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一、 选择题(50分)1. 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 体现了宋元时期纺织业的发展状况B. 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多样化C. 民营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2.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正确是()A. 小农经济
2、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上述诗文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A. 重视历法指导 B. 关注生态环境 C. 讲求精耕细作 D. 注重农事时令4. 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A. 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 色泽光亮,晶莹如雪C. 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 技术精良,面向市场5. 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
3、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A. 冶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 B. 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C. 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 D. 冶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6. 晚清人士恽毓鼎在日记中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可见他剪辫()A. 被迫顺应时局的无奈之举 B. 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C. 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D. 表示彻底与旧风俗决裂7. 徐珂清稗类钞:“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其间由朴素
4、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材料根本上反映了()A.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B. 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C. 攀比之风的盛行导致世风日下 D. 近代服饰变革体现文明碰撞8. 右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A. 谣言散布阻碍了通信工具应用B. 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C. 大众
5、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D. 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9. 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A. 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 B. 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10. 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A. 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 B. 中国从2005年
6、开始接入互联网C. 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D.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11. 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A. 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 B. 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C. 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 D. 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12.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的加强”。新经济政策应该“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品和货币流
7、通”。这表明,列宁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要()A. 退之有度 B. 以退为攻C. 以攻为退 D. 彻底退却13. 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认为:“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这里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扩大市场。这是我们的生产道路。”“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提高商品总量,加速工农业之间和工农业内部的流转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它“将提供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余地”。此观点的核心是()A. 利用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合理手段 B. 价格降低是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C. 加速流通是扩大市场的唯一措施 D. 扩大总量是加快生产的主要方法14.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
8、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明显地改变”的是()A. 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 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系C. 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 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15. 1958年1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者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当时苏联农业领域出现“浮夸风”现象 B.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成效C. 赫鲁晓夫已认识改革的根本症结
9、D. 农业集体化仍具有顽强生命力16. “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的国家,雇佣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 B. 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C.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D. 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17. 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分裂为国家的当代政治世界将会被具有截然不同特征的更大行为体所代替,这与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潜力相符,”也与当代世界的道德呼吁相符。与这一理论认识最相符的是()A.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 B.西欧一体化进程
10、C.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 不结盟运动兴起18. 1992年APEC第4届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秘书处,标志它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如泰国总理明确表示,“如急于成立亚太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材料表明APEC()A. 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 B. 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难以开展C. 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制约其发展进程 D. 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容易实现一体化19. 下图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反映了()A. 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发展
11、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C. 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20. 1992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A. 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B. 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C. 跨国公司的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D. 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21. 从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中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年份进口数量(担)进口价值(两)出口数量(担)出口价值(两)18761881(平均)154 148596 5711 00
12、7 5722 662 23718821891(平均)155 029748 7121 000 6672 617 64618921901(平均)1 706 9818 312 830722 5662 403 04219021911(平均)4 658 18522 538 554307 2561 200 921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C. 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2. 阅读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13、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倾销 D.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23. 下表为某一时期重庆地区重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导致这一时期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统计项目1937年1942年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比例18%58%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比例4.4%78%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例7.3%49%A. 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发展迅速 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 企业内迁以及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D. 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24. 1929年7月(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
14、做法()A. 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应急措施 B.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 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 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25.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B.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 D.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二、 非选择题(50分)26. (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经过了多次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国家没有制订明确的人口政策,但刚刚脱离战争苦海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带着对
15、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从内心深处渴望自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多子多福”的天伦之乐。国家领导人又提出“人口众多是一件好事”的观点,成为鼓励生育的政治理由。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杨垣国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材料
16、三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新华网(2015年10月30日)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又做出了什么新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
17、出其局限性。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经历了一番动荡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材料二:见下图:材料三:1986年,戈尔巴乔夫的指导思想基本上还是改进和完善苏联原先的政治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民主化”和“公开性”,11月,他在会见印度记者时说“改革不容易,最主要的障碍是思维,需要改革多年形成的心理”,而“整个改革应当从党开始”。苏联国事风云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2)根据材料二,说说
18、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及成效。(3) 根据材料三,说说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心转到了哪里,结果怎样。28. (10分)调整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为了保证参加限产者享受“平价”,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 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材料二1936年,最高法院的判决使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失效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
19、”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材料三在20世纪以前,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美国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并不高。罗斯福政府为了推动电力在农村的普及,颁布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和农村电气化法。为了配合农村电气化法,国会还通过了电力合作社团体法。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利用政府资金,为农村电力合作社发放低息、长期贷款,年利息低至2%,期限可达2535年。以上材料均摘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分析,你认为农业调整法存在什么问题?(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36年美国通过土壤
20、保护和国内配额法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与材料一农业调整法相比,在策略上有什么调整?(3)材料三中美国政府的举措对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综合三则材料分析,罗斯福政府应对农业危机的特点是什么?29.(10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摘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
21、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摘自通典食货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
22、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0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30.(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材料二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地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共计前期1120165454223135后期1372361349396(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材料三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摘自新唐书卷165(1)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
23、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水利工程建设并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6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6分)1. D解析:结合“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可知该作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故D项正确。2. B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3. D解析:材料“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
24、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表明农业注重农时,故D项正确。4. A解析:材料“融青瑞色新”说明瓷器质地纯净,“先得贡吾君” 说明此种瓷器被官府垄断,故A项正确。5. D解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可知是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机械化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从“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冶铁业繁荣,故D项正确。6. A解析: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只可降心从众矣”表明是无奈之举,故A项正确;反清革命的需要是有关积极的,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
25、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材料中“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不符,故C项错误;彻底与旧风俗决裂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故D项错误。7. D解析:近代随着五口通商,上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材料“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反映近代上海服饰的变化,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故A项错误;材料“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表明近代上海服饰受西方的影响,这是一种社会习俗变迁,没有体现出现象的本质,故B项错误;攀比之风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近代上海服饰西化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8.
26、 C解析: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与材料中“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相符,故C项正确。9. A解析:作者主张“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推进交通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作者观点,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对发展铁路交通的态度,故B项错误;修筑铁路是资本输出的形式之一,但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本国铁路“密若蛛网”,没有涉及在华修筑铁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10. D解析: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成为新的传播媒介,在社会生产生活之中日渐占据重要席位,故D项正确。11. D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
27、两种特色,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相符,故D项正确。12. A解析: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关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的加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可知,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新经济政策要退之有度,以退为攻、以攻为退、彻底退却不符合材料意思,选择A项符合题意。13. A解析:利用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合理手段,与材料中“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 “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相符,故A项正确。14. C解析:相比列宁新经济政策之下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
28、,斯大林体制之下只允许单一公有制的存在,故C项正确。15. A解析:苏联问题的症结在于斯大林模式的日渐僵化,但赫鲁晓夫未能真正认识到,仅将改革重点放在纠正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排除C、D两项;题干反映的是赫鲁晓夫在农业工作会议上对莫斯科州虚报粮食产量的反对,故B项与题干无关且与史实不符。故选A项。16. D解析:题干中提到“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说明其扩张的方式是资本扩张,故D项正确。17. B解析:欧洲联盟从最初的经济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展到政治领域,其基本出发点以保障自身安全为主,符合题干主旨,故B项正确。18. C解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
29、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与材料“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相符,故C项正确。19. C解析:从图片可知各时期世界贸易以发达国家间贸易为主,世界贸易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图片显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重不断增加,而不是处境恶化,故B项错误;从发达国家间贸易比重可知世界贸易由发达国家主导,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故D项错误。20. B解析:国际经济组织在1992年前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1992年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故B项正确;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只是区
30、域集团化组织,故D项错误。21. D解析:通过材料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糖料进出额在19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世纪初之后进口额大幅增加而出口额大幅减少,这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入为主转向资本输入为主,直接利用中国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这种变化致使古老中国进一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22. B解析:由图表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故B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图表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
31、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1860年,与图表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3. C解析:1937年,日军炮轰南京,国民政府以及重要工业、大学迁到重庆,并且实行战时体制,故出现了重庆的工厂、资本、工人急剧增加的状况,故C项正确。24. C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是“1929年”和“1934年”,这一时期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结合所学知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法令,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些做法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利于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官僚资本在材料中
32、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5. A解析:图片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大约发生于民国初年,此时,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本题应选A项。26. (1) 内容:鼓励生育政策。影响:人口增长超过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不协调,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2) 变化:计划生育;合理生育;生男生女都一样。原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健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3) 调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思想观念的变化;人口结构问题等。27.【答案】(1)农业方面
33、: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权力下放;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2)勃列日涅夫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转向政治领域,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8. (1) 下令销毁农作物和牲畜的做法是不道德的。(2) 意图:限制农作物产量,维护、稳定农产
34、品价格,促进农业复苏。调整:以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为借口。(3) 意义:促进美国农业电气化,有利于农业发展。特点:加强国家对农业干预;通过立法保障农业发展。29. (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地开发山林川泽。(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3)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4)因素:国家的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30.(1)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秦朝:开通了灵渠,
35、联系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前期建设比后期多;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任答其中两点即可)(3)新特点:唐后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江南地区经济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认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内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言之成理即可)-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