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43055643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层次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

2、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

3、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

4、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A. 人口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B. 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C. 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D. 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B. 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

6、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B. 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C.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D. 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答案】1.

7、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元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很是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该技能人口在流动;B项,强加因果关系;D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自立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2题详解】试题分析:“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只能化的迫切性。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

8、、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曲解文意。【3题详解】试题分析:“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百年震柳梁衡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

9、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20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

10、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

11、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

12、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

13、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

14、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介绍海原大地震,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并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了这场地震的惨烈。B. 海原县地震时出现了一道闪电,它一路撕了下去,期间碰到一片旺盛的柳树,其中一棵被撕为两半,顽强地活了下来,文章通过想象写出了“震柳”的来历。C. 题目“震柳”既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找寻震柳的过程中,两次写

15、到“绿云”,一为“见”时,一“别”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内容完整。D. 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5. 震柳的特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 结合全文,分析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这句话的内涵。【答案】4. B 5. 本文通过直接描写和衬托、对比的手法表现“震柳”的特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强调震柳生命力的顽强。第四段直接描写柳树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有

16、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命历程。第五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 6. 百年震柳,枝繁叶茂,是自然的美丽风景;它见证了百年前的震灾,历数岁月的沧桑衍变;它教给我们生命的朴素道理:面对灾难要顽强、乐观,惟有坚守意志,坚韧活着,才能迎来希望和美好。作者借此表达对百年震柳精神的热情讴歌。【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

17、果,曲解原文等。B项,“文章通过想象写出了震柳的来历”说法错误,作者讲述的是史实,是根据“震柳”的现状以及相关史料推断还原出来的,不是想象的,故B错误。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物象以及表现手法。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回答本文“如何表现震柳特点?”注意结合全文分析。对于物象的塑造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本文四段是直接描写,“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

18、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命历程。文章第二段,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强调地震的巨大破坏,衬托震柳的奇迹存活,也点明了震柳之名的由来。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强调震

19、柳生命力的顽强。文章前四段集中写震柳经历强烈地震而不死,第五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补充交代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2)说明原因。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句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照立上文。文章前四段集中写震柳经历强震而不死,第三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把握文章内容主旨能力。题目是“分析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这句话的内涵。

20、”,通读文章,可知这颗柳树见证了百年前“震波绕地球三圈”的海原大地震。地震毁坏了万物,撕裂了大地,这颗柳树也“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经过百年,“它身高膀阔,站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已经是自然的美丽风景。根据文中“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扯断,又从下往上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但灾难过后,它

21、又慢慢地挺了过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棵历经沧桑的“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这棵“百年震柳”不只是一棵柳树,更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它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所以作者它是“一本历史的教科书”。作者借此表达对百年震柳精神的热情讴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

2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20年的79.6咯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20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20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20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

23、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摘编自2020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材料二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诖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

24、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

25、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宇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

26、阅读习惯?2020年5月人民日报)材料三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20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B. 2020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较前一年有所增加,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还是要比电子书阅读量大。C. 2020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

27、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D. 2020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实体书店既有销售商品的价值,也承载着一些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还是难逃厄运,一些实体书店的规模在不断缩小,甚至关张。B. 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使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但这种阅读方式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对整个社会和时代是有利的。C. 实体店困难重重,纸质图书不受欢迎,因此,政府应重点扶持实体店,使其能承载相应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D. 实体书店的存在是必要的,它的消亡

28、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了精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9. 如何才能让实体书店重新焕发生机和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答案】7. C 8. A 9. 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加大扶持实体书店力度,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实体书店要开拓个性化服务运营模式,转型创新;实体书店虽然面临困境,但由于其商品自身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所以实体书店只要用心开拓个性化服务运营模式,合理选择图书种类,进行个性化服务,转型创新,难么就有可能重新换发生机和魅力;实体书店要借助其它平台来增强自身实力;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逐年上升,所以,实

29、体书店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像当当网的实体书店一样,基于网络数据选对了地址,找对了购买群,找准了读者的阅读偏好,这种的实体书店当然会更有生命力。【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本题属于非连续性阅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中图表的解读,关注数据间的比较。C项,“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说法错误,由表格可知,2020年以及2020年手机阅读接触率低于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持续领先优势“应为“有高有低”,故C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

30、行辨析。B项,材料二中对数字阅读改变阅读习惯仍持怀疑或观望态度,并不是肯定态度,故B错误;C项,政府重点扶持实体店的目的是“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故C错误;D项,原文为“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语意改变,故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题目问的是“如何才能让实体书店重新焕发生机和魅力,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从文忠“政府应加大扶持实体书店力度,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

31、,可知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扶持;由“一是实体书店自身的转型创新,如今读者进入一家书店,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综合文化体验空间,除了基本的图书之外,还有咖啡店中店、文创产品、花艺甚至服饰、家具等产品的存在,后者带来的利润率远高于图书销售,这也是许多实体书店得以逐渐保持生存能力甚至带来扩张能力的基础”,可知实体书店要开拓个性化服务运营模式,转型创新;由“在当当网的内部数据调研中,长沙拥有良好的购书集聚力,同时迎合当地读者的阅读偏好”、“对书店持有浓郁兴趣书店带来的文化体验以及时间停留长度,都会让消费者更持久地停留,从而引发多次消费潜力”,可知实体书店要借助其它平台来增强自身实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32、)(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文章,完成各题。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

33、召还。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谓曰:“此卿故乡,所谓画锦者也。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 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人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着,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

34、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估知贡举,多拔擢寒俊,毕士安,柴成务皆其所取也,后与其子旦同入两制,居中书。(节选自宋史祜传)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 稽:拖延B. 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俾:使C. 多逊累讽祜比 讽:讽刺D. 祐知贡举,多拔擢寒俊 知:主持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下文中“晋”汉”也是其中之二。B. “辟、拜”都指授予官职,而“徙”是指升官,与之相同的还有“迁、拔、擢”。

35、C.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D.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祐很有才情,文章写得很好。他的书信受到桑淮翰赞誉,闻名京城:皇上在他因病请求告老时仍任命他为兵部侍郎,也有欣赏他文章的原因。B. 王祐治政有方,很受皇上重用。征伐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交由王祐治理后,井然有序:符彦卿治理失当,皇上也委派王祐去代替他。C. 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以史为鉴。向皇上禀奏符彦唧一案时,他乘便劝皇上若想长保天下,就不要像五代的国君一样,因为猜

36、忌而斩杀无罪的人。D. 王祐不畏权贵,很有政治远见。王祐以宇文融排挤张说这件事为例劝说卢多逊不要排挤赵普。卢多逊虽然因此不再说赵普的坏话,最终还是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2)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王祐因此被贩为沁州司户参军,于是他写信给同乡朋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文辞气概优异卓越,有很多人称颂他。(2)卢多逊与侯陟友好,侯陟因此起诉王佑,卢多逊平素憎恶王佑不依附自己,就让王祐出朝任镇国军行军

37、司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C项,“讽”:讽劝,故C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B项,“徙”:指一般的调动官职,并非指升官,故B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

38、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B项,“皇上也委派王祐去代替他”曲解原文,原文是去观察他,故B错误。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坐”,因为;“是”,这;“因”,于是;“作书”,写信;“贻”,送;“称”,称颂。(2)中“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

39、交好;“素”,平素,向来;“比”,依附;“出”,由京官转为地方官。【参考译文】王祐,字景叔,大名莘县人。王祐年少时专心研究词学,性格洒脱有英气。后晋天福年间,通过书信见到桑维翰,桑维翰称赞他词藻华丽,因此闻名京城。邺帅杜重威征召他担任观察支使。后汉初年,杜重威移师镇守睢阳,反复无常内心不安,王祐曾经劝说他,让他不要反叛后汉,杜重威没有听从。王祐因此被贩为沁州司户参军,于是他写信给同乡朋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文辞气概优异卓越,有很多人称颂他。太祖接受禅让,任命他为监察御史,乾德六年,转为户部员外郎。太祖征伐太原,已经渡过黄河。各州的军粮聚集上党城中,车辆堵塞道路,皇上听到这件事,将要按照拖延滞留加

40、罪转运使。赵普说;“六军刚刚到达,而转运使因为获罪传闻出去,敌人必定说我们储备不充分,有用来窥探我们的依据了,这不是声威远播(威慑远方敌人)的办法。使能够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的人,前去此州就足够了。”立即命令王祐为潞州知州。到潞州后,军粮不缺乏了,道路也没有堵塞。军队回来,召王祐回朝。适逢符彦卿镇守大名,治理很不当太祖用王祐代替他,让他观察彦卿动静。王祐用全家来担保符彦卿没有罪,并且说:“五代的国君,大多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所以他们享有国家的年数不长,希望陛下把这作为告诫。符彦卿因此获得免罪,所以世人说王祐有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的品德。接着因为朝廷用兵岭表,王祐改任裹州知州。湖湘平定,王祐移

41、为潭州知州。召回朝廷,代理判吏部。当时左司员外邮侯陟从扬州回来,任判拴,王祐判门下省,侯陟选用的官员,王多有驳回纠正。卢多逊与侯陟友好,侯陟因此起诉王佑,卢多逊平素憎恶王佑不依附自己,就让王祐出朝任镇国军行军司马。太平兴国初,王祐改为河中府知府。入朝任左司员外郎,任中书舍人,充任史馆修撰。不久,任开封府知府,因为有病请求告老。太宗说王祐的文章和高洁的节操都著名,特地任命他为兵部侍郎。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当初,王祐掌管谱命,卢多逊担任学士,暗中排挤赵普,卢多逊多次讽劝王祐依附自己,王祐不听从。一天,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卢多逊更加不高兴。等到赵普再次进入朝廷,卢多逊果然身

42、败,与宇文融的事很相似,有见识的人都佩服王祐的先见之明。王祐主持贡举,经常选拔提升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毕士安、柴成务都是他取用的人。后来与他的儿子王旦一同进入朝廷任知制诰,居于中书省。(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诠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共庐

43、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日快哉”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14. 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词人用词生动传神,“窗户湿青红”中的“湿”表明亭子是新造,油漆颜色鲜艳润泽;“欹枕”即斜倚枕头,写出了一种闲适的感觉。B. 词人认为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宋玉硬说风有雌雄之别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十分可笑。C. 下片

44、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写江面,并通过在江上搏击风涛的白头翁点明主旨:只要具备了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畅享千里雄风。D.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15. 上片是用什么手法描写快哉亭周围的山光水色的?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实”为“快哉亭”周围的景致;“虚”为回忆中的“平山堂”迷蒙的景色。其中的“绣”、“枕”、“没”字用得颇有韵味,表达了诗人在“快哉亭”前的欣喜(爽朗、愉悦、快活)之情。答寓情于景也可以,回答的时候需要答出景

45、物和情感的特点。【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词人认为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曲解原文,由原诗“未解庄生天籁”可知是庄子说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故B错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里主要考查描写景物的手法。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

46、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本题注意从“虚实相间”、或者“寓情于景”方面进行分析。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闻远的情致。“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激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在“快哉亭”前的欣喜(爽

47、朗、愉悦、快活)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在虞美人中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表达愁绪,愁的原因在浪淘沙令中用“_,_”这两句直接写出。(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二十四桥明月夜”写出扬州的繁华,姜夔在扬州慢中反其义而用之,用“_,_”两句来写扬州的衰败萧条。(3)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梅”表达心志,其中“_,_”两句体现了坚守节操的君子人格。【答案】 (1). 无限江山 (2). 别时容易见时难 (3). 波心荡 (4). 冷月无声 (5). 零落成泥碾作尘 (6). 只有香如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情境式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第卷(表达题 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