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09717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1吴楚东南坼 异乎三子者之撰 良辰美景奈何天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坼”“撰”“辰”“报”。2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拔”“兮”“骓”“逝”。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辛未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故应为“七夕节”。“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2、出自唐代元稹的使东川清明日。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故应为“清明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故应为“重阳节”。“袪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京都元夕。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故应为“上元节”。故选D。4

3、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5指出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震动微不足道,意义不大,引出下文无产阶级革命宏伟气势、重大意义的生动论述。6B“对比”错,由原文“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可知,不是对比,是类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1848年革命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7D“一定的偶然性”错,“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强调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8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属于实用文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富于哲理,充满战斗力;语言丰富、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

4、召力。(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9运用设问修辞,向着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代生活发出了追问,一反流俗,发人深省,表明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了“哀愁回落”所隐含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10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哀愁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哀愁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哀愁可以使我们保持自我,精神充实,内心富足。11因为失去了哀愁的情怀,人们只能靠貌似饱满、热闹、富足的物质生活聊以自慰。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因为人们心中不再有哀愁而导致精神空虚的状态;警示世人,不要因为物欲的繁华而忘记哀愁;提醒人们不要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而冷落充满怜悯之心的哀愁。告诫人们不要因

5、为盲从而丧失了自我,挤走充满梦想的哀愁;呼吁人们亲近自然,拥有哀愁的情怀,获得心灵的充盈。12有共通性,在追求的同时必然会忽略一些东西。我们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沉迷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不会哀愁了。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连串的典型现代文明符号,展现了现代文明对“哀愁”的扼杀以及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陷于贫困、茫然焦渴的状态,由表及里地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洞乏味、迷离傥荡乃至不可遏抑的粗鄙实质。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我们不能够迷失在物欲的海洋里,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保持自我内心充实与富足。

6、13小令14C15“惟有”是“只有”的意思,说明除了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没有人理解。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借“落花”来写这种思乡之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本词42个字,所以属于小令。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这些本身就是哀景,抒发的哀

7、情。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诗句“此情惟有落花知”的意思是: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又借“落花”来写这种思乡之情只有悲情的“落花”才了解,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惟有花知此情,则无人领略之悲凉又曲曲传出。意境优美,情感真切,语言流畅。16编年体17 没有 还是 18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

8、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19B20B21自我认知清晰,有仁义道德,有政治远见。【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9、义和用法的能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意思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微”的意思是“没有”。“吾其还也”的意思是“我们还是回去吧”,所以“其”的意思是“还是”。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舍:放弃。以为:把当作。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乏的东西。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使动用法,使撤兵。A.使动用法,使削减。B.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C.使动用法,使灭亡。D.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故选B。20本题考查学

10、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厌”。B.被动句,“为所”表被动。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D.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这句话体现了晋文公对秦穆公恩惠的感激和清醒的自我认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明晋文公自己是一个具有道德的仁者,不会以怨报德;“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的分析都体现了晋文公的政治眼光高超,具有远见卓识,明白要顾全大局,此时不宜出兵报复。【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

11、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

12、,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

13、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

14、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22D23李斯的焚书意在愚化百姓,而并不愿自我愚化。24C25本文针对历来认为的秦始皇、李斯焚书致使六经尽毁的观点进行质疑,通过事实分析,逐层推理阐明了六经焚于项羽,亡于萧何的观点。标新立异,对历史观点不做一概而论,深入具体分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把六经之亡的责任完全放在萧何身上,则略显求全责备,失于片面。【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

15、力。解答本题首先理解所在句子的含义:啊,真是恐怖阿!注意空格后的标点符号,以及整个句子的陈述语气,也就是所选语气词既表达感叹又表达陈述语气,而四个语气词中“乎”多表达疑问语气,“哉”多表达感叹语气,“焉”多表达陈述语气,能表示感叹语气又表示陈述语气的只有“矣”。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关键句“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之自愚也”可知,意思是说李斯的焚书意在愚化百姓,而并不愿自我愚化。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方沛公之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意思是,刘邦入关的时候,就是六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啊。可见并不是说沛公之入关是导致六经最终

16、被毁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选C。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意义的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全面的看待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可知:“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对其中的“六经焚于项羽,亡于萧何”的观点的积极意义给予肯定,但“把六经之亡的责任完全放在萧何身上”则又显得片面,要给予否定。参考译文:六经的消失,并非秦朝使之灭亡,是汉朝灭亡的。诗书典籍的焚烧,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到诗书典籍的灭亡,不是肇始于秦始皇,而在于萧何。怎么讲?李斯恐怕天下读书人是古非今,就禁止天下人私藏诸子百家的典籍,这种禁止法的严厉

17、程度到了偶尔提到禁止的内容的人会遭到弃市之刑。啊,真是恐怖阿!但是他这样的做法,只是用来使老百姓做思想蒙昧的人,而不想自己也变成没知识的人。所以有这种说法,不是博士官的书,都下令让执法者烧掉。但博士官的藏书都还是在的,没有被焚烧。等到项羽入关,杀了秦朝投降的子婴,收罗宝贝女人,烧了秦的宫殿,大火持续3个月没有熄灭,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思想家的思想片断,自此化为灰烬,消失殆尽没有一点剩下。如果项籍没到秦国,没有进行咸阳的屠杀,李斯烧也不能烧尽。所以说对诗书典籍的焚烧,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我认为萧何是汉朝的功臣,却是六经的罪人。为什么?刘邦到了咸阳,所有人都争夺钱财宝贝,萧何却收罗秦的资料档案,

18、汉朝廷因此知道了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实力强弱的所在。但萧何对于秦博士官的藏书关于对古代明君的法律制度,思想家的思想片断,却没听说过他有多珍惜收藏。也许他认为这些书无关稳固汉朝国内统治,国外扩张。所以他熟视无睹。现在有钱人给他们子孙遗产是好房子,到了他们的子孙不争气,不对房屋进行修缮,反而让其陈旧,到了最后转卖他人;有的买卖房屋的,把屋上砖瓦取去,只剩下栋梁;被风雨动摇,被虫蚁噬咬,邻居又偷去当柴烧;原来的好房子,什么都没留下了。那种不争气让其陈旧,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为什么说买来的人不珍惜剩下的栋梁呢?哎!刘邦入关的时候,就是六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啊。天下诗书典籍都没有了,只剩下博士官这个职位还在。

19、那时候,就是千钧一发。而且圣人的思想典籍,比起秦朝的法制档案,轻重大小如何?假如萧何可以把圣人典籍和法制档案一起保存,那么圣人的思想典籍还在。啊,萧何这个人,只是一个舞文弄墨的小书记官!26C27是为写顾况做铺垫,顾况的禀赋和资质都来源于吴中美丽的风景。28D29先从吴中的自然美景入手,引出顾况诗文的特色。再简介顾况生平与为人;接着回忆自己与顾况接触所留下的印象;最后交代作序的背景和缘由。【分析】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子“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的意思是“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令人读了最为快意”,此处为判断句,并且是句末,“者”一般用于句中停顿,“矣”表感叹语

20、气,用在此处不合适,“焉”不用于判断句,“也”一般用于句末表判断,所以此处用“也”,最合适。故选C。2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由句子“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太湖异石,洞庭朱实,华亭清唳,与虎丘、天竺诸佛寺,钧锦秀绝”可知,州的山水景色,风姿独秀,瑰异奇丽。太湖中的异石,洞庭山上的桔子,以及华亭的鹤鸣,与虎丘、天竺诸佛寺,一个接着一个,秀丽无比,令人欣赏不迭。由此可知,吴中的风景非常美丽。由句子“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泠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可知,顾况先生就生在这片秀美的山水中。先生的秉赋,

21、聚集了山水的清新;先生的资质,汇聚了大自然的清脱飘逸;先生的文章,像风吹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擅长歌行尤其是七言歌行,气势奔放飞腾,往往就像能够穿透苍天的心脏,探出月亮的腋下,出人意外的惊人之语,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令人读了最为快意。由此可知,顾况先生就生在这片秀美的山水中,所以,先生的秉赋,聚集了山水的清新;先生的资质,汇聚了大自然的清脱飘逸;先生的文章,像风吹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景色描写是为写顾况做铺垫,顾况的禀赋和资质都来源于吴中美丽的风景。2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对其诗集的整体评价就有失准之处”错误。由原文“三十年于兹矣,知音

22、之厚,曷尝忘诸”可知,从那时起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知遇的厚意,没有片刻忘怀。由此可知,原文只是说知遇的厚意,没有片刻忘怀,但是对其诗集的整体评价并没有有失准之处。故选D。2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第1自然段,由原文“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太湖异石,洞庭朱实,华亭清唳,与虎丘、天竺诸佛寺,钧锦秀绝”可知,先从吴中的自然美景入手;由句子“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泠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哉”可知,再引出顾况诗文的特色。文章第2自然段,“君字逋翁,讳况,以文入仕,其为

23、人类其词章。尝从韩晋公于江南。为判官,意飘然,若将续古三仙,以寿九十卒。”主要简介顾况生平与为人。文章第3自然段,“湜以童子,见君扬州孝感寺。君披黄衫,白绢鞳头,眸子瞭然,炯炯清立,望之,真白圭振鹭也。”接着回忆自己与顾况接触所留下的印象。文章第4自然段,由句子“去年,从丞相凉公襄阳,有白顾非熊生者在门,讯之,即君之子也。出君之诗集二十卷,泣示余发之。凉公适移莅宣武军,余装归洛阳,诺而未副,今又稔矣。生来速文,乃题其集之首为序”可知,最后交代作序的背景和缘由。翻译:苏州的山水景色,风姿独秀,瑰异奇丽。太湖中的异石,洞庭山上的桔子,以及华亭的鹤鸣,与虎丘、天竺诸佛寺,一个接着一个,秀丽无比,令人

24、欣赏不迭。顾况先生就生在这片秀美的山水中。先生的秉赋,聚集了山水的清新;先生的资质,汇聚了大自然的清脱飘逸;先生的文章,像风吹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擅长歌行尤其是七言歌行,气势奔放飞腾,往往就像能够穿透苍天的心脏,探出月亮的腋下,出人意外的惊人之语,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令人读了最为快意。李白、杜甫都已死了,除了先生之外,还能与谁交往呢?先生字逋翁,名况,由进士进入仕途,他的为人和他的文章风格相似。先生曾经跟随韩晋公到江南任节度判官,屡次建立很大的功绩。入朝任著作佐郎,不能委曲求全,苟且取容,被众人所排斥,出任江南郡丞。过了几年,才弃官而去,不再有北上长安谋官的意向。在茅

25、山盖了屋子,意度飘逸,就像古代的三茅君又出现了。最后,寿终正寝。我年幼时,曾在扬州孝感寺见过先生。先生身披黄衫,穿着白绢鞯头,眼珠明亮,炯炯有神。望过去,真像一块高洁的白玉,像一只飞翔的白鹭。见面交谈后,非常高兴,认为我像扬雄、孟轲,但对来不及见到我成名感到非常遗憾。从那时起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知遇的厚意,没有片刻忘怀。去年,凉国公李逢吉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我跟随他镇守襄阳,有人告诉我,有个叫顾非熊的人,在门口求见。一问,原来就是先生的儿子。他拿出先生的诗集二十卷,哭着给我看,请我阐扬它。这时,正好李逢吉改任宣武军节度使,我整顿行装,随他一同回到洛阳,因此虽然答应了,但没有实践诺言。现在已经又过去一年了。非熊来催促,于是写下以上文字,题在集子的开端,作为序。31邯郸记 南柯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32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33浪漫主义色彩 寓言故事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