位移:质点的位置改变,是矢量。路程:质点运动所经验的轨迹长度,是标量。明确位移和路程的区分,特殊要办法位移方向的的推断。举例说明以加深学生的理解。(2)时间和时刻(先

11、由学生来谈谈自己对两个词的理解)时刻:某一个特定的瞬间,如钟表表针指示的某一位置、时间轴上的某一点等。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举例让学生推断以下是时间还是时刻:3秒内,第3秒初,第3秒内,前6秒内,5点正,8点一刻,3分钟等。设计学生探讨的问题: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关切时间,什么时候关切时刻?4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录像和课件,指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学问,思索如何来描述这种运动,介绍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出速度定义v=St,进而推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公式s=vt。设问:中学与初中对速度的定义有什么不同?老师归纳总结:初、中学对速度定义的比较初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中学:速度

12、等于质点的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可以看出,限于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定义速度时是以物体为探讨对象,以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定义速度,着重从大小上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中学阶段以质点为探讨对象,不仅要从大小上来反映质点(物体)运动的快慢,而且要同时反映质点(物体)运动的方向,还要求反映质点(物体)运动的这种属性。因此,在中学阶段采纳比值定义的方法来定义速度,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物体)来说,这个比值是恒定的。这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希望学生们能熟识这种方法。最终结合“点击”栏目,简洁介绍一下“速率”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5课

13、堂练习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几道联系生活,且适合学生的实际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沟通,以检验本节课学生对于重要学问点的驾驭状况。6作业布置略 时间和位移学案和课件 物理必修1(人教版) 其次课时时间和位移 水平测试1(双选)关于时刻和时间(时间间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时刻表示时间短,时辰表示时间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C作息时辰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答案:BC 2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肯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肯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肯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

14、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解析:物体从某位置动身,经一段时间又返回到该位置,此过程位移为零,但它运动了,A项错物体的运动路程为零,说明它未动,反之物体若静止不动,它的运动路程肯定为零,B项对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C项错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肯定小于路程,D项错答案:B 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辰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B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 解析:作息时辰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起床、就餐、上下课的时刻,A项错.1min能分成多数多个时刻,B项错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刻,C项错

15、“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D项对答案:D 4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间隔的是()A火车在早晨6点10分从上海站动身B火车共运行了12小时C火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D火车在19点55分到达北京 解析:时刻对应位置,时间间隔对应过程,出站、进站对应的是时刻,途中历经的是时间间隔,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答案:B 5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里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又回到原位置,则电子在此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为()A2R,2RB2R,2RC2R,6RD2R,2R 解析: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轨迹长

16、度,3圈为6R;位移的大小等于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长度的最大值为环形室的直径长度,即位移的最大值为2R.答案:C 6从5m高的楼上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下抛出的篮球,在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竖直弹起,上升到高2m处被树杈卡住在这段过程中()A篮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篮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篮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篮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解析:位移为篮球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为篮球运动轨迹的长度,故A项正确答案:A 素能提高7如右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它们位移的说

17、法中正确的是()A沿较大B沿较大C沿较大D一样大 答案:D 8一操场跑道全长400m,如图所示,其中CD和FA为100m长的直道,弯道ABC和DEF均为半圆形,长度各为100m,一运动员从A点起先起跑,沿弯道ABC和直线CD跑到D点,求该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计算时位移大小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运动员从A经B、C至D的路程为:ssABCsCD100m100m200m.运动员从A经BC至D的位移大小xADs2ACs2CD.设半圆的直径为D,即sACD.则12D100m.故xAD20021002m118.56m.答案:见解析 时间和空间是否有限 物质与时间和空间是亲密相关而不行分割

18、的统一体宇宙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的总和因此,我们所在宇宙诞生的同时才出现了时间和空间,或者说此后时间和空间概念才有意义宇宙诞生在大约120亿150亿年(依据2022年的数据为137亿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从那时起,基本粒子到各个星系渐渐形成,直到在一个极一般的天体地球上出现了有高度才智的生命人类这就是宇宙演化到今日的大致过程大爆炸至今的时间就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年龄,各星系在运动中总体上都在相互远离,这反映了空间还在不断膨胀物质的空间分布范围,就确定了我们所在宇宙的尺度然而,时间会不会有一个终点?空间会不会恒久膨胀下去?这些“宇宙之谜”还有待人们接着探讨,或许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家就在今日我们

19、的同学中间这是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距地球约100亿光年遥远的星系这是我们所能视察到的宇宙离我们最远的地方 时间和位移 X1.2时间和位移【学习目标】时间时刻和位移【重点难点】时间与时刻和路程与位移的区分及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学问梳理】1、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指_,是时间轴上的_.(2)时间指_是时间轴上的_.2、路程和位移(1)路程_(2)位移_3、标量和矢量(1)标量是只有_,没有_物理量。如_(2)矢量是既有_,又有_的物理量。如_(3)计算法则:标量相加遵循_,矢量相加遵循_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须建立_,用坐标表示位置,用坐标的改变表示_。留意坐

20、标的改变量的正负表示了位移的方向,改变量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改变量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典型例题】1关于时间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节课45分钟指的是时间;B在时间轴上的每一个坐标点表示的是时刻;C1s初到2s末所经验的时间为2s;D某次列车9:45开车,指的是时刻2.请先画出一条时间坐标轴轴,然后在时间坐标轴上找到:(1)第3s末,(2)第2s初,(3)第3s初,(4)第n秒初,(5)第n秒末(6)第3s内,(7)第n秒,(8)第n-1秒,(9)前3秒。3.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B.物体的位移是

21、直线,而路程是曲线。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等于路程。D.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位移是5m(B)路程是5m(C)位移大小为3m(D)以上均不对5如图甲,一根瘦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起先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若测得OA=OC=7cm,AB=3cm,则自0时刻起先:a0.2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方向向_,经过的路程是_b0.6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方向向_

22、,经过的路程是_c0.8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是_,经过的路程是_d1.0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方向向_,经过的路程是_【当堂训练】1.一条小船在广袤的湖面上航行,起先向东航行了10km,接着又向西航行了4km,接着又向北航行了8km,求小船在此过程中的位移和所走的路程。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刻01234位置坐标m05-4-1-7()几秒内位移最大。1s内。2s内。3s内。4s内()第几秒内位移最大()。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几秒内的路程最大()。1s内。2s内。3s内。4s内()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第1s内。第

23、2s内。第3s内。第4s内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形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R。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路程为3.5R、位移的大小为。路为0.5R、位移的大小为【针对训练】1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初时,指的是时刻。C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时间。D物体在第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的时间。2关于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B路程就是质点运动时实际轨迹的长度,是标量。C任

24、何质点只要做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D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因而位移不行能和路程相等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4某人沿直线运动。如图211示从A点动身到达C点再返回到B点,已知AC80cm,BC30cm,则人走完全程的路程为_m,人的位移大小为_m,位移的方向为_。 【学后反思】 第2节儒学的兴起学案 第2节儒学的兴起学案1通过本课学习,驾驭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

25、影响。2依据教科书与老师供应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学问,从不同的角度发觉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索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老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刚好而精确的评价。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相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骄傲感。在学习历史学问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本课重点为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及汉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这

26、一问题。并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2本课难点为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多方涉猎相关材料,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多与同学沟通,请教老师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视察视野,使自己的相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春秋西汉儒家思想发展演化:1春秋,创立2战国后期,蔚然大宗3秦朝时候,遭到打击4西汉初年,渐渐复苏5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化)1春秋战国

27、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2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思索: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缘由何在?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国家,学术氛围较宽松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需加强思想限制(1)缘由: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指责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2)概况焚书: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保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

28、献+有好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坑儒:警告文化人(3)评价:实质:文化专制政策主动: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限制,肯定程度上维护统治消极: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b、使儒学走向低潮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3西汉初年,实行养精蓄锐政策,儒家思想渐渐复苏二、兴起的表现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缘由:(1)现实的须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很多问题,须要加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冲突激化(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

29、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当官职,以备询问治国方略(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a、针对中心集权的须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针对加强君权的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心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汲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特点:外儒内法2影响:(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2)结束各学派思想同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

30、由发展(3)起用文学儒者参加国家大政(4)对思想、文化、教化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B、汉代的教化体制儒学教化官方化和制度化1教化体制:(1)中心: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育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化系统2影响:(1)对教化: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化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记(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主动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C、科举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1选官制度的改变:世

31、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确立;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3特点:以考试成果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4影响: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促成长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选官方式肯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允公正的原则读书-考试做官,学问分子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气,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导致古代用心从事科学技术探讨的人才力气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 总结:儒学兴起的表现;1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儒学教化官方化和制度化3“贤良之士“的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当职务4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

32、容,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1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BA.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见分封的思想C.妄议朝政的儒生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2儒学思想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D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务C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夫起义D.农夫起义、刘项文盲4关于太学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B.采纳了公孙弘制定的详细方案C、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育政

33、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D、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已经很大5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医药之书B、卜筮之书C、种树之书D、墨家(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四则材料材料一大英百科全书在谈到考试制度时,明确地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纳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15年),及其定期实行的考试(公元前212年)。材料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材料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六拟题回答:(1)据材料一所述,我国早在什么朝代就有了考试制度?(2)材

34、料二中所描述的局面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什么选官制度?(3)材料三与材料四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4)结合所学内容客观评论科学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答案:(1)商朝。(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终生于科场之中拼搏。明代以来八股取士极大地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4)宋朝以前的科举制度起了主动作用,以后尤其是明朝弊端丛生,钳制了思想,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可联系史料加以说明。)(一)单项选择题1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接受,事实上是因为它汲取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C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2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

35、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DA.为加强中心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须要的思想C.为减弱诸侯(王国)势力供应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限制3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D、适应中心集权的须要4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D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加强5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化,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CA.经济发展使综合

36、国力增加B.西汉中心地方教化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成功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起先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非常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实行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

37、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高校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引自汉书董仲舒传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缘由何在?(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

38、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答案:(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使儒家思想起先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化的发展。(4)相同点: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心集权须要,加强思想限制。(可拓展为:都主见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

39、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和限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见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见以法治国,后者主见以德治国。(三)问答题1、儒家思想在今日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需彻底“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儒学的思想原则有主动健康的一面,如“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有人认为,传统儒学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分析以上观点

40、,结合相关学问阐述你对于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答案: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主动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它的地位是如何得以确立的?你是怎样相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发展历程的?对于儒家思想的“独尊”现象,你作何理解?试简要分析。答案: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心集权国家,须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而在建立政权时起了重

41、要作用的法家思想,已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须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发展后的改变。这时,儒生董仲舒汲取法家、道家等各派主见,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须要。也使自“焚书坑儒”以来陷于逆境的传统儒学在学术上得以发展。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适应了西汉大一统局势的须要,对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统治供应了强有力的帮助,因此,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在西汉确立。(2)尊儒兴学,把教化、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汉武帝的创建,在客观上形成了重视学问,重视教化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封建政治与儒学思想亲密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4)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学术思想,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究精神,违反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提示:儒学正统地位何以确立要从西汉统治的须要和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两个方面作答。 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