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观书有感教学设计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3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2 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知诗人知诗人出示朱熹名言,感受诗人的学习思想。读读这些句子,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很亲切?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宋朱熹活到老,学到老。宋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读书有三
2、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宋朱熹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宋朱熹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宋朱熹课件再出示诗人名字,师: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指导我们学习的至理名言都出自一个人的言论,那就是朱熹。关于朱熹,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出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生中共撰写了 50 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二、二、解诗意解诗意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
3、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1、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为”“活水”,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交流自学情况(1)第一个要求,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理解一、二句诗意学生先讲解:“鉴”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生说,(半亩方塘就像一面被打的镜子,清澈明净。)补充。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澈透明。“徘徊”是什么意思?(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诗中指谁在哪儿来回地走?(天
4、光和云影一起在水中来回地走,或者说他们在散步。在这明净的镜子中映着天光和白云的倒影,他们正在一起散步。)这是用拟人的方法阐述了这句诗的意思,你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吗?把这两句诗读好。这两句诗描绘了多么美的景色呀,(板书:景色)师: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它暗示了什么?(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3)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学生讲解,师适当补充。“渠”是什么意思?“如许”是什么意思?把诗意连起来说说。先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4)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美吗?谁能说说整首诗描绘的景色。出示方塘美景图和优美词语,激发学生的表
5、达。(半亩大的一方水塘,就像一面被打开镜袱的镜子,池水清澈明净,蓝天和白云倒映在水中,随着细波荡来荡去,风和日丽,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这池水为什么会这般清澈呢?哦,原来有一股清泉正源源不断地注入池中。)好美的景致呀!真让人喜欢。读好这首诗?配乐读4、背诵这首诗。三、三、解诗题解诗题诗句的意思也理解了,那么,我们这首观塘有感也学完了(师强调“观塘有感”),“观书有感”师:可是我们刚才一直在欣赏诗中描绘的方塘美景呀!这诗中可一个书字也没有,怎么能叫“观书有感”呢?理解:观书:读书,也就是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想。这方塘美景与读书有什么关系呢?四、四、明诗理明诗理1看图,猜想读书与方塘的关系。记得
6、刚才介绍作者时有这样一段话: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2引导理解:出示:诗人用半亩方塘来比喻,清澈的湖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正如。“天光云影”好比。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正如。再读这一首诗,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你来评一评这一首诗,写得怎么样?(从修辞、写景、寓理等方面来说,学习写作。)诗人把自己读书之后的感受融入到方塘美景之中,把深刻的哲理寓于景色描写之中,不得不让人称奇(佩服。拍案叫绝)。3 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源头”“活水”,及问号。)五、五、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作为一个人,无论你从事
7、什么行业,都必须让自己的半亩方塘时时注入知识的活水,知识的清泉,才能时时处处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灵活,你能举例说说吗?2 朱熹大师这首诗也叫说理诗,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这类的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3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也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观书有感半亩方塘:清澈透明源头活水(写景)人的心智:更加
8、聪明读书汲取(喻理)教学反思教完之后,觉得这节课上得很粗糙,虽然课的设计能紧扣重难点,然而每项训练都做得不够扎实,自己觉得有点浮光掠影的感觉。特别是在古诗道理的揭示上总觉得讲得不透,引得不自然。因为古诗道理的难理解,总怕学生答不上,所以课前做了提醒和暗示,而这自认为必要的提醒却成了这堂课上的败笔,即引导得不自然,不是水到渠成,而是硬灌,这样的做法恰恰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空间。第二点就是读得不够,不充分。读书方式单一,所以学生体会不到古诗语言的魅力,因而难以入情入境。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古诗,首先教师一定要入情入境,调动各种手段,营造诗的氛围和意境,用自己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其次,就是要读,用多种形式读引导学生边悟,悟诗意、悟诗境、悟诗情;第三,重视学生个性思维,把课堂述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教师摆正位置,做一个关键处的点拨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