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送东阳马生序背景知识(pdf) 语文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送东阳马生序背景知识(pdf) 语文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背景知识-23 送东阳马生序 1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省义乌县一带)人。明初文学家。他幼年家贫,学习十分刻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迈辞不就职,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朱元璋让他为太子讲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认为是“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被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启为“
2、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文章内容深广,辞采丰富,闲雅从容,善于变化,又以传记文学最为出色,能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代表作有 王冕传等。宋濂一生勤奋好学,“未尝一日去书卷”,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读书。著有宋学士文集。赠序与序言 赠序与序言 古代的赠序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用“送序”为题。如柳宗元的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东阳马生序即是“送给东阳县姓马的年轻人的临别赠言”。序言则是作者或熟悉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的人写在书前面的话,多是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过等方面的内容。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设计一:指导合作式【思路综述】本设计适用于基础较差的班级或学生。教学目标具体设计为:自
3、主疏通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文章对比说理的方法及其好处;联系自身经历,体会并思考正确的苦乐观。教学中主要运用合作策略和问题策略,教师在关键处点拨、讲述,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知识,合作解决疑难。两课时完成。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背景知识-23 送东阳马生序 2【教学简说】(一)导读求解 教师联系书序解释赠序。学生根据题目及注释推测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引起阅读期待。(二)自读疏解 1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个别朗读,学生默读。2初步感知文章。学生复述或概说主要内容,并试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可指出,但不必作结论)3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
4、自行疏通文句,并标示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教师巡回指导)(三)研读理解 1由组长主持,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报告,进而展开集体讨论。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2同桌译说课文,找出并改正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错误。(教师深入指导)教师指名译课文,师生共同予以订正。3教师口译,学生感知译文。4学生再读再思课文,并自选角度(内容或形式),用“我从 中(可引文,也可概括)看出 ”的句式说一句理解性的话。(四)练读深解 1深入探讨主旨。宋濂幼年时求学的条件那样艰苦,他却不以为苦,反觉得“以中有足乐者”,关键在于什么?态度往往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感
5、受,你在学习、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的“苦”呢?2体会说理方法。文中的对比体现在哪些地方?它有什么作用?3词语归类积累。同义复词。比较“假借”、“叩问”、“欣悦”、“慕艳”等词的构成,引导学生发现同义复词的结构特点,并归纳出该类词的解词方法。体味“加冠”、“圣贤”、“执经”、“先达”、“门人”等词的文化内涵。归纳实词“舍”、“被”、“假”在文中的用法。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背景知识-23 送东阳马生序 34诵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做摘录卡片。设计二:引导发现式【思路综述】本设计适用于中等学习水平或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旨在引导学生在熟读和掌握课文基
6、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培养感悟能力。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疏通词语和文意。第二课时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学生领进一个个发现的新天地。下面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简说】(一)引导发现的过程模式 引一引,让学生明了发现目标。读一读,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读。想一想,由此及彼由表入里地想。说一说,有理有据不重复地说。评一评,评谁说得更好些。(二)引导发现的内容板块 1引导发现写序的感情之源。作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何以屈尊降驾,为一个区区后生写赠序?反复吟诵,能体会到他那股殷殷之情的源泉所在:他不是以长辈和重臣身份在作教诲,而是以先贤和学者的情怀感受到马生的求学精神和敦厚人品,并于内
7、心深处产生契合与共鸣后,才发出知音之调、肺腑之言,并尽展其率真之举、深婉之情的!2引导发现叙事的剪裁之妙。文章表达繁而不密,细而不腻,疏而不松,略而不空,原因何在?原来,这得益于作者的剪裁之妙:其细,细在全面上(遍涉求学中的衣、食、住、行、读、抄、问、答);其繁,繁在重点处(叩问先达与远路从师);其疏,疏在时跨中(从幼至长);其略,略在概括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引导发现说理的独特之处。本文文体为赠序,主旨在劝学,但作者却不用议论方式,不直接表白观点,同样收到了令人服膺的说理效果,其奥妙何在呢?其一,以叙事代说理,理在事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背景知识-23 送东阳马生序 4中。其二,融境况
8、与情味于叙事,以情感人。其三,叙事结合议论,相得益彰。其四,对比鲜明,事理分明。4引导发现词语的运用规律。本文中文言实、虚词十分丰富,让学生从中发现特殊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同义复合双音词、古单音词与今双音词的关系、古今异义辨析、通假现象等,通过归类、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其规律。5引导发现迄今仍用的雅词。如单音词:贽(见面礼)、谒(拜见)、俟(等待)、卒(终于)等;双音词:先达、辞色、冻馁、叱咄等;四字词语:德隆望尊、援疑质理、负箧曳屣、朱缨宝饰、深山巨谷等,都值得积累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中。【板书设计】情感之源头:知音、可教、当劝 发 剪裁
9、之巧妙:主次、繁简、具概 现 词语之规律:活用、多义、通假 雅词之丰富:单音、双音、四字 设计三:辅导探究式【思路综述】本设计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旨在引导学生在较快地掌握了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带有一定探究性的学习,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探究力。探究的专题由教师从课文中提炼出来,并于第一节课末布置给学生,以便他们利用两节课间隙搜集资料。【教学简说】第一课时:课文解读(略)。第二课时:辅导探究。探究一:词义规律探究。探究方法:批注笔记法。探究步骤:1文旁批注:学生勾画出有特殊语义的词语并在文旁注释、编号。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背景知识-23 送东阳马生序 52归类整理:筛选同一类型的词语,将例
10、句整理到笔记本上。3扩展汇集:到学过的课文中搜索相同用法的例子。4探究规律: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切磋。5教师辅导、检查、总结:(1)古今词义变化情况有五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称谓变化。学习本课可探究:至、县官、游、嗜、余、臭等词义的古今变化并归类。(2)文言文中常常有同义词连用的情况,如本文的“假借”都是借的意思,“叩问”都有问的意思。(3)名词作状词的情况。如:“手自笔录”中的“笔”解释为“用笔”。(4)结合注释理解“支”、“被”两个通假字的含义,并归纳积累以前所学的通假字字义。探究二:苦乐关系探究。探究方法:情境体验法。探究步骤:1角色换位:设身处地揣摩体会作者苦学
11、时有哪些乐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乐趣?2调动体验:联系自己的切身经历去感受学习和生活中的苦乐情感。3深入思考:乐的产生之由及苦与乐的辩证关系。4交流看法。预期结论(1)学乐之由:知识角度增长了知识、见识;理智角度认识了读书的意义;情感角度获得了精神愉悦;意志角度磨练了自己的意志。(2)苦乐关系:苦中有乐;身苦心乐;先苦后乐;小苦大乐;以苦为乐;乐中隐苦;小乐大苦;先乐后苦。探究三:古代学堂探究。探究方法:研究报告法。探究步骤:1交流资料。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背景知识-23 送东阳马生序 62个人整理。3形成报告(口头或书面)。材料简示:(1)西周以前,学在官府,学校统一由官办为官学。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起,开始出现私人讲学,私学兴盛起来。秦统一后曾被禁止,至汉又恢复。新中国成立后,统为公办;改革开放后,私人办学又兴起。鲁迅求学的“三味书屋”是近代私塾之一。(2)太学:始于西周,汉以后是统治阶级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明代称国子监。太学学生叫“诸生”或“生员”。【板书设计】课题 方法 词义规律探究批注笔记法 苦乐关系探究情境体验法 古代学堂探究研究报告法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 年 5 期 作者:王继荣 周杰 苑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