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米 用米量.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09947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米 用米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米 用米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米 用米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米 用米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米 用米量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米 用米量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米 用米量数学教案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2课时 相识米 用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学习目标】: 1初步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育合作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驾驭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打算】: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

2、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留意事项。 二相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便利了,也不简单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视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视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

3、老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究竟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绽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相互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当留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日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

4、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起先,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相识米用米量 第三课时相识米用米量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页,相识米用米量的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依据实际状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空间想象实力和团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打算: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

6、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驾驭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学问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便利,而且也不简单得出正确的结果。)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师讲解并描述:看来,同学们假如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珍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长,想不想知道这个珍宝是什么?二、实践操作,相识米。1建立表象。(1)(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珍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便利多了。(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

7、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提问:在米尺上你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老师再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视察1米有多长。(3)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长度。同桌两人合作量一量,从地面到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是1米,并比划出来,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量一量,双手张开多大是1米?把这个长度记在你的头脑里。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长约是1米。(门

8、的宽)2相识厘米和米的关系。(1)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请你用手比划出来。(2)分组试验。(课前让学生打算10厘米长的纸条若干条、不同长度的厘米尺作为测量工具。)同学们,你们桌上都有一条1米长的绳子,你们能测量出它有多少厘米长吗?请选择你最喜爱的工具去测量。(3)指名汇报。提问:从刚才大家的试验中,你发觉了什么?(1米100厘米)(4)验证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引导学生通过数米尺上的刻度验证刚才试验的结果。3用米量师创设故事情景:明明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一个星期天,明明去探望奶奶。他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家的窗帘已经破旧了,他想:平常奶奶多疼我啊,我也应当孝敬奶奶。于是,明明确定用自己攒

9、的零花钱给奶奶买窗帘布。他就自己先量出了窗户的长和宽,再把这个尺寸告知布店的老板,老板帮明明选了一块又实惠又好看的布。明明把这块布送给奶奶,奶奶用它做了漂亮的窗帘布。大家直夸明明是个聪慧孝顺的好孩子。(1)师:同学们,我们应向明明学习,关切、孝顺爷爷奶奶。你们能像明明一样,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吗?(能)假如让你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你要怎样量?大家先沟通沟通。学生探讨:假如让你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你要怎样量?尺子假如不够长,应当怎么办?学生汇报。小结: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时,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起先,用卷尺或直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尺子不够长,量一次作一个记号,再用尺子接着量,然后

10、把量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所以量的时候肯定要几个同学合作,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2)学生分小组测量自己喜爱的教室中一物的长度。(汇报时,假如学生量同一物出现不同的结果,老师要留意让学生视察比较他们测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缘由,以此让学生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三巩固练习。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怎样用米来量?你们会吗?说一说。 板书设计

11、: 相识米用米量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相识米 用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 教学重点 驾驭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精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问?( 1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12、? 新授 1相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学问驾驭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情愿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打算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供应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知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学习相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

13、示米尺,视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老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视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相互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相互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相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

14、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老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老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老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起先,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15、(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相互量身高,是_米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爱好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沟通(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探究活动 测量与统计 活动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记录下来 (2)沟通每个家庭的身高 (3)把各个家庭成员的身高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老师要加强指导) 表一:学生身高统计表;表二:妈妈身高统计表;

16、表三:爸爸身高统计表 (4)综合分析三个统计表,看有什么发觉?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应的也越高) 活动二: (1)测量学生们的体重,制成统计表; (2)与身高统计表一起进行分析,看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身高与体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体重也相应的越重) (3)依据统计数据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议? (建议超重的同学减肥;建议不达标的同学留意饮食习惯,不挑食) 相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具体介绍: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育学生的动

17、手操作实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驾驭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打算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留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便利,不简单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学习相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

18、课 1相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视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视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老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究竟有多长呢?老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视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视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相互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

19、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老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老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老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肯定要

20、从物体的一头起先,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相互量身高,_米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沟通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相识长度单位“米”是在相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 教学一起先,在复习厘

21、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特别不便利,使学生体会到须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相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相互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 其次层次,依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探讨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

22、比,学生清晰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供应显明的表象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纳小组合作测量的方法,帮助学生驾驭测量要领最终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相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米的相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依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推断与思索。 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

23、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仔细、细致的学习看法和习惯。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打算: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沟通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谋而合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相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 初步相识1米 1. 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依据已有的阅历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嬉戏好吗?

24、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地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视察拉开的绸带,假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肯定的感性相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找准了学问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打算。 2. 相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觉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 用米尺量。 谈

25、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 提问:张老师想知道究竟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相互量一量。 探讨: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 说明: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阅历不足,适时进行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行少的个体体验与思索。 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

26、短一些? 小组活动后,组织沟通。 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画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随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 小组活动后,沟通汇报。 说明:让学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画1米有多长,学生的比画有了参照,就会比画得更精确。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长度表象。 三、 深化对1米的相识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要求

27、:估计一下,用我们平常的步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后,组织沟通。 (3)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 (4)提问:知道1米有多长了吧?假如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长的绸带吗? 学生活动后,用尺量一量剪出的绸带是不是1米长。 说明:通过排1米长的队伍须要几人,走1米长的路须要几步这些学生感爱好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1米的相识。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静静的

28、思索,通过闭眼想和再次比画,力求在头脑中建立清楚的1米的表象。进而,再次让学生依据表象剪出1米长的绸带,并借助测量加以调整,学生头脑中1米的表象将逐步精确。 (5)谈话:请小挚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活动后,组织沟通。 (6)完成“试一试”。 先分别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7)谈话: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到一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身边,最终围成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形。 四、 课堂总结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数学

29、二年级上册教案 相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相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思路: 1、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探讨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详细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肯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得学问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始终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终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索。 2、 建立表象,培育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意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

30、的感知、思索、测量、推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实力,增加空间观念。 3、 注意合作探究,培育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学问,相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老师巡察指导,订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意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育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学问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沟通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

31、必要性,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操作实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看法、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究学问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初步培育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育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打算: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打算: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老师接着出示课本图(

32、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老师巡察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老师引导学生相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晰,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精确、便利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独创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相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 相识厘米 (1) 相识刻度尺 老师出示刻度尺或米

33、尺图,告知学生这是“刻度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老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知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打算的尺子。引导学生边视察边思索问题。 师:尺子上刻有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子上有几种不同长度的刻度线。生可能回答有:“老师,有3种不同的刻度线,最短的刻度线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要刚好告知学生:这表示1毫米),学生会接着问:“比最短的刻度线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又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要进一步引导视察,从起先刻度线到稍长的刻度线有几格这样的1毫米,学生回答有5格,老师告知学生:“这样一格表示5毫米”,学生还会接着问:“老师,相邻最长的刻度线之

34、间又表示什么意思?”老师引导学生视察后告知学生:这样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学们,我们相识了尺子上的刻度线及各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追问:“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线,还有什么?” 学生回答有: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要刚好给学生说明: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 有数字,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这些数字对着哪些刻度线,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回答:0、1、2、3) 老师引导学生在刻度线上找到“0”老师介绍: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起先,表示刻度从这里起先(这叫尺的0刻度)。 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用投影仪指导学生视察)引导学生视察刻度尺“01”是几厘米(从0到1是1厘米),从“1

35、2”是几厘米,从“23”是几厘米(都是1厘米)。老师依据学生回答作出说明:这样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刻度线间隔是相等的。 相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0到2有几厘米,从0到4有几厘米,从0到5有几厘米,从0到6有几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几厘米?老师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加于引导。 同桌指着刻度尺上的详细刻度和长度相互说一说1厘米,几厘米。如:从0到1是1厘米,从0到5是5厘米,从0到9是9厘米,从6到7是1厘米,从1到5是4厘米 (2) 相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所带的物品的长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

36、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进一步形成对1厘米长度概念的表象。 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假如学生举出的物体很少,老师可以将在课前打算一些物体供应给学生测量,如:订书针、透亮胶带的宽、瓜子的长、橡皮的厚等。 (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育学生解决实际简洁问题的实力) 三、 动手操作,培育实力。 1、 学习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1) 老师在黑板上贴一些纸条,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吗?用什么来量? (2) 老师出示刻度尺。讲解如何量纸条的长度,边示范边讲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刻

37、度是多少,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如: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5,表示纸的长度就是5厘米。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3页纸条上面括号内填5,表示纸的长度是5厘米。 2、 小组合作。 再选取一个物体,测量之前,小组里每位同学先估计一下长度大约是多少,然后再测量,最终汇报估计结果与测量结果的误差,从中让学生实践几次,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育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实力) 3、 量课本的长、宽。 以两人一组,先估测再测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的长、宽,老师巡察指导。 4、 深化练习。 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分小组进行) 小组探讨,依

38、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小组探讨后动手测量。 汇报。 5、 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果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成果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探讨,全班汇报。 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用手指比一比。 用眼估计。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全课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学会了什么本事? 老师小结:今日我们相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

39、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节课通过让学生 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使学生相识1厘米的长度及用1厘米测量物体,初步体会测量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对比回忆,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究与反思: 一、 体现问题性。 问题是科研的动身点,是开启任何一门课程的钥匙。所以我在教学中,留意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导入时,老师出示的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学生:“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很快回答出来,这样的问题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教学具有坡

40、度性,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会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这两枝铅笔有多长呢?”这样课堂气氛才有渲染,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 体现体验性。 体验能使学生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本节课通过学生从相识到动手操作到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厘米”的学问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活力与创建,这样所学的学问记得深、记得牢。 三、 体现合作性。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索,独立操作,然后3人小组和2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及先估测后测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估计结果,然后进行动手测量,看看谁估计的准。这样能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及估测实力,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活动,拓展了学

41、生学习的空间。 四、 体现多样性。 课堂活动性强,练习形式多样,在课堂活动上体现了全面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巩固所学学问,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相识分米、毫米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相识分米、毫米教案【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34-35。 【教学目标】: 1.经验实际测量的过程,相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驾驭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阅历,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依据详细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42、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新奇心和参加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找寻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长度的表象,知道分米、毫米和米、厘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用具: 课件、米尺、学生直尺、小瓢虫和树叶图片、2分硬币、身份证、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 1.谈话导入,回顾米和厘米。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许多同学都长高了,能告知我你们的身高是多少吗?用米合厘米说一说自己的身高。 2.激发冲突,引出毫米 视察估计小瓢虫的伸长体会不足一厘米的长度须要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题) 二、动手实践,构建新知,学习毫米。 1.初步相识1毫米。 (1)谈话沟通,了解学生已有学问阅历。你们听说过毫米吗?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什么? (2)利用学生尺,初步相识1毫米。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2.感知1毫米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1)比一比:能用小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并利用2分硬币进行验证。 (2)找一找请小挚友找一找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3.数一数,明确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我们现在知道了直尺上1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