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答案做在答题卡上)(满分150分钟,时间150分钟) 2018年4月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3)韩愈在师说中客观的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其原因在于“ , ”。【考点】默写,高中必背古诗文【解析】略【答案】1、总为浮云能蔽日 2、休说鲈鱼堪脍 登建康赏心亭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2、按要求选择。(5分)(1)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年后聚会,各自事业有成,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的
2、心情,恰当的一句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考点】课外文学常识积累。【解析】从语境来判断,班主任应该是想感慨学生很出色,比他自己都还优秀,是赞学生,所以选A.【答案】A(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 )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理喻,甚至有点蠢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忘记,因为其生动的现场总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站在生活之上俯瞰生
3、活。A、有了戏剧,为什么会出现电影这项发明B、有了电影,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看戏剧电影和戏剧C、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会永远被人铭记D、电影和戏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考点】语境判断【解析】由这“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忘记”,可判断,问的是,戏剧和电影的问题,选B比较合适。【答案】B二、 阅读(7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任何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适应口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语言符号,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这是汉字的基本功能。但同时又是一种生命符号。汉字最早叫文,顾炎武说:“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汉字一种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
4、视觉符号。在六书所述的前四种造字方法中,象形是它的基础。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我们说汉字是一种生命符号,及这种象形特征有密切关系。拼音文字是以人所创造的一批抽象代码的组合,去记录语言、传播文化,而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字则及之不同。汉字符号的创造是本乎自然,像其物宜的产物。传说汉字是一位叫仓颉的人,仰以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鸟兽之迹,于是创造了文字。汉字的象形可以说是人间的万物万事的一种抽象符号,包含人们的道德生活、宗教生活、现实生活和审美生活等内容。汉字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生命体,进化和简化的形式是对自然万物的概括。在这种概括中体现了人们的宇宙人生态度,也在形式美感的构
5、造中,包含着人们的审美态度。汉字作为一种生命符号,对中国艺术的精神、生命精神和审美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字是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的象形文字。象形符号不是“指谓”世界,而是“显示”世界,将客观世界凝固进象形的符号中,不去割裂自然的内在生命,而是力求保护自然生命的原初状态。这种现象不仅来自于客观对象,而且又经过人的心灵过滤,融进了人类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体现了浓厚的生命情调。汉字中凝固了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生命体验。汉字中包含着汉民族早期的大量文化信息。如寒冷在汉字中常和忧患、痛苦、凄怆等联系在一起,寒冷既是一种自然状态,又是一种心理状态。( )又如秋在古代总是和愁联系起来,所谓“悲者,秋之为气也”,“
6、自古逢秋悲寂寥”,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融为一体。语言中所包含的寒冷体现凄怆的处理方法,就受到这种文化原型的影响。大而言之,汉字的创造和运用中常遵循一种内在原则。这些原则不是六书和字义引申的方法,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汉字之所以由书写符号上升为一种艺术,都及此符号的特点有关,汉字符号因其独特的造型特征,所以具有表现生命的功能。汉字,一向以形态的丰富和复杂性著称于世。书法艺术直接得之于汉字形体之便而创造起来。汉字能从书写符号上升为艺术,主要源于其线条的魅力。书法将汉字线条的表现力进行发掘,使其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形式。汉字线条变化是组合中的变化,
7、字形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但组成这一形式的线条是确定的。书法则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疾徐涩畅等配合,将汉字线条的外部变化变成内部变化,如一横,在汉字中是一种书体,只有一种写法,而在书法中,却有无数中写法,它和每个书家的气质、情绪深相韵和。我们知道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书法赋予线条无限多样的变化,从而能够表现丰富的生命体验,将具有潜在艺术气质的汉字变成真正的艺术品。汉字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还影响到绘画篆刻艺术。在绘画艺术中,书画同源是一影响力很广的观点,中国画以强调线条而著称,被有的西方学者成为线条主义,线条的突出地位部分就是来源于书画同源的影响。汉字及中国艺术的特殊因缘,强化了中国艺术重象的传
8、统。3. 第段中引用顾炎武的话,其作用是 。(3分)【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解析】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注意效果词不要漏。【答案】强调、有说服力、应证了1分;汉字以象为本(象形是它的基础或汉字是一种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均可)1分;有长久的历史渊源1分。(3分)4. 解释第段中加点词“凝固”在文中的含义。(2分)【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析】联系语境分析,词性要体现出来。【答案】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具有强烈感性特征象形文字)1分;体现并保存(或体现、包含)了人们的生命体验1分。(2分)5. 第段( )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1) 它所瞩目的就是人
9、心及自然的同态对应关系,反应了人们真切的生命感受。(2) 气候的冷暖本及人心的苦乐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汉民族长期以来有寒冷生悲的心理习惯。(3) 在语言阐释中,寒谓之沧也谓之凄,都是自然界的寒冷,而沧之于怆、凄之于悽,都是声义同源。(4)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也。必有凄怆之心,非有寒之谓也。”第 9 页A.(3)(5)(2)(4)(1)C.(3)(2)(5)(1)(4)B.(4)(1)(5)(3)(2)D.(4)(5)(3)(1)(2)【考点】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排序、补充、判断等。【解析】先分析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再放入文段中。【答案】A。6. 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0、)【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思考。【答案】指出汉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1分;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1分;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总括)。(3分)7. 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来阐释“汉字是一种生命的符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考点】整合、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解析】梳理行文思路后提炼概括。【答案】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是一种是生命符号;汉字因为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所以能显示世界(或生命体验);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所以能表现世界。(4分)三个角度写到给3分,涉及到有关生命感觉、生命体验、表现世界得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1、。(15分)乡村二月不再生冷的微风,从一沟沟屋檐上抚摸而来,又在村前屋后刮瘦的杨柳之间游走,收拾着残冬腊月三楼的枯枝败叶,然后又不停的向前搜索,这风,仿佛村姑手上的木梳,轻盈地把乡村蓬乱的病发梳理得柔顺而舒畅起来,这时候人们也明显感觉到白昼在一天天增长。哦,春天来了!瞧!身着绿衫的春姑娘,仿佛从天空及大地的交界处轻盈的走来,他带来绿色的风,染绿了山,染绿了水,也染绿了起起伏伏的天涯路。田垄港汊间残冬迎接的腐败气息悄然融化,渐行渐远,几只不知名的鸟轻轻地从天空飞过,身影如一朵朵花绽放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偶尔几声凄厉的鸣叫滴落在大地上,溅起一片寂寞,一片空旷,吵醒了浓睡而灰暗的天空,也唤醒了小草的
12、梦,田埂上,溪头边,一片片一簇簇绿紫相间的小草,已破土而出。一场春雨打湿了屋檐下掉了一冬的干椒蒜头。渐渐的,太阳也变得暖和起来,那透亮的是披挂在毛茸茸的草尖上的清露;赤条条的枝桠上的绿色便是苞芽在骨节间吐绽,小狗也欢快起来,满院子围着小朋友们乱蹦乱跳,小鸡小鸭在窝里“叽叽嘎嘎”乱叫,似乎在等着他们的小主人放学回来。暖阳和春雨就像两个赛手,你一程我一程往前赶。受到滋润的万物,一个劲的摇旗呐喊。早些时候,父亲参军在外,农活便落到母亲一人身上,每年二月,母亲便开始整理家里的农具,锄头,铁锹,犁耙,鸡公车,耗力大的有时就叫我叔叔来帮忙,自己便把粪箕、竹扁担、草锄翻捡出来,掸除灰尘,然后开始盘算一年的农
13、活安排,捡粪、浸种、秧田、耕田、栽禾,到了夏季还要栽油菜,种棉花,一年下来便是他一生的缩影。二月看似无所事事,是在乡村一年的希望,也就在二月埋下了伏笔,那个时候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母亲都喜欢扛着磨得发亮的锄头,很勤快的往田畈走,不仅是看苗的长势也修缺补漏,有时除掉一些小草,看看菜畦,抓几只小虫,有时便任由牛儿喝水,边去扒那油菜地里的栏粪,疏浚天边的流水沟。这些,都是在母亲不经意间完成的,二月真正的农事还没到来,但什么事都得慢慢往主题靠拢,你看那儿日头,也是在寒意渐消的云层里学会了放快节拍,才把晴朗的日子拉长的。奶奶从不放弃房前后的瓜墩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她让奶奶的残年多了等待。去年的瓜藤,干枯
14、的只剩下轻飘的筋丝,挺过了狂风的横扫,依然贴在二月的土地上,不愿离去,断断续续中极力表现出生命旺盛时期的姿态,奶奶一墩墩的深翻埋肥。奶奶说瓜藤去年结的南瓜冬瓜大又多,一家人吃不完,奶奶说这话是去年留下的瓜子,正怀孕在苗床里。乡村的二月一切都从残枝败叶中向着自然的常态而来,没有逆转,无法阻拦,上古歌谣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我读出这是先民对世间万物各行其道,一步步走进生命怀抱的诉求。时令降临的二月,便是对这一愿景淋漓尽致的展示的开始吧。二月里浓淡相宜的色彩,浸染的田野的空旷,溶解了土壤,弥散着沁人心脾的气息。它的水嫩、多汁、清新、轻灵、芬芳,是一年中令我最留恋的时节。“三之日及耜,四之日在趾
15、。”透过轻薄的语言,我的眼前分明展开了一幅画卷,那是二月乡间的闹春图。8. 分析第一段中加点词抚摸的表达效果。【考点】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解析】从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答案】用比拟(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二月春风的轻柔、温暖,赋予春风人的情感特质,作者喜悦(欣喜)之情。(3分)比拟、拟人,赋予春人的情感1分;二月春风的轻柔(或温柔、柔和、轻盈等)1分;作者喜悦(欣喜)之情。9. 第二段从多种角度描写了春天到来的景象,请对此加以分析。【考点】赏析景物描写。【解析】从感官的多种角度赏析景物描写。【答案】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天地之间充满绿意、草木萌发、露水晶莹等景象(写出一点即可);从听觉的角
16、度描写了各种动物在春天到来时的鸣叫声;从触觉的角度写了太阳的温暖和煦。全方位(立体)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生命力强、欢快热闹)的情景。(4分)(视觉或色彩、听觉或声音、动态、触觉四个角度,写三个角度各写什么为3分;表达什么1分)10. 有人认为第四段及第三段的内容有相似之处,第四段有些多余,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说明理由。【考点】段落是否可以删除。【解析】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答案】第四段不能删去,是上一段内容的深化(或深华、递进、提升)1分。第三段主要描写了母亲在春天的劳作(或准备农事)1分。而第四段提到了田里的植物成了奶奶生命中的寄托(或表现了奶奶对生命的期待、
17、或以瓜藤象征奶奶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提到去年留下来的瓜子怀孕在苗床里,1分)揭示了万物各行其道,生命周而复始的哲理(二月孕育新的生命力等)。(4分)11. 就算闹春图的“闹”字内涵丰富,是结合全文内容对其进行分析阐释。【考点】对字的阐释。【解析】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答案】闹字运用比拟(如果写通感,必须点出化听觉感受为视觉效果)1分;景色闹的场景概括、人的活动概括1分;形象地表现了春天(二月)到来时自然界万物萌发(天地之间)充满生机的感觉1分;同时人的生命力在春天的蓬勃萌发(或人的活力、勤劳、辛勤、勤快)1分。(4分)(三) 阅读文本,完成第1214题。(8分)寻陆鸿渐不遇皎 然移家虽带郭,野径
18、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以擅长品茶著名,后人尊为“茶王”、“茶神”。12.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 乐府诗B. 小令C. 律诗D. 古体诗【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解析】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答案】C或D13. 对作品风格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24. 平实隽永 意境开阔B. 感情蕴藉 想象丰富C. 朴实自然 洗练流畅D. 含蓄委婉 寓意深刻【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解析】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作品。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
19、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答案】C14. 请对“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句进行赏析。(4分)【考点】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解析】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赏析题(角度+举例+分析)【答案】 主人住宅边新种的菊花,到了秋天还未开放;点明了造访的季节,是在清爽的秋天,“篱边菊”这一典型景物构成了陆鸿渐的生活环境,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用了
20、“篱边菊”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像陶渊明一样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品性。运用白描写法,恰及主人追求自然闲适的逸士形象相吻合。(4分)翻译1分;手法1分,白描、用典、侧托、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意象;营造淡然、自然、恬静、娴静、宁静氛围1分;主人公情感淡然、超脱、闲适、悠闲的1分。赏析: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作品。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
21、作。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
22、,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9)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及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
23、,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及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及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
24、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于是乡亲共喻之( ) (2)口不臧否人物( )【考点】实词翻译【解析】熟悉课本古诗文注释以及300实词。【答案】(1)晓喻;开导;使明白;让明白;劝解;劝说 (2)赞赏;称赞;说好话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乃就吏( )A、参加 B、就职 C、趋向 D、靠近(2)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A、带领 B、举荐 C、援引 D、延请【考点】实词翻译【解析】熟悉课本古诗文注释以及300实词。【答案】(1)B
25、(2)C 17、第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C、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D、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考点】断句【解析】注意语气词,虚词,专有名词,以及句子逻辑。【答案】C18、把第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考点】句子翻译【解析】得分点:吊、作白眼、怿、赍、造、焉、见【答案】等到嵇喜来吊丧(哀悼),阮籍露出白眼(翻白眼、做白眼),嵇喜不高兴地离开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这件事情,
26、就带着(送、拿)酒携着琴拜访(造访、到)他(家),阮籍很高兴,才露出眼珠。(6分)19、文末提到“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分析皇帝保护阮籍的原因。(3分)【考点】理解文章内容主旨【解析】原因推断题,联系上下文,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答案】不随便评论人物、有远识、有才干,1分;不拘礼教(或傲然独立、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1分;拉拢名士(或没有触及到权贵集团的根本利益)1分。(答到其中三点得3分)20、根据文本的内容完成表格。(3分)事迹性格蔑视权贵谢绝出任曹爽府上参军母亲去世,依然及人围棋【考点】理解文章内容主旨【解析】原因推断题,联系上下文,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17年的
27、真题题型。【答案】事迹性格拒绝官府的征召任命(王昶请他,他不说话;蒋济征召,他离开)傲视权贵谢绝出任曹爽府上参军有先见之明(有见地、有见识)母亲去世,依然及人围棋不拘礼法(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五)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游云龙山记(明)都穆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米,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微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此为得之。山一名石佛。唐昭宗时,有溥为节度使,朱全忠遣子友裕败溥军于石佛山下,即其地也。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都司周君寅之及予联舟,实陪以行。午抵山麓,跻磴而上。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
28、二丈,广倍之。左右侍卫之像,皆凿石所为。山之阴,度黄茅岗,忆苏文忠公诗“乱石如羊”之句,瞻眺久之。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及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而子房、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逕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销歇不存。千载之下,遗迹遗断碑,
29、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子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虽然,予欲逃名而未能者,安得雪月之夕,悲歌剧饮于斯,以续招鹤之辞?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俟。21. 概括第段主要内容。(2分)【考点】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解析】“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米”交代地理位置;“故名”得名原因;“元朱泽民”“唐昭宗时”历史渊源。【答案】云龙山的位置;历史渊源;得名的源由。三点写到两点得2分。(2分)22.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矣 B.也 C.耳 D.焉【考点】理解及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解析】耳翻译为罢了,我私下有感罢了。焉兼词表示于
30、此,我私下有感于此。【答案】C或 D 23.下列对这篇游记的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描摹自然景观生动详实B.涉及历史人文内涵丰富C.先叙后议,富有条理D.卒章显志,引人思考。【考点】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解析】第二段对自然景物的确有所描摹但称不上生动详实。【答案】A(3分)25. 分析第段画线句在写作上的特点。(3分)【考点】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解析】手法+内容+情感【答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淮阴侯韩信和张良进行对比,1分;将建立伟大功业的历史名人和逸民高士进行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隐逸于山林之间的自由生活的向往,1分。(3分
31、) 若写整散结合、多用整句,回答完整,最多2分。26. 请对第段画线句进行评析,(4分)【考点】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解析】第三段划线句是一处议论句。写出主旨以及其现实意义和局限性。【答案】作者在句子中表现了自己想要远离世俗(功名,在山林间获得自由)1分;却不能做到的困扰,1分。可从以下角度评价,(1)理解作者的无奈和困扰,因为要真正做到超脱尘世是很困难的;(2)否定作者的想法,作者对世俗名利仍有不舍,所以不能毅然决然地离开;(3)要有一颗超脱世俗的心,那不管是否身在山林,都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写其中一个角度为1分,现实意义为1分)(4分)(三)写作(70分)26.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唯一能
32、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人们可以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根据以上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考点】写作能力的考查。【解析】世界上有太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我们所必须去面对,我们不能都做愚公,面对无法选择的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接受。【答案】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世界每天都在变,我们可以执着及这种改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题记记得有一句很哲理的话:这个世界你无法改变,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人生之中,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阻止,无法改变的,无
33、奈中,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这就是顺其自然,切不可逆势而上,学会适应。如若非要改变,那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因为,在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我们只能顺应潮流,而改变自己。环境造就人,我深信,并且也懂得,身在一个环境之中,改变的只有自己。当一个农村的孩子,在一个艰苦的环境里,如果让他去改变环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不改变自己,那也就只能接受现实了。人生之中,过去的时光里,我们有很多后悔的,遗憾的事情,但是,我们都已经无法改变。那么,能改变的是什么呢?只能是改变现在的自己。让过去的一切都过去,如今能做的,只能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弥补,去完善,以至于
34、让人生尽可能圆满。人生很多时候,当一切都成为既定事实的时候,我们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需要我们做的,也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接受,去适应,给自己一个安慰的心情,免得徒生苦恼。有些时候,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面对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痛苦,可以悲哀,但是最后妥协的也许还是我们自己,现实告诉我们:当我们改变不了什么的时候,还是只能让自己去接受了。那么,对于能改变的我们如何去改变呢?归根结底,还是改变自己。当我们改变不了阴霾天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让好的心情去感染坏的天气,而让自己感到一点精神上的舒适。当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对别人的看法,不抱怨,
35、不怨恨,不让别人影响到自己的心情,而做个快乐的自己。当我们没有美丽容颜的时候,而又得不到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表情,让自己多些微笑,多些善良的表情,那么自己也一样是美丽可爱的。当我们不幸福的时候,看看别人的幸福,给他们祝福,用他们的快乐影响自己,从而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幸福。当我们在一条路上走不通的时候,不妨换一条思路去走,虽然,路上风景不同,但是,我们的收获也会不同的,这就是接受现实,而改变自己。至于改变能改变的,也就是用我们的自信和努力,矜持不懈,积极应对。虽然,有时候我们也能改变世态的发展,但是,你所能改变的,取决于你所在的位置。一个皇帝也许能改变历史,但是他改变不了后人的评判;一个百姓能改变自身的价值,却不能改写历史的一字一句,尽自己所能去改变能改变的,去接受不能改变的。很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时候,不妨去改变自己,心态改变了,那么你的人生就会有所不同。至于变于不变,其实,变及不变都在我们心里,我们不要再去抱怨环境,抱怨世界了,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心态,改变能改变的事物,接受不能改变的环境和世界。把不能改变的环境和世界交予时间去处理,因为,这个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过程。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做如何改变?首先要看看自己的环境,自己的世界,然后在可控范围内,接受现实,尝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