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与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重点与难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重点与难点中医基础理论重点与难点 绪 绪论一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其概念; 二病、症、证的详细含义是什么;何为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病、症、证的关系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辨证施治:所谓辨证, 就是将四诊 (望、闻、问、切) 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缘由、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推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也称施治, 是依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用方遣药。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相识疾病和解决疾病
2、的过程,即理法方药 症: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 (体征) 。如恶寒、发热、无汗、苔白、脉浮紧等 , 是辩证的主要依据。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病理概括。它反映了病变的缘由、部位、性质, 以及邪正盛衰的关系等。它比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是辨证的结果。上述症状可以概括为风寒表证。病:即疾病,可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有肯定的病因和病变规律,有较固定的症状和体征。如感冒、麻疹等等。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 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所以表现的证不同, 因而治法亦不同,如麻疹,初期解表透疹。中期清泻
3、肺胃,后期养阴清热。 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 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 因而采纳同一方法治疗。如脱肛。宫坠都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治疗。病、症、证的关系:症是疾病的现象, 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一组症状能概括为某一种证候, 而一种证候也包括若干症状。病既包括几组症状, 又可包括几个不同的证候。某一种疾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不但表现症状不同, 而且形成不同的证。第一章精气、阴阳、五行 第一节精气学说一、精气在哲学和中医学的区分 二、气的运动与气化 三、精、气、神的关系一、精气在哲学和中医学的区分 1哲学中的精与气事实上是一个相同的概念,精即气,为无形
4、的微小物质; 2中医学中的精与气是不同的概念:精为有形之精微物质,气为无形之精微物质;精是生命的本源,气是生命的动力。精能化气,气能生精,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或状态。二、气的运动与气化 1.气的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2)气是物质,也是不断运动的; 3)气运动的动力根源在于自身;4)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形式可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 2.气化的概念:气化是气的运动而引起的改变。包括物质形态的各种改变过 程和形式。如动物的生、长、壮、老、死;生命的新陈代谢;各种功能活动及物 质的化生等。三、精、气、神的关系 1.精、气、神学说中三者的概念:精:指肾所藏的精,即肾精
5、。是生命的本源物质。气:人体内无形的作为生命动力的精微物质,如元气、真气等。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2.精与气:精气互化,无形之气聚积为有形之精,有形之精散而为无形之气;精足气充,气足精旺; 3.精与神: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精足则神明,精衰则神疲;神是精的主宰,能摄精固精,神守则精固,神荡则精泄。4.气与神:气生神养神,气旺精足神明;神驭气统精,神明则气调精固。其次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详细应用中的相关概念;一阴阳概念的理解; 二阴阳消长与平衡的关系 三阴阳互损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
6、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属性是依据其性质、位置、趋势、状态等按肯定原则所规定,凡是向上的、向外的、温热的、无形的、光明的、运动的、功能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与此相对的另一方面如向下的、向内的、寒冷的、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物质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引入医学领域,凡是具有推动、温热、兴奋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阳;凡是具有凝合、滋润、抑制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阴。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存在于事物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断对立的冲突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改变和消亡的根源。这一种理论称为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7、 1.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二气和谐的运动是交感发生的最佳状态,即老子所言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交感则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或过程。交感,是万物发生、发展与改变的根源。它使对立着的两种事物或力气,统一于一体,于是产生了自然界的万物,乃至人类,即天地感而化生万物(易传•咸)。阴阳互藏说明阴阳双方中的一方都寓含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交感的内在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依据。2.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是指阴和阳和属性是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如天与地、日与月、寒与热、动与静等。只有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事物
8、和现象,才能区分其阴阳的属性。 阴阳的制约是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不是静止着的相互对峙,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阴可以制约阳,阳可以制约阴。如寒可制约热,热可制约寒;动可制静,静可制约动等。阴阳的对立制约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立制约使双方都不行能无限度地发展,而相对稳定地处于统一体之中。即阴平阳秘。阴阳在对立斗争中,取得了统一,维持着动态平衡,机体也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阴阳互为存在条件,即阴阳两方各以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的一方面而单独存在。如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
9、等。二是指阴阳相互资生为用,即阴阳不仅互为存在条件,更重要的是阴阳必需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相需为用古人曰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这个意思。阴阳互根互用是事物得以发展改变的内在条件,没有阴阳双方的依存、资助,阴阳二气的斗争运动就不行能维系和发展下去。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依据,正因为阴阳相互联结在一起,因而在肯定条件下,才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4.阴阳消长 1)含义:是指阴阳以对立互根为基础的一种运动改变形式,即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2)消长形式 互为消长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皆消皆长此长彼亦长 此消彼亦消 阴阳消长必需包持在肯定的限度
10、内。5.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肯定条件下,可各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对立互根是阴阳转化的基础:阴阳本是指相关事物的对立双方,或一个事物内部的对立双方。二者互根互用,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样才有可能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消长事实上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阴阳肖长的量变和阴阳转化的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密不行分的两个阶段。阴阳消长的量变是阴阳转化质变的前提,而阴阳转化的质变,是消长量变的必定结果。)阴阳的转化的条件:阴阳转化,必需具备肯定的条件。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改变的物极阶段,那么这个极就是转化的
11、条件。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和极就是促进转化的条件。5.阴阳自和与平衡 1)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复原其协调平衡状态的实力和趋势。 2)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通过对立斗争,互根互用,消长转化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上述阴阳学说的几个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表达了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改变阴阳协调是生理,阴阳失调就是病理,其病理改变的基本规律是、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 1)阴阳偏胜:是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形成寒热的实证。(
12、1)阳偏胜外界阳热之邪侵入人体,邪并于阳 而使机体的阳气肯定亢盛,形成实热证。其病机如下, 阳胜则热, 阳胜则阴病: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热证,如高热、面赤、脉数等; 阳偏胜则会损伤人体的阴液(阳长则阴消), 导致阴液不足,表现为口渴便干、尿赤等。(2)阴偏胜外界阴寒之邪侵入人体, 使阴肯定亢盛,形成实寒证。其病机如下,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如恶寒、腹痛、脉紧等;阴偏胜则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阴长则阳消), 导致阳气不足,而出现,面白、肢冷、舌淡等。2)阴阳偏衰:是属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形成寒热的虚证。(1)阳偏衰 阳虚则寒:阳虚, 是指人
13、体本身的阳气不足。阳虚不能制约阴(即阳消则阴长),而 阴气相对的偏盛而导致寒象, 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脉微等,阳虚则寒的虚寒证。(2)阴偏衰阴虚则热:阴虚, 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 阳气就会相对偏亢(即阴消则阳长)出现热象,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等阴虚则热的虚热证。)阴阳互损:是以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为依据,指阴阳任何一方偏衰到肯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而出现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阳损及阴:阳虚至肯定程度时, 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 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 阴损及阳:阴虚至肯定程度时, 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 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阴阳俱损: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最终就会
14、导致阴阳的两虚。 这是疾病发展至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病理表现, 说明病情较重, 正气损伤程度也较重。)阴阳转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改变,可以在肯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善;阳证转化为阴证据恶。(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 调理阴阳是养生的根本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保持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用于疾病治疗 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阴平阳秘,复原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胜, 即阴或阳过盛有余, 为有余之证, 可采纳损其有余即实者泻之的
15、方法。 阳胜则热:属实热证, 宜用苦寒凉药以制其阳(损其有余之阳), 即热者寒之。 阴胜则寒:属寒实证, 宜用辛温热药以制其阴(损其有余之阴), 即寒者热之。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 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 或为阴虚, 或为阳虚。可采纳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的方法。阴虚则热:属虚热证, 一般不能用苦寒凉药消其热, 须用甘寒药物滋阴潜阳(补阴)的方法, 以抑制阳亢之热。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阳病治阴即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阳虚则寒:属虚寒证, 一般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 须用甘温药物助阳抑阴(补阳)的方法, 以消退阴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阴病治阳即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依据阴阳互 根的原
16、理:阴中求阳,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阳中求阴, 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 通过调整阴阳、补偏救敝、促使阴阳失调的病理,复原阴阳的相对平衡, 即谋察阴阳所在而洞之, 以平为期。2)归纳药物的性能药物的功能, 主要靠它的气(性)味, 升降浮沉来体现;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寒、热、温、凉四气,其中寒凉属阴, 温热属阳。味: 酸、苦、甘、辛、咸五味,酸、苦、咸具有涌泄的功能,为阴;甘、辛具有发散的功能,为阳。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浮的药物,主上行而向外,属阳;沉降的药物,主下行而向内,属阴。一阴阳概念的理解:阴阳是属性概念,不是详细所指;阴阳一般是指两种对立的属性;应用
17、阴阳属性时,二者必需是相互关联的,也即阴阳是指同一范围.同一层次的事物或现象。他与冲突的概念是不同的。二阴阳消长与平衡的关系:消长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平衡则是使阴阳运动处于正常状态的重要条件;消长改变是永恒的、肯定的;平衡则是暂短的,相对的。在肯定的消长运动中产生了相对的静止,而维持着动态平衡。三阴阳互损阴阳互损的内在依据是阴阳互根,其结果形成阴阳两虚证; 阴损及阳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阳损及阴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第三节 五行学说一驾驭五行的特性、基本概念; 二五行生克乘侮、所胜、所不胜、制化的概念; 三五行学说确定的治则和治法。一五行相乘、相侮的关系 二制化 三 益火补土法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运行改变之意。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和改变。五行学说是探讨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规律,并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