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输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4375251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输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长输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输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输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长输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 目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说明 1.4 编制依据 2 施工准备 2.1 一般规定 录 2.2 设计交底、图纸与设计文件会审 2.3 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 2.4 技术交底 3 施工程序 3.1 长输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程序 3.2 长输管道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4 线路工程施工要点 4.1 交桩、移桩、施工作业带清理、测量放线和修筑施工便道 4.2 开挖管沟 4.3 工程主要材料、管道附件、设备及检验 4.4 材料的存放及钢管装卸、运输、布管 1 4.5 管道防腐绝缘和保温工程 4.6 管道焊接及验收 4.7 管道下沟与回填 4.8 输油

2、、输气管道清管、试压及输气管道干燥 4.9 管道穿越、跨越工程及地下管、缆 4.10 管道附属工程 5 站内工艺管道 5.1 管道组成件的检验 5.2 管道加工和组装 5.3 管道焊接 5.4 管道安装 5.5 地下管线下沟回填 5.6 管道系统试验 5.7 管道系统吹除与清洗 5.8 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6 工程竣工验收 6.1 一般规定 6.2 交工技术资料 6.3 竣工交工技术资料 7 施工机具一览表 2 1 1.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提高输油、输气管道工程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制定本工艺规定。 1.2 1.2.1 1.2.2 适用范围 本工艺除第 4、第 5 章节外,其余

3、章节均为通用章节。 本工艺通用章节和第 4 章节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的陆地输送原油、天然气的管道线路工程 的施工及验收。 1.2.3 1.2.4 本工艺通用章节和第 5 章节适用于输油、输气场站内部的工艺管道。 本工艺不适用于油气田集输管道,城市燃气输配管网及工业企业内部的油、气管道,以及投 入运行的油、气管道改造、大修工程。 1.3 说明 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若本工艺规定 与国家现行标准有出入时,以国家标准为准。 1.4 编制依据 劳动部(96)140 号 SYJ0401-98 SYJ4002-90 2 2.1 2.1.1 2.1.1.1 2

4、.1.1.2 施工准备 一般规定 管道工程在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技术准备; 施工现场准备;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程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长输管道站内工艺管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1.1.3 物资(工程材料、耗用材料、施工机具、运输机具、劳保护具等)准备; 2.1.1.4 2.1.2 2.1.2.1 2.1.2.2 2.1.2.3 2.1.2.4 2.1.2.5 2.1.2.6 2.2 施工队伍组织、生活设施准备。 管道施工准备工作一般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熟悉、审查图纸及设计文件,并适时参加设计交底; 掌握工程内容、统计并计算工程量、工作量;

5、编制管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组织焊接工艺试验与评定; 准备施工机具及工装设施; 组织施工队伍,培训人员(含焊工) ; 设计交底、图纸与设计文件会审 3 2.2.1 2.2.2 2.2.2.1 2.2.2.2 2.2.2.3 2.2.2.4 2.2.2.5 2.2.3 设计交底一般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未经交底的图纸、资料,不得用于施工。 管道工程的设计交底,一般宜包括下列内容: 设计规模、工艺流程及有关设备; 平面布置; 工程特点、特殊技术要求、施工标准及验收规范; 特殊管道材料; 管道工程量。 图纸会审分专业会审与综合会审两个阶段进行。图纸会审前就应有足够的熟悉和自审时间,

6、 有关技术负责人应预先进行熟悉和自审,根据自审发现问题,提出审查提纲。 2.2.4 2.2.4.1 2.2.4.2 2.2.4.3 图纸会审应在熟悉设计资料及技术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审查下列内容: 图纸及其它设计文件是否齐全;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图纸、说明书、一览表等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管道平、立两面与单线图是否相符;规格、材质、型号、数量、设计参数等有无矛盾;管 道布置在空间上有无抵触; 2.2.4.4 管道用的预埋件、预留孔等在土建图上的位置与数量是否合适,管廊、支架、管沟、管槽、 管墩等构物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2.2.4.5 2.2.4.6 2.2.4.7 2.2.4.8 2.

7、2.5 2.2.6 管道与其它专业的设施在空间上有无矛盾,是否协调; 管道与设备接口的标高、坐标、方位及管口尺寸是否相符; 设计选用的施工标准及技术要求是否可行; 设计有否漏项。 图纸的专业会审应由技术部门专业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参加。 图纸专业会审后,有关人员还应参加图纸综合会审,从解决管道专业与其它专业之间在图纸 上的不协调问题,并商定主要施工程序,协调各专业间的交叉配合施工问题。 2.2.7 图纸会审中提出的问题,应在会上予以处理,作好图纸会审记录,并应补办有关手续。对会 上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有会议纪要,会后由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其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各单位, 以便落实执行。 2.3 2.

8、3.1 2.3.1.1 2.3.1.2 2.3.1.3 2.3.1.4 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 管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一般宜包括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 施工中应执行的标准、规范。 管道工程实物量一览表; 管道施工技术措施及关键问题; 4 2.3.1.5 2.3.1.6 2.3.1.7 2.3.1.8 2.3.1.9 2.3.2 管道施工进度网络计划或主要控制点; 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管道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 焊接工艺试验及评定; 有关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 管道施工方案应按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结合技术装备、技术力量、环境条件等进行编制, 并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新技术和新工艺。 2.3.3 施工进度应按

9、管道工程量和单位工程总工期的要求合理进行安排。 2.3.4 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应按进度工程量、劳动定额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既应满足正常施工, 又应考虑施工高峰需要。 2.4 2.4.1 2.4.2 2.4.2.1 技术交底 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有记录。 交底由基层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向班组、质检、安全等人员交清下列内容: 施工图及设计说明书; 2.4.2.2 工程内容及工程量; 2.4.2.3 2.4.2.4 2.4.2.5 2.4.2.6 3 3.1 施工方案、技术关键及安全措施; 质量标准、工序交接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项; 质量自检记录及隐蔽工程记录; 设备对管道施工的附加要求

10、。 施工程序 长输管道线路工程施工程 5 施工准备 钢管及其附件检验 钢管的防腐绝缘、运输、布管 测量、放线和施工带清理 管道加工和组装 管沟开挖 管道焊接 返修 焊缝检验 管道下沟、测量检验及验收 防腐补口、补伤、检漏 回填 分段耐压试 站间连通 通球扫线 站间整体试压 竣工验收 图 3.1 长输管道线路工程施工 注:挖沟工序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在焊接工序后进行; 公路、铁路和小型河流穿越可在放线后和回填前进行。 6 3.2 长输管道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 钢管及其附件的检验 管道预制 管道焊接 返修 焊缝检查 管道安装 管道耐压试验 管道吹扫清洗 防腐保温 竣工验收 4 4.

11、1 线路工程施工要点 交桩、移桩、施工作业带清理、测量放线和修筑施工便道 7 4.1.1 一般规定 4.1.1.1 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控制(转角)桩的交接后,施工单位应进行测量放线,将桩移到 施工作业带的边缘,然后进行施工作业带清理和修筑施工便道。 4.1.1.2 管沟回填后,应将设计控制(转角)桩恢复到原位置。 4.1.2 交桩、移桩 4.1.2.1 设计代表在现场向施工单位交接设计控制(转角)桩时,应核对桩号、里程、高程、转角角 度。交桩后,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保护控制(转角)桩,对已经丢失的桩应复测补桩。 4.1.2.2 平原地区宜采用与管道轴线等距平行移动的方法移桩(图 4.

12、1.2.2) ,移桩位置在管道组装焊 接一侧,施工带边界线内 1m 位置为宜,转角桩应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平移后的桩称为原 桩的副桩。山区移桩困难时可采用引导法定位,即在控制(转角)桩四周植上 4 个引导桩,4 个引 导桩构成的四边型对角线的交点为原控制(转角)桩的位置。 4.1.3 4.1.3.1 施工作业带清理 施工作业带占地宽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为 20m。穿越或跨越河流、沟渠、公路、铁路、 5#桩 4# 桩 a a 4#副桩 管线中心线 1#桩 2#桩 3#桩 a 平移后桩位 1#副桩 2#副桩 角平分线 a a 角平分线 3#副桩 5#副桩 图 4.1.2.2 平原地区移桩方

13、法 注:a 为平移时的等距离 地下水丰富和管沟挖深超过 5m 的地段及拖管车调头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占地宽度。山 区非机械化施工及人工凿岩地段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酌情减少占地宽度。 4.1.3.2 在施工带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通行或施工作业的石块、杂草、树木应清理干净,沟、 坎应予平整,有积水的地势低洼地段应排水。施工作业带清理时,应注意对土地的保护,减少或防 止产生水土流失。 8 4.1.3.3 4.1.4 4.1.4.1 清理和平整施工作业带时,应注意保护施工标志桩,如果损坏应立即恢复。 测量放线 应根据设计控制(转角)桩或其副桩进行测量放线,不得擅自改变线路位置。需要更改线

14、路位置时,必须得到设计代表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更改。 4.1.4.2 管道测量放线应放出线路轴线(或管沟开挖边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在线路轴线(或 管沟开挖边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上加设百米桩,并在桩间拉线或撒白灰线。一般地段施工作业 带横断面布置见图 4.1.4.2。 4.1.4.3 管道水平转角较大 线 施 工 作 业 带 边 界 线 侧 0.5m 轴 线 路 布管 施 工 作 业 带 边 界 线 时,应增设加密桩。对于弹 性敷设管段或冷弯管管段, 其水平转角根据切线长度、 外矢矩等参数在地面上放出 曲线。采用预制弯头、弯管 的管段,根据曲率半径和角 度放出曲线。 4.1.4.4 山区和地

15、形起伏较 组焊 施工便道 管 沟 68m 20m 图 4.1.4.2 施工作业带横断面布置图 大地段的管道,其纵向转角 变坡点应根据施工图或管道施工测量成果表所标明的变坡点位置、角度、曲率半径等参数放线。 4.1.4.5 在河流、沟渠、公路、铁路穿跨越段的两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穿越段的两端,线路 阀室两端及管线直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应设置标志桩,其设置位置应在管道组装焊 接一侧,施工作业带边界线以内 1m 处。 4.1.5 4.1.5.1 修筑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应平坦,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应能保证施工车辆和设备的行驶安全。施工便 道的宽度应大于 4m,并与公路平缓接通,每 2

16、km 应设置一个会车处,弯道和会车处的路面宽度应 大于 10m,弯道的转弯半径应大于 18m。 4.1.5.2 施工便道经过小河、沟渠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修筑临时性桥涵或加固原桥涵,桥 涵承载能力应达 10t 级以上。 4.1.5.3 4.1.5.4 措施。 4.2 4.2.1 开挖管沟 管沟的几何尺寸 9 在沼泽、水田、沙漠等地区修筑施工便道时,应采取加强路基的措施。 施工便道经过埋设较浅的地下管道、线缆、沟渠等地下构筑物或设施时,应酌情采取保护 4.2.1.1 管沟的开挖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方段管沟开挖深度应比土方段管沟深 0.2m。侧向斜坡 地段的管沟深度,应按管沟横断面的低侧深

17、度计算。 4.2.1.2 管沟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力学性能和管沟开挖深度确定。深度在 5m 以内(不加支 撑)管沟最陡边坡的坡度可按表 4.2.1.2 确定。 表 4.2.1.2 深度在 5m 以内管沟最陡边坡坡度 土壤类别 中密的砂土 中密的碎石类土 (填充物为砂土) 硬塑的轻亚粘土 中密的碎石类土 (填充物为粘性土)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老黄土 软土(经井点降水) 硬质岩 4.2.1.3 措施。 4.2.1.4 管沟沟底宽度就根据管道外径、开挖方式、组装焊接工艺及工程地质等因素确定。深度在 坡顶无载荷 1:1.00 1:0.75 1:0.65 1:0.50 1:0.33 1:0.10

18、1:1.00 1:0 最陡边坡坡度 坡顶有载荷 1:1.25 1:1.00 1:0.75 1:0.67 1:0.50 1:0.25 1:0 坡顶有动载荷 1:1.50 1:1.25 1:1.00 1:0.75 1:0.67 1:0.33 1:0 深度超过 5m 的管沟边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边坡适当放缓,加支撑或采取阶梯式开挖 5m 以内管沟沟底宽度应按式(4.2.1.4)确定: B=Dm+K 式中 . (4.2.1.4) B沟底宽度, (m)见表 4.2.1.4; (m) ; Dm钢管的结构外径(包括防腐、保温层的厚度) K沟底加宽裕量(m) ;按表 4.2.1.4 取值。 表 4.2.1.

19、4 沟底加宽裕量 K 值(m) 沟上焊接 土质管沟 岩石 爆破 管沟 0.9 1.1 弯头、 冷弯管 处管沟 1.5 1.5 沟下手工电弧焊接 土质管沟沟中 有水 1.0 1.2 沟中无 水 0.8 1.0 岩石爆 破管沟 沟下半 自动焊 接处管 沟 1.6 1.6 沟下焊接 弯头、弯管 及碰口处 管沟 2.0 2.0 条件因素 沟中 有水 0.7 0.9 沟中 无水 0.5 0.7 K 值 沟深 3m 以内 沟深 35m 0.9 1.1 注:1.当采用机械开挖管沟时,计算的沟底宽度小于挖斗宽度时,沟底宽度按挖斗宽度计算。 2.沟下焊接弯头、 弯管、 碰口, 以及半自动焊焊接处的管沟加宽范围为

20、工作点两边各 1m。 4.2.1.5 4.2.2 深度超过 5m 的管沟,沟底宽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酌情处理。 管沟开挖 10 4.2.2.1 开挖管沟前,应向施工人员说明地下设施的分布情况。在地下设施两侧 3m 范围内,应采 用人工开挖,并对挖出的地下设施给予必要的保护。对于重要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征得其管理单位 同意,必要时应在其监督下开挖。 4.2.2.2 4.2.2.3 4.2.2.4 管沟开挖时, 应将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到焊接施工对面一侧的沟边, 堆土应距沟边 0.5m 以远。 在耕作区开挖管沟时,应将表层耕作土与下层土分别堆放。 爆破开挖管沟应在布管前完成。爆破作业应由有爆破资质的队伍

21、承担,爆破作业应制定安 全措施,规定爆破安全距离,不应威胁到附近居民、行人、以及地上、地下设施的安全。对于可能 受到影响的重要设施,应事前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爆破。 4.2.2.5 开挖管沟时,应注意保护地下文物,一旦发现文物,首先应保护现场,然后向当地主管部 门报告。 4.2.3 4.2.3.1 管沟验收 管沟中心线、沟底标高、沟底宽度、变坡点位移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2.3.1 的规定。 管沟允许偏差 项 目 100 50 100 100 100 允许偏差(mm) 表 4.2.3.1 管沟中心线偏移 沟底标高 沟底宽度 边坡点位移 4.2.3.2 4.2.3.3 4

22、.2.3.4 直线段管沟应顺直;曲线段管沟应圆滑过渡,并保证设计要求的曲率半径。 石方段管沟沟壁不得有欲坠的石头,沟底不应有石块, 开挖管沟后,应及时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修整。应做好管沟检查记录,验收合 格后应及时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4.3 4.3.1 4.3.1.1 工程主要材料、管道附件、设备及检验 一般规定 工程所用材料、管道附件、设备的材质、规格和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应符合国 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材料、附件、设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以及材质证明书 或使用说明书。 4.3.1.2 管道附件不得采用铸铁制作,管道弯头宜采用无缝、直缝或双直缝结构,不宜采用螺旋

23、焊 缝钢管制作。弯头本体不应有丁字或环形焊缝。应按有关标准及设计要求制作、检验弯头。 4.3.1.3 管道线路的弯头、冷弯管、弹性敷设管段应符合表 4.3.1.3 的规定。 其他规定 可以切成小角度使 用,但短弧长度应大 表 4.3.1.3 弯头、冷弯管、弹性敷设管段规定 种类 曲率半径 R 外观和主要尺寸 弯头 无褶皱、裂纹、重皮、机械损伤;椭圆度 5D 小于或等于 2.0%,R 等于 5D 时,壁厚减 11 D323.9 冷弯管 弹性敷设 管段 D323.9 1000D 30D 40D 薄率小于或等于 9.0% 无褶皱、裂纹、机械损伤,弯管椭圆度小 于或等于 2.0% 无褶皱、裂纹、机械损

24、伤,弯管椭圆度小 于或等于 2.0% 于 51mm 端部保留 2m 直管段, 椭圆度小于或等于 1% 符合设计要求 注:D管道外径。 4.3.2 4.3.2.1 材料、设备检验及修理 应对工程所用材料、管道附件、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以及材质证明书进行检查, 当对其质量(或性能)有怀疑时应进行复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4.3.2.2 应按制管标准检查钢管的外径、壁厚、椭圆度等钢管尺寸偏差。钢管表面不得有裂纹、结 疤、折叠以及其它深度超过公称壁厚下偏差的缺陷。 4.3.2.3 钢管如有折曲、凹坑、凹槽、刻痕、压扁等有害缺陷应修复或消除后使用: a) 钢管端部的刻痕或夹层应打磨修复,不能修复

25、的刻痕或夹层,应将其所在管段切除,并重新 加工坡口。 b) 钢管变形或压扁超过标准规定时,应废弃。 c) 深度不超过公称管径 2%,长度不超过 10mm 的非应力集中点的轻微凹坑可不修理,但不得 影响对口焊接。如制管焊缝处存在凹坑,应将其所在部分管段切除。 d) 钢管的折曲部分所在管段应切除。 e) 严禁采用贴补补焊方法进行修补。 4.3.2.4 4.3.2.5 制管焊缝的缺陷,应按制管标准进行修理。 弯头、弯管的材质应与输送管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可焊性相匹配。直缝钢管热煨弯头、弯 管的纵焊缝应位于弯头、弯管内弧 45位置。任何受弯部位的管径变形率不应大于管子公称直径的 4.9%,并能满足通过清

26、管器(球)的尺寸要求。每个弯头、弯管端部应标注弯曲角度、钢管外径、 壁厚、曲率半径及材质型号等参数;其它要求应符合本标准表 4.3.1.3 的规定。 4.3.2.6 绝缘接头或绝缘法兰安装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稳压时间为 5min,以无泄漏为合格。试压后应擦干残余水,进行绝缘检测。检测应采用 500V 兆欧表测量,其 绝缘电阻应大于 2M。 4.3.2.7 线路截断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阀门启闭检查及水压试验,其检验要求应符合表 4.3.2.7 的规定。 表 4.3.2.7 截断阀检查、试验规定 12 项目 检查、试验内容 壳体 砂眼 裂纹 无砂眼 无裂纹

27、 检验标准 外观检查 附属设备 埋地阀门的防腐层 齐全、完好 电火花检漏无漏点 灵活 准确 无泄漏 无泄漏 启闭检查 壳体强度试验 水压试验 阀门严密试验 4.3.2.8 启闭 启闭指示器 1.5 倍 最 大 工 作压 力 , 稳 压 5min 1.1 倍 最 大 工 作压 力 , 稳 压 2min 各种防腐材料,包括底漆、底胶、补口和补伤材料,使用前均应按有关技术标准或设计要 求做包覆或涂敷的抽检试验,试验不合格时,应按取样数目加倍抽检试验,如仍不合格,则不得投 入使用。 4.4 4.4.1 4.4.1.1 材料的存放及钢管装卸、运输、布管 材料的存放 钢管、管道附件、阀门、涂料及其它设备材

28、料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妥善保管,存放过程 中应注意检查,以防锈蚀、变形、老化或性能下降。 4.4.1.2 玻璃布、塑料布、聚乙烯、环氧粉末、煤焦油瓷漆内(外)缠带、焊材、热收缩套等材料 应存放在库房中,其中环氧粉末、焊材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焊条长期存放时的相对湿度不宜 超过 60%。 4.4.1.3 钢管、管件、阀门、沥青、煤焦油瓷漆等材料或设备可以分类露天存放,存放场地应平整、 无石块,地面不得积水。存放场地应保持 1%2%的坡度,并设有排水沟。应在存放场地内修筑汽车 与吊车进出场的道路,场地上方应无架空电力线。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应按有关标准配备消防灭 火器材。 4.4.1.4 钢管或

29、防腐钢管应同向分层码垛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3m,且应保证管子不失稳变形、 不损坏防腐层。不同规格、材质的钢管或防腐钢管应分开堆放。每层防腐管之间应垫放软垫,最下 层的管子下宜铺垫两排枕木或砂袋,管子距地面的距离应大于 50mm。为保证管垛的稳定,最下一 层的钢管或防腐管应用楔子楔住。 4.4.1.5 4.4.1.6 凉棚。 4.4.2 钢管装卸 13 阀门宜原包装存放,存放时应采取防水措施。 沥青宜存放在铺有水泥砂浆地面的场地上,场地周围宜设置围墙(栏) ,天气炎热时宜搭设 4.4.2.1 管子装卸应使用专用吊具,操作时应轻吊轻放,严禁摔、撞、磕、碰。应注意保护管口和 防腐层,当直接钩吊管

30、口时,不得使管口产生任何豁口与伤痕。 4.4.2.2 4.4.2.3 双连管吊装时应使用扁担式吊具。 抓管机只允许抓短于 12m 的光管。作业时应轻抓轻放,不得叉伤、夹伤钢管,或挂、碰其 它物体。 4.4.2.4 意。 4.4.2.5 所有施工机具和设备在行车、吊装、装卸过程中,其任何部位与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 在电气化铁路站台装卸车时,应遵守铁路行业操作规程,并应征得铁路车站管理部门的同 应符合表 4.4.2.5 的规定。 表 4.4.2.5 安全距离(m) 4.4.3 4.4.3.1 钢管汽车运输 钢管的汽车运输应符合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 在平原道路运管时, 装管高度不宜超过 2.4m。

31、 施工机具和设备与架空电力线路安全距离 1 135 60 110 220 330 n 0.01(n50)+5 1.5 3 5.1 5.6 6.7 7.8 电力线路电压(kV) 在山区道路运管时,装管高度不宜超过 2m,管子伸出车后的长度不宜超过 4m。 4.4.3.2 4.4.3.3 防腐管装车前,应核对管子的防腐等级、壁厚,不宜将不同防腐等级、壁厚的管子混装。 运输防腐管时,应对防腐层采取保护措施。防腐管与车架或立柱之间、防腐管之间、防腐 管与捆扎绳之间应妥善设置橡皮板或其它软质材料衬垫。捆扎绳外应套橡胶管或其它软质管套。 4.4.3.4 4.4.4 4.4.4.1 运至现场的防腐管,应由施

32、工单位逐根检查验收,办理交接手续。 布管 应根据设计图纸规定的位置、采用的钢管规格和防腐层等级相应布管。布管前应测量管品 周长、直径,以便匹配对口。 4.4.4.2 堆管场地应平坦,无石块、积水和坚硬根茎等损伤防腐层物体。必要时在防腐管下面垫上 两条形土埂、砂袋或草袋。 4.4.4.3 4.4.4.4 堆管的位置应远离架空电力线,并尽量靠近管线。管堆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500m。 沟上布管前应铺 (筑) 管墩, 每根管子下面应设置 1 个管墩。 平原地区管墩的高度宜为 0.4 0.5m,山区应根据地形变化设置。管墩可用土筑,并压实。取土不便时,可用麻袋装填软体物质作 为管墩。 4.4.4.5

33、沟上布管时,钢管摆放的疏密程度应适宜,管与管首尾相接处宜错开一个管口,以方便管 内清扫、坡口清理及起吊。吊管机布管吊运时,宜单根管吊运。进行双根或多根管吊运时,应采取 14 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损伤防腐层。 4.4.4.6 沟上布管及组装焊接时, 管道的边缘至管沟边缘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其值应符合表 5.4.6 的规定。 表 5.4.6 管道边缘与管沟边缘的安全距离 A 干燥硬实土 1.0 潮湿软土 1.5 土壤类别 A(m) SDm+a+A a= 管墩中心(组装管道中心)至管沟中心(线路中心)的距离应按式(4.4.4.6)计算: (4.4.4.6) 式中 S管墩(组装管线)中心至管沟(线

34、路)中心的距离(m) ; Dm钢管的结构外径(m) ; K沟底加宽裕量(m) (按表 4.2.1.4 取值) a管沟边坡的水平投影距(m) h沟深(m) i边坡坡度(按表 4.2.1.2 取值) (按表 4.4.4.6 取值) A安全距离(m) 沟下布管,管子首尾应留有 100mm 左右的距离,并将管子首尾错开摆放。 4.5 4.5.1 管道防腐绝缘和保温工程 钢管、弯头、冷弯管的防腐和保温,现场防腐补口、补伤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4.5.2 防腐层的外表面应平整,无漏涂、褶皱、流淌、气泡和针孔等缺陷;防腐层应能有效地附着 在金属表面;防腐补口、补伤应采用与管线防腐层性能

35、相匹配的防腐材料;聚乙烯热收缩套(带) 、 聚乙烯冷缠粘胶带,以及双组分环氧粉末补伤液、补伤热、熔棒等补口、补伤材料应按其生产厂家 使用说明的要求施工。 4.5.3 管道锚固墩、穿越段管道、阴极保护测试线焊接处的防腐,应经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 行下一道工序。 阴极保护测试线焊接处的防腐材料应与管道防腐层相匹配并与测试线外皮粘接良好。 4.5.4 管道出、入土的防腐层应高出地面 100mm 以上,应在地面交界处的管外采取包覆热收缩套 或其它防护性措施。热收缩套搭接处应平缓,无破损和漏点。 4.6 管道焊接及验收 15 4.6.1 4.6.1.1 4.6.1.2 一般规定 管道焊接适用的方法包

36、括手工焊、半自动焊、自动焊或上述任何方法的组合。 管道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适合于野 外工作条件。 4.6.1.3 焊接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焊接工艺指导书,并据此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然后根据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 SY/T4103 的有关规定。 4.6.1.4 4.6.1.5 1) 2) 3) 焊 应 有 庆 资 证 。 工 格 试 符 工 具 相 的 格 书 焊 资 考 应 合SY/T4103的 关 定 有 规 。 在下列任何一种环境中,如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得进行焊接: 雨天或雪天

37、; 大气机对湿度超过 90%; 药皮焊条手工焊时,风速超过 8m/s;气体保护焊时,风速超过 2.2m/s;药芯焊丝自保护焊 时,风速超过 11m/s; 4) 4.6.2 4.6.2.1 环境温度低于焊接规程中规定的温度。 管道组对与焊接 对接焊坡口设计应符合图 4.6.2.1 的规定。 16 4.6.2.2 4.6.2.3 等壁厚对接焊接头设计应符合图 4.6.2.2 的规定。 不等壁厚对接焊接头设计应符合图 4.6.2.31图 4.6.2.33 的规定。 17 4.6.2.4 管道组对应符合表 4.6.2.4 的规定。 表 4.6.2.4 序号 检 管道组对规定 查 项 目 18 规 定

38、要 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6.2.5 a) 管内清扫 检 查 项 目 无任何杂物 规 定 要 求 管口清理(10mm 范围内)和修口 管端螺旋焊缝或直缝余高打磨 两管口螺旋焊缝或直缝间距 错口和错口校正要求 钢管短节长度 相邻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弹性敷设中间直管段 长 相邻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弯管中间直管段长 分割以后,小角度弯头的短弧长 管子对接偏差 双联管旋转焊平台 手工焊接作业空间 半自动焊接作业空间 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口完好无损,无铁锈、油污、油漆 端部 10mm 范围内余高打磨掉,并平缓过 渡 错开间距大于或等于 100mm 错口

39、小于或等于 1.6mm,延周长均匀颁, 个别使用锤击 大于管径,且不小于 0.5m 大于或等于 0.5m 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 0.5m 大于 51mm 小于或等于 3,不允许割斜口(禁用虾 米腰) 联管对直,转动时无跳动 大于 0.4m(距管壁) 大于 0.5m (距管壁) 沟下焊两侧大于 0.8m , 焊条应无破损、发霉、油污、锈蚀;焊丝应无锈蚀和折弯;焊剂应无变质现象;保护气体 的纯度和干燥度应满足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 b) 低氢型焊条焊前应烘干,烘干温度为 350400,恒温时间为 12h,烘干后应在 100 150条件下保存。焊接时应随用随取,并放入焊条保温筒内,但时间不宜超过 4

40、h。当天未用完的 焊条应回收存放,重新烘干后首先使用。重新烘干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c) 纤维素焊条烘干温度应为 80100,烘干时间为 0.51h。在包装良好,未受潮情况下, 纤维素焊条可不烘干。 d) 在焊接过程中,如出现焊条药皮发红、燃烧或严重偏弧时,应立即更换焊条。 4.6.2.6 a) b) c) 焊接过程中,对于管材和防腐层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施焊时不应在坡口以外的管壁上引弧; 焊机地线与管子连接应牢固,应防止地线与管壁产生电弧而烧伤管材; 对于环氧粉末防腐管,焊前应在焊缝两端的管品缠绕一周宽度为 0.8m 的保护层,以防焊接 飞溅灼伤。 4.6.2.7 a) 使用对口器应符合下

41、列要求: 使用内对口器时,应在根焊完成后拆卸和移动对口器,移动对口器时,管子应保持平衡; 19 b) 4.6.2.8 a) b) 使用外对口器时,应在根焊完成 50%后方可拆卸,所完成的根焊应分为多段,且均匀分布。 焊前预热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规定的温度进行焊前预热; 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不应低于其预热温度; c) 当焊接两种具有不同预热要求的材料时,应以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材料为准; d) 预热宽度应为焊缝两侧各 50mm,应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或其它测量工具测温,预热结束时 的温度且高于规定温度但不应超过 50。 4.6.2.9 a) b) 管道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下向焊应符合

42、管道下向焊接工艺规程SY/T4071 的规定; 根焊必须熔透,背面成型良好。根焊完成后,焊工应仔细检查是否有裂纹,如有裂纹,应 消除后重焊; c) d) e) f) 要求。 4.6.2.10 4.6.2.11 4.6.2.12 4.6.2.13 焊缝焊完后应将其表面焊渣和飞溅清除干净。 对需要后热或热处理的焊缝,应按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进行后热或热处理。 每日下班前应将管线端部管口临时封堵好,防止异物进入。沟下管线还应注意防水。 焊口标志应由焊工或流水作业焊工组的代号及他们所完成焊口的数量组成, 标志可用记号 焊条接头点,应略加打磨,相邻两层的焊条接头点不得重叠,应错开 20mm 以上; 焊接过

43、程中,应注意控制层间温度,当层间温度低于规定要求时,应重新加热; 每遍焊完后应认真清渣,除去表层气孔、夹渣等缺陷,砂轮粉末也应清除; 使用的焊条直径、焊接极性、电流、电压、焊接速度、运条方法等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 笔写在距焊口(油、气流动方向)下游 1m 处防腐层表面,并同时作好焊接记录。 4.6.3 4.6.3.1 焊缝的检验与验收 焊缝应先进行外观检查,外观众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焊缝外观检查应符合 SY/T41031995 第 6.4 条的规定,焊缝盖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a) b) 4.6.3.2 宽度:坡口上口宽(24)mm; 余高:01.6mm。局部不超过 3mm,且长度不

44、大于 50mm。 射线和超声波探伤时,焊缝验收标准分别采用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 质量分级SY4056 和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SY4065 标准。合格 级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输油管道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6.4Mpa 时合格级别为级;设计压力大于 6.4Mpa 时合格级 20 别为级。 b) 输气管道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4Mpa 时,一、二级地区管道合格级别为级,三、四级地 区管道的合格级别为级;设计压力大于 4Mpa 时合格级别为。 4.6.3.3 4.6.3.4 a) 复验; b) 不进行超声波探伤,只进行射线探伤抽查。抽查比例为每个焊工或流水作

45、业焊工组每天完 根据需要,焊缝无损检测检验标准亦可选用 SY/T41031995 第 9 章的规定。 输油管道的探伤比例可任选下面其中之一: 100%超声波探伤后,再对每个焊工或流水作业焊工组每天完成焊口数量的 5%作射线探伤 成焊口数量的 15%。 4.6.3.5 输气管道的探伤比例可任选下面其中之一: a) 100%超声波探伤后,再对每个焊工或流水作业焊工组每天完成的焊口按比例进行射线探伤 复验,复验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地区 5%; 二级地区 10; 三级地区 15%; 四级地区 20%。 b) 不进行超声波探伤,只进行射线探伤抽查。对每个焊工或流水作业焊工组每天完成焊口数 的抽查比

46、例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地区 10%; 二级地区 15%; 三级地区 40%; 四级地区 75%。 4.6.3.6 射线探伤复验或抽查时,如每天的焊口数量达不到比例数要求时,可以以每公里为一个检 验段,并按规定的比例数随焊随查,均匀地复验、抽查。 4.6.3.7 射线探伤复验、抽查中,有一个焊口不合格,应对该焊工或流水作业焊工组在该日或该检 查段中焊接的焊口加倍检查,如再有不合格的焊口,则对其余的焊口逐个进行射线探伤。 4.6.3.8 对穿跨越河流、水库、公路、铁路,穿越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的管道焊口,钢管与弯头 连接的焊口,试压后连头的碰口应进行 100%射线探伤。 4.6.3.9 焊接缺陷的清除和返修应符合 SY/T41031995 第 10 章的规定。对于 X60 及以上级别的管 材,返修后还应按常压钢制焊接仿制及管道渗透检测技术标准SY/T0443 进行渗透检查。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