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 (1).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这首诗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意蕴。2.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3. 体会诗人赋予河床的深层内涵,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教学重点:1.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2.体会诗人赋予河床的深厚情感,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教学难点:明白“河床”是一种象征,学会赏析诗歌的象征意蕴。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语: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什么?你见过黄河吗?领略过黄河的气势吗?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共同感受黄河的气势。播放截取我们来到黄河视频,让学生在激越高亢的音乐
2、声中初步接近黄河,感受黄河粗犷雄浑的美,为解读河床奠定情感基调,并让学生谈看后的感受。导语:有一位诗人,他没有歌颂黄河,没有歌颂奔涌咆哮的黄河水,而是写了河床。展示黄河河床的图片。二、初读河床,初步感知整首诗:学生读,重点学生读1、 学生自由朗读河床,感受诗情。2、 学生个人有感情朗诵河床片段,融入他们自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这首诗澎湃的激情是学生在初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得到的。但河床不是一读就懂的,学生一下很难抒发清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老师可以给予指导。3、自由朗读喜欢的诗节,再次感受澎湃的诗情。4、找学生代表朗诵,其他同学配合朗读。回忆:我们在必修里学到了读懂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寻找意象,明白
3、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三感知意象这首诗中最大的意象河床,诗中有对河床的直接描绘,同时也通过其他一些意象的辅助来使“河床”这个意象变得更加坚实、饱满,内涵变得更加丰富。1品味河床的意象:外在的 精神的 2分析诗歌中其他重要意象(兀鹰 猎人 母狼 黄河象) 3众多意象与河床的关系 4 概括中心意象的特征(外貌 精神)问题研究:1、找出本诗中最能概括“河床”这一意象的词语巨人。2、学生讨论,解读“巨人”意象,通过抓诗歌意象及意象群概括“巨人”的“形”与“神”。 形:纵横宽阔浩荡屈曲下陷 切开滋润干枯 沟壑纵横大千众相神:坚实宽厚雄性美富有使命感博爱古老历经沧桑雄悍粗犷不屈不挠原始神秘不断创造生命力旺
4、盛3、展示其他意象图片。作者运用大量其他意象,这样描述河床用意何在?再读河床这首诗,明白诗人创造“河床”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总结:河床不仅以其大千众相的外形吸引人,更以其丰富深邃的精神感动人,走近河床,我们似乎在穿梭在浩瀚历史的时空,去感受他的古老神秘,去聆听河床边战鼓的喧嚣,去叹赏他九曲回环的气魄四 探究主题1学生讨论,总结主旨:结合后三节,探讨这首诗歌的主旨。潮汛可以象征希望,可以象征辉煌,可以象征发展的希望,也可以象征生命的延续、中国的崛起。河床中“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干枯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
5、性美。/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在这里,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被看做人类各种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可以说这是个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2知人论世, 深入诗歌。了解昌耀的生平及,明白昌耀的意象选择是要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传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宣扬一种怎样的审美。教师介绍作者: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1950年14岁参加中国人民
6、解放军,任宣传委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因战役中头部负伤回国治疗。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57年“颂歌”被变“毒箭”,错划为右派,发配西部高原。一夜之间从激情的战士、诗人沦为“囚徒”“贱民”,此后饱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把心情诉诸文字,之后正视了痛苦给予他的锤炼,将他不可遏制的激情通过诗歌宣泄出来,反而从沉重而漫长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粗糙、博大、充满生命力的西部高原成了他心灵的归宿,他也成了一位将“西部高原”与胸中块垒、峥嵘灵魂结为一体的巨人。 苦难意识 生命意识 宇宙意识 - 坚韧 、博爱、创造、给予,高原是生命的图像,精神的领地 灵魂的王国 他
7、是一个奇迹。一位由苦难造就的,有独特生命魅力的诗人。 一个行走于荒凉之境的饱满灵魂。 一位纵然历经苦难,却能将西部雄奇、狞厉锻造出英雄气魄的人;纵然身处荒原却将边缘化的生活升华为博大普世思想的巨人。再读后三节。为什么如此澎湃宏大?意象群、拟人和排比 大气磅礴 真力弥漫,万象在旁五 随堂训练(5分钟随笔训练)请以“走近你”开头,结合本诗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排比句,展现黄河河床“真力弥漫,万象在旁”的特点。学生展示,教师总结:走近你,我不敢问你有几道弯?我只看见你九曲连环,向黄河两岸伸出臂膀千万。走近你,我不敢问你力如何?我只看见你托起滚滚黄河,把中华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走近你,我不敢问你何谓时间?我只知道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这里生息,繁衍。六、欣赏名家朗诵河床,再次感受诗的情感与思想。结语:凡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本身是植根于大地的,培养他的力量,也是来自大地。凡是一首优秀的诗歌,必定是某一特定时代与地域的产物,同时又要超越那一时代与地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河床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域上,对于当代的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遥远而陌生的,但诗歌本身却传达了人类生命的某些共同特征,并表现出诗歌所特有的力与美,因而能长久地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七、作业阅读长江之歌,分析与河床的意象与主题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