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矿山环境评估说明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矿山环境评估说明书.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文 字 目 录 文 字 目 录 1、前 言 1.1 工作目的及任务 1.2 以往工作程度 1.3 评估依据 2、矿山建设概况 3、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3.1 交通、自然地理与气象 3.2 地形地貌 3.3 地表水 3.4 地层及岩浆岩 3.5 构造 3.6 地震活动 3.7 水文地质条件 3.8 工程地质条件 3.9 人类工程活动 3.10 地质环境条件 4、矿山工程分析 4.1 露天采坑 4.2 井下采矿巷道 4.3 地下采空区 4.4 废渣堆积场 4.5 选矿场 2 46 运输道路及矿山辅助工程 5、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 5.1 评估级别 5.2 评估范围 6、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6.
2、1 评估内容 6.2 评估影响因素的选取 6.3 评估方法的选取 6.4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 6.5 现状条件下环境质量状况 6.6 现状评估结论 7、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7.1 预测评估内容 7.2 预测影响因素的选取 7.3 预测评估方法 7.4 预测评估结果 8、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8.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8.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8.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 8.4 评估结果 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9.1 采矿区边坡保护防治对策 9.2 地下丌采巷道及竖井的保护措施 3 9.3 废渣堆积场尾矿库保护防治对策 9.4 矿坑水及选矿废水排放保护防治对策 9.5
3、粉尘、噪声和废气保护防治对策 10、结论和建议 10.1 评估结论 10.2 有关建议 附图目录 附图目录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01 省县镇铁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 1:5000 02 省县镇铁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综合)分区图 1:500 41、前言 1、前言 11 工作目的及任务 11 工作目的及任务 铁矿,拟在铁矿区范围内开发铁矿资源,为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遵照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中“采矿权人在办理登记领取采矿许可证时,应当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规定。特委托对其所属矿山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为此我单位于 2005 年 7 月上旬
4、对该矿山进行了野外调查,主要是以现状调查为主,重点了解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并收集前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其目的任务是:1.1.1 初步查明矿山环境地质特征,对矿山环境地质现状进行评估。1.1.2 初步查明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估矿山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1.1.3 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和建议。1.2 以往工作程度 1.2 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及外围有很多部门开展过不同目的、不同精度的区域地质调查、综合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以上工作为本次评估工作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1.3 评估依据 1.3 评估依据 1.3.1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1.3.2省国土资源
5、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土资办发2002号)。1.3.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1.3.4 企业委托书 1.3.5铁矿地质普查报告(2003 年 11 月)。51.3.6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研究院 2007 年 4 月)。1.3.7 本次实地调查成果。2、矿山建设概况 2、矿山建设概况 铁矿为私营企业,成立于 2003 年 10 月,为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己划定矿区范围;并要求其矿山按规定办理开采的相关手续;到目前为止,矿山已完成了普查地质报告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矿山采用山坡露天、凹陷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开采,汽车运输开拓方
6、案;矿山修筑 1 50km 上山公路,然后利用简易公路约 2km 达禾口平街,14km 至麻桥与“柳界主干公路相接。矿山现有开采设备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矿车、空压机、抽水设备及选矿设备等。目前,矿山企业以生产磁铁矿精矿粉为主,其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矿石量20.0 千 t(矿石平均品位 29.90),采矿权人申请范围内,经 2003 年资源储量地质普查:矿山(、-1、-1、矿体)探明 1 22b 基础储量铁矿石量为 66.1 千吨,资源量 333 矿石量为 22.80 千 t。设计可利用资源储量为 79.78千 t,总损失率 25计算,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 60.00 千 t,矿山服务年限为 3
7、.2年。3、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3、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31 交通、自然地理与气象 矿区位于县城西侧直距约 12km 处,行政上属镇村管辖。地理座标东径 北纬。矿山有简易公路约 2km 达和平街,14km 至与“柳界 主干公路相接,铁路通过县城,“”公路从矿区西南边通过,矿区有简易公路与主干线相 6县气象站(局)提供的数据有:多年平均气温 16 8,最冷月(1 月)平均 3 9,极端最低气温-1 5.6,最热月(七月)平均 29.1,极端最高气温 397;多年平均降水量 1 360.7mm,最大年降水量 2310.9mm,最小降水量 807.3mm,最大日降水量 245.1 mm,最大曰积雪量 0
8、.20m,年平均蒸发量 1377.7mm,最大年蒸发量 14845mm,最低年蒸发量 1197.4mm;年平均相对湿度 80,最低湿度为 9,年平均水气压 17.2mb,最高 31.3mb,最低 6.4mb;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平均频率 18,年平均风速 1.9ms,最大风速 20ms。32 地形地貌 矿区及周围地势以丘陵地貌为主,总体地势是中间低,而南北两侧相对较高,山脉走向北西向,区内海拔高程 30200 米,最高点藏谷垴,海拔标高+20000 m,最低为河沟,标高约 25m,相对高差 175m 左右。山体多呈浑园状,自然坡角一般为 10-20 度,少数 25 度,地势较缓,沟谷呈“U”
9、字型。矿区南侧为湖。河沟水位约在+25.0m(视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按地貌成因及形态划分,矿区属剥蚀堆积地貌。33 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体(系)不太发育。水系呈平行状、网格状发育,主要发育矿区南、西两侧,多属间歇性河流,一般流量 05Ls,洪水期最大流量 20Ls 左右;河水受大气降水及少量地下水补给,排泄于区湖。河沟为区内较大的地表水系,属常年性河流,一般流量 520Ls,河水位最大标高+25m,河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排泄于湖。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25m。而矿区范围内矿体推深标高为+170+lOOm,矿区设计最低开采标高+10m。34 地层及岩浆岩 普查区内主要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
10、冲积层(Qhal)及新太古界大别山岩 7群含铁片麻岩组(Db3)、斜长角闪岩组(Db2)变质岩地层。现分述如下:3.4.1 地层 3.4.1.1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hal)分布于矿区张家脚沿山谷的一带及南西部楼一带,面积约 0.4km。,约占测区面积的 23。岩性主要由亚粘土、亚砂土、砂土、含砾砂土组成,厚度O.51 5 米。3.4.1.2 新太古界大别山岩群含铁片麻岩组(Db3)分布于矿区南西部的大部分地带,地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出露面积约0.45km2,约占测区总面积的 26。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少量磁铁石英岩、磁铁角闪岩、大理岩、斜长变粒岩。该地层产状一般为 1
11、952303053,厚度大于 1000 米。该地层是本区主要含铁层位。3.4.1.3 新太占界大别山岩群斜长角闪岩组(Db2)分布于矿区北东部,出露面积约 0.76km2,约占测区面积的 43。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及少量磁铁角闪岩。该地层产状一般为 2002603060,厚度大于 1000 米。342 岩浆岩 测区仅见有古元古界新太古界花岗质片麻岩组合之毛张院片麻岩(Mgn)。该片麻岩为古老的花岗岩岩体变质形成,岩性为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测区北东部,面积约 0.15km2,约为测区面积的 8。35 构造 矿区位于褶皱系的南东端,南西紧靠断裂带,是一个相当活跃的
12、构造区。在测区内主要见有 F1 性质不明断裂,其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倾角 70 度。从黑坳向北西方向延伸,该断层由于与矿区矿体产状基本一致,倾角相差无几,所以分析认为又寸矿体破坏性不大。测区在褶皱构造上 8处于 镇背斜北东侧之福主庙向斜构造轴上,矿区中部为较新的 Db3 地层,两侧为较老的 Db2 地层,组成倒转向斜构造。36 地震活动 按省地震构造分区:该区属地震构造区,其中心为多种火山沉积建造,经早元古代末大别运动褶皱隆起,形成早期结晶基底。从此一直处于漫长的隆起状态,直至中生代初,始卷入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发展阶段,构造强烈活化,大面积多期花岗岩侵入,玄武岩喷溢,山体强烈抬升等。其中最
13、显著的活动构造是:造成复杂的断块结构,新构造活动迹象比较明显。本区及周边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8次有记载的破坏性地震,具体资料见下表。区域强震统计表 地理坐标()地震时间 震级(N)烈度 地震位置 东经 北纬 震 源深度1584年3 月17 日 5.0 七度 115.7 30.8 1634年3 月26 日 5.0 六度 114.9 30.5 1633 年4 月6 日 4.75 六度 114.9 30.6 1897 年1 月5 日 5.0 六度 115.2 29.9 1913 年2 月7 日 5.0 六度 115.0 31.2 1932 年4 月6 日 6.0 八度 115.07 31.37 13
14、Km1954 年2 月8 日 4.75 六度 113.9 29.7 8 Km2005 年11 月26 日5.7 八度 115.7 29.7 20Km 由此看来,地震构造区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近代地震活动较频繁,其特点是强度较小,频率较高。据我国地震区、带划分:本区为地震基本烈度 7 度区占 937 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其水文地质特征划分其含、隔水层如下:371 第四系砂砾层、含碎石粘土弱孑 L 隙含水层 分布于评估区外围山坡底部和七里冲河沟两侧,厚度 010m,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形成孔隙潜水含水层,其富、导水性较差,地下水水位埋藏浅,水量 520td,排泄于湖水及下部含水层。该含水层多分布于矿
15、区之外及开采标高之下,对矿山开采无影响。372 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 区内岩石主要是太古界大别群上部的变质岩、混合岩,局部零星分布有岩脉,露头良好,受风化作用影响,表层岩石风化裂隙较为发育,风化带发育深度受构造、地形影响,据钻孔揭露,发育深度 530m,一般在 10m 左右,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形成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厚度及含、导水性极不均匀,水量小且不均匀;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沿风化裂隙径流,排泄于地形低洼地段,局部在切割较深的沟谷两侧渗出成泉。373 断层富、导水性 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且多为压扭性断层,其富水性和透水性极差,对未来矿坑充水影响不大。经地质普查时查明:区
16、内断层规模较小,未切穿厚大的隔水层(岩系),且湖距评估区较远,湖水位极低。因此,湖湖水对矿坑充水不会造成威胁。374 新鲜基岩隔水层(岩系)区内基岩风化带以下新鲜岩石,均完整致密,裂隙均不发育,含、导水性极差,构成区内新鲜基岩相对隔水层(岩系)。375 地下水动态变化及补给、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通道随地形起伏而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变化基本一致,地表分 10水岭即为地下水分水岭,地下水位、水质、水量均受大气降水影响。大气降水后大多成为地表迳流,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迳流,在低处风化带或断裂带附近,以泉水形式渗出,另一部分以地下迳流形式向深部循环。376 未来矿坑充水条件分析 区内地表水体(系)不太
17、发育。地表水系多呈网格状发育,属间歇性流水,一般流量 210Ls。湖为区域上较大的地表水体,湖水位最大标高+20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 20m),湖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区内导水断层规模较小,未切穿厚大的隔水层(岩系),且湖距评估区较远,湖水位极低。因此,湖湖水对矿坑充水不会造成威胁。河沟为区内较大的地表水系,属常年性河流,一般流量 520 Ls,河水位最大标高+25m,河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排泄于湖。而区内矿体设计最低可采标高为+1 0 m,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故河水对未来矿床开米疏干有一定影响。未来矿山为山坡露天和凹陷露天开采方式,故未来矿坑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377
18、 水文地质类型 未来矿坑疏干排水会导致区内水环境的改变,局部地段有产生地面沉陷、开裂的可能。矿坑存在突水、淹坑的威胁。在洪水季节,露天采坑因大量汇集降水,导致露采场和矿坑的淹没。因此矿山开拓时必须充分注意并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区内地下水贫乏且水质较差,不宜饮用,建议矿山截取附近地表水或外围的地下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区内可采矿体部分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矿山为山坡露天和凹陷露天开采方式;未来矿坑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故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中 11等。38 工程地质条件 38 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出露的岩石依据其工程地质特征可划分二个工程地质岩类。38。1 松软工程地质岩类 区内表层第四
19、系堆积层和基岩强风化带中的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云母片岩,多为松散状,该岩类深度一般 5 一 lO m,局部10 m,蚀变强烈,亲水物质多,吸水性强,力学强度极低。382 变质岩工程地质岩类 坚硬较坚硬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云母片岩工程地质岩组 由太古界大别群上部的变质岩、混合岩组成,以坚硬较坚硬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为主,岩石较致密完整,力学强度高。383 矿体与围岩工程地质特征 矿石为磁铁角闪岩、磁铁角闪石英岩等,平均体重 3.32gcm3,新鲜矿石致密、坚硬,但且脆性。矿体顶底板围岩为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云母片岩,围岩稳定性较好,除表层风化带外,其力学性质较好,岩矿石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切强度高。
20、上述岩矿石风化后,其力学强度矿体高于围岩。由于矿区地表围岩风化较强,厚度较大(3 一 10m),呈现松散砂状、土状,亲水物质多,开采时必须注意滑坡或塌方。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类型属简单类型。39 人类工程活动 该矿 1958 年大办钢铁时期,曾进行过大面积的地表开采,但因矿石质量较差、价格较低,开采不经济而停采。由于近期铁矿价格上涨,从 2003 年开始,当地及外埠人员无证开采,对区内矿体地表出露部分进行不规范乱采、滥挖,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给后期正规开采造成人为困难。除此之外,评估区 12未见其它不良影响的人类工程活动。3.1O 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区为丘陵区,自然排水通畅。地质构造
21、简单,断裂发育。矿体为磁铁角闪岩、磁铁角闪石英岩等,产状极不稳定,出露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主要地下水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矿坑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矿体顶底板围岩为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云母片岩,围岩稳定性较好,除表层风化带外,其力学性质较好,岩矿石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切强度高。矿山为生产矿山,早期不规范开采所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占压破坏土地资源、边坡失稳、矿石废渣及矿坑水对水土环境轻度污染等,其范围较小,危害程度较轻,因此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简单。4、矿山工程分析 4、矿山工程分析 铁矿矿山工程包括露天采坑、井下采矿巷道、竖井、采空区、废渣堆积场、选矿场、运
22、输道路及矿山辅助工程。各工程特征分述如下:41 露天采坑 矿区露天采坑一般为早期废弃采坑,本次现场测量结果:区内矿体出露地段共有采坑 10 个(CKl-CKlO),其长度在 30-220m 之间,宽度在 1560m 之间,总面积约 0.0135km2,深度 215m;边坡出现过轻微崩塌,坑内均有堆积物充填,现采坑边坡已趋稳定。未来矿山露天采坑有三处,一处为、号矿体出露地段,采坑长约 550m,宽约 2080m,面积约 0.027km2;一处为号矿体出露地段,采坑长约 350m,宽约 45m,面积约 0.016km2;另一处为号矿体出露地段,采坑长约 150m,宽 55m 左右,面积约 0.00
23、8km2,设计采坑最终边坡角为 50。42 井下采矿巷道 未来矿山以地下开采为主,井下采矿采用分区开采,平硐和斜井分别开拓方 13式开采,主平硐标高+55m。矿体顶底板围岩为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云母片岩,围岩稳定性较好,除表层风化带外,其力学性质较好,岩矿石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切强度高。上述岩矿石风化后,其力学强度矿体高于围岩。由于矿区地表围岩风化较强,厚度较大(3 一 10m),呈现松散砂状、土状,亲水物质多,在巷道掘进时,岩石易破碎,需加强支护,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应防止塌方、冒顶、掉块。43 地下采空区 未来矿区地下大面积开采,形成采空区面积达 30000m2。井下采空区今后要不断进行充填
24、工作,如充填不及时,将会存在冒顶隐患。矿山井下采矿巷道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掘进,保留安全柱,合理回采、回填,待矿体采完后按设计进行充填。否则,会导致冒顶塌方,严重时会导致地面塌陷、沉降和地裂缝,且难治理。44 废渣堆积场 本次调查结果:现矿山废矿渣堆积场均在露天采坑附近,目前堆积面积不大,占压土地约 0.008km2;未来排土场四处,预计占地面积为 0.015km2。由于铁矿石易氧化、分解,故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场位于矿坑水排水通道附近,且顺坡或顺沟堆积,暴雨时影响矿坑正常排水,严重时会诱发泥石流。45 选矿场 选矿场位于矿区南边,其下为尾矿库,合计占地面积约 0.005km2;选矿废水废
25、渣中夹有大量泥质、粉砂质、有害组份 Fe304 等,色泽混浊,悬浮物、Fe 离子超标,这些废水排放对水土、地表水体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尾矿坝垮塌将压覆下部农田和冲沟。46 运输道路及矿山辅助工程 矿区道路较短,分布于采坑至主干公路之间,矿山临时建筑设施等辅助工程均分布于选矿场附近,矿山其辅助运输道路和矿坑排水通道的建设,破坏少量植被和土地资源,开采期间会造成水土流失及较度水土污染,闭坑后易治理恢复。14本矿区面积约 O.66km2,采坑、废渣堆积场及选矿场等占地面积 0 0215Km2,土地、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仅限于矿区范围。5、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 5、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 51 评估级别
26、根据该矿山建设规模及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之规定,铁矿矿山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矿石量 20.0 千t(矿石平均品位 29 90),采矿权人申请范围内,经 2003 年资源储量地质普查:矿山(、一 l、一 1、矿体)探明 122b 基础储量铁矿石量为 66.1千吨,资源量 333 矿石量为 22.80 千 t。设计可利用资源储量为 79.78 千 t,总损失率 25计算,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 60.00 千 t,矿山服务年限为 3.2 年。其设计生产规模小,属小型矿山,且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一简单类型,故本次评估级别划分为三级。52 评估范围 铁矿矿山矿区范
27、围由 A、B、C、D 拐点组成,平面形态为不规则四边形,长13361460m,宽 402548m,面积约 066km2。其拐点坐标为:l、X=2、X=3、X=4、X=以上申请范围内矿体设计开采标高为+170-+10m。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下发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的规定一“单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应以批准的矿界范围为基础,若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超出矿界范围,则应依据存在、潜在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适度扩大评估区范围,结合铁矿的采矿性质、工作方式与前人地质工作程度,本次评估范围以矿山可采范围和废渣堆积范围为主体,综合考虑矿山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范围,评估范围与矿区范围的具体情况见附图
28、02,本次评估区面积 1.7388km2。156、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6、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61 评估内容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工程分析情况,结合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己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同时参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确定现状评估内容主要为重要环境地质问题和矿山地质环境特征。611 重要环境地质问题 主要包括崩塌、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边坡的稳定性等内容;现状条件下矿山开采对水土资源环境等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612 矿山地质环境特征 主要为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特征和现状条件下地质环境质量状况;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下,地质环境受干扰的能力和程度;
29、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下的破坏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矿山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62 评估影响因素的选取 矿山现状地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矿床充水条件、气象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等;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影响因素;矿区土地资源影响;地质灾害现状与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是影响地质环境现状的主要因素。63 评估方法的选取 本次评估方法以调查和收集已有的矿山资料及区域资料为主,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进行。6.4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 6.4.1 露天采坑 16评估区内分布有前人开采的露天采坑(CK1-CKl0)共十处(如图 O1),其长度在
30、30-220m 之间,宽度在 15-60m 之间,总面积约 00135km2,深度 21 5m,边坡角一般为 5575。;边坡出现过轻微崩塌,坑内均有堆积物充填;边坡为土质及岩石边坡,现状条件下边坡较稳定,但风化带中岩石破碎,外动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掉块、崩塌等灾害,规模不大,主要对底部矿体开采构成威胁。采坑及周边均分布有废石堆积体,其堆积极不规范,在地表水作用下可能产生堆积体局部蠕动,对下部农田、道路、村庄及自然排水通道等有一定威胁。除此之外,现状条件下未见山体开裂、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642 水资源、水环境方面 矿山已有的采坑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增加地层渗透性,从而引起地下水环境的改变
31、,造成局部地段地下水枯竭,其影响范围仅为采场及周边。6.4.3 土地资源方面 矿山前人开采历史较长,露天采坑、选矿厂、废石矿渣堆积面积总计约0.0215km2,其范围内坡地均被破坏和占压,同时亦破坏地表植被,产生并加剧该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现象,面积占评估区面积 326。6.4.4 斜坡稳定性 矿区居住人口较为稀少,大部份为未开采区,地形坡度不大,植被茂盛;开采范围之外人类不良工程活动较少。现状条件下地面与斜坡稳定性较好。65 现状条件下环境质量状况 651 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特征及现状条件下地质环境质量状况 6511 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特征 如前所述,评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日照较
32、充足,温差较大。矿区为丘陵区,属剥蚀堆积地貌,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矿体为磁铁角闪岩、磁铁角闪石英岩等,产状极不稳定;区内主要地下水为基岩风化裂隙水,17水量小,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未来矿山为山坡露天和凹陷露天开采方式,故未来矿坑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矿体顶底板围岩为斜长角闪片麻岩,围岩稳定性较好。矿山为生产矿山,早期不规范开采所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占压破坏土地资源、边坡失稳、矿石废渣及矿坑水对水土环境轻度污染等。6512 现状条件下地质环境质量状况 区内除早期开采占压和破坏少量土地资源,已废弃采坑对未来开采带来一定的困难外,现状条件下未见明显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
33、质灾害发生;矿山虽为生产矿山,但以往矿业活动范围较小,仅限于矿区内,且对环境危害较轻,因此评估区环境地质质量中等较好。652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下,地质环境受干扰的能力和程度 矿山现采用露天采矿方法,台阶式作业,年生产矿石量 20 千 t,规模较小,且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因而,矿山开发后,地质环境受干扰的能力较好,其影响程度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外,其余影响程度均较轻,影响范围仅限于矿区范围内,对外围地质环境影响较轻。653 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的破坏和危害 目前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的破坏表现为: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影响自然景观并加剧水土流失,其范围较小;矿坑疏排水一方面使水环境发生改变,造成局部地段水资源
34、枯竭,其程度较轻;另_方面造成轻微的水土污染;局部地段边坡存在着掉块等安全隐患,对生产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构成威助。654 矿产资源开发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评估区环境地质条件简单,地质环境质量较好,未来矿山由山坡露天转为凹陷露天进行开采,开采过程中一方面应预防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另一方面应防止节理裂隙影响边坡的稳定性。18655 矿山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 矿山为生产矿山,早期开发比较混乱,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今后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注意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开采,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闭坑后及时进行坡面整形及植被恢复。66 现状评估结论 66
35、1 现状地质环境质量分区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特征,按现状地质环境质量将评估区划分为二个区(附图O 1)。(1)现状环境质量中等区(A)位于评估区中部矿体出露地段,共有五处,其长度在 l75-300m 之间,宽度在 35100m 之间,为早期采场、废石堆积场及选矿场等影响范围。该范围易产生小范围崩塌、滑坡、采坑陡壁危岩等隐患,两侧分布较多废石、废渣,易形成泥石流,并有加剧水土流失及水环境影响现象;而选矿场对水土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故该地带属现状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总面积约 0.095 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 547。(2)现状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区(B
36、)区内主要变质岩分布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面积较小;区内大部份为未开采区,植被发育,地形坡度不大,斜坡稳定,岩体完整性好;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地质环境质量较好,该区面积约 1.634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 9453。662 现状评估结论 评估区为丘陵区,山体坡度 1020,自然排水通畅。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出露主要为变质岩地层,少量第四系,矿体为磁铁石英岩、磁铁角闪岩,产状极不稳定,最低开采标高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区内主要地下水为风化裂 19隙水,矿坑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矿体及围岩为磁铁石英岩、磁铁角闪岩、片麻岩,致密、坚硬一半坚硬,力学强度较高。地表植被
37、覆盖 65以上,现状条件下未出现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山为生产矿山,矿山开采未导致危害性较大、危害较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受开采影响的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面积仅占评估区总面积的 5.47,故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受干扰程度较轻,抗干扰能力较强一中等,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和危害程度较轻,矿产资源的开发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较小。现有采空区内植被、坡地均被破坏和占压,局部地段地下水枯竭,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同时在不利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掉块、崩塌、堆积体局部蠕动等灾害,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必须定期对其进行宏观地质监测。7、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38、7、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71 预测评估内容 本次预测评估内容包括:矿业活动诱发的边坡不稳、地裂缝、山体开裂、崩塌、滑坡、剥落掉块、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矿业活动诱发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问题;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和岩土环境影响和破坏问题;矿区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改善问题。72 预测影响因素的选取 本次预测评估影响因素选取:自然边坡或人工边坡的稳定性;矿山准采区、开采区、工程基建区、废渣堆积区占压土地面积及破坏植被资源;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矿山开采所形成的地质灾害及“三废”,对外围环境的影响。73 预测评估方法 本次预测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74 预测评
39、估结果 741 矿山人工边坡所形成的地质灾害预测 20矿山人工边坡可能诱发以剥落掉块、崩塌、滑坡为主地质灾害,其形成机制分析如下:剥落掉块:松散土体和风化带边坡较为严重,软弱岩石次之,即剥落掉块灾害主要发生在边坡的表部、浅部,由于风化带岩石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差,亲水物质多,同时,矿坑剥离后,边坡植被破坏,基岩长期裸露于地表,且长期遭受风化作用、气候干湿交替作用的影响,在雨水、地表水冲刷、渗入作用下,形成众多的小冲沟、小凹槽而破坏坡体,渗透作用使土体湿化、软化,降低岩土体强度,天长日久,易形成剥落掉块地质灾害。崩塌:主要发生在较陡的边坡或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由于区内岩矿石具脆性,其节理裂隙较发育
40、,且主(大)结构面中常夹软质泥砂等软弱土石,易遭受湿化、软化、浸蚀,并被冲刷淘空,造成硬质岩(矿)体呈临空的状态,在自重或放炮震动作用下,沿结构面或岩层层理面形成崩塌地质灾害。滑坡:区内矿体走向 300350,倾向 SW,倾角 30-60;围岩为变质岩层,产状倾向 SW-SSW,倾角 30-70;未来露天采坑走向近 EW 向,采坑北东边坡多为顺层边坡,易产生侧向滑动。同时,矿山开采斜深较大,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导致次生节理裂隙发育,影响坡体稳定性;在自重或外动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出现山体开裂,严重时形成滑坡。7.4.2 露天开采对环影响预测 1、对土地资源破坏预测 未来矿山采用露天开
41、采方式进行开采,其最终开采境界范围呈不规则椭园形,受矿体规模控制,露天采坑有二处,一处为工、II、号矿体出露地段,采坑南北长约 220-270m,东西宽约 50-110m,面积约 0018km2;另一处为 III 号矿体出露地段,采坑南东一北西长约 60m,北东一西南宽 l 5m 左右,面积约O.001km2,总面积约 0.019km。,其范围内山地和植被势必遭到破坏,前者难以治 21理,后者在闭坑后可复垦恢复。2、对水均衡破坏预测 由于矿坑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未来矿坑存在淹坑的威胁。在洪水季节,露采场因大量汇集降水,导致露采场和矿坑的淹没。矿山露采坑排水采用机械抽水进行疏干,在疏
42、干过程中,将会导致区内水环境的改变,诱发局部地段有产生沉陷、开裂,对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无影响。随着区内铁矿开采深度和范围的逐步扩大,矿山水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在开采过程中,岩体的自然平衡状态将受到破坏,形成张裂隙,从而改变原有的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因此,将给当地生产及生活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仅限于矿区范围内。743 矿山地下开采所形成的地质灾害预测 l、塌项、地面塌陷及地裂缝 矿山未来主要采用地下开采,不合理的开采易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及塌顶等地质灾害,重者可发生冒顶灾害。因此,要加强硐内支护及防患工作,做好采空区的及时回填工作。2、环境影响 未来地下开采,废石、废渣占地面积
43、较小,对地表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较轻,今后合理开采,废石、废渣和矿石有序堆放,及时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将不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故未来矿业活动对矿区的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及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轻微,在服务年限内,其影响程度增强的可能较小。7.4.4 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 现状条件下废石、废渣堆积总面积 0008km2,前缘高度达 055m:废石、废渣量近 9000 m3。未来矿业活动废石、废渣量逐步增加,年剥离量 6 万 t,且顺沟堆放,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但在科学、合理堆放,加强 22管理的条件下,矿业活动诱发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的危险较小。745 废渣及矿坑水、选矿废水污染预测
44、 评估区内分布有较多的矿渣堆积体,在今后的矿山开采过程中,也将产生新的矿渣堆积体。该类堆积体多为顺坡堆积,由于矿区范围狭窄,大部分堆积体位于采坑两侧山沟,这样,在暴雨季节里,一方面堆积体浸水饱和,自稳性降低,另一方面,地表水和矿坑水对其有一定冲刷作用,两者综合作用,则可能引起堆积体蠕动或滚石,进而诱发产生泥石流,从而造成压覆其下部的坡地、农田或自然排水通道。矿山矿渣成份主要为斜长角闪岩、浅粒岩、云母片岩和含磁铁矿石等,废矿渣风化后分解的主要有害组份为 Fe3O4,对周围环境污染较轻。但是,矿坑水及选矿废水中夹有大量泥质、粉砂质等,色泽混浊,悬浮物、Fe 离子超标,这些废水排放对附近水土及地表水
45、体有一定的污染。746 噪声和粉尘影响预测 矿山开采和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爆破作业、机车运输作业、加工作业等会形成高频噪声,对矿山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动物栖身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采矿、上下矿石、运输、加工过程中亦会形成大量的粉尘,既增加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亦对矿山作业人员及周边动植物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影响。747 选矿厂环境影响预测 在以往零星开采过程中,均将矿石直接外销,未进行选矿。今后矿山开采采用采选结合的方式进行,选矿厂设计在矿区南边,由选矿厂和两个尾矿库组成,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尾砂堆积要永久性占用坡地,同时尾砂的堆积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影响景观;另一方面,该选厂处于沟谷部位,采用原有
46、凹地作为尾砂库,机械填筑后作尾砂坝用,这样当尾砂堆积过高、暴雨时,受山洪作用,有可能引起尾砂坝的溃决,饱和尾砂随之下泄,压覆农田、道路,且对水土造成污 23染。8、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8、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8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本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仅限于评估区,因为在现状开采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环境与其周围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较微弱,矿山的矿业活动区仅占评估区的 5.47,对评估区外围的地质环境一般不造成影响或影响极其微弱。矿业活动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在地面与斜坡的稳定性和水土资源环境方面,矿山现状条件下存在发生掉块、崩塌、堆积体局部蠕动等灾害隐患。由矿
47、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可知:前人不规范开采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范围较小,危害较轻;未来规范的矿山工程本身遭受到地质灾害危害性小;科学合理的矿业活动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变及水土资源环境的破坏影响程度较轻,影响范围主要在评估区内,影响对象为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地区。8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根据湖北省鄂土资办发20025l 号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主要依据自然地面与斜坡的稳定状态,水土资源影响与破坏,以及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损失与治理难度划为严重、较重、较轻三个等级(见下表)。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影响程度 因素 地面与斜坡稳定状态 水资
48、源环境影响与破坏 危害对象 损失与治理难度 严重 较稳定 影响大,破坏严重 城镇、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特殊保护地区 损失大,治理难度大,难以恢复 轻重 较稳定 影响较大破坏较重 村庄、一般交通线和工程设施及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高地区 损失较大,治理和恢复较难 较轻 较稳定 影响较小破坏较轻 一般地区、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地区 损失小,易治理和恢复 8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 根据本矿山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结合矿山开采现状与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将评估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和较轻区。8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I)分布于矿区中部矿体出露地段及未来废渣堆积场、运输
49、道路、矿山辅助工程。由于今后要对矿体进行开采,所以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要严重一些。其影响范围为:北西一南东长约 1.60m,南西一北东宽约 0.06 一 O.65km,面积约 050km2,约占评估区面积 2876(见附图 02)。预测该范围内今后可能发生地裂缝、山体开裂、崩塌等地质灾害,并伴生有植被、土地破坏及水土流失现象。8.3.1.1 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山开发,改变了山体的自然坡向、坡角,破坏了岩体结构,使原来坚固的岩石变得松散、碎裂。在雨水冲刷和爆破的震动下,容易产生、崩塌或掉块;若边坡角过陡、开采高差过大,可能诱发地裂缝、山体开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井下开采可能诱发冒顶、地
50、裂缝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同时易发生坑道突、涌水现象,对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8312 废渣堆积场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山的废渣堆积场设计在采坑的周边,平面上呈梯形,总面积约 0.010m2。废渣堆积场内堆积的是矿石废料、废渣,在堆积量比较多、堆积时间较长时,受 24 25降雨影响,易产生泥石流、滑塌、水土污染等地质灾害,威胁下面村庄、农田及自然排水通道。8313 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其最终开采境界范围呈不规则形状,受矿体规模及矿区范围的控制,其长一般为 200-400m,宽一般为 50 一 180m,面积在 O012-0025km2 之间;其范围内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