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43488751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4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16 浙江省湖州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科学答案解析 第 I 卷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A 中学生的质量在 50 kg 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 g=50 kg10 N/kg=500 N左右故不符合实际;B 水的密度是,食用油的密度略小于水,在左右故 B 不331.0 10 kg/m330.9 10 kg/m符合实际;C 一 般 教 室 的 长、宽、高 分 别 在、左 右,教 室 体 积 在9 m8 m3 m,接近故 C 符合实际;3VABh9 m8 m3 m216 m3200 mD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 14 km/h4 m/s1.1 m

2、/s3.6故选:C【考点】密度及其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大小的估测 2【答案】C【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上出现的黑色而低温的区域黑子通常成对出现,它们是穿过太阳表面的强大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磁场的 5 000 倍)磁场是由在太阳内部运动的气体形成的 有时,气体云层会升高,从黑子对沿着磁力线运动这些拱形的气体被称为“日珥”,它像是太阳面的“耳环”一样,有时会在夜空中形成可见的极光 在结构复杂的黑子群中,会发生突然而剧烈的爆炸这些爆炸被称为“耀斑”当耀斑到达地球后,与地球两极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会产生北极光和南极光耀斑会对通讯、卫星,甚至输电线路造成干扰 从以上分析及围中现象可知,“甲”应是日珥故

3、选 C【考点】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 3【答案】B【解析】A 分子间存在着间隔,1 毫升酒精加 1 毫升水得到的酒精的水溶液体积小于 2 毫升故不合题意;2/16 B酒精与水混合,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溶液的名称是酒精的水溶液,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故符合题意;C在常温下,氯化钠不能溶解在水中,故不合题意;1 g1 g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所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小于,故不合题意 2 g故选:B【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答案】A【解析】解;A、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

4、损的疾病,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正确;B、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有细菌引起的,错误;C、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有细菌引起的,错误;D、疟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有细菌引起的,错误;故选:A【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5【答案】B【解析】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无关故 A 不合题意;B、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故 B 符合题意;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利用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了摩擦,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无关故 C 不合题意;D、蛟龙号深潜器通过

5、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下潜和上浮,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B【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答案】A【解析】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玻璃棒上的自由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玻璃棒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少了电子而带正电;绸子是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 3/16 的电子而带负电整个过程只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没有新物质生成 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铜原子失332CuAgNOCu NO()Ag去电子变 成带正电的铜离子,帶正电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变成电中性的银原子整 2(Cu)(Ag)(Ag)个过程不仅有电子的转移,还生成了新物质 海波是硫代硫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将

6、海波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只 2232ONa S O 5H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电子的转移 从以上分析可知,A 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摩擦起电现象;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熔化 7【答案】A【解析】A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 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吞噬细胞从血管进人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选:A【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 8【答案】B【解析】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A 图 A 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实验,通电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A 不符合题意;B 图 B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据此可以制成发电机,故 B 符合题意;C 图 C 是奥斯特实验,通电后小磁针偏转,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 C 不符合题意;D 图 D 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关系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16【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9【答案】D【解析】(1)由图可知,圆柱体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由于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

8、等,所以,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故 AB 错误(2)由于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由图可知:,根据得12FFVV排甲排乙FgV浮液排可知:,故 C 错误;D 正确;FgV浮液排12故选:D【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0【答案】D【解析】生物体内的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故选:D【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1【答案】C【解析】A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9、时,应先将若干份淀粉溶液放在不同温度 下加热相同时间,再分别加入唾液淀粉酶摇匀后,并在各自温度中维持相同时间故 A 错 误 B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赶走试管内的空气,再对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以防 止引起热空气和氢气混合物的爆炸故 B 错误 C 因为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先在杯里倒入浓硫酸,然后再往里倒水,水就浮在浓硫酸上,引起带浓硫酸的水滴四溅而造成危害故 C 正确 D 发现有人接触漏电的家用电器而发生触电事故时,若先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器,拉者也会 发生触电事故故 D 错误故选:C【考点】催化作用,物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12【答案】D【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

10、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 食物链上的每一 5/16 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的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的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食肉动物),直到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是次级消费者 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13【答案】A【解析】A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 B 口进气,由 A 口排出水,故方法不正确;B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下端被排出,所以氢气必须从 B端进入,使空气从下方排出,故方法正确;C 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 B 口进气,由 A 口排出水,

11、故方法正确;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上端被排出,所以二氧化碳必须从 A 端进入,使空气从上方排出,故方法正确;故选:A【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14【答案】C【解析】A 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满足,u50Cm 10Cm40Cm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 A错误;B 若蜡烛放置在 30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满足由凸透镜u50Cm 30Cm20Cmu2f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 B 错误;C 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满足,由凸透镜成像u50Cm 35Cm2fuf

12、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 C 正确;D 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满足,由凸透镜成u50Cm 45Cm5Cmuf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 D 错误 故选:C【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5【答案】B【解析】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法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 科学试卷 第 1 页(共 12 页)科学试卷 第 2 页(共 12 页)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湖州市 2018 年初中

13、学业水平考试 科 学(本试卷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可 能 用 到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H1 C 12 N14 O 16 Na23 Cl35.5 全卷g取10 N/kg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达均不治分,)1.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 50 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30.9/千克 米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3200米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10 米/秒 2.太阳表面经常发生一些变化,

14、即太阳活动,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如图中甲表示太阳活动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耀斑和日珥 3.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 12”这一结果的是 ()A.1 毫升酒精加 1 毫升水得到 2 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 克酒精加 1 克水得到 2 克酒精的水溶液 C.1 克食盐加 1 克水得到 2 克食盐的水溶液 D.1 克食盐溶液加 1 克硝酸银溶液得到 2 克混合溶液 4.下列传染病中,病原体是病毒且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 ()A.艾滋病 B.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C.肺结核 D.疟疾 5.下列 4 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

15、是 ()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 B.C919 客机升空 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 D.蛟龙号深潜器下潜 6.课本中有下列 3 个实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将海波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溶化。这三个实验中,电子发生转移却没有生成新物质()。A.B.C.D.7.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 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人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8.下列 4 个实验所揭示的原理能直接推动发电机发明的是 ()A B C D 9.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1和2的 2 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

16、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1F和2F,则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科学试卷 第 3 页(共 12 页)科学试卷 第 4 页(共 12 页)A.1212FF B.1212FF C.1212F=F D.1212F=F 10.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能量 11.在科学实验和生活中,有许多设计操作上的“先”“后”问题。如果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发生。下列描述的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先将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分为

17、若干份,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水浴 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对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然后通入氢气 C.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D.发现有人接触漏电的家用电器而发生触电事故时,先用手迅速将触电者拉离电器,然后切断电源进行维修 1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13.如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 A 口进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 B 口进

18、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 B 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 A 口进气 14.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 10 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 5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 3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

19、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 4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15.现有 4 种试剂:紫色石蕊试液;稀硫酸;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A.B.C.D.16.在某次演习中,解放军在海拔 6 000 米的高空空投重达 8 吨的新型履带式伞兵战车,如图。空投下来的战车在后阶段可认为与降落伞一起匀速竖直掉向地面。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伞兵战车出机舱后在水平方向仍会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战车受到惯性的作用 B.后阶段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空投

20、战车后,若飞机仍在原高度水平飞行,则飞机的势能比空投前减小 D.伞兵战车从出机舱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74.8 10焦 第卷 二、填空题(本题有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17.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8 年 5 月 21 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 级地震,震源深度 9 千米。(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容易发生地震。(2)右图为地球内部 3 层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 科学试卷 第 5 页(共 12 页)科学试卷 第 6 页(共 12 页)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1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

21、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 而形成的。19.智能机器人的诞生,为科学技术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我国的“探月”计划中,将由智能机器人完成着陆巡视勘察,以及月面取样返回工作。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包括4 个部分:传感系统、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机器人本体传动装置和对外通讯系统。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工作系统是仿照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1)勘察月球时,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即月坑。(2)机器人中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20.人们常

22、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如图 1 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如图 2 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1)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3)图 2 是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如图 1 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如图 2 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1)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

23、照上述图例)。(3)图 2 是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21.人体生命开始于父母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的受精卵,一个受精卵经过复杂的过程形成人体。(1)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 形成不同的组织,继而形成器官、系统和人体。(2)子女像父母,是因为父母将遗传信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了子女,携带这些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3)由于神经调节和 调节,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适应环境的变化。22.一根均匀的长方体细长直棒重 1.5 牛,下底面积为220厘米,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有14的长度露出桌面外,如图所示。(1)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2)在棒的右端至少应施加 牛的竖直向下的力

24、,才能让它的左端离开桌面。23.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26C H、丙烷38C H、丁烷410C H 等。(1)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24 小题 7 分,第 25 小题 6 分,第 26 小题 8 分,第 27小题 8 分,第 28 小题 6 分,共 35 分)24.某

25、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及灯泡亮暗的因素时。做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将鳄鱼夹从较长的镍铬合金丝的 A 端逐渐滑向 B 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同灯泡逐渐变亮。-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科学试卷 第 7 页(共 12 页)科学试卷 第 8 页(共 12 页)(1)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 有关;灯泡的亮暗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2)小明认为决定灯泡亮暗的因素只是电流大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否定小明的观点(只需在相应的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实验材料: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1L和2L,电池组、开关 S 及导线若干。(3)接下来,小明又

26、做了如下实验:将整条镍合金丝 AB 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然后用大功率吹风机先对镍铬合金丝吹一段时间热风,再改用冷风档对镍铬合金吹冷风。在整个过程中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小明所做的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5.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明和小丽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224H C O 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资料 1:422424244222KMnO+5H C O+3H SOK SO+2MnSO+8H O+10CO 资料 2:通常情况下,反应

27、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升高,反应加快。(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 A、B 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 A 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4MnSO,发现 A 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 B 试管。上述实验中,把 2 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6.某科学研究小组分别选择绿藻

28、和蓝藻在不同的pH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如图 1 是光照装置示意图,如图 2 是实验结果示意图。(1)该实验的目的是 。(2)实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其中绿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 (填细胞质中某一结构名称),在该场所中,光能转变为 能。(3)从图 2 分析,在绿藻和藍藻中,对pH变化适应性较强。27.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科学试卷 第 9 页(共 12 页)科学试卷 第 10 页(共 12 页)(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

29、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把半径为 0.5 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 O 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 O 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 1 牛,让质量

30、为 30 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 A、B、C 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米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牛 1.90 1.78 1.66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28.某科学兴趣

31、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而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1V。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体体积为2V。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人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3V,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请回答:(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

32、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12VV”、“13VV”或“23VV“)。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7 小题,第 2930 小题每题 4 分,第 31 小题 6 分,第 32 小题 7 分,第 3335 小题每题 8 分,共 45 分。)29.下面是两个有关热学方面的观点,请用实例说明它们是错误的。(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30.小华学习

33、了“生物类群”后,对生物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了一张植物分类检索表: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科学试卷 第 11 页(共 12 页)科学试卷 第 12 页(共 12 页)请回答(1)A 和 B 处应分别填上 。(2)小华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 3 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见上表)。这 3 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 。31.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请回答:(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2)

34、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2SiO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2SiO属于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 200 亿吨的2CO,若这些2CO按化学方程式“2232CO+3HCH OH+H O一定条件”“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 亿吨甲醇3CH 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2.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他用该滑轮组在 4 秒内将一个重为 100 牛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 2 米。人的

35、拉力为 18 牛,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 0.35 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33.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氯碱工 业 就 是 以 电 解 食 盐 水 为 基 础 的,化 学 方 程 式 为:2222NaCl+2H OCl+H+2NaOH通电。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 0.02 克2H。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10 克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求:(1)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2)所加盐酸

36、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34.小华家新买了电动自行车,说明书上的部分内容录在如图甲中(注:“电池容量10 Ah”可理解为“若以 10 安的电流放电可使用 1 小时”)。请回答:(1)该电动自行车的额定电流多大?(2)若该电动自行车行驶的平均车速为 20 千米/时,使用50%的电池容量(按额定电流放电,不计放电时能量损失),能行驶多长路程?(3)某天小华想在自家的小车库内充电,发现车库内只安装了电灯,没有插座,于是小华想在如图乙所示的原有线路上安装一个双孔插座,应在 A、B、C 三处中哪两处之间安装才合理?。A.A 和 B B.B 和 C C.A 和 C 35.公元前 300 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