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 课件 —2021年新高考(山东)语文一轮复习 (共19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论 课件 —2021年新高考(山东)语文一轮复习 (共19张PPT).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诗经研究著作。齐、鲁、韩、毛四家诗原本都有序,但三家已失传,此为毛诗序的简称,有“大序”、“小序”之分。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鲁人毛亨(大毛公)、赵人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关于毛诗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2、也。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典论论文,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世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
3、选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诗品序,诗品是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隋书经籍志:“诗评三卷,钟嵘撰。或曰诗品。”唐宋时期
4、还是两个名称并行。明清以后,诗品一名流行。诗品的写作时间,根据有关材料推断,大约是在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十二年(513)间。诗品版本很多,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延祐庚申(1320)圆沙书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行历代诗话本。,作者简介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故又称钟记室。他的诗品是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以后于今南京写成的。,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
5、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好的集会寄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妾媵辞别宫延,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飞去的蓬嵩;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姿色动人
6、),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 (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使得穷贱的人容易安心,隐居避世的人没有苦闷的,(要 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与元九书,与元九书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平易流畅,洋洋洒洒,思想感情坦露无遗,语言文字通俗浅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感人心者:感动人心的事物。 莫先乎情:没有比情更超过的,即首先是感情。莫,没有什么。 莫始乎言:没有比言更早开始的。 莫切乎声:没有比声更切合的。切,贴
7、近,切合。 莫深乎义:没有比义理深的。 华:花。,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语言为苗,以声音为花,以道理为实的。(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题画画竹题记一则,选自郑板桥集的题画及补遗。郑燮善画竹,并爱在画幅上题诗作记。画竹题记共两则,这二则是写画上的题记。第一则巧妙地阐述了由外界自然美引起创作冲动,构思成胸中之竹。但在落笔时,却又不是胸中之竹,表现了法外的情趣。两则短文不仅表达了郑燮创作中的真知灼见和艺术追求,而且行文洗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清秋竹林之美和竹的豪气凌云不为
8、俗屈的精神境界,也是郑板桥自己精神的写照。,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 倏:迅速,忽然。 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变:变化。相:相貌,形象。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不一样,比构思时又有创新。 意在笔先:谓创作中构思在落笔之前,无论写字、作画、诗文创作都是这样。 化机:自然的机运。,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
9、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 这是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人间词话三则,人间
10、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我们所谓的“境
11、”,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种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自古至今,能够取得大事业、做得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这些语句,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但从这层意义上去解释诗词,恐怕晏殊、柳永、辛弃疾诸人是不会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