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doc(1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 题相互认识和了解本课程授课时间授课时数1课 型讲授 教学目的要 求 1、让同学们认识老师,并对教师了解,掌握课堂要求。 2、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以及本门课程的重点。教学重点 课堂要求和初步了解本门课程。教学难点 对课堂具体要求的掌握。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培养起对这门课的兴趣,讲课时尽可能采用较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教学形式,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向学生介绍一些适时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讲授,讲解,讨论 总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修改意见1、 清点学生人数,起立,准备上课。2、 教师自我介绍 (姓名,对学生的态度,性格。)3
2、、 教师讲解上课要求。1、要求学生学习教室中7S中对课堂的要求(请一名学生为大家诵读)2、对学生课前,课时,课后的具体要求。 a、希望大家在预备铃响后自觉主动地回教室,准备上课时所要使用的教材,习题集,草稿本,笔记本和工具。 b、迟到喊报告,经允许再进教室。 c、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课堂练习,不玩手机,不看小说等课外书,不随便说话,不睡觉,不打闹,不乱跑.若发现有不懂的问题不必及时询问同学和相互探讨,可以举手请教老师 d、课后积极思考,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后作业,不懂的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或者问请教老师,老师会很细心的为大家讲解!所以希望大家的作业不要出现抄袭的情况。3、 对绘图工具的
3、要求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需要大家必备的工具有,三角板一副,橡皮擦,铅笔(一般建议购买2B和HB的),圆规。建议购买的分规,样板,透明胶。4、 小建议 不要利用手机看小说,容易使人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四、介绍制图这门学科 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学习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适应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需要。5、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1、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通过教材目录了解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重点 第一章的正投影法以及三视图和第二章的识图和绘图的基本知识属于基础内容,是为以后几章的学习打基础的,内容简单,需要大家积极动手,希望大家都能够学
4、好。 第三四章相对于第一二章来说图形逐渐变得复杂,需要大家多画,多看,多思考,努力地不断的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以便以后在工作当中能够熟练的识图。 第五章是属于标准件和常用件,这一章绘制要复杂一些,因为是国家标准规定了尺寸了的,我们不能随意更改。 第六章是零件图,这一章是将前五章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表达完整了的,也是我们学了这门课程所应该达到的要求。这章我们以讲为辅练为主,需要大家勤加联系。 第七章识读简单装配图,内容更加复杂,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方法,以及识读个别简单的图,更深的需要大家积极去练习,当虽说不讲,但大家可以问老师的。 第八九章我们不学,是以后的CAD绘图,我们在学好了这门课程也是
5、为CAD计算机绘图打好基础。 2、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a、主要是培养学生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中等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b、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学,勤动手,勤练习,不懂多问。1、 学生唱歌,点人,起立,做好课前准备。2、 学生认识了解老师3、 学生看,看不到的听同学为大家念教室中张贴的7S中对课堂的要求,并掌握4、 学生认真听并记住老师对大家课前课时课后的具体要求5、学生认真听老师对绘图工具提出的要求,并记住,下来后及时准备好,已被下次上课的时候使用6、学生听取老师建议,并回答觉得这个建议如何7、学生初步认识这门
6、学科学后已达到的目的8、 A、学生浏览目录 B、学生岁老师的引导了解本书 C、学生快速浏览全书,对自己兴趣浓厚的部分可以多花点时间,更深入的认识该课程9、 学生要深刻的体会自己学习的任务,主要是达到能熟练识读零件图的目的10、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对课本的了解,可以自己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起学生的上课情绪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老师,更能够与老师亲近。更喜欢学习。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认识掌握老师对上课的具体要求,一边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能够做得更好,学得更好希望学生不会受到小说的影响,这个天沉迷,影响前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本学习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重难点知识
7、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学习这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使他们学习更上一层楼小 结巩固练习 主要做自我介绍和讲课堂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师,了解本课程,产生对专业知识课的学习兴趣课后作业习题解教 后 记板书设计(1) 本课程学习内容1、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2、 视图和绘图的基本知识3、 组合体的三视图4、 机械图样的画法5、 标准件和常用件6、 零件图(2) 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以达到能够熟练视图这个目的为任务课 题投影法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2课 型讲授 教学目的要 求1、通过举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投影方法(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2、在学生了解常见投影法之后,
8、结合分析,使其掌握各投影法的特点。教学重点本堂重点是常见投影法的总类以及各投影方法的投影特点,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掌握本堂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对投影方法及特点分析,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中所采用的投影方法及其特点以设为及图形分析使本堂难点得到突破。学情分析对于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以投影方法的概念,结合实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了解机械制图的实用性并激发其学习本专业知识兴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引导分析,归纳总结,设问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讲要求,准备课堂用具,清点学生人数(5)(二)教学内容(3)设问:机器的设计到生产,我们都用图纸进行交流,
9、那么我们是随便画上去还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绘制?学生思考,并预习教材。一、投影法概念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投影法。思考:常见的投影法有哪些?7、 中心投影法(举例后给出定义)投射线互不平行且交汇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12)观察图形,分析中心投影法有何特点?投影大小总是随物体的位置不同而改变设问:投影大小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那么我们在制图时能采用这个方法吗?(过渡到平行投影法)(2)2、平行投影法 (12)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思考:平行投影法是否一定适合于机械制图?(2)二、平行投影法的分类1、斜投影法(12)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
10、倾斜成某一角度时,称为斜投影法。按该该投影法得到的投影称为斜投影。斜投影特点:不能反映物体真是形状与大小设问:如果需要真是反映物体形状与大小有关怎么投影?(2)2、正投影法(12)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法。按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称为正投影。正投影法特点: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具有较好的度量性,绘制较简便(2) 学生唱歌,准备上课用具(3) 学生思考并回答带问题预习课本之后回答:按照投影的方式3、学生思考后作答: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3、学生看书,讨论总结特点(抽个别学生作答,另抽学生补充)或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其特点。4.讨论回答4、 学生类比中心投影法,结合图形分析
11、,并作答。 6、跟随教师引导分析得到结论,并作答:平行投影法在个别时候(比如射线与投影面倾斜成某一角度)不适合于机械制图。7、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平行投影法的两种方式:斜投影法正投影法8、学生看书后总结出正投影法概念。9、思考:正投影法,有什么特点?并作答。(教师予以纠正补充)1、课前准备,提高学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以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带问题看书(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4、以设问形式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并提升其积极性5、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分析,总结知识6、以抽问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精神,和表达能力7、以抽问形式检查学生看书自学的情况并适时鼓励学生激发
12、其学习积极性小 结1.常见的投影法有哪两种?2.平行投影法如何分类?各有什么特点?课后作业教 后 记板书设计投影法一、投影法概念 特点 2.正投影法1.中心投影法 概念概念 二、平行投影法分类 特点 1.斜投影法 特点 概念2.平行投影法 . 三、课后作业概念 特点 课 题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2课 型讲授 教学目的要 求1、通过本堂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投影体系名称以及其代号。 2、结合三投影体系使学生明白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关系。3、在明白三视图形成的基础之上理解并基本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教学重点本堂重点是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以三视图的形成引导分析,使学生掌握。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三视
13、图的投影规律的掌握,通过分析图形是该难点得到突破。学情分析向学生明确三视图是表达物体形状的基本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借助简单模型通过引导分析以及演示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相关知识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解,讲授,归纳总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修改意见(一)课前准备:讲要求,准备课堂用具,清点学生人数(3)(二)复习引入:1.常见的投影法有哪两种?(5) 2.平行投影法如何分类?各有什么特点?(三)教学内容用一个投影图能不能表达零件的结构?(学生看图思考作答)(5)教师引入三视图形成:如果不能我们怎么才能把物体的形状表达清楚?一、三投影面体系(8)正对
14、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代号用“ V ”表示;右边侧立的投影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代号用“ W ”表示;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代号用“ H ”表示。结合书中图形,以及教室内的两堵墙壁和地板使学生掌握三投影面。二、三视图的形成(20)(将我们的视线看成是投射线,且互相平行地垂直于各投影面进行观察,而获得正投影。)按正投影法并根据有关规定画出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面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如教材中1-7所示,展开三平面并去掉投影面边框得到我们需要的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在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教师以下图举例。教师
15、展示辅助器材,学生观察三个视图并简易绘制。检查学生绘制的三视图之后,教师引导总结:三视图反映的是同一物体,其长、宽、高是一致的。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判断黑板上同学绘的图是否反映的是同一物体。然后教师绘制标准视图。引入三视图投影规律。设问:那怎么才能以三个视图反映同一物体?(过渡到投影规律)三、投影规律(20) 分析书中1-8引导总结: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的长度(等长);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的高度(等高);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的宽度(等宽)。已经分析出结果之后,抽学生总结其投影规律。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即:“长对正、高平齐、
16、宽相等”四、方位关系(16)思考:三视图体现出了物体哪些方位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图形1-9以及实物分析。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4) 学生唱歌,准备上课用具2.学生复习并回答问题:常见投影法有:中心头法和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又分斜投影(投影大小总是随物体的位置不同而改变不能反映物体真是形状与大小)和正投影(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3、学生根据老师提问快速看书,找到答案,并回答6、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如书中图纸以及实例。7、 回答讨论总结:分别是哪三个视图,教师给以引导纠正。8、 学生观察之后,进行
17、简单绘制(抽2人在黑板上绘制)老师巡视课堂。 7、跟随教师引导判断黑板上图形是否反映同一物体。8、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并找出答案。 5、 抽学生进行总结10、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别抽三个同学,对三个视图进行分析,教师予以引导纠正。1、课前准备,提高学生精神2、加强学生对上节课所学重点知识的巩固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4、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三投影面的定义以及代号。5、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学会分析6、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想法以及动手的能力。10、 引导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积极性以及师生互动。8、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9、锻炼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能找到正
18、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0、通过引导分析及学生总结,加深映像,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11、通过学生总结使学生提高观察、总结能力小 结巩固练习5、 三投影面体系分别是什么? 2、三视图投影规律是什么? 3、三视图中分别反映了什么方位关系?课后作业思考题3 教 后 记板书设计一、三投影面体系 1、正面 2、侧面 3、水平面 二、三视图形成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面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三、三视图投影规律 主、俯、(仰、后):长对正; 主、左、(右、后):高平齐; 俯、左、(仰、右):宽相等。 四、方位关系 主视图: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
19、: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上、下、前、后方位。课 题基本体三视图(一)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2课 型讲授教学目的要 求1、通过举例讲解使学生明白基本几何体的分类及常见基本几何体。2、在学生明白基本几何体之后,掌握四棱柱的三视图表达方式。3、在分析绘制基本几何体三视图之后总结正投影的基本特性。教学重点本堂重点是通过三视图相关投影特点分析出四棱柱三视图的表达。教学难点本堂难点是正投影的基本特性,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四棱柱三视图的绘制,由总结引导是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学情分析由三视图投影特点,结合书中立体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掌握基本几何体三视图投影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解,引导分析,设
20、问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6、 课前准备:讲要求,准备课堂用具,清点学生人数(3)复习: 三视图投影规律是什么?(2)述:机器上的零件,由于其作用不同而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形状,不管它们的形状如何复杂,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组合起来的。(过渡):那么常见的基本几何体有哪些?(3)学生带问题看书,预习P7:基本几何体概述(3)。(二)教学内容一、基本几何体概述与分类(5)1.常见基本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那么,我们如何对这些常见基本几何体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总结)2.基本几何体分类平面立体:表面都是由平面所构成的形体曲面立体:表
21、面是由曲面和平面或者全部是由曲面构成的形体二、四棱柱的三视图1.四棱柱特点(3)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分析四棱柱表面特点。抽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绘制三视图,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教师巡视课堂。抽一位学生为代表,判别黑板上绘制的三视图的步骤以及各视图特点是否正确。2、四棱柱三视图的作图步骤(10)(1)先根据四棱柱长和高画出主视图。(2)根据长对正和棱柱宽度画出俯视图。(3)根据宽相等完成左视图。述:判断步骤(学生判断同时,教师引导总结四棱柱各视图特点)(10)主:投影反映前面为长方形;构成该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面的积聚性投影;背后的面形状面积和前面相同被挡住,成为不可见面。俯:和主视图形状一样,也是长
22、方形,但表示上面实形;构成长方体的四条边则为前后左右四个面的积聚性投影左:左视图和主、俯视图一样,也是长方体,但表示左面实形;构成长方体的四条边则为上下前后四个面的积聚性投影在分析四棱柱三视图后,总结正投影基本特性:设问:(复习)平行投影法有哪几种?(思考)正投影有什么特性?三. 正投影基本特性(补充知识)(15)正投影的基本特性1.真实性 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则直线的投影反映实长,平面的投影反映实形。2.积聚性 当直线或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则直线的投影积聚成一点,平面的投影积聚成一直线。3.类似性 当直线或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但小于实长;平面的投影面积变小,形状与
23、原来形状相似。11、 学生唱歌,准备上课用具2.学生复习并回答: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或:“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检查学生看书预习情况,抽学生作答: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4.学生看书,讨论总结特点(抽个别学生作答,另抽学生补充)或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其特点:上下、左右、前后均为互相平行的长方形。5.其余学生进行补充。6.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一起分析四棱柱三视图的作图步骤。6、(在分析四棱柱三视图作图步骤后)跟随教师引导分析得到结论四棱柱各视图的特点。7.复习作答。抽一名学生进行回答:斜投影法正投影法8.根据四棱柱的三视图,抽学生
24、进行总结:投影有什么特点?其余进行补充。1.真实性2.积聚性3.类似性1、课前准备,提高学生精神。2、以提问方式检查上堂课知识学生落实情况。3、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4、以设问形式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并提升其积极性。6、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判断,分析 6、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精神,和表达能力,通过与老师一起分析使学生有成就感。7.在学习新知识同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8、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在四棱柱三视图分析后,引导学生总结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为下一堂课的六棱柱三视图打下基础。小 结1. 基本几何体如何?2. 正投影基本特性是什么?课后作业1.正投影有些什么特性?2.完成习题集教 后
25、记板书设计基本体三视图一、基本几何体与分类 1.常见基本几何体 1.真实性2.积聚性3.类似性2.基本几何体分类 四.小结与作业 二、四棱柱的三视图 三. 正投影基本特性四棱柱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课 题基本体三视图(二)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2课 型讲授教学目的要 求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引导分析使学生掌握六棱柱三视图绘制方法。2、掌握正四棱锥的三视图表达方式。教学重点本堂重点是通过三视图相关投影特点分析出六棱柱三视图的表达。教学难点本堂难点是通过三视图相关投影特点分析出正四棱锥三视图的表达方式。学情分析由三视图投影特点,结合书中立体图,再已学习四棱柱三视图绘制方法以及正投影规律之后,层层深入使学生
26、掌握六棱柱与正四棱锥三视图投影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解,引导分析,设问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5) 课前准备:讲要求,准备课堂用具,清点学生人数(3)复习:正投影基本特性是什么?(5)(过渡):请大家回忆下一次课我们学习了四棱柱三视图,然后思考如何绘制六棱柱三视图?学生思考看书,预习P9:六棱柱三视图分析(3)。(6) 新授:一.六棱柱1.主视图 设问:六棱柱的主视图应该反映哪些部分?由三个长方形线框反映前、后面的实形;左、右两个窄长方形线框分别为其余四个侧面的投影,(不反映实形。)顶、底面的投影积聚为两条直线。2.俯视图 设问:那么俯视图反映了哪些部
27、分?俯视图为一正六边形,反映顶、底面的实形。六个侧面垂直于水平面,投影都积聚在正六边形的六条边上。3.左视图 左视图由两个长方形线框组成。这两个长方形线框是六棱柱左边两侧面的投影,且遮住了右边两个侧面。由于两侧面与侧投影面倾斜,因此投影不反映实形。六棱柱的前、后面在左视图上的投影有积聚性,积聚为右边和左边两条直线;上、下两条水平线是六棱柱顶面和底面的投影,积聚为直线。4.绘制三视图A:抽一名学生,按三视图投影规律,结合刚才的分析,绘制三视图。B:(教师巡视课堂)引导学生判断黑板上绘制的六棱柱三视图是否正确。二正四棱锥(学生可观察图形,或我校文化长廊顶部,校门右侧方尖柱)1主视图 四棱锥的底面与
28、左、右两侧面都垂直于V面,所以四棱锥的主视图是一个三角形线框。设问:主视图(三角形)是否反映了真实形状?为什么?分析:三角形的各边分别是底面与左、右两侧面的积聚性投影。整个三角形线框同时也反映了四棱锥前面和后面在正面上的投影,但并不反映它们的实形。2俯视图 四棱锥的底面平行于水平面,因而它的俯视图反映实形,是一个正方形。设问:为什么它的俯视图都反映了哪些部位?分析:四个侧面都与水平面倾斜,它们的俯视图应为四个不显实形的三角形线框,它们的四个底边正好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线,所以俯视图是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外形为正方形的线框。3左视图 左视图也是一个三角形线框 整个三角形线框是左、右两侧面的投影,不反应
29、实形设问:正四棱锥主视图和左视图类似,它反映的同一个部份吗?分析:三角形两条斜边是四棱锥的前、后两侧面的积聚性投影。4.绘制正四棱锥三视图。(师在黑板上绘制,学生观察)6、 学生唱歌,准备上课用具2.学生复习并回答:(1).真实性(2).积聚性(3).类似性3、在观察P9六棱柱之后引导学生回答。4. 在分析六棱柱主视图之后,抽一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其余学生判断。5.在已经分析了主,俯视图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左视图形状。6.抽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六棱柱三视图,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7.观察正四棱锥图形,思考其三视图。8.抽一名学生回答,正四棱锥的主视图是什么?9.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正投影积
30、聚性的掌握情况。)10.学生思考之后,在教师引导之下分析。11.抽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判断。1、课前准备,提高学生精神。2、以提问方式检查上堂课知识学生落实情况。4、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4、以设问形式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并提升其积极性。9、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判断,分析 6、检查学生对三视图投影规律是否理解以及熟练掌握。7.在学习新知识同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8、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在四棱柱三视图分析后,引导学生总结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为下一堂课的六棱柱三视图打下基础。9.通过设问分析使学生清楚四棱锥主左视图分别反映的部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小 结1.教师引导总结六棱柱三视图
31、所反映的部位。2.抽学生总结正四棱锥三视图所反映的部位。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绘制正三棱锥的三视图?2.完成习题集教 后 记板书设计基本体三视图一.六棱柱 二. 正四棱锥 1.主视图 1.主视图 2.俯视图 2.俯视图 3.左视图 3.左视图 课 题基本体三视图(三)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2课 型讲授教学目的要 求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引导分析使学生掌握正三棱锥三视图表达方法。2、掌握圆柱的三视图表达方式。教学重点本堂重点是通过三视图相关投影特点分析出正三棱锥三视图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分析锻炼学生对三视图投影分析能力。教学难点本堂难点是通过三视图相关投影特点分析出正三棱锥三视图的表达方式。学情分析在
32、已经学习四棱柱,六棱柱以及正四棱锥三视图分析的基础之上,继续对典型基本几何体三视图分析,使学生对三视图投影更加熟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解,引导分析,设问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7、 课前准备:讲要求,准备课堂用具,清点学生人数(3)复习:正四棱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形状相似,表达的部位也一致吗?(5)学生看书P10正四棱锥三视图回忆作答。(过渡):请大家回忆下一次课我们学习了正四棱锥三视图,然后思考如何绘制正三棱锥三视图?学生思考看书,预习P9:正三棱锥三视图分析(3)。8、 新授:12、 正三棱锥 (5) 实体分析:三棱锥,底面为一等边三角形,三个侧面均为等
33、腰三角形,所以棱线都交于一点,即锥顶A(3) 1.主视图 设问:正三棱锥主视图形状如何,分别表达了什么?(6)由于其中一条棱线在正中,所以主视图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反映正对观察者的两个棱面的收缩性投影,外框三角形的底边也是底面的积聚性投影。2.俯视图 刚才我们分析了主视图,那么俯视图又表达了哪些部位?(5)俯视图外框为一等边三角形,反映底面实形,同时也是三个棱面的积聚性投影,所以三棱锥的俯视图是由三个等腰三角形组成的等边三角形。3.左视图 思考:左视图为何是书中所绘制的那样,而不是正三角形?(5) 左视图是一个三角形,但三角形的一条斜边是后棱面的积聚性投影,底边是底面的积聚性投影,而三角形本身是
34、左棱面的收缩性投影。二.圆柱 思考:圆柱是如何形成的?(3)圆柱体表面是由圆柱面和上、下底平面(圆形)围成的。 述:圆柱面可以看作是一条与轴线平行的直母线绕轴旋转而成。圆柱面上任意一条平行于轴线的直线,称为圆柱面的素线。在投影图中处于轮廓线位置的素线,称为轮廓素线(或称为转向轮廓线)。 思考:圆柱的三视图如何?1.主视图 问:圆柱的主视图是什么形状?各部分表达什么位置?(6) 圆柱体的主视图是一个长方形线框。线框的上、下两条直线是圆柱体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在正面上的投影线框的左、右两轮廓线是圆柱面上最左、最右素线的投影。2.俯视图 问:俯视图是个圆,它表达了圆柱的什么位置?(5) 当圆柱体的轴线垂
35、直于水平面时,形成圆柱面的每根直素线也垂直于水平面,每根直素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整个圆柱面的水平投影则积聚为一圆周。上、下底面垂直于轴线所以它们的水平投影反映实形圆形。3.左视图 问:左视图也是长方形,它和主视图表达结果相同吗?(6) 圆柱体的左视图也是一个长方形线框其上、下边是圆柱上、下底面的投影;其左、右边则是圆柱面上最后、最前两根直素线的投影;也是左视图圆柱表面可见性分界线。10、 学生唱歌,准备上课用具.2.学生复习并回答:形状都是三角形线框,但主视图表达:前面后面的投影,各边分别是底面与左、右两侧面的积聚性投影;而左视图则表达了左、右两侧面的投影不反映实形。两条斜边是四棱锥
36、的前、后两侧面的积聚性投影。看书思考:正三棱锥有何特点?3、在观察P10正三棱锥,引导分析特点。学生带问题,看图思考。4. 在分析正三棱锥主视图之后,抽一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其余学生判断是否正确5.在已经分析了主视图的基础上思考分析俯视图形状,并抽一学生作答。6.思考之后抽一名学生叙述,其余学生进行判断。7.观察圆柱图形或看书P11:1-16,思考其形成。8.抽一名学生回答,圆柱的形成是什么?9.学生带问题看书p11图,分析。10.学生思考之后,在教师引导之下抽一名学生对圆柱的主视图进行分析。11.抽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判断。12.抽学生对比刚才分析的主视图,对左视图进行分析。1、课前准备,
37、提高学生精神。2、以提问方式检查上堂课知识学生落实情况。5、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4、以设问形式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并提升其积极性。(7)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判断,分析 6、检查学生对三视图投影规律是否理解以及熟练掌握。7.检查学生看书及观察图形的情况。8.检查学生对三视图投影规律的掌握情况9.。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10.以此问题判断学生对三视图投影是否掌握落实。小 结1.教师引导总结正三棱锥三视图所反映的部位。2.抽学生总结圆柱三视图所反映的部位。课后作业1.思考圆锥的三视图如何表达?2.完成习题集教 后 记板书设计基本体三视图一. 正三棱锥 二.圆柱 三:思考。 1.主视图 1.主视图 圆锥的三视图如何表达 2.俯视图 2.俯视图 3.左视图 3.左视图 课 题基本体三视图(四)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2课 型讲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