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琵琶行并序》课件(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 琵琶行并序》课件(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3 琵琶行并序,第三单元,白居易,作者介绍,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
2、首传世名篇琵琶行。,常识积累,歌行体 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层: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层: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层:江中诉说身世苦; 第四层:自叹谪居
3、感慨多; 第五层:重闻琵琶青衫湿。,思考讨论,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全诗按时间顺序写。 月夜江头送客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思考讨论,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思考讨论,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 琵琶女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色艺双
4、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作者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思考讨论,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思考讨论,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
5、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思考讨论,7、联系全文,请说说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 琵琶女矜节自持
6、,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历尽繁华,却美人迟暮,被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损害、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诗人是一个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被贬江城、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才华难以施展,孤独苦闷,饱受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思考讨论,8、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第一段开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点明了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枫叶”“荻花”“瑟瑟”更妙,红红的枫叶,白白的荻花,微微的秋风,一红一白,冷暖相间,无需太多秋景,却秋意浓浓,内蕴丰富。闭目而思:微风过处,枫叶飘落,荻花纷飞,和着暮色苍茫,美不
7、胜收。然诗人美不起来,乐不起来,今天诗人要送别一位挚友,此景虽美,而离别在即,更添诗人悲凉、忧伤之情。寥寥几笔勾画就将这如画的美丽秋景渲染得萧瑟凄凉,从而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思考讨论,第一段结尾“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第二段的最后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读之令人为之陶醉,曲罢,此时的月亮不再“茫茫”,它是那样的“白”,白得清澈,白得爽朗,白得多情。乐曲声停,但又似乎没停,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萦绕在诗人的耳畔,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
8、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思考讨论,第三段“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人去船空,本就寂寞难耐,然而此时,孤舟却又被寒冷的江水萦绕,被清冷的月色笼罩,让人如何受得了?“清冷的月色”寒冷的江水”既点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也描摹出了琵琶女那凄凉孤寂的内心世界。 第四段“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几句写诗人谪居之环境:低洼潮湿,黄芦苦竹丛生,杜鹃悲啼不绝,猿声哀怨不断,何等艰苦恶劣,何等苍凉悲凄。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苍凉,点染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苦闷和无奈。,思考讨论,9、找出琵琶女出场描写的句子
9、,思考下列问题: 勾画出琵琶女出场描写的句子里的动词,想一想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动词有:寻 问 移 邀 添 回 呼 唤等,表现了当时诗人急切、欣喜的心情。 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因为琵琶女当时心里很矛盾矛盾,也很含羞。也表现了琵琶女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思考讨论,10、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 共三次演奏。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深
10、深被吸引,侧面烘托琴技。(一闻琵琶邀相见 ) 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正面描写琴技之高,点明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闻琵琶诉沦落) 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略写),诗人感伤而“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高超,琴声悲凄感人。(三闻琵琶青衫湿),思考讨论,11、阅读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曲部分,探讨品味: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曲调旋律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变化的(旋律特点)?能从这种变化过程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吗?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的旋律都有所不同。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
11、,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思考讨论,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缓。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
12、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思考讨论,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
13、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思考讨论,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1)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这首叙事诗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诗人精于构思,在叙述时能够着意调遣,使之形成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之势。比如,诗歌首节写到诗人送客时的情景就一
14、波三折:刚要“醉不成欢惨将别,却又“忽闻水上琵琶声”,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写作特点,(2)细节描写,成功刻画人物特征。 本诗成功运用细节描写,摹写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鲜明形象。从“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形象地表现了琵琶女心事重重、满腹沦落之恨,以及她不愿见人更不便明说的复杂心理特点。,写作特点,(3)比喻生动,巧绘乐声。 诗中对琵琶女演奏的乐声的描绘新奇美妙。一是大胆想象,以常见的自然声响作为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比喻,把乐声的无尽美妙与节奏无穷的变化描整出来。如“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四弦一声如裂帛”。二是通过侧面描写,表
15、现音乐的声情并茂与无限魅力,或通过对听者感受的描写,或通过景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衬托。,写作特点,总结,琵琶行是一首乐府诗。本诗题为琵琶行,实为白居易借琵琶女的遭遇,抒发自己天涯沦落之恨。诗一问世,即广为传播。唐宣宗曾在白居易去世后写悼诗,“董子解吟长恨曲,胡和能唱琵琶篇。”时至今日,仍传唱不衰。,小试牛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憔悴(jio) 六幺(yo) 湓浦口(pn) B.贾人(ji) 荻花(d) 铮铮然(zhng) C.嘈杂(co) 钿头(din) 虾蟆陵(h) D.呕哑(y) 嘲哳(z) 霓裳(chng),小试牛刀,1.答案:C 解析:A项,“憔”
16、应读“qio”;B项,“贾”应读“g”;D项,“哳”应读“zh”。,小试牛刀,2.下列加粗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明年秋 今漂沦憔悴 因为长句 似诉平生不得志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凄凄不似向前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A.B.C.D.,小试牛刀,2.答案:D 解析: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古:因此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古:容貌。今:指色彩。古:年纪大了。今:指排行第一的人。古:以前。今:向前方。,小试牛刀,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快速)颜色故(旧、老) 击节碎(节拍)低眉信手(随便) B.耳暂明(忽然,一下子)欲语迟(迟疑) 添酒回灯(
17、拿回灯)惨将别(悲惨) C.声声思(深长的情思)漂沦憔悴(流落) 小弦切切(声音轻细且急促)歌以赠之(作歌) D.却坐(退回)轻拢(顺手下拨) 整顿衣裳(整理)恬然自安(宁静安适的样子),小试牛刀,3.答案:C 解析:A项,“快”,畅快。B项,“回灯”,重新掌灯;“慘”,悲伤。D项,“拢”,叩弦。,小试牛刀,4.下面是某学生申请加入校园文学社的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校园文学社是同学们自己的社团,举办的活动很有意义,主办刊物丰富多彩,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作为一名学生,我决定加入贵社。本人对文学很有造诣,读初中时曾在学校刊物上发表过几篇作品,贵社若接受我的申请,将是贵社的荣耀,我会积极参与贵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投稿件。请批准我的请求。,小试牛刀,4.答案:(1)将“决定”改为“申请”; (2)将“造诣”改为“兴趣”; (3)将“贵社的荣耀”改为“我的荣耀”。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位同学写的这封信缺少谦逊、诚恳的态度,显得自负、傲慢。所以将“决定”“造诣”“贵社的荣耀”等用语进行修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