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随堂练习岳麓版选修.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4321997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随堂练习岳麓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随堂练习岳麓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随堂练习岳麓版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随堂练习岳麓版选修.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发生了变化,重点转向了()A制度革新 B移风易俗 C建设洛阳 D学习汉族文化【答案】B【解析】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即移风易俗。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答案】A【解析】由“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得知北魏吏治得到好转,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由于孝文帝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应选A项。3.(2022湖南衡阳月考)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

2、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据此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洛阳城以经济功能为主B.北魏严格控制商业开展C.北魏对外贸易获得开展D.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答案】C依据材料可知,北魏洛阳“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说明北魏对外贸易获得开展,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表达,排除;北魏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并未实现国家统一,故D项错误。4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材料一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

3、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那么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奉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实行均田制;实行汉化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实行汉制、尊崇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等。2不同:材料一否认孝文帝改革,认为改革使北魏走向衰落;材料二肯定孝文帝改革,认为孝文帝改革使北魏走向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