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共7课)(2021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共7课)(2021新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能量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1课。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能量是物质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共有属性,也是其本质属性。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或变形都是能量在“工作”。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有哪些办法使汽车运动起来,引出能量。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生活中还有着哪些能量形式。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交流,发现物体变化往往还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第四部分拓展,调查家里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为下一课做铺垫。【学生分析】关于能量,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及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灯泡发光是电提供了能量,汽车运
2、动是汽油提供了能量,就连人的活动也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他们还知道一些和能量有关的词汇,如电能、水能、光能、风能但与此同时,能量对学生而言,又是抽象的。由于能量不可见,只能观察到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因此教科书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让学生认识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2.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寻找能量存在的证据。科学态度目标激发起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交流,
3、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难点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物体变化时能量转化的证据。【教学准备】学生公园场景图片、活动手册。教师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给汽车加油图片。提问: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和这张图有关,你能看懂图中的内容吗?汽油为汽车提供了什么?是的,那就是能量。实际上,汽油所能提供的这种能量,我们叫它“化学能”。(板书:化学能)2.那你知道吗?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用加油的汽车,这些汽车的能量又是来自哪里?预设:电能、太阳能。教师板书,并出示图片。3.小结:化学能、电能、太阳能,都是能量,只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板书:各种各样的能量)设计意图汽车是学
4、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对汽车驱动方式的讨论,引出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更加便于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二、探索1.除了这些能量形式,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哪些能量的表现形式吗?这些能量形式让这些物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2.教师出示活动手册表格,以电风扇为例,向学生介绍活动手册表格如何填写,特别要强调写清楚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使物体发生的变化。(后附活动手册)3.小组讨论交流,并填写在记录单上。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交流,共同回忆生活中诸多的能量存在形式以及能量带来的变化。三、研讨1.小组派代表汇报身边存在的能量表现形式。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中。观察到的现
5、象能量的表现形式(能量的来源)物体发生的变化发光的电灯电能灯泡发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能)水变热了电视机电能电视机有画面,有声音漂浮的小船水能船在水面浮动炒菜热能菜烧熟了2.在交流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列举一些平常用得比较少的能量形式的例子,如眼镜店里洗眼镜的仪器,利用“声能”来除污(出示图片)、磁悬浮列车利用磁能让列车悬浮3.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在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中,尽管能量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它们其实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正是由于机械能,才使物体运动了起来。4.小结:物体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往往伴随着新的能量形式的出现,也就是从一种能量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形式。5.出示
6、公园图片,找一找,公园里存在着哪些能量形式,并说说能量存在的证据。你可以试着用公园里,存在着能,证据是的句式来表达。公园里,存在着风能,证据是风筝飞在空中。公园里,存在着太阳能,证据是天上有太阳。公园里,存在着机械能,证据是有人在划船、跳舞、跑步。公园里,存在着电能,证据是有摩天轮,有音响喇叭,还有人在打电话。设计意图通过填写班级记录表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变化时,总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在起作用,而且伴随着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公园场景的交流,是一个再次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应用知识的过程。四、拓展调查并记录家中的电器使用情况。查看并记录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容量等信息。设计意图电能作为平
7、时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能量形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调查家用电器,让学生了解更多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信息,为下一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做好铺垫。【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中共有三列内容,需要填写观察到的现象、能量来源以及物体发生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能量”与“物体发生变化”这两者建立起联系。学生在填写时,第一列与第三列很容易写重复,教师要提醒学生第三列要突出物体发生变化时的状态,如转动、发光、发热、发声等。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发挥联想,填写出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教学后记】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2课,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
8、们身边能量的一些表现形式,如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太阳能等。本课的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将调查范围缩小到家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如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学生通过调查家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引发对能源消耗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并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情况,引起对能源浪费的注意。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知道生活中的能源有再生与不可再生之别,了解不可再生能源的现状,明白节约资源也是在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学生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以家中能量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以能量
9、形式、能量转换、能量消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使用课前调查、课中分析、统计等手段,进一步了解能量,意识到能量会消耗,从而自觉形成节能意识,提出有效的节能办法,逐步养成节能习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2.了解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在调查中了解家中多种能量形式的存在及电能的消耗。2.初步学会估算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每天的耗电量,以及家庭一个月的电费支出等数据。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对能量进行实地调查、交流分享、统计分析。2.意识到能量的消耗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能提出合理的
10、节能建议,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以及它们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调查、交流了解家中多种能量形式的存在及电能的消耗情况。难点学会估算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每天的耗电量,并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调查表,同类家用电器不同容量、功率等铭牌信息。教师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一)回顾导入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家还记得生活中有哪些能量的表现形式吗?(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是的,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要使用能量,所以能量是每天都在被消耗和补充的。
11、(二)聚焦问题出示课前调查表。家里日常生活能量使用情况( )班( )家庭( )月( )日序号用电器能量的来源功率(瓦/W)每天使用时间(小时)1电灯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的课前调查表,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调查情况,以此来聚焦本课的问题,即家里日常生活能量的使用情况。二、探索(一)分析我们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谈话:生活中,洗衣机可以为我们洗衣服,电灯可以为我们照明,电饭锅可以给我们煮饭,这些物品都有各自的功能,那么它们是靠什么来为我们服务的呢?也就是说这些物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比如电灯,是靠什么才能发出明亮的光芒来为我们照明?(电能/发电厂提供的电)那这种能源可否再生呢?也就是用了以后会不会自己再长
12、出来呢?(不可再生)那你有什么好的替代方法或节约能源的建议吗?(节约用电,白天尽量使用自然光、使用节能灯等)小组一边讨论一边完成记录表。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第 号组月日序号使用的物品能源可否再生可否替代或节能办法1电灯2平板电脑3冰箱4洗衣机5汽车678910小组分享各自的讨论结果。(小组代表介绍)交流:我们出行时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这些交通工具的能量形式和来源是什么?我们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是什么?出示:汽车课件。现在大多数的小汽车、卡车、船、飞机都是用汽油和石油作为燃料的,这些矿物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一辆汽车大约只有20% 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热能
13、和声能,散发到环境中去了。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对地球的环境造成污染。为了降低污染,我国制定了一些关于汽车排放的法律法规,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些法律法规。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交流生活中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的能量来源,知道能源可分为“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了解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后的危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在对能源使用进行监督管理等。(二)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里使用物品的能源大多数是电能,那你知道家里电能的消耗情况吗?本环节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能量使用情况调查,主要为了解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电器功率和使用时间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合
14、作小组成员探究“同种用电器不同功率,消耗电量情况怎样?”的问题,如每家每户最常用的电灯,但是不同类型的电灯,它们的功率不同,使用的时间不同。根据教科书第63页上的提示: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有“功率”一项,它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内的耗电量就是1度。算一算这些用电器一天需要消耗几度电?填写活动手册上“家庭耗电量统计表”。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家里能源的消耗情况,知道不可再生能源总有用完的一天,以此来呼吁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三、研讨同学们,这节课通过调查统计,我们了解了家中各种电器使用能量的情况,那么这些物品都
15、使用了哪些能源?这些能源之间是怎样转化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去发现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电视机将发电厂提供的电能转化成了声、光、热能,煤、石油、天然气这样的化学能通过汽车转化成了动能、热能等,煤气灶产生的热量转化成了热能但是这些能量在转化过程中,除了像太阳能、风能、水能这样的能源使用后还可再生外,其余的能源基本是用一点少一点,所以地球上的资源逐渐濒临短缺,节约能源势在必行!课外拓展:节能全家行。课后,请跟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一份家庭节能方案,经过全家节能总动员后,以昨天调查的电费和油费为比较对象,看看下个月你家的电费是多少元,油费是多少元。如果节能效果明显,可将你家的节能举措跟其他同学分享
16、哦!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研讨、交流,总结回顾,进一步意识到能源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知道能源也正濒临短缺的危机,所以节约能源势在必行,这为课后的拓展活动提供了动力来源,即节能人人有责,节能全家行动!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日期 家庭耗电统计表(填写参考)家用电器名称功率(瓦/W)使用时间(小时)耗电量(度)节能建议电风扇6030.18洗衣服时可以先浸泡一会儿再投入洗衣机;客厅无人时,要及时关电灯;不使用电脑时,可以设置待机状态或者关机;电热水壶里的水尽量当时喝掉或者装入热水壶,不建议使用保温功能,因为反复加热的水不利于身体健康。电视机(50寸)11020.22电冰箱120242.88洗衣机5001.50.
17、75电饭锅70010.7电水壶150046吹风机12000.10.12电脑35051.75电灯40410.16一天的耗电量:12.76度,一个月的耗电量:382.8度(30天),一个月的电费:229.68元。(如按0.6元/度计算)课前能量使用调查表亲爱的同学们:请调查家里使用最多的14种用电器,如电冰箱、电视、洗衣机、电暖气、空调、电热水器、电水壶等,查看并记录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容量等信息,某些电器的信息不明,可上网查询;和家人一起,估算一下这些用电器每天使用的时长,并了解家里的用电状况(10月的电费)和汽车的用油状况(10月的油费)等。家里日常生活能量使用情况( )班家庭月日
18、序号用电器功率(瓦/W)每天使用时间(小时)序号用电器功率(瓦/W)每天使用时间(小时)1电视机82电冰箱93洗衣机104空调115热水器126电水壶13714【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教师可视情况增加一些电器名称,如电灯、电视机、电冰箱等,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填写。本表在填写前,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并计算耗电量,即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内的耗电量就是1度。也可以教学生这样一个计算公式:功率(瓦)时间(小时)1000=耗电量(度)。在交流研讨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种用电器进行比较,如同样是照明电灯,有的耗电量大,有的耗电量小,这是怎么回事呢?进而让学生意识到电能消耗大的原因与用电器的功率有关等
19、。【教学后记】3.电和磁【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以电磁学开创性事件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引入研究的主题,通过观察现象、推测原因、实验探究、解释应用,建立起电与磁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课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讲述了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这一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探索,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个活动: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20、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指南针偏转的原因,运用推理做出解释。【学生分析】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各种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些能量中,电和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铁的磁性能让磁针发生偏转;学生也已经学过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只需稍做复习回顾,在重演奥斯特实验过程中就基本不会有操作上的问题。学生能够依据现象和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电生磁”的探究结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电可以转换成磁。科学探究目标1.模仿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2.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
21、,检测废电池是否带电。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2.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亲历奥斯特实验,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教学准备】学生1号电池、电池盒、鳄鱼夹导线3根、长导线1根、小灯座、小灯泡、开关、指南针、活动手册。教师废旧电池、指南针、磁铁、铁片、长导线、5号新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小灯座、鳄
22、鱼夹导线、手套。【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指南针,提问:这是什么?(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时,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2.游戏:教师用一个黑色手套(里面装有一枚铁片)靠近小磁针,学生猜测手套里面是什么?除了磁铁和铁,导线能不能让磁针偏转?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让小磁针偏转?3.讲述: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你们想不想也来经历一次奥斯特的发现之旅?看看你们能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到这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现。设计意图通过玩磁针转动的游戏,使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磁的知识,为后面解释
23、奥斯特实验做好铺垫。科学史的应用,可以引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探索(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1.出示材料照片,提问:你能用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怎么连接?2.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3.请你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4.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把通电的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才有重大发现的。我们也来试一试,怎么做呢?(1)将指南针水平摆放在桌面上,等磁针静止不动。(2)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让导线与磁针方向一致。(3)接通电流,观察磁针有什么变化?(4)断开电流,观察磁针有什么变化?(5)反复做几次,观察现象。5.学生分组实验。6.
24、交流研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板书:磁针偏转)让学生尝试解释,教师分两个层次引导:(1)排除铜的因素。导线是铜的,磁铁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2)有可能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是什么产生了磁性?(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停止偏转,说明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板书:电流产生磁性)7.讲述:奥斯特在发现这个现象之后,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的实验,终于发现电和磁是有一定联系的。(板书课题:电和磁)(二)让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1.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小磁针偏转角度大吗?不增加材料,你有办法增大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吗?(板书:偏转明显
25、)2.学生说方法,并说明理由。3.提示:短路时,电流会很强,所产生的磁性可能也会很强,但是短路的做法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很快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4.学生动手探究。5.交流:为什么短路时小磁针偏转角度会变大?(板书:电流变大 磁性变大)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让小磁针偏转得更明显吗?6.教师指导绕线圈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线圈不同的放法,观察哪一种偏转得最明显。7.学生分组探究。8.交流:为什么通电线圈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呢?线圈摆放方法不同,磁针的偏转角度一样吗?(板书:导线变多 磁性变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短路和绕线圈的方法使小磁针偏转得更加明显。试一试
26、线圈不同的摆放方法,初步认识磁场的作用。三、拓展1.讲述:这里有一节废电池,已经不能使小灯泡发光了(演示)。它真的一点电都没有了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一下?2.提问:电和磁之间可否相互转换?你的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通电线圈可以让产生的磁性变大,利用这一原理来检测废电池剩余的电量,这是对前面探究结论的应用,同时也能渗透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目的: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本课两个主要探究活动的现象,通过分析现象,推理出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上半部分要求学生在图示上分别画出指南针在简单电路、短路电路、通电线圈作用下的偏转角度,并通过文字填空的方式把发现记录完整。用图文结合
27、的方式进行记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增大电流、增加通电导线的数量可以使指南针偏转更加明显。三个实验逐步推进,使学生理解电流的改变会使产生的磁性也发生改变。下半部分让学生探究通电线圈不同的放法对指南针偏转角度的影响。图中给出了四种摆放示例,图1和图2线圈分别躺着放在指南针的上方和下方,图3把线圈立着放在指南针的前方,图4则把立着线圈套在指南针上,在图示右侧需要记录偏转角度最大的是哪一种摆放方法。当然,学生若有其他不同的线圈摆放方法,也是可以自主探究的。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会发现,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教学后记】4.电能和磁能【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4课,在认识电
28、和磁的基础上,借助铁钉电磁铁来研究电能和磁能。铁钉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它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多种研究。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从生活中的具体物品引出磁能的概念,并进行“磁能如何转化而来”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探索环节由三个活动组成:1.制作铁钉电磁铁。学生通过自己在铁钉上绕线圈制作铁钉电磁铁,反复几次接通电流、断开电流,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2.利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通过电流的接通和断开,将大头针搬运到指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体会能量的转移和转换。3.研究铁钉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学生在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会
29、发现各组电磁铁的南北极并不是都一样,从而引出了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讨论。第三部分研讨,深入讨论能量的转移和转换过程。第四部分拓展,了解磁能如何转换为电能,建立能量互相转换的认识。【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知道电可以转化为磁,并且通过实验发现通电线圈可以使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说到磁,学生就一定会想到磁铁,会将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和能指南北极的性质,与通电线圈产生的磁进行联系、联想甚至是比较。所以本课的研究内容和环节的推进,都是顺着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奇的需求逐步展开、层层深入的,但对于学生自己绕线圈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项目,由于受到学生动手能力强弱的影响,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比较
30、长。【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2.改变电流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3.电能和磁能可以互相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制作铁钉电磁铁,亲历用铁钉电磁铁搬运大头针的实验。2.能够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借助指南针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中体悟认真细致、合作探究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电能和磁能的相互转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并可改变的特点。难点探究电磁铁南北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学生多股
31、绝缘细导线1.2米左右(两端剥线)、大铁钉1枚、电池盒1个、2号电池1节、大头针8枚、指南针1个,学习单1张。教师教学课件、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1.复习引入,从上节课通电线圈能使小磁针产生最大偏转角度的现象出发,复习电能产生磁,并引出磁能的概念。2.出示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耳机和电磁炉的照片,了解电产生磁的运用实例,思考什么样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磁能。设计意图利用实物理解磁具有能量,把隐性的概念显性化,同时引出聚焦的问题磁能如何由电能转化而来。二、探索(一)在铁钉上绕线圈,并通电测试1.在复习通电线圈能产生磁的基础上,教师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演示)。提问:铁钉会产生磁性吗?你是
32、怎么想的?2.为了观察到最真实的现象,我们需要制作这样一个装置。具体制作方法看课件或书本。3.实验前思考。(1)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它有磁性或产生磁性?(2)提醒:接通电流和断开电流的状态都要试一试。(3)用铁钉的哪端去靠近大头针?(建议钉尖和钉帽都要试一试) (4)有必要多次实验吗?(5)通电的时间有什么要注意的吗?(不能长时间接通电路)4.学生领取材料并开展研究,教师巡视。5.交流。(1)通电后的现象是怎样的?(能量的转换)(2)钉帽和钉尖部分在通电的情况下都能产生磁性,但是断电的时候,它们还能像通电时一样有磁性吗?6.概念教学: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这里指的就是铁钉)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设计
33、意图明确实验的要求,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对比观察和多次实验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态度。突出交流的重点,关注能量的转换现象。(二)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至指定位置1.电磁铁是怎样搬运大头针的?(接通电源,电能转换成磁能)2.怎样控制电磁铁,能让大头针掉落在指定位置?(断开电源,磁能消失)设计意图关注电源的接通与断开,理解能量的转换与转移。(三)电磁铁也能指南北吗?1.电磁铁具有像磁铁一样的磁性,那电磁铁会像磁铁一样有南北极吗?如果有,怎么判断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和钉帽一端分别是什么极?2.引导学生利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分别靠近小磁针已知的南北极,根据小磁针转动的方向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来判断电磁铁的南
34、北极。3.准备指南针和记录纸,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小磁针开展研究。4.按小组顺序汇报本组电磁铁南北极情况。5.探究后交流。(1)观察各组的判断,发现各组实验结果各不相同,思考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不一致?(2)展示不同的绕线方法和电池正负极接法的小组,发现不同的绕线方法和电池正负极接法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3)找到并画出电流的方向,发现不同的绕线方法和电池正负极接法,其实改变的是电磁铁电流的方向,从而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利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探究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因素。三、研讨本部分可以与探索环节的第二部分进行融合,即在实现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至指定位置后,进
35、行研讨。1.刚才大家实验的时候,老师看到了两种吸引大头针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同时吸几个大头针,谁来说说是怎样的过程使铁钉的钉尖能够吸住大头针的?(理解能量的转换。电池输出电能,通过电磁铁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吸引了大头针)2.还有一种情况是电磁铁先吸引了一个大头针,然后通过这个大头针去吸引了另一个大头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理解能量的转移。电磁铁通电后产生了磁能,磁能吸引了第一个大头针。同时磁能又转移到了这个大头针上,吸引了另一个大头针)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图片的分析,深入理解能量的转换和转移。四、拓展电能通过合适的装置可以转换成磁能。那么是否有这样的装置,可以将磁能转换成电能呢?(磁能转换为电能,最
36、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电机,有条件的可以提供视频观看,也可以通过文字阅读使学生了解)【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电磁铁的组成和能量的转换与转移。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电磁铁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以及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时,结合活动与照片,区分能量的转换与转移。活动手册说明:在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后,让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组成,避免学生把电池也作为电磁铁的一部分,为之后的研究做好准备。对能量的转换和转移的分析,是在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之后展开的,要结合实验的照片和板书来进行理解和区别,这也是本课研讨环节的重点。2.电磁铁有南北极吗?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可以改变它的南北极方向。
37、活动手册说明:活动手册中的四幅图,代表了在研究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时,在电池正负极接法或线圈绕线方向不同时的四种情况,是学生研究后的汇总图,而学生自主研究的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当学生发现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别的同学不一样时,就会去寻找原因,最后发现电磁铁不仅有南北极,而且南北极的方向受到电池正负极接法和线圈绕线方向的影响,归根结底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是电流方向。【教学后记】5.电磁铁【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5课,意在引导学生经历完整地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利用对比实验寻找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通过假设、设计、验证和分析等
38、一系列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学生要利用已有经验,推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可能因素。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本节课主要安排学生共同检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是否有关,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学生分析】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电磁铁的基本构造,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电磁起重机和自制的电磁铁,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不同的,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具备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本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
39、概念目标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科学探究目标1.完整、深入地经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2.能够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对磁性强弱的影响。3.能用实验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2.体会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善于借鉴他人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电磁铁磁性强弱可以改变。难点会识别
40、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对磁性强弱的影响。【教学准备】学生大铁钉、导线、大头针、电池、电池盒、小空盒。教师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电池组和铁芯,让学生组装电磁铁,并完成搬运。两只小空盒,一只空的,另一只装有若干大头针。如何把大头针用电磁铁从一只小空盒搬到另一只小空盒,不能直接用手拿。2.请一位学生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3.观看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的视频。4.提问:为什么电磁起重机有这样大的磁力,而我们的自制电磁铁却只能吸引几枚大头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操作和观看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磁
41、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激发学生对磁性强弱研究的兴趣。二、探索(一)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能有哪些?1.提问:你觉得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假设的?2.分组讨论。3.讨论汇报。(板书:线圈圈数、电池数量、铁芯粗细、铁芯长短、线圈长短、线图粗细、线圈形状、线的类型)(二)设计实验,进行检验1.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1组电池、2组电池、3组电池、大头针、20圈的电磁铁、40圈的电磁铁、60圈的电磁铁等。我们利用这些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哪个问题?2.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表格。研究的内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研究研究假设电磁铁,磁性(磁能)研究改变的条件研究不变的
42、条件怎么改变这个条件吸起大头针数(个)磁性强弱排序实验结论电磁铁,磁性(磁能)3.交流研究计划。交流重点(1)我们的假设要完整具体,即要说出线圈匝数多少与磁性强弱的具体关系;电流大小与磁性强弱的具体关系。(2)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3)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为了实验的公平,应当控制不变的条件有哪些?4.实施研究计划,整理实验数据。(1)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观看微视频)规范操作:钉尖吸引;慢慢移动;断电数数。注意事项:注意分工,做好记录,实验后整理好材料;完成实验后将各组数据登记到汇总表。(2)看清实验记录单,动手实验。(3)汇总到班级记录表。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属于典型的对比实验,实验
43、前小组研究计划的制定尤为重要,学生重点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做到公平实验,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实验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控制这些条件是学生操作的难点,因此实验前需要结合活动手册中的表格进行讨论。三、研讨数据,得出结论1.各小组准备汇报发言。2.汇报交流: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实验取得的数据是什么?数据能不能说明问题?3.再次观察汇总的数据,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线圈匝数或者同样的电池数量,每个小组的实验数据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归纳共同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即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即电流大磁性
44、强,电流小磁性弱。四、拓展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还有很多,课后请大家继续来研究其他因素与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关系。设计意图显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还有很多,引导学生继续用所学方法开展研究,得出科学结论。【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的内容包括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假设、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吸起大头针的个数、磁性强弱的排序和实验结论。学生可以根据所在小组选择的研究内容进行填写。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重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思路,经历一个完整地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在记录时教师要特别强调学生记录真实的实验数据,鼓励学生用实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研究的内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否
45、与线圈匝数有关?研究假设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根据自己的假设填写)l改变的条件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不改变的条件电流大小,铁芯粗细、大小,线圈的粗细、长度等条件如何改变根据实验实际情况填写吸起大头针个数根据实验实际情况填写强弱排序根据实验实际情况填写实验的结论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研究的内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否与电流大小有关?研究假设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根据自己的假设填写)改变的条件电池大小(或电池节数)不改变的条件铁芯的粗细、大小,线圈的圈数、粗细、长度等条件如何改变根据实验实际情况填写吸起大头针个数根据实验实际情况填写强弱排序根据实验实际情况填写实验的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教学后记】6.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