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卷化学高考模拟试题(解析版)【打印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浙江卷化学高考模拟试题(解析版)【打印版】.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化学模拟试题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I 127 Ba 137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水溶液呈酸性的是()A.NaClB.4NaHSOC.H
2、COONaD.3NaHCO【答案】B【解析】【详解】ANaCl 是强酸强碱盐,其不能水解,故其水溶液呈中性,A 不符合题意;B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其属于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Na+H+SO24,故其水溶液呈酸性,B 符合题意;CHCOONa 属于强碱弱酸盐,其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其电离产生的 HCOO可以发生水解,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OH2OHCOOHOH,故其水溶液呈碱性,C 不符合题意;DNaHCO是强碱弱酸盐,既能发生电离又能发生水解,但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其水溶液呈碱性,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 B。2.固液分离操作中
3、,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B.C.D.【答案】C【解析】2【详解】A该仪器是干燥管,不能用于固液分离,A 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为蒸馏烧瓶,不能用于固液分离,B 不符合题意;C该仪器为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以分离固液混合物,C 符合题意;D该仪器为牛角管,又叫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以收集蒸馏产生的蒸气所冷凝成的液体,不能用于固液分离,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 C。3.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是()A.NaOHB.2CaClC.HClD.24K SO【答案】C【解析】【详解】ANaOH 属于离子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 Na+和 OH-,故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A
4、 不符合题意;BC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 Ca2+和 Cl-,故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B 不符合题意;CHCl 是共价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成离子,故其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C 符合题意;DK2SO4属于离子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 K+和 SO24,故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 C。4.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A.干冰:2COB.熟石灰:42CaSO2H OC.胆矾:42CuSO5H OD.小苏打:3NaHCO【答案】B【解析】3【详解】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故 A 正确;B熟石灰成分为 Ca(O
5、H)2,CaSO42H2O 为生石膏,故 B 错误;C胆矾为五水合硫酸铜晶体,故 C 正确;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故 D 正确;答案选 B。5.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式:B.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242C H OC.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D.甲基的电子式:【答案】B【解析】【详解】A结构式是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一个短横来表示,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和每个氢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碳原子和碳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故 A 正确;B结构简式中需要体现出特殊结构和官能团,甲酸甲酯中要体现出酯基,其结构简式为 HCOOCH3,故B 错误;C键线式中每个端点为一个 C 原子,省略 CH 键,故
6、 C 正确;D甲基中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形成 3 对共用电子对,还剩一个成单电子,故 D 正确;答案选 B。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4【答案】C【解析】【详解】A天然气是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遗体经过漫长的时间变化而形成的,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能源,A 选项正确;B水煤气为 CO 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如甲醇),B 选项正确;C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属于化学变化,C 选项错误;D火棉是名为纤维素硝酸酯,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硝化纤维,
7、D 选项正确;答案选 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5Cl和37Cl是两种不同的元素B.单晶硅和石英互为同素异形体C.HCOOH和2HOCH CHO互为同系物D.H 与Na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主族【答案】D【解析】【详解】A35Cl 和37Cl 是 Cl 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属于同种元素,A 选项错误;B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而单晶硅为硅单质,而石英是 SiO2,两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B 选项错误;C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 CH2的有机化合物,HCOOH 和 HOCH2CHO 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C 选项错误;DH 和 Na 在元素周期表种均处于
8、第 IA 族,D 选项正确;答案选 D。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5B.3NaHCO的热稳定性比23Na CO强C.4KMnO具有氧化性,其稀溶液可用于消毒D.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答案】B【解析】【详解】ACl-很容易被吸附在铝表面的氧化膜上,将氧化膜中的氧离子取代出来,从而破坏氧化膜,A选项正确;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稳定性:NaHCO3Na2CO3,B 选项错误;C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使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外壳变形,其稀溶液可用于消毒,C 选项正确;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和碳、水膜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
9、腐蚀速率更快,D 选项正确;答案选 B。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压钠灯可用于道路照明B.2SiO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C.工业上可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粗铜D.3BaCO不溶于水,可用作医疗上检查肠胃的钡餐【答案】D【解析】【详解】A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所以高压钠灯用于道路照明,故 A 正确;B二氧化硅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来制造光导纤维,故 B 正确;C黄铜矿高温煅烧生成粗铜、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硫,故 C 正确;D碳酸钡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碳酸钡在胃酸中溶解生成的钡离子为重金属离子,有毒,不能用于钡餐,6钡餐用硫酸钡,故 D 错误;答案选 D。10.反应2222Mn
10、O4HCl()MnClCl2H O加热浓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2B.1:1C.2:1D.4:1【答案】B【解析】【详解】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 MnO2中的 Mn 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生成物 MnCl2中 Mn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反应物 HCl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生成物 Cl2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 0 价,故 MnCl2是还原产物,Cl2是氧化产物,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Cl2):n(MnCl2)=1:1,B 符合题意;答案选 B。11.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萃取2Br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4CCl
11、,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先将水层放出B.做焰色反应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C.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D.可用3AgNO溶液和稀3HNO区分NaCl、2NaNO和3NaNO【答案】A【解析】【详解】ACCl4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故萃取 Br2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 CCl4,振荡、静置分层,打开旋塞,先将 CCl4层放出,A 操作错误;B做焰色反应前,先将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无色的目的是排除铂丝上粘有其它金属元素,对待检测金属元素的干扰,B 操作正确C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属于易燃物品,故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
12、塞,防止失火,C 操作正确;7D氯化银、亚硝酸银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所以硝酸银滴入氯化钠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是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而亚硝酸银溶于稀硝酸;硝酸银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故 D 操作正确。答案选 A。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Na O在空气中加热可得固体22Na OB.Mg加入到过量3FeCl溶液中可得FeC.2FeS在沸腾炉中与2O反应主要生成3SOD.22H O溶液中加入少量2MnO粉末生成2H和2O【答案】A【解析】【详解】A无水状态下 Na2O2比 Na2O 更稳定,Na2O 在空气中加热可以生成更稳定的 Na2O2,A 正确;BMg
13、 加入到 FeCl3溶液中,Mg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先与 Fe3+反应,生成 Mg2+和 Fe2+,若 Mg 过量,Mg与 Fe2+继续反应生成 Mg2+和 Fe,但由于反应中 FeCl3过量,Mg 已消耗完,所以无 Mg 和 Fe2+反应,所以不会生成 Fe,B 错误;CFeS2在沸腾炉中与 O2发生的反应为:4 FeS2+11O2高温2Fe2O3+8SO2,产物主要是 SO2而不是 SO3,C错误;D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2粉末生成 H2O 和 O2,化学方程式为:2H2O22MnO2H2O+O2,D 错误。答案选 A。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4422NHFe
14、 SO溶液与少量2Ba(OH)溶液反应:2-244SOBaBaSO8B.电解2MgCl水溶液:2222Cl2H O2OHClH 通电C.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323332CH COOCH CHOHCH COOCH CH OH D.4CuSO溶液中滴加稀氨水:22Cu2OHCu(OH)【答案】C【解析】【详解】A(NH4)2Fe(SO4)2可以写成(NH4)2SO4FeSO4,(NH4)2Fe(SO4)2溶液与少量 Ba(OH)2溶液反应,OH-先与 Fe2+反应,再和+4NH反应,由于 Ba(OH)2较少,+4NH不会参与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2-4SO+Ba2+2OH-=Fe(O
15、H)2+BaSO4,A 错误;B用惰性材料为电极电解 MgCl2溶液,阳极反应为:2Cl-2e-=Cl2,阴极反应为:2H2O+2e-+Mg2+=Mg(OH)2+H2,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Cl-+2H2O=Mg(OH)2+H2+Cl2,B 错误;C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发生水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离子方程式为:CH3COOCH2CH3+OH-CH3COO-+CH3CH2OH,C 正确;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氨水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铵,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2+4NH+Cu(OH)2,D 错误
16、。答案选 C。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甲烷、汽油、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次增加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C.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9【详解】A由于等质量的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其含氢量的大小,而甲烷、汽油、氢气中 H 的百分含量大小顺序为:汽油甲烷氢气,故等质量的它们放出热量的多少顺序为:汽油甲烷氢气,故A 错误;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故 B 正确;C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
17、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则属于纤维素,灼烧时则基本没有气味,故 C 正确;D高分子通常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几千甚至上万的分子,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 D 正确。故答案为:D。15.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不会使溴水褪色C.只含二种官能团D.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1mol NaOH【答案】A【解析】【分析】中含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A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都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A 正确;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溴水褪色,B 错误;C分子中含有羟基
18、、酯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C 错误;10D1mol 该物质酯基水解后生成的酚羟基和羧基均能和 NaOH 反应,1mol 该物质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 2molNaOH,D 错误;故答案为:A。16.X、Y、Z、M、Q 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元素的最高正价为4价,Y 元素与 Z、M元素相邻,且与 M 元素同主族;化合物24Z X的电子总数为 18 个;Q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M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MC.22X ZZX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D.X、Z 和 Q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
19、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X、Y、Z、M、Q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元素的最高正价为+4 价,则证明该元素为第IVA 族元素,又知 Y 元素与 Z、M 元素相邻,且与 M 同族,则在元素周期表位置应为IVA 族VA 族YZM,故推知 Y 为 C 元素,Z 为 N 元素,M 为 Si 元素;化合物 Z2X4的电子总数为 18,则推知,X 为 H,该化合物为 N2H4;Q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一个电子,推出 Q 为 Cl 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分析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为 H、Y 为 C 元素、Z 为 N 元素、
20、M 为 Si 元素、Q 为 Cl 元素,则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比较:Z(N)Y(C)M(Si),故 A 正确;11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Z(N)Y(C)M(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N)Y(C)M(Si),故 B 正确;C.N2H4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H2N-NH2,分子中含两个氨基,可与酸反应,具有碱性,且该分子具有极性,与水分子间也存在氢键,根据相似原理可知,N2H4易溶于水,故
21、C 正确;D.X、Z 和 Q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很多,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铵属于铵盐,为离子化合物,故 D 错误;答案选 D。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712.0 10 mol L的盐酸中 71c H2.0 10 mol LB.将K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80,溶液的pH变小但仍保持中性C.常温下,NaCN溶液呈碱性,说明HCN是弱电解质D.常温下,pH为 3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A.盐酸的浓度为 2.010-7 mol/L,完全电离,接近中性,溶剂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数量级与溶质 HCl 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相差不大,则计算中氢离子浓
22、度时,不能忽略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其数值应大于 2.010-7 mol/L,故 A 错误;B.KCl 溶液为中性溶液,常温下 pH=7,加热到 80C时,水的离子积 Kw增大,对应溶液的氢离子浓度随温度升高会增大,pH 会减小,但溶液溶质仍为 KCl,则仍呈中性,故 B 正确;C.NaCN 溶液显碱性,说明该溶质为弱酸强碱盐,即 CN-对应的酸 HCN 为弱电解质,故 C 正确;D.醋酸在溶液中会发生电离平衡:CH3COOHACH3COO-+H+,向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根据同离子效应可知,该平衡会向生成弱电解质的方向(逆向)移动,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故 D正确;12答案选 A
23、。18.15mL 0.1mol L KI溶液与131mL 0.1mol L FeCl溶液发生反应:3222Fe(aq)2I(aq)2Fe(aq)I(aq)A AAA AA,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B.经苯 2 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C.加入4FeSO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2+23+2cFeK=cFecI【答案】D【解析】【详解】A.加入苯振荡,苯将 I2萃取到苯层,水溶液中 c(I2)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 正确;B.将 5mL0.1mol/LKI 溶液与 1mL0.1mol/LFeC
24、l3溶液混合,参与反应的 Fe3+与 I-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反应后 I-一定过量,经苯 2 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水溶液中仍含有 Fe3+,即 Fe3+没有完全消耗,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B 正确;C.加入 FeSO4固体溶于水电离出 Fe2+,c(Fe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 正确;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2+223+2-(Fe)(I)(Fe)(I)cccc,D 错误;答案选 D。19.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224MnO5HCHO12H4Mn5CO11H O,41mol 4MnO5HCHO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25、为A20NB.用电解粗铜的方法精炼铜,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AN时,阳极应有32gCu转化为2Cu13C.常温下,pH9的3CH 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为5A10 ND.1L浓度为10.100 mol L的23Na CO溶液中,阴离子数为A0.100N【答案】A【解析】【详解】A.Mn 元素的化合价由+7 价降至+2 价,则 4mol-4MnO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4mol(+7)-(+2)=20mol,即转移电子数为 20NA,A 正确;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有: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以及 Cu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u-2e-=Cu2+,
26、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 NA时,即电路中通过 1mol 电子,Cu 失去的电子应小于 1mol,阳极反应的 Cu 的物质的量小于 0.5mol,则阳极反应的 Cu 的质量小于0.5mol64g/mol=32g,B 错误;C.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求出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H+数,C 错误;D.n(Na2CO3)=0.100mol/L1L=0.100mol,由于2-3CO发生水解:2-3CO+H2O-3HCO+OH-、-3HCO+H2OH2CO3+OH-,故阴离子物质的量大于 0.100mol,阴离子数大于 0.100NA,D 错误;答案选 A。20.一定条件下:2242NO(g)N O(g)A AA
27、A AA H0。在测定2NO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A.温度0、压强50 kPaB.温度130、压强300 kPaC.温度25、压强100 kPaD.温度130、压强50 kPa【答案】D【解析】【详解】测定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使测定结果误差最小,应该使混合气体中 NO2的含量越多越好,为了实现该目的,应该改变条件使平衡尽可以地逆向移动。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可以通过减小压强、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则选项中,温度高的为 130,压强低的为50kPa,结合二者选 D。答案为 D。1421.电解高浓度RCOONa(羧酸钠)的NaOH溶液
28、,在阳极RCOO放电可得到RR(烷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总反应方程式:2222RCOONa2H ORR2COH2NaOH 通电B.RCOO在阳极放电,发生氧化反应C.阴极的电极反应:222H O2e2OHHD.电解3CH COONa、32CH CH COONa和NaOH混合溶液可得到乙烷、丙烷和丁烷【答案】A【解析】【详解】A因为阳极 RCOO-放电可得到 R-R(烷烃)和产生 CO2,在强碱性环境中,CO2会与 OH-反应生成CO32-和 H2O,故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RCOO-2e-+4OH-=R-R+2CO32-+2H2O,阴极上 H2O 电离产生的 H+放电生成 H2,
29、同时生成 OH-,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2OH-+H2,因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RCOONa+2NaOH通电R-R+2Na2CO3+H2,故 A 说法不正确;BRCOO-在阳极放电,电极反应式为 2RCOO-2e-+4OH-=R-R+2CO32-+2H2O,-CO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3 价升高为+4 价,发生氧化反应,烃基-R 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 B 说法正确;C阴极上 H2O 电离产生的 H+放电生成 H2,同时生成 OH-,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2H2O+2e-=2OH-+H2,故C 说法正确;D根据题中信息,由上述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可以确定下列反应能够发生:2C
30、H3COONa+2NaOH通电CH3-CH3+2Na2CO3+H2,2CH3CH2COONa+2NaOH通电CH3CH2-CH2CH3+2Na2CO3+H2,CH3COONa+CH3CH2COONa+2NaOH通电CH3-CH2CH3+2Na2CO3+H2。因此,电解 CH3COONa、CH3CH2COONa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可得到乙烷、丙烷和丁烷,D 说法正确。答案为 A。22.关于下列H的判断正确的是()15233CO(aq)H(aq)HCO(aq)1H2-323CO(aq)H O(l)HCO(aq)OH(aq)A AAA AA 2H2OH(aq)H(aq)H O(l)3H332O
31、H(aq)CH COOH(aq)=CH COO(aq)H O(l)4HA.1200HHB.12HHC.340HHD.34HH【答案】B【解析】【详解】碳酸氢根的电离属于吸热过程,则 CO2-3(aq)+H+(aq)=HCO-3(aq)为放热反应,所以H10;OH(aq)+H+(aq)=H2O(l)表示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30;醋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4H3;综上所述,只有H1H2正确,故答案为 B。23.常温下,用10.1mol L氨水滴定10mL浓度均为10.1mol L的HCl和3CH COOH的混合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氨水滴定前,HCl和3C
32、H COOH的混合液中3c Clc CH COOB.当滴入氨水10mL时,+43233c NH+c NHH O=c CH COO+c CH COOHC.当滴入氨水20mL时,+332c CH COOH+c H=c NHH O+c OHD.当溶液呈中性时,氨水滴入量大于20mL,4c NHc Cl1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知识解答。【详解】A.未滴定时,溶液溶质为 HCl 和 CH3COOH,且浓度均为 0.1mol/L,HCl 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H3COOH 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故,c(Cl-)c(CH3COO-),A 正确;B.当滴入氨水 10mL
33、时,n(NH3H2O)=n(CH3COOH),则在同一溶液中 c(NH4+)+c(NH3H2O)=c(CH3COOH)+c(CH3COO-),B 正确;C.当滴入氨水 20mL 时,溶液溶质为 NH4Cl 和 CH3COONH4,质子守恒为 c(CH3COOH)+c(H+)=c(NH4+)+c(OH-),C 正确;D.当溶液为中性时,电荷守恒为:c(NH4+)+c(H+)=c(CH3COO-)+c(Cl-)+c(OH-),因为溶液为中性,则 c(H+)=c(OH-),故 c(NH4+)c(Cl-),D 不正确;故选 D。24.35Ca SiO是硅酸盐水泥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相关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
34、是()A.可发生反应:3543232Ca SiO4NH ClCaSiO2CaCl4NH2H O B.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C.能与2SO,反应生成新盐D.与足量盐酸作用,所得固体产物主要为2SiO【答案】D【解析】【分析】将 Ca3SiO5改写为氧化物形式后的化学式为:3CaOSiO2,性质也可与 Na2SiO3相比较,据此解答。17【详解】A.Ca3SiO5与 NH4Cl 反应的方程式为:Ca3SiO5+4NH4Cl CaSiO3+2CaCl2+4NH3+2H2O,A 正确;B.CaO 能与水反应,所以需要密封保存,B 正确;C.亚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当二氧化硫通入到 Ca3SiO5溶液时
35、,发生反应:3SO2+H2O+Ca3SiO5=3 CaSO3+H2SiO3,C 正确;D.盐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当盐酸与 Ca3SiO5反应时,发生反应:6HCl+Ca3SiO5=3CaCl2+H2SiO3+2H2O,D不正确;故选 D。25.黄色固体 X,可能含有漂白粉、4FeSO、243FeSO、2CuCl、KI之中的几种或全部。将 X 与足量的水作用,得到深棕色固体混合物 Y 和无色碱性溶液 Z。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X 中含KI,可能含有2CuClB.X 中含有漂白粉和4FeSOC.X 中含有2CuCl,Y 中含有3Fe(OH)D.用24H SO酸化溶液 Z,若有黄绿色气体放出,说明
36、X 中含有2CuCl【答案】C【解析】【分析】固体 X 为黄色,则含有 Fe2(SO4)3,溶于水后,要使溶液 Z 为无色碱性,则一定含有漂白粉,且漂白粉过量,得到深棕色固体混合物 Y,则固体 Y 是 Fe(OH)3和 Cu(OH)2的混合物,X 中一定含有2CuCl,4FeSO和243FeSO中含有其中一种或两种都含,据此解答。【详解】A.若 X 含有 KI,则会与漂白粉反应生成 I2,溶液不为无色,A 不正确;B.由分析可知,不一定含有 FeSO4,B 不正确;18C.由分析可知,X 含有 CuCl2,Y 含有 Fe(OH)3,C 正确;D.酸化后,产生黄绿色气体,为氯气,则发生的发生反应
37、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此时的 Cl-有可能来自于漂白粉氧化 FeSO4产生的 Cl-,也有可能是漂白粉自身含有的,不能推导出含有 CuCl2,D 不正确;故选 C。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6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分)26.(1)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F大于HCl的主要原因是_。(2)2CaCN是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2CaCN的电子式是_。(3)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大于氯乙烷,原因是_。【答案】(1).原子半径F Cl,键能FHClH (2).2-.2+.CaN:C:N (3).乙醇与水之间形成氢键而氯
38、乙烷没有【解析】【分析】(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共价键键能的大小;(2)根据价键规则书写 CaCN2的电子式;(3)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可增大溶质的溶解度。【详解】(1)由于原子半径 FCl,故键长:FHClH,键能:FHClH,所以 HF 比 HCl 稳定,故答案为:原子半径 FCl,键能 FHClH。(2)CaCN2是离子化合物,则阳离子为 Ca2+、2-2CN为阴离子;Ca 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的2 个电子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N 原子最外层有 5 个电子,易得到 3 个电子或形成 3 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C 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
39、通常形成 4 对共用电子对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则每个N 原子分别得到 Ca 失去的 1 个电子、与 C 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Ca、C、N 都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CaCN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19(3)乙醇和氯乙烷都属于极性分子,但乙醇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而氯乙烷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故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大于氯乙烷,故答案为:乙醇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而氯乙烷没有。【点睛】2-2CN与 CO2互为等电子体,可以根据 CO2的电子式,结合等电子原理书写2-2CN的电子式。27.14100 mL 0.200 mol L CuSO溶液与1.95g锌粉在量热计中充分反应。测得反
40、应前温度为20.1,反应后最高温度为30.1。已知: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均近似为114.18J g、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31.00g cm,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和金属吸收的热量。请计算:(1)反应放出的热量Q=_J。(2)反应44Zn(s)CuSO(aq)=ZnSO(aq)Cu(s)的H=_1kJ mol(列式计算)。【答案】(1).34.18 10 (2).34.18 10/10002090.1000.200【解析】【分析】(1)根据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可知,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可根据 Q=cmt计算;(2)结合焓变的概念及其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详解】(1)100mL 0.200m
41、ol/L CuSO4溶液与 1.95g 锌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Zn=ZnSO4+Cu,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可知,溶液的质量 m=V=1.00g/cm3100mL(cm3)=100g,忽略金属吸收的热量可知,反应放出的热量 Q=cmt=4.1811J gC100g(30.1-20.1)C=4.18103J,故答案为:4.18103;(2)上述反应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 n(CuSO4)=0.200mol/L0.100L=0.020mol,锌粉的物质的量 n(Zn)=1.95g=65g/molmM=0.030mol,由此可知,锌粉过量。根据题干与第(1)问可知,转化 0.020mo
42、l 硫酸铜所放出的热量为 4.18103J,又因为该反应中焓变H代表反应 1mol 硫酸铜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单位为20kJ/mol,则可列出计算式为:334.18 10 J 1000J/kJ4.18 10/1000=-=-209 kJ/mol0.100L 0.200mol/L0.100 0.200H,故答案为:34.18 10/1000=-2090.100 0.200(答案符合要求且合理即可)。【点睛】该题的难点是第(2)问,要求学生对反应焓变有充分的理解,抓住锌粉过量这个条件是解题的突破口,题目计算量虽不大,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与辨析能力。28.化合物由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加热 X,可产
43、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Y,Y 为纯净物;取3.01gX,用含HCl 0.0600 mol的盐酸完全溶解得溶液 A,将溶液 A 分成1A和2A两等份,完成如下实验(白色沉淀 C 可溶于NaOH溶液):请回答:(1)组成 X 的四种元素是 N、H 和_(填元素符号),X 的化学式是_。(2)溶液 B 通入过量2CO得到白色沉淀 C 的离子方程式是_。(3)写出一个化合反应(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_。要求同时满足:其中一种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必须是 X 中除 N、H 外的两种元素;反应原理与“34=HClNHNH Cl”相同。.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实验,如图。实验中观察到
44、的现象有:锥形瓶内有白雾,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请回答:21(1)将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可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2)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答案】(1).Al Cl (2).33AlCl NH (3).22233AlOCO2H OAl(OH)HCO (4).34AlClClAlCl或3333AlClNHAlCl NH (5).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且放热导致HCl挥发 (6).HCl气体会将24H SO带出,与32Ba NO作用生成4BaSO【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加热 X 可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纯净物气体 Y,故 Y 为 NH3,由实验流程图中分析可知,结合 B 中通
45、入过量的 CO2产生能溶于 NaOH 溶液的白色沉淀 C,故 C 为 Al(OH)3,则 D为 Al2O3,E 是 AgCl,结合图中数据利用原子守恒,可以计算出各自元素的物质的量,求出 X 的化学式,再根据物质性质进行解答。【详解】.(1)由分析可知,Y 为 NH3,由实验流程图中分析可知,结合 B 中通入过量的 CO2产生能溶于NaOH 溶液的白色沉淀 C,故 C 为 Al(OH)3,则 D 为 Al2O3,E 是 AgCl,利用原子守恒可知:A1溶液中含有 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1V224mLn(N)=n(NH)=0.01molVm22400mL molA,Al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46、3-1m0.51gn(Al)=2n(Al O)=2=2=0.01molM102g molA,A2溶液中含有的 Cl-的物质的量为:-10.06molm 0.06mol8.61g0.06moln(Cl)=n(AgCl)-=-=-=0.03mol2M2143.5g mol2A;故一半溶液中含有的 H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1-13.01g-0.01mol 14g mol-0.01mol 27g mol-0.03mol 35.5g mol2(H)=0.03mol1g molnAAAAAA,故 X 中含有四种元素即 N、H、Al、Cl,其个数比为:n(N):n(H):n(Al):n(Cl)=0.
47、01mol:0.03mol:0.01mol:0.03mol=1:3:1:3,故 X 的化学式为:AlCl3NH3,故答案为:Al Cl AlCl3 NH3;22(2)根据分析(1)可知,溶液 B 中通入过量的CO2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2233AlO+CO+2H O=Al(OH)+HCO,故答案为:-22233AlO+CO+2H O=Al(OH)+HCO;(3)结合题给的两个条件,再分析化合物 X(AlCl3NH3)是 NH3和 AlCl3通过配位键结合成的化合物,不难想到类似于 NH3和 H2O 反应,故可以很快得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Cl3+Cl-=-4AlCl 或者AlCl3+
48、NH3=AlCl3NH3,故答案为:AlCl3+Cl-=-4AlCl 或者 AlCl3+NH3=AlCl3NH3;.(1)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稀释是个放热过程,而且 HCl 的挥发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得出用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制备 HCl 的原理是浓硫酸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且放热,使浓盐酸的挥发性增强,使 HCl 挥发出来,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且放热,使浓盐酸的挥发性增强,使 HCl 挥发出来;(2)浓硫酸虽然难挥发,但也会随 HCl 气流而带出少量的 H2SO4分子,与 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答案为:HCl 气体能够带出 H2SO4
49、分子,与 Ba(NO3)2反应生成 BaSO4沉淀。【点睛】本题为实验题结合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只要认真分析题干信息,利用(元素)原子守恒就能较快求出化合物 X 的化学式,进而推到出整个流程过程。29.研究2CO氧化26C H制24C H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26242C H(g)C H(g)H(g)A AAA AA-11H=136kJ mol 262242C H(g)CO(g)C H(g)H O(g)CO(g)A AAA AA-12H=177kJ mol 2622C H(g)2CO(g)4CO(g)3H(g)A AAA AA 3H 222CO(g)H(g)CO(g)H
50、 O(g)A-14H=41kJ mol已知: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 1)。23可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或变化的H(H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例如:22H O(g)H O(1)-1-1-1=-286kJ mol-242kJ mol=-44kJ molH。请回答:(1)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3=H_1kJ mo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A 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 加压有利于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C 反应有助于乙烷脱氢,有利于乙烯生成D 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有研究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分两步进行,过程如下:262C H(g)CO(g)【】2422C 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