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蚂蚁和蝈蝈课堂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完成选字填空 二、精读训练:(语文课堂网) 1、读句子 2、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都干些什么?自由读第一、二段。 、想象一下“夏天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语文课堂网) 、这时候蚂蚁们在干什么呢?它们是怎么干的?(搬粮食、背、拉、满头大汗)(语文课堂网) 、天气这么热,蚂蚁为什么不休息,还在满头大汗地搬着粮食? 谁来用赞扬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重点突出:真、背、拉、满头大汗)(语文课堂网)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其次自然段 这里的笑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蝈蝈是怎样笑话
2、蚂蚁的,它会对蚂蚁说些什么? 、蝈蝈自己这时候在做些什么啊? 、读出它们的神气。读出悠然自得。 (出示:蚂蚁:搬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蝈蝈: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逍遥自在。) 、“有的有的”把它们在夏天得表现写得栩栩如生。分角色读:全体女同学读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其次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冬天到了,到蚂蚁家去看看,在干什么? 2、去蝈蝈在的大树下去看看。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话。 3、学习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人无远虑,必由近忧 【评:将本单元练习中的四个成语与这篇课文相结合,这样敏捷地处理教材,既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相识,又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这四个成语,这样的方法
3、也是提高效率的表现。】 四、写字指导:汗、洞、冷 1、记忆字形:汗,干活就会流汗,所以是三点水旁;洞,水帘洞的洞,是 有水的,所以也是三点水旁;而冷,指的是气温很低,水被冻掉了一点,所以变成了两点水。 【评:指导学生从意思上形象的记忆字形,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信任学生也肯定会牢牢记住。】 2、范写,生描红。 【总评】 阅读课就是老师指导下的读书课。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找寻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实力。 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
4、,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本课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学得较活,缘由是老师指导有方,课堂上扬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给学生供应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外部环境。 古诗绝句听课记录及评课 古诗绝句听课记录及评课 古诗绝句听课记录及评课 一读课题绝句,你是怎么理解绝句的?作者是谁? 师:昨天讲的李白是诗仙,而杜甫被称为诗圣。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个地方看到的美景。 二学这首诗。 1、请人读诗。其余人听,听后评 生1:有感情、声音洪亮。 生2:建议留意“鹂”的读音(li是二声) 师:那请你读读。 生3:万里船是表示船多而且离得远,因此应读慢一点,(该生自己读了一次) 生
5、4:他的气韵不够, 师:读一读 生4读且很好(全班给了他热情的掌声) 师:孩子们练练, 然后全班齐读一次。 2、听老师范读,孩子们绽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看谁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师读后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师立刻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请读读、全班齐读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积雪。 那老师要画应画远还是近(远)齐读 哪里的雪(成都西岭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来因而用了一个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遥远的东吴门口停了很多船 师板画,生读出远的感觉 生4:我望见白鹭 师:应画在哪?(远)怎样读?(飞得有劲) 小结:看
6、板画小结 3、师:莫非我们的大自然就这样单调吗?请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读,师启发:开动你的耳、眼你又发觉了什么? 汇报: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1;“翠”字 师:从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码头(从门泊看出) 生3:房子(从窗含看出) 师启发:我还从赵尘(生1)的“翠”看到柳树是绿的,给板书柳树涂为绿色。你还看到、听到什么? 生1:听到鸟叫 生2:我听到船的汽笛声 生3:流水的哗哗声。(师:你的耳朵真灵) 生4:我看到长江很长,还有船在往这靠。 师小结:我们想象后,让树有了绿色,鸟在叫,这叫有什么有什么? 生:“绘声绘色”、“有花有草”、 4用一句话夸
7、夸这首诗。、 5你能用你夸的这种(美、沉醉)读出来吗?自由读(有的摇头晃脑的读、有的闭目吟诵、)指名读出沉醉做动作投入的读师生齐朗诵(诵读出诗的美) 6看黑板上的诗(事先已写在黑板上) 读发觉第一句是动景,其次句是静景 读到这你又发觉这首诗有-有(有动有静) 再读出动静的对比。 7以师考考大家的形式理解诗意(逐句逐句理解) 8练习(1)用画出表颜色的词(黄、翠、白、青) (2)用小三角形标出表示动物动作的词(鸣、上) (3)用“=”画出有哪几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露雪船) (4)实数(两个,一行) (5)用五角星画出虚数。 三、小结: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有什么?(读板书) 听课后点评: 1、读的形
8、式多:初读个别读评价评价过程中读齐读范读想象景物中读读中打开耳、眼夸夸诗读读出感觉。 2、想象诗的画面绽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听到什么?让画面更丰富。 3、小结(有什么有什么)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师声情并茂将生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 5、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6、考大家让学生获得胜利感。 7、读、听、练。 8、简笔画板书形象、直观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 教学目的: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相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相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
9、、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支配:二课时 2022年6月2日第十六周星期二第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知老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10、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察、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终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不由自主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简单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小
11、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教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宏伟壮美,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尝文中其次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复习。 认读词语。 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尝华山的高。 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叙事方法。 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齐读第一自然段。 精读其次、三自然段。 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12、。 学习其次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指导朗读. 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羡?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华山究竟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指名读句子。 b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尝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齐读句子。 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不由自主” 学习古诗: a指名读。 b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师巡察) c指名读句子,点评。 d质疑问难: e诗文分组比照对应朗读。 f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竞读
13、古诗。(评价) 延长: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化 三、课中休息。 四、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五、课中巩固 竞背古诗。 课外延长: 多媒体出示动画:观赏华山的风光。 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指导书写生字:沿、顶、除 附板书: 22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咏华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相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比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美宏伟。 教学重点难点:其次段。 教学具打算和协助活动:投影、生
14、字卡片。 主要板书: 22咏华山 爬山艰难 感叹 红日近 白云低高 作业支配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洁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究竟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
15、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老师巡察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其次、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其次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
16、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异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究竟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行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假如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不由自主。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白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其次段最终一句话。读句子,理解赞扬的意思。 b.指导
17、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洁,他是谁?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老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练
18、习 1口头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与华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咏华山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纳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奇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挚友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老师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生:想。 师:好,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评:课
19、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开心。) 二、学习其次段 师:请小挚友们听老师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是啊!华山很高很高,老师告知你们,跟这个教学楼相比,华山要200多个教学楼那么高。 (评:首先,听老师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华山的高。老师让学生边听边想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详细的形象,将远在天涯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
20、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多媒体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华山还不够高。听老师读。(范读后再请学生读) 师:这一次华山真的高了。 师:华山究竟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挚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很多多的大山。 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画,好吗?远处的
21、山该怎么画?近处的山呢?(老师画简笔画) 师:太阳画在什么地方呢?(老师比画着,学生说要画近些。) 师:为什么太阳要画得那么近呢? 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师:那白云呢? 生:白云该画在山腰间。 师:你们能找到你们自己的腰吗?摸摸看。 (学生摸自己的腰。请一学生上台指出山腰,老师画白云。) (评:色调艳丽的简笔画,能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华山的高。) 师: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
22、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似乎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知了我们华山特别高。 师:小挚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挚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特别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特别特别高。(生读。)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高高的华山,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其次句谁情愿来试试。(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
23、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多媒体显示)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全部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挚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肯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羡:(出求句子:啊!华山真高呀!)生齐读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异吗?这惊异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生再读。
24、(评: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详细概括详细,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阅历参加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详细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特别激烈,再也限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的吟诵起来:(出示诗句)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挚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
25、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挚友们真聪慧,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评: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以文诗比照进而比较学习,找寻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究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熬炼学生的语文实力
26、,对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师:华山这么高,老师忍不住也要赞美一下,读得好的话你们就拍拍手。(老师读完,学生拍起了手)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我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那高高的华山。想不想跟老师一样,一边做动作,一边吟诵啊? 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吟诵。 (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让语言在头脑中构建诞生动的画面与情节,让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专心体验,用情表达,孩子们的学习爱好才会那么浓,思维才会那么活跃,表达才会那么逼真,朗读才会那么到位,想象才会那么丰富。) 三、学习第三段 师: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小挚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
27、: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赞扬。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一女学生轻轻地读) 师:这位先生多斯文啊,谁再来赞扬一下?(再指名读) (评:老师评价时能敬重学生的特性差异,采纳激励性的评语,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活跃着儿童的心情,赐予他们一种向上的力气。) 师:用诗来赞美华山的高与美,就叫“咏华山”。让我们一起来咏华山,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生齐读全文)。 四、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与、齐) 师:老师不教会写“与”吗?(一学生书空。) 师:为什么老师没有教你就会写了呢? 生;因为书上有笔顺表。 师:看来,你真会学习。 (评:老师不露痕迹地引导学
28、生预习课文,信任以后有的学生会自觉看书。) (老师示范写,然后检查学生的姿态,摆好姿态再书写。) (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一年级是起步阶段,老师能留意培育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范写时应当在田字格中范写,这样写出的字更规范。)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小挚友们,今日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父母听,把诗背给他们听,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好吗? 总评: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开心呢?在整个充溢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依据一年级学生留意力简单分散的年龄特征,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或看多媒体课
29、件、或来个简笔画、或做做动作,寓教于乐,使学生进入文本,引起深厚的学习爱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老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奇妙。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典型课咏华山课堂教学 教学要求: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宏伟壮美。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打算: 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挚友,你们平常
30、都爬过哪些山?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 2、 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 1、请小挚友自由读课文其次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沟通探讨。(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高”) 2、小挚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沟通: A:啊!华山真高哇! (1) 老师板画山(有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有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 (2) 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
31、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华山四周有很多山,哪些小挚友情愿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四周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小挚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师边画蓝天涯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小挚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我们接着来画画(师画太阳,有意画
32、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常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 (2)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 (3)平常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 (5)引读:啊!华山 4、请小挚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望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
33、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小挚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挚友先打算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7、你们介绍得真好。华山的美景吸引了很多游人。看,一个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了华山,他们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板画山路:小挚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简单吗?怎么不简单?(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指图)他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的。(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8、他们爬上山顶,看到了刚才小挚友介绍的美景。让我们看图一起说一说。(师引:啊!华山除了蓝天
34、太阳) 9、 假如你也跟他们爬上了华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请生自由说)小挚友都忍不住了,这就叫“不由自主”(读一读)这个小孩也忍不住了,他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出示全诗)师配乐边做动作边吟诵。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小挚友自己读读,想一想。 (2)告知小挚友一个小隐私,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就藏在我们刚才学过的几句话中,请小挚友读读前面的句子,找一找。 (3)哪位小挚友找到了?指名说。 (4)小挚友真聪慧,这首诗把爬上山顶看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我们做个嬉戏,老师读诗句,你们读相应的句子。 (5)同桌互做嬉戏。 (6)男女生相互考考对方。 (7)小挚友已经弄懂了诗的
35、意思,可小孩的先生对诗中的几个字不明白,你情愿帮助他吗?“齐”“回首” (8)谁情愿再把这首诗吟诵给先生听?请小挚友自己试一试。看图试背。指名上台背。 (9)集体配乐吟诵:我们都站在华山顶上,看到华山的美景,小孩不由自主吟诵起来 10、听了大家的吟诵,这位先生也不由自主地赞扬起来。(映示句子)请你读读想想,这位先生会怎样说?请生演演。 11、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把爬上华山山顶看到的奇异景色写了下来,也写出华山的高,小孩用这首诗来赞美华山的高,赞美华山的美,就叫做“咏华山”,也是我们今日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咏) 12、这个小孩是谁?那一年他几岁? 13、读到这,你又想说什么? 三、赏读全文:
36、华山高,华山美,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赞一赞华山的高,华山的美。(齐读课文) 四、结语: 今日回家,小挚友也来画画华山,画完后,看图试着背背其次自然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复习。 认读词语。 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尝华山的高。(友情提示:查找本课资料,请在站内搜寻课文题目) 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图一,指 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叙事方法。
37、 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 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齐读第一自然段。 精读其次、三自然段。 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学习其次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指导朗读. 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羡?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华山究竟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指名读句子。 b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尝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齐读句子。 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不由自主” 学习古诗: a指名读。 b 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
38、出。(师巡察) c指名读句子,点评。 d质疑问难: e诗文分组比照对应朗读。 f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竞读古诗。(评价) 延长: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化 三、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四、课中巩固 竞赛背古诗。 课外延长: 多媒体出示动画:观赏华山的风光。 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3.学生描红、老师巡察、指导。 附板书: 25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观咏华山课堂教学有感 在苏教版首次阅读大赛上,江苏张建刚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文咏华山一文得到了评委的一样认可和听者的高度赞许。我听之观之,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特殊让人信服的有两点:一是教者自然的教态平和的教风,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二是能借助画面理解词语的意思,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但信服之余,也认为此次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一、虚假的写字 张老师在课尾支配的书写“与、齐”两个生字的教学,得到了广阔专家的认可,认为他把低段的写字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我则不以为然。纵观张老师其次课时的教学,基本是分成了三个环节:一是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二是理解课文读好课文;三是学写“与、齐”。有张老师其次课时的教学,我在揣测张老师第一课时都干了什么?张老师在第一课时应当 是学了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