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2694143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一、季氏将伐颛臾论语背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鲁国曲阜人,出生于没落的鲁国世家,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鲁定公时,曾为司寇。后来离开鲁 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都不被重用,后来 又回到鲁国,编订诗、书等重要古代文献,修订春秋,相传有弟子 三千人。他死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论语二十篇,是研究孔子生活、 思想的重要资料。这篇课文就选自论语,颛臾是鲁国的附庸国,当时的鲁国, 季氏专权,季氏和鲁哀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季氏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

2、 想吞并颛臾。当时,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听说了这件事,就把 它告诉了孔子,孔子极力反对,表达了他“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课文讲解: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注 解:1、季氏:季康子,名肥。(八僧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颛臾:鲁国 的附属国。2、有事: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之大事。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1)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 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 ? ”注解:1、无乃与:表推测语 气的固定句式,恐怕吧。无乃尔是过与是个宾语前置句,前置宾语:尔,条 件:宾语用代词是复指,现汉

3、语序:无乃过尔与。过:动词,责备。尔:你,整 句话: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2、何以为:表反问语气的固定句式,为什么还 要呢/还要干什么?例句:何以家为?何以货(钱财)为? 冉有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古代史官) 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 矣(2) ?且尔言过矣。虎兄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3),是谁之过与?”注 解: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出才能,就去担任职务。陈,陈列,这里 指施展。就:走向,这里指担任。2、颠:跌倒。焉:哪里。相:搀扶盲人走路 的人。相:说文:“相,省视也。”本意为观察。诗经:“相鼠有皮, 人而

4、无仪。”观察一教导一辅佐、扶助(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一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3、兜:独角犀牛。种:关猛兽的笼子。梗:匣子。冉有日:“今夫颛臾,固(坚固)而近于费(bi季氏世代的采邑)。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1)。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3)。盖(大概)均无贫, 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既(已经)来之,那么 安之(4)。今由与求也,相(辅佐)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九、许行一一孟子背景: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5、今 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仁政”的具体内容是: “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另外,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 要政治思想。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另外,提出了性善论的 思想。孟子的文章文笔犀利,长于辩论,善用比喻,对后世的散文有着非常深 远的影响。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上,它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门徒陈相之间的一场辩论。 许行、陈相等人认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蜜飨而治。表达了当时劳动群众反 对剥削,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但是他否认社会分工,存在着绝对平均主义的弱 点。孟子就利用这个弱点,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6、。得出“有大人之事,有小 人之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他肯定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他把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同社会分工混 为一谈,以证明剥削制度的合理,从而为后世剥削阶级提供了有利于统治的理论 依据,这又是十分错误的。课文讲解: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1),自楚之滕(2),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 君行仁政,愿受一廛(3)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屣 织席以为食(4)。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耙(5)而自宋之滕,日:“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注解:1、为:研究。神农之言:农家学派的学说。2、之:至IJ。踵

7、:走到。3、廛:chan古代指一户人家所住的地方。4、与:给。衣:动词,穿。褐:粗布衣服。1:鞋。5、耒相:农具。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1)。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 君,那么诚贤君也(2);虽然(3),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饕飨(4) 而治。今也,滕有仓縻府库,那么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5) ! ”注解:1、 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于是/于此。2、诚:确实,确实。3、虽然:虽然如 此/即使这样。4、饕飨:yong sun早饭叫蜜,晚饭叫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 指做饭。5、厉:危害。恶:wu,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孟子日:“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日:“然。”“许子必

8、织布然后衣(1)乎? ” 日:“否。许子衣褐。”“许子冠(2)乎?“日:“冠。”日:“奚冠(3) ?” 日:“冠素(4)。” B: “自织之与? ”日:“否,以粟易之。”日:“许子 奚为不自织(5) ? ”日:“害于耕。”日:“许子以釜甑爨(6),以铁耕乎?” 日:“然。” “自为之与? ”日:“否,以粟易之。”注解:1、衣:动词,穿。2、冠:戴帽子。3、奚冠:宾语前置句。4、素:生丝织成的绢帛,不染色。5、许子奚为不自织:宾语前置句.6、釜、甑:古代的炊具。爨cuan:烧火做饭。(孟子)“以粟易械器(1)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 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

9、用之?何为纷纷然(3)与百工 交易?何许子之不惮(4)烦?”注解:1、械器:农具和炊具。2、宫:室(房 屋)。3、纷纷然:忙碌的样子。4、惮:怕。(陈)日:“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那么(1)治天下,独(2)可 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3)。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 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4)也。故日:或劳心,或劳力(5),劳心者治 人,劳力者治于人(6);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7),天下之通义(8) 也。”注解:1、然那么:既然如此,那么。2、独:难道。3、大人:统治者。 小人:被统治者。4、路:名词用作动词,奔波于道路。5、或:有的,无定代 词。6、劳

10、力者治于人:被动句,于字句。7、食si:给人东西吃,供养。治人 者食于人:被动句,于字句。8、通义:一般的道理。“从许子之道,那么市贾(1)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2)。 布帛长短同,那么贾相假设;麻缕丝絮轻重同,那么贾相假设;五谷多寡同,那么贾相假设; 屐大小同,那么贾相假设。”日:“夫物之不齐(3),物之情(4)也。或相倍征(5),或相什伯(6),或相千万。子比(7)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屣 小屣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8)能治国家!”注 解:1、贾:价()的古字。(本意为买卖,引申为价格)2、莫之或欺:宾 语前置句。现汉语序:莫或欺之。或:语

11、气词。3、不齐:不一样。4、情:本性。5、建:五倍。6、伯通佰。7、比:平列。8、恶:疑问代词,哪里、怎 么。十、课后习题许行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1)虽然,未闻道也。(2)害于耕(3)从许子之道,那么市贾不贰,国中无伪。(4)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5)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辘,或相什伯。(6)然那么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7)恶能治国家?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1)其徒数十人,皆衣褐(2)是率天下而路也。(3贤者与民并耕而食,蜜飨而治。3、指出以下各句的句式。许子奚为不自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虽使五

12、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捆屐织席以为食。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也(5) o 注解:1、疾:讨厌。夫:那。舍日:回避说。为之辞:给它找个借口。2、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有国有家者:指诸侯和大夫。3、俞械古书疑义举例:“寡、贫二字”,传写互易,此本作:不患贫而 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患:担忧、忧虑。4、来:动词用作使动,使之来。安:形容词用作使动:使之安。5、萧墙之内:指鲁国宫廷内部。萧墙:国君宫门内的照壁。二、子路从而后一一论语背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鲁国曲阜人,出生于没落的鲁国世家,是我国

13、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鲁定公时,曾为司寇。后来离开鲁 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都不被重用,后来 又回到鲁国,编订诗、书等重要古代文献,修订春秋,相传有弟子 三千人。他死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论语二十篇,是研究孔子生活、 思想的重要资料。这篇课文就选自论语微子,这篇课文记载了孔子到楚国去时遇到一位隐士, 通过隐土对孔子的讥讽,表现了孔子坚持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态度,也反映了 儒家脱离劳动生产的思想。课文讲解:子路从而后(1),遇丈人(2),以杖荷族(3)。子路问日:“子见夫子乎?”丈人 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

14、为夫子?”植其杖而芸(5)。子路拱而立。止 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6)。注解:1、从:跟从,跟随。后:名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2、丈人:老者3、臻diao:除草用的农具。4、五谷:稻、菽、麦、黍、稷五种粮食作物。孰:谁 5、芸:通“耘”,除草。6、食:si动词用作使动,给/让吃。见:xian,动词用作使动,使拜见。明日(第二天),子路行,以(之)告(之),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 之(1)。至那么行矣(2)。子路曰:“不仕(做官)无义(3)。长幼之节,不可 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4)。君子之仕也,行其 义也(5)。道之不行,之矣。(6)注解:1、反

15、:返的古字。2、贝IJ:连词,表发现,原来已经。3、不仕无义:不做官是不合宜的。义:合宜的道理。4、洁:形容词用作使动,使洁。大伦:君臣间的伦理关系。5、行其义也:做他应该做的事。6、道:儒家的政治理想,原那么。三、练习题季氏将伐颛臾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虎兜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今由与求也,相夫子。2、分析以下两个句式(固定句式、宾语前置句)(1)无乃尔是过与?(2)何以伐为?3、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那么安之。子路从而

16、后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以杖荷臻(dido)植其杖而芸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子路从而后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四、秋水一一庄子背景: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开展者,和老子并称老庄,是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 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杂是其弟子及后学所作。他的思想中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 的,但是却否认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宣扬了不可知论,陷入了神秘主义和虚无 主义,在政治上主张

17、“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其散文汪洋 恣肆,善于运用神话和寓言,想象奇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课文讲解: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浅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 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6),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7)。注解:1、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2、川:河流。河:黄河。3、泾jing流:畅通的水流。4、淡:si岸边。渚:水中陆地。崖:高的河岸。辩:通辨。5、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如:喟然、庞然.6、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7、东面:面向东。端: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1),望洋向假设而叹日(

18、2): “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 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4),始 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家(6)。”。注解:1、旋:调转。2、望洋:仰视的样子,洋,的样子, 如喜洋洋、懒洋洋。假设:海神的名字。3、以为莫己假设:宾语前置句,前置宾 语:己,条件: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现汉语序;以为莫假设己。莫:无 定代词,没有人,假设:比得上。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前置宾语:我,条件: 宾语用代词之复指,现汉语序:谓我也,意思是说的就是我呀。4、少、轻:形 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少,认为轻。5、殆:危险。6、见于

19、:被动 句式。方:道。大方之家:有道德修养的人。北海假设日:“井露不可以语于海者(1),拘于虚也(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 于时也(3);曲土不可以语于道者(4),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涣,观于大海,乃 知尔丑(5),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注解:1、:同“蛙”。以:与。语:谈论, 告诉。(2)虚:通墟,住处。3、笃:固定,限制。时:季节。4、曲土:孤 陋寡闻的人。5、丑:鄙陋。“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尾闾泄之,不知何 时已而不虚(2);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3)。而 吾未尝以此自多者(4),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5),吾在于天地之间

20、,犹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6),又奚以自多(7) ? ”注解:1、盈:满。2、尾闾:海底泄水之处。已:停止。3、不可为量数:不能用数字来计算。4、自多:自满,自我夸耀。多:形容词用作动词。5、比:通“庇”,寄托,依附。6、方:正,刚刚。7、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奚以:以奚,凭什么。五、小国寡民老子背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 物的演变。老子这部书又叫道德经。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 为而治。他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的对立面,而且会互相转化。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 后相随”

21、就表达了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的政治思想却是倒退到小国寡民、 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世界,主张绝圣弃智,毁掉一切文明,倒退到无知无识的 原始社会,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是违背人类进步,社 会开展的。课文讲解:小国寡民(1),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3)。虽有 舟舆(4),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注解:1、小、寡: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小,使少。2、伯通佰。(伯通霸,五伯之贤而死)3、重死:看重死。重:形容词用作意动。4、舆:车5、兵:兵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2)。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注解

22、:1、复:又、再。(再:两次,第 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结绳: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事的方法。周 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古者无文字, 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金文的数目 字“十”写作,像一个绳结的样子,“二十”写作(即后来的廿,音nian), 像两个绳结的样子,“三十”写作(即后来的卅,音sa),像三个绳结的 样子。2、甘、美、安、乐: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香甜,认为漂亮, 认为安闲,对满意。六、练习题 小国寡民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虽有舟 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

23、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小国寡民重死而不远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秋水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1)望洋向假设而叹曰(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3)笃于时也。(4)又奚以自多?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1)东面而视。(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3、指出以下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及现汉语序。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又奚以自多?4、指出以下被动句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七、谋攻一一孙子兵法 背景: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历来被称为“兵经”、“武经”,不但为我国历代军事家所推崇,也得到世界各

24、国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和 崇高评价,影响极为深远。它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 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战争做了比拟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战略战术的 论述,有很多精辟见解,闪烁着朴素的辩证法光辉,在我国以至世界军事学史上 都占有很局的地位。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末年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孙武字长卿,本是齐国 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后因战乱,出奔吴国,被吴王阖闾用为将,在公元前 509年协助伍子胥打败出过,对吴国的强盛起了重要作用。本篇主要讲如何谋划进攻的问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 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的 军事观点,影

25、响极为深远。课文讲解: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1);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 为上,破旅次之(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3);全伍为上,破伍次之(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5)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注解:1、全、破: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完整,使破。2、军:古时一万二千五百 人为军。旅:古时五百人为旅。3、卒:古时一百人为卒。4、伍:古时以五 人为伍。5、屈:动词用作使动,使屈服。故上兵伐谋(1),其次伐交,其次伐兵(2),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 (3),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理(4)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 忿而蚁附之(5),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

26、6),此攻之灾也。注解:1、 兵:作战策略。2、兵:武装力量。3、橹:大盾(流血漂橹)。情fenyun: 古代一种掩护士卒攻城用的战车。具:预备。器械:指攻城用的器械。4、距埋: 为了侦察敌情和居高临下地攻击守敌,在城外筑起的高过敌城的土山。5、胜: 忍受、承受。蚁:名词用作状语。6、拔:攻下。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 国而非久也。必 以全争于天下(1),故兵不顿而利可全(2),此谋攻之法也。注解:1、全: 最完善的策略。2、顿:坏,挫伤。故用兵之法,十那么围之(1),五那么攻之,倍那么分之(2),敌那么能战之(3), 少那么能逃之(4),不假设那么能避之。故小敌

27、之坚,大敌之擒也(5)。”注解:1、 十:兵力十倍。2、倍:指兵力为敌人的两倍。分:指分割敌人的兵力。3、敌: 匹敌,相当,指敌我力量相等。4、逃之:指脱离敌人,把军情隐蔽起来。5、 坚:坚硬,这里用作名词,指硬拼死守。擒:捕捉,这里用作名词,指成为俘虏。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那么国必强,辅隙那么国必弱(1)。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 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2),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3);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4),那么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 之任(5),那么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那么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6) o 注解:1、辅周:辅佐得周密。辅隙:辅佐

28、得有缺陷。2、患:危害。谓:告诉, 这里是命令的意思。3、是谓:这就叫做。縻军:牵制军队。4、同:动词,参 与、干涉。5、权:权宜,权变,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指挥军队。6、乱军弓I胜: 扰乱自己的军队,夺走自己的胜利。故知胜有五(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2),将能而君不御者胜(3)。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4);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 败。注解1、知:知道,这里指预见。2、虞:预料,这里指有准备。(不虞 君之涉吾地)1、御:驾驭,这里指牵制。2、殆:危险(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思而不学那么殆(疲惫、困乏)、此殆空言,非至计也(恐怕)八、练习题谋攻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修橹,檀媪(fenyun),具器械。而城不拔者。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敌那么能战之。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那么国必强,辅隙那么国必弱。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10)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