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juan__zhang@1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juan__zhang@12.pptx(3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测量系统分析1课程内容n基础术语说明n测量过程n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n对决策、产品、过程的影响n测量战略和策划n量具来源选择过程n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的建议要素n测量问题n测量不确定度和MSAn选择制定试验程序n测量系统研究准备2课程内容n计量型分析n稳定性分析n偏倚分析n偏倚分析控制图法n线性指南n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指南n计数型分析n风险分析法n解析法n复杂或非重复的测量系统的实践n通过多次读数减少变差3术语n首先我们必须先充份的了解各项MSA的术语,如此才能充份的体认到各项的要求。4准确度n观测值和可接受的基准值之间同意的接近程度。5方差分析n一种经常用于试验设计(DOE)中统计方法(AN
2、OVA),用于分析多组的计量型数据以便比较方法和分析变异源。6可视分辨率n测量仪器最小增量的大小叫可视分辨率。该数值通常以文字形式(如广告中)来划分测量仪器的分级。数据的分级可通过把该增量的大小划分为预期的过程分布范围(6)来确定。n注:显示或报告的位数不一定表示仪器的分办率。例如,零件的测量值为29.075,29.080,29.095等,记录为5位数。然而,该仪器的分辨率为0.005而不是0.001。7评价人变差n在一个稳定环境中应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不同评价人(操作者)对相同零件(被测体)的测量平均值之间的变差。评价人变差(AV)是一种由于操作者使用相同测量系统的技巧和技能产生的差别造
3、成的普通原因测量系统变差(误差源)。评价人变差通常被假定为与测量系统有关的”再现性误差”,但这并不总是正确的(见再现性)。8偏倚n测量的观测平均值(在可重复性条件下的一组试验)和基准值之间的差值。传统上称为准确度。偏倚是在测量系统操作范围内对一个点的评值和表达。9校准n在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测量装置和已知基准值和不确定度的可溯源标准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可能也包括通过调整被比较测量装置的准确度差异而进行的探测、相关性、报告或消除的步骤。10校准周期n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在此期间,测量装置的校准参数被认定为有效的。11能力n以测量系统短期评定为基础的一种测量误差的合成变差(随机
4、的和系统的)估计。12置信区间n期望包括一个参数的真值的值的范围(在希望的概率情况下叫置信水平)。13控制图n一种按时间顺序以样本测量为基础的过程特性图形,(这种图形)用于显示过程行为,识别过程差的形式,评价稳定性并指示过程方向。14数据n一组条件下观察结果的集合,既可以是连续的(一个量值和测量单位)又可以是离散的(属性数据或计数数据如成功失败、好坏、过不通过等统计数据)。15设计的试验n一种包含一系列试验统计分析的有计划的研究,在试验中,有目的地改变过程因子并观察结果,以便确定过程变量之间的联系并改进过程。16分辨力n(别名)又称最小可读单位,分辨力是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值或测量装置和标准的最
5、小可探测单位。它是量具设计的一个固有特性,并作为测量或分级的单位被报告。数据分级数通常称为”分辨力比率”,因为它描述了给定的观察过程变差能可靠地划分为多少级。17明显的数据分级n能通过测量系统有效分辨率和特定应用下被观察过程的零件变差可靠地区分开的数据分级或分类,见ndc。18有效分辨率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分级大小叫有效辨率。基于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来确定该等级的大小。通过把该数据大小划分为预期的过程分布范围能确定数据分级数ndc。对于有效分辨率,该ndc的标准(在97%置信水平)估计为1.41(PV/GRR)。19F比n在选定的置信水平上,用于评估随机发生概率的一系列数据的组
6、间均方误差与组内均方误差之间的数学比率的统计表达。20量具R&Rn一个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合成变差的估计。GRR变差等于系统内和系统间变差之和。21直方图n分组数据的频率的一种图形表示(条形图),用来提供数据分布的直观评价。22受控n只表现出随机、普通原因变差的过程的状态(与无序、可指定的或特殊原因变差相反)。只有随机变差的过程操作是统计稳定的。23独立n一个事件或变量的发生对另一个事件或变量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24独立和相同的分布n通常叫”IID”。一组同质的数据,这些数据相互独立并随机分布于一个普通分布之中。25交互作用n源于两个或多个重要变量的合成影响或结果,评价人和零件之间具有不
7、可附加性。评价人差别依赖于被测零件。26线性n测量系统预期操作范围内偏倚误差值的差别。换句话说,线性表示操作范围内多个和独立的偏倚误差值的相关性。27长期能力n对某个过程长时间内表现的子组内变差的统计量度。它不同于性能,因为它不包括子组间的变差。28被测体n在规定条件下被测量的特殊数量或对象,对于测量应用一个定义的系列规范。29测量系统n用于量化一个测量单位或确定被测特性性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条件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的整个过程。30测量系统误差n用于量具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产生的合成变差。31计量学n测量的科学。32NDCn分级数n1.41
8、(PV/GRR)33不可重复性n由于被测体的动态性质决定的对相同样本或部件重复测量的不可能性。34不受控n表现出混乱、可指定的或特殊原因变差的过程的状态。不受控的过程即统计不稳定。35零件变差n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对一个稳定过程零件变差(PV)代表预期的不同零件和不同时间的变差。36性能n以测量系统长期评价为基础的测量误差(容量、范围和时间)的分辨力、敏感性和重复性的净效果。在一些组织中,精密度和重复性具有互换性。事实上,精密度最经常用于描述测量范围内的预期重复测量变差,这个范围可以是容量和时间。通常建议使用此术语”精度”更具有描述性的分术语。37概率n以已收集数据的特定分布为基础,描述特定事
9、件发生机会的一种估计(用比例或分数)。概率估计值范围从0(不可能事件)到1(必然事件)。一组条件或原因共同作用产生某种结果。38过程控制n一种运行状态,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用于实时生产以评估过程稳定性和测量体或评估自然过程变差的性质。测量结果显示过程或者是稳定和”受控”,或者是”不受控”。39产品控制n一种运行状态,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用于评价特性符合某规范。测量结果显示过程或者是”在公差内”或者是”在公差外”。40基准值n被承认的一个被测体的数值,作为一致同意的用于进行比较的基准或标准样本。n一个基于科学原理的理论值或确定值。n一个基于某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指定值。n一个基于科学或工程组织主
10、持的合作试验工作产生的一致同意值。n对于具体用途,采用接受的参考方法获得一个同意值。n该值包含特定数量的定义,并为其它已知目的自然被接受,有时是按惯例被接受。41基准值n注:与基准值同义使用的其它术语n已接受的基准值n已接受值n惯用值n惯用真供n指定值n最佳估计值n标准值n标准测量42回归分析n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研究。确定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数学关系的一种计算。43重复性n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来源于连续试验的普通原因随机变差。通差指设备变差(EV),尽管这是一个误导。当测量条件固定和已定义时,即确定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条件时,适合重复性的最佳术语为系统内变差。除了设备
11、内变差,重复性也包括在特定测量误差模型下条件下的所有内部变差。44可重复的n对相同样件或部件进行重复测量的能力,被测体或测量环境没有明显的物理变化。45重复n重复性(相同的)条件下的多次实验。46再现性n测量过程中由于正常条件改变所产生的测量均值的变差。一般来说,它被定义为在一个稳定环境下,应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相同零件(被测体)不同评价人(操作者)之间测量值均值的变差。这种情况对受操作者技能影响的手动仪器常常是正确的,然而,对于操作者不是主要变差源的测量过程(如自动系统)则是不正确的。由于这个原因,再现性指的是测量系统之间和测量条件之间的均值变差。47分辨率n可用作测量分辨率或有效分辨率
12、。测量系统探测并如实显示被测特性微小变化的能力。48散点图n数据X-Y坐标图,用于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49敏感性n导致一个测量装置产生可探测(可辨别)输出信号的最小输入信号。一个仪器应至少和其分辨力单位同样敏感。敏感性是通过固有量具的设计与质量、服务期内维护和操作条件确定的。敏感性是用测量单位报告的。50显著水平n被选择用来测试随机输出概率的一个统计水平,也同风险有关,表示为风险,代表一个决定出错的概率。51稳定性n既指测量过程的统计稳性又指随时间变化的测量稳定性。两者对测量系统预期用途都是重要的。统计稳定性包含一个可预测的、潜在的测量过程,该过程在普通原因变差(受授)条件下运行。测量稳定
13、性(别名漂移)代表测量系统在运行周期(时间)内对测量标准或基准的必要的符合程度。52容差(公差)n为了维持配合、形式和功能,与标准值或公称值相比允许的偏差。53不确定度n同测量结果有关的一个参数,代表数值的分散性。此数值归结于被测体(VIM)是合理的。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对一个测量结果的指定范围描述,限值期望包含真实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是一个测量可靠性的量化表述。54单峰n具有一种模式的一组邻近的数据。55溯源性n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溯源性是一个重要概念,溯源到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的测量比那些没有溯源性的测量更容易被认同。这为减少重新试验、拒收好的产品、接收坏的产品提供了帮助。n溯源性在ISO计量学基
14、本和通用国际术语(VIM)中的定义是”测量的特性或标准值,此标准是规定的基准,通常是国家或国际标准,通过全部规定了不确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相联系。56溯源示例国家标准引用标准工作标准生产量具夹量具千分尺CMM量块激光干涉仪引用量具量块比测波长标准干涉比测器57真值n测量过程的目标是零件的”真”值,希望任何单独读数都尽可能地接近这一读值(经济地)。遗憾的是真值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是肯定的。然而,通过使用一个基于被很好地规定了特性僺作定义的”基准”值,使用较高级别分辨率的测量系统的结果,且可溯源到NIST,可以使不确定度减小。因为使用基准作为真值的替代,这些术语通常互换使用。58理想的测量系统n理想的测
15、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59IDEAL MEASUREMENT SYSTEM真值真值60一致性n一致性是随时间得到测量变差的区别。它也可以看成重复性随时间的变化。n影响一致性的因素是变差的特殊原因,如:n零件的温度n电子设备的预热要求n设备的磨损61均匀性n均匀性是量具在整个工作量程内变差的区别。它也可被认为是重复性在量程上的均一性(同一性)。n影响均匀性的因素包括:n夹紧装置对不同定位只接受较小较大尺寸。n刻度的可读性不好n读数视差62
16、测量不确定度n不确定度是赋值给测量结果的范围,在规定的置信水平内描述为预期包含有真测量结果的范围。测量不确定度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双向量,不确定度是测量可靠度的定量表达。这个概念的一个简单的表达是:n真测量值=观测到的测量(结果)UnU是一个被测量对象和测量结果的”扩大不确定度”术语。扩展不确定度是测量过程中合成标准误差Uc,或合成误差的标准偏差(随机的和系统的)乘以一个代表所希望的置信范围中的正态分布的分布系数(K)。正态分布经常在测量系统中用作一个原理性的假设。ISO/IEC确定了足以代表正态分布的95%的不确定度的分布系数。通常认为K=2,U=KUc。63测量不确定度n合成标准误差Uc包括了
17、在测量过程中变差的所有重要组成部份。在大多数情况下,按着本手册完成的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来定量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众多来源。通常,大多数重要的误差合成部份可用2性能定量表示。其它重要的误差源根据实际测量的情况来采用这些方法。不确定度的描述必须包括识别所有重要误差和允许被重复测量的足够的范围。一些不确定度描述将通过长期、其它短期、测量系统误差而产生。然而,简单的表达式被定量表示为:nUc2=2性能+2其它n重要的是要记住测量不确定度在测量时间上测量值可能变化多少的一个简单估计值。要考虑在测量过程中所有重要的测量变差源加上校准、基准、方法、环境及其它没有考虑到的因素的重要误差。在许多情况下,这个
18、估计将使用MSA和GRR法来定量确定这些重要的标准误差。定期重复评价与测量过程有关的不确定度以确保持续保持所预计的准确度是适宜的。64测量的不确定度和MSAn测量不确定度和MSA(测量系统分析)的主要区别是:MSA的重点是了解测量过程,确定在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总量,及评估用于生产和过程控制中的测量系统的充份性。MSA促进了解和改进(减少变差)。不确定度是测量值的一个范围,由置信区间来定义,与测量结果有关并希望包括测量真值。65好的测量系统n一个好的测量系统包括n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于过程变差或规范控制限,测量的增量应该很小。通常所有的十进制或10/1法则,表明仪器的分辨率应
19、把公差(过程变差)分为十份或更多。这个规则是选择量具期望的实际最低起点。n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制的。这意味着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且最好由图形法评价。66好的测量系统n对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与公差相比必须小于依据特性的公差评价测量系统。n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该显示有效的分辨率并与过程变差相比要小。根据6变差和或来自MSA研究的总变差评价测量系统。67变差源n与所有过程相似,测量系统受随机和系统变差源影响。这些变差源由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造成,为了控制测量系统变差n识别潜在的变差源n排除(可能时)或监控这些变差源。
20、n尽管特定的原因将依据条件,但一些典型的变差源是可以识别的。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对这些变差源表述和分类,如因果图、故障树图等,但本MSA将关注在测量系统的主要要素。68测量误差y=x+n测量值=真值(True Value)+测量误差戴明说没有真值的存在一致(线性)69测量误差的来源nSensitivity 敏感度(Threshold起始值)n化学指示器nDiscrimination(办别能力)nPrecision 精密度(Repeatability 重复性)nAccuracy准确度(Bias偏差)nDamage损坏nDifferences among instruments and fixtu
21、res(不同仪器和夹具间的差异)70测量误差的来源nDifference in use by inspector不同检验者的差异(Reproducibility再现性)nDifferences among methods of use(使用不同的方法所造成差异)nDifferences due to environment(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71测量的变异说明72环境因素n温度n湿度n振动n照明n腐蚀n磨耗n污染(油脂)73人性因素n训练n技能n疲劳n无聊n眼力n舒适n零件的复杂性n检验的速度n指导书的误解74测量系统的特性nDiscrimination办别力(ability to tel
22、l things apart)nBias偏差(Accuracy准确性)nRepeatability重复性(precision)nReproducibility再现性nLinearity线性nStability稳定性75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n由于测量系统可以接受多种变差源的影响,因此相同零件的重复读数也不产生相同或同样的结果。读数不同是由于普通和特殊原因造成的。n不同的变差源对测量系统的影响应经过短期和长期评估。测量系统的能力是短时间的测量系统(随机)误差。它是由线性、一致性、重复性和再现性误差合成定量的。测量系统的性能,如同过程性能是所有变差源随时间的影响。这是通过确定我们的过程是否统计受控(
23、如稳定并且一致,变差仅由普通原造成),对准目标(无偏倚),且在预期结果范围有可接受的变差(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来完成的。这为测量系统能力增加稳定性和一致性。n由于测量系统的输出值用于做出关于产品和过程的决定,所有变差源的累积影响,通常称为测量系统误差,有时称为误差。76对决策的影响n测量了一个零件后可采取的活动之一是确定零件的形态。在历史上,它应该确定该零件是否可接受(在公差内)或不可接受(在公差外)。另一种通常作法是把零件进行规定的分类(如活塞尺寸)。n进一步的分类可能是可返工的、可挽救的或报废的。在产品控制原理下,这样的分类活动是测量零件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过程控制原理下,兴趣的焦
24、点是零件变差是由过程中的普通原因还是特殊原因造成的。77控制原因和驱动兴趣点控制原理驱动兴趣点产品控制零件是否在明确的目录之内过程控制过程是否稳定和可接受78对产品决策的影响nTYPE I误差,将好的判成坏的。n其平均值是落在合格区的,但由于GRR的影响可能会将其判成不合格的。LSLUSL79对产品决策的影响nTYPE II误差,将坏的判成好的。n其平均值是落在不合格区的,但由于GRR的影响可能会将其判成合格的。LSLUSL80对产品决策的影响n相对于公差,对零件做出错误决定的潜在 因素只在测量系统误差与公差交叉时存在,下面给出三个区分的区域。LSLUSLIIIIIIIIIBad is bad
25、Bad is badGood is goodConfused areaConfused area81对产品决策的影响n对于产品状况,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做出正确决定,有二种选择:n改进生产区域:减少过程变差,没有零件产生在II区。n改进测量系统:减少测量系统误差从而减小II区域的面积,因而生产的所有零件将在III区域,这样就可以最小限度地降低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n上述讨论假定测量过程是统计受控并且是对准目标。如果有一种假定被违反,那幺通过任何观测值做出正确决策的把握就不大。82对产品决策的影响n对于过程控制,需要确定以下要求n统计控制n对准目标n可接受的变异性。n测量系统变异性可能影响过程的稳定性
26、、目标以及变差的决定。实际和观测的过程变差的基本关系是:83GRR对能力指数Cp的影响84GRR对能力指数Cp的影响85例题n如果目前有一个制程其观察的Cpo=1.67,而其GRR=0.2,请试算其真实的Cpa=?n解86新过程的接受Cpa=2.0GRR=0.1Cpo=1.96Cpa=2.0GRR=0.3Cpo=1.7187新过程的接受n最坏的假想情况是如果生产用量具不具备资格却被使用了。如果假设GRR=60%(但不知道事实)那幺观测的Cp就是1.2了,此时如果不知道是仪器问题,而在寻找制程问题,就会白费努力了。Cpa=2.0GRR=0.6Cpo=1.288测量的重要性n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
27、幺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坏的结果,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PROCESS原料人机 法环测量测量结果好不好89测量系统的组成n将被测试的材料n间断n连续n将被测量的特性n收集和准备样品n测量的种类和尺度n仪器或测试设备n检验者或技术员n使用的状况90典型的进展过程责任者决定关键特性产品工程师决定所需要的分辨率产品工程师考虑整个测量系统的特性跨功能小组决定那些是可以使用的设备度量衡小组91决定那些是要测量n顾客的声音n你必须转换成技术特征或规格。n技术特征n失效模式分析n控制计划n因为在条文要求中,只要是列在控制计划中的就必须进行测量92持续改进的说明93测量
28、过程n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n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n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n测量系统:内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94测量系统所应具有之特性n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n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n变异应小于公差带。95n测量精密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n测量系统统计特可能
29、随被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96何谓标准n国家标准n在美国是由NIST保持或追踪。n一级标准n直接从国家标准直接复制或传递而来的标准。n二级标准n从一级标准传递而来的标准n工作标准n从二级标准传递而来的标准97测量系统的评定n第一阶段: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主要有二个目的n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n发现那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显着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之空间及环境。98n第二阶段的评定n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
30、统计特性。n常见的就是R&R是其中的一种型式。99评价测量系统的三个基本问题n测量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分辨力?(解析能力)n这种测量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在统计上保持一致?(再生和再现)n这些统计性能在预期范围内是否一致?(线性)n这些问题要和过程变差联系起来。(是否足够小)100测量过程设计选择的准则n在采购测量系统之前,应制定测量过程的详细工程概念。利用上述研究的目的,横向协调小组中将通过设计制定测量系统的计划和概念。下面是一些指南:n小组需要评价子系统或零件的设计并识别重要特性。这些是以顾客要求和子系统或零件对整个系统的功能性为基础的。如果重要的尺寸已经识别,评估测量这些特性的能力。例如,如果
31、塑料注射模具成型零件的重要特在模具分型线,尺寸的检查会很难并且测量变差会比较高。101测量过程设计选择的准则n与这些相近的获得信息方法是利用潜在失效模式分析过程对量具设计风险区域进行分析,从对零件的测量能力到功能量具。这有助于维护和校准计划的制定。n制定流程图内来显示零件总成或子系统的制造关键过程步骤。在过程的每一步确定关键的输入和输出。这将对在过程位置受影响的测量仪器的标准和要求的制定有帮助。测量计划、测量类型清单都出自这一研究。n对于复杂的测量系统,流程图由测量过程组成。包括被测量的零件或子系统的交付、测量本身和返回到过程的零件或子系统。n下一个方法是在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为每个测量制定要求
32、的通用准则。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因果图。102与测量策划相关要考虑的几个附加问题n谁应该包括在”需要”分析中?流程图和最初的讨论将有助确定关键人员。n为什幺进行测量并且如何使用?数据用于控制、分类、资格判定吗?将使用的测量方式可以改变测量系统的灵敏度水平。n要求的灵敏度水平是什幺?产品规范是什幺?期望的过程变异是什幺?需要量具检测的零件间变异是什怎样的?n量具所提供的信息类型是什幺(例如,手册操作维护等),要求的操作员的基本技能是什幺?谁进行培训?n测量怎样进行?手动,在传送带上,线下的,自动的,等等?零件定位和固定可能是变差源?接触或不接触?n测量怎样校准?与其它测量过程比较吗?谁将对校准标
33、准负责?n何时、何地进行测量?零件是干净的,有油、热的。n记住用数据来证测量过程的一般假设,比起以错误信息和对外界问题不健全的系统为基础做决策更好,安全且能在外界收集数据。103量具来源选择过程n预防性维护的考虑n预防性维护应该安排什幺活动(例如,润滑,振动分析,传感器的完整性,零件更换等)?这些活动大部依赖于测量系统、设备或工具的复杂性。简单的量具可能只要求定期检查,然而复杂的系统需要持续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和工程师小组进行预见性的维护。n策划预防性维护活动应与测量过程策划的激活相一致。许多活动,例如每天排干空气滤清器,在设计规定的操作时间后润滑轴承等,可在测量系统完全建立、研究和实施之前策划
34、。事实上这是更可取的并改进先进的测量策划和降低成本。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维护建议可从原始制造商,或工厂工程、制造和质量人员获得。在实施测量过程之后和在使用中,适合测量过程功能的数据需要随时间收集并划图。可以实施简单的分析方法(链图、趋势分析)用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最终,根据系统稳定性显示判断,可以安排预防性维护程序。以时间连续信息为基础,在稳定的系统上进行预防性维护将比在传统技术上进行的预防性维护浪费少104量具来源选择过程n可交付的文件,一个完整整的文件包可能包括n一套可复制的总成和详细的机械图(CAD或硬挎具)n一套可复复的电器配线、原理和软件。n经常使用或易损项目细节的建议备件
35、清单。清单应该包括需一定提前期才能获得的项目。n带有机器图的维修手册规定了正确装配和拆解机器零件的方法和步骤n手册规定的作业准备、操作和机器运输要求的有用要求(例如,安放轴承数)。n校准说明n诊断树和发现修理故障指南n认证报告(适当时可追溯到NIST)n校准指导书n技术支持人员、系统操作员和维护人员可以使用的用户手册。105各项定义n量具: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测量仪器.n测量系统:指由人员、量具,操作程序及其它设备或软件所构成的系统.n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人员使用相同的量具测量相同产品之特性时其作业者间测量平均值之变异.n量具重复性:指由同一个操作人员用同一种量具经多次测量同一个零件,其测量特
36、性值再现能力,亦称测量值间的变异.106n稳定性:同一量具于不同时间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n偏性:指由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工具室或精密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真值或参考值之间的偏差值.107偏移(Bias)真值观测平均值偏倚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真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而定之。108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n仪器需要校准n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n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n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n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n线性误差n应用错误的量具n不
37、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n测量错误的特性n量具或零件的变形n环境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的影响n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n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109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110重复不好的可能原因n零件(样品)内部:形状、位置、表面加工、锥度、样品一致性。n仪器内部:修理、磨损、设备或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或维护不当。n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损n方法内部:在设置、技术、零位调整、夹持、夹紧、点密度的变差n评价人内部:技术、职位、缺乏经验、操作技能或培训、感
38、觉、疲劳。n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伏变化。n违背假定:稳定、正确操作n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一致性不好n应用错误的量具n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n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111再现性(Reproducibility)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再现性112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n零件(样品)之间:使用同样的仪器、同样的操作者和方法时,当测量零件的类型为A,B,C时的均值差。n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使用仪器A,B,C等的均值差n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
39、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n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点调整、夹持或夹紧方法等导致的均值差n评价人(操作者)之间:评价人A,B,C等的训练、技术、技能和经验不同导致的均值差。对于产品及过程资格以及一台手动测量仪器,推蕮进行此研究。n环境之间:在第1,2,3等时间段内测量,由环境循环引起的均值差。这是对较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过程资格中最常见的研究。n违背研究中的假定n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n操作者训练效果n应用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113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时间1时间2稳定性(或飘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40、值总变差。114不稳定的可能原因n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n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n正常老化或退化n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过滤器、腐蚀、锈蚀、清洁n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n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n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n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n不同的测量方法装置、安装、夹紧、技术n量具或零件变形n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n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n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115线性(Linearity)量程基准值观测平均值基准值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116线性(Linearity)观测平均值基准值无偏倚有
41、偏倚117不稳定的可能原因n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n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n正常老化或退化n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过滤器、腐蚀、锈蚀、清洁n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n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n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n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n不同的测量方法装置、安装、夹紧、技术n量具或零件变形n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n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n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118Case study(你喜欢什幺类型仪器)基准值观测平均值基准值观测平均值基准值观测平均值119测量系统的分析n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变差
42、来源。n测量系统特性可用下列方式来描述n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n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120位置和宽度位置宽度位置宽度121分辨率一个数据分级n控制:只有下列条件才可用于控制n与规范相比过程变差较小n预期过程变差上的损失函数很平缓n过程变差的主要原因导致均值偏移n分析:n对过程参数及指数的估计不可接受。n只能表明过程是否正在生产合格零件。122分辨率24个数据分级n控制:只有下列条件才可用于控制n依据过程分布可用半计量控制技术n可产生不敏感的计量控制图n分析:n一般来说对过程参数及指数的估计不可接受。n只提供粗劣的估计。1235个或更多个个数据分级n控制:只有下列条件才可用于控制n可
43、用于计量控制图n分析:n建议使用分辨率124分辨率的要求n建议的要求是总过程6(标准偏差)的十分之一。n传统是公差范围的十分之一。125测量系统研究的淮备n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例如,通过利用工程决策,直观观察或量具研究决定,是否评价人在校准或使用仪器中产生影响。有些测量系统的再现性(不同人之间)影响可以忽略,例如按按钮,打印出一个数字。126测量系统研究的淮备n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应预先确定。在此选择中应考虑的因素如下:n尺寸的关键性:关键尺寸需要更多的零件和或试验,原因是量具研究评价所需的置信度。n零件结构:大或重的零件可规定较少样品和较多试验。127测量系统研究的淮备n由
44、于其目的是评价整个测量系统,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n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有时每一天取一个样本,持续若干天。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因为分析中这些零件被认为生产过程中产品变差的全部范围。由于每一零件将被测量若干次,必须对每一零件编号以便识别。128取样的代表性不具代表性的取法129取样的代表性具代表性的取法130测量系统研究的淮备n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例如特性的变差为0.001,仪器应能读取0.0001的变化。n确保测量方法(即评价人和仪器)在按照规定的测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131测量系统分析进行的方式n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
45、,以确保整个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漂移或变化将随机分布。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以避免可能的偏倚。但是进行研究的人应知道正在检查那一零件,并记下数据。n在设备读数中,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如果可能,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例如,如果最小刻度为0.0001,则每个读数的估计应圆整为0.00005。n研究工作应由知其重要性且仔细认真的人员进行。n每一位评价人应采用相同方法,包括所有步骤来获得读数。132结果分析n位置误差n位置误差通常是通过分析偏倚和线性来确定。n一般地,一个测量系统的偏倚或线性的误差若是与零误差差别较明显或是超出量具校准程序确立的最大允许误差,那幺它是不可接
46、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对测量系统重新进行校准或偏差校正以尽可能地减少该误差。133结果分析n宽度误差n测量系统变异异性是否令人满意的准则取决于被测量系统变差所掩盖掉的生产制造过程变异性的百分比或零件公差的百分比。对特定的测量系统最终的接受准则取决于测量系统的环境和目的,而且应该取得顾客的同意。n对于以分析过程为目的的测量系统,通常单凭经验来确定测量系统的可接受性的规则如下:134结果分析n误差10%,通常认为测量系统是可接受的。n10%30%,基于应用的重要性、测量装置的成本、维修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可能是可以接受的。n超过30%,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应该做出各种努力来改进测量系统。n此外,过程能
47、被测量系统区分开的分级数(ndc)应该大于或等于5。135分析时机n新生产之产品PV有不同时n新仪器,EV有不同时n新操作人员,AV有不同时(appraiser)n易损耗之仪器必须注意其分析频率。136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建议的要素n测量系统设计和开发问题n要测量什幺?特性的类型是什幺?是动态还是静态?是电性能吗?有重要的零件内变差?n测量过程的结果(输出)用作什幺目的?生产改进、生产监控、实验室研究、过程审核、装运检查、进货检查、对doe的反馈吗?n谁将使用过程?操作者、工程师、技师、检查者、审核员?n要求的培训:操作者、维护人员、工程师、教室、实际应用、在职培训、学徒期间。137测量系统开发
48、检查表建议的要素n确定变差来源了吗?使用小组、头脑风暴、渊博的过程知识、因果图或矩阵建立误差模型。n开发测量系统或专用的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可以是永久的和专用的,或者也可以是柔性的且有可以测量不同类型零件的能力;如:仪器车量具、夹具量具、三坐标测量机等。柔性的量具会更昂贵,但长期运行可以省钱。n接触或不接触:可靠性、特性类型、样件计划、成本、维护、校准、人员技能、兼容性、环境、速度、传感器类型、零件偏差和图像处理。这可以由控制计划要求和测量(在连续抽样期间全面接触量具可能有额外磨损)频次确定。全表面接触传感、传感器类型、空气反馈喷射、图像处理,CMM或光学比较仪等。138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建议的
49、要素n环境:污垢、潮湿、湿度、温度、振动、噪声、电磁干扰、周围空气移动、空气污染物等。实验室、车间、办公室等?以微米水平计算的紧密公差使环境成为关键的问题。同时,还有cmm、显示系统及超声波等。这可能是过程内自动反馈类型测量的一个因素。切削油、切削碎片和超高温也可能成为问题。需要干净房间吗?n测量和定位点:使用GD&T清楚地确定固定和夹紧点以及在零件的何处进行测量。n固定方法:自由状态或夹紧的零件定位。n零件方向:主要部份位置与其它部份。139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建议的要素n零件准备:测量前零件应该干净、无油、温度稳定吗?n传感器定位:角度方向,到最初定位器或网络的距离。n相互关系问题1:在车间
50、内或在车间之间需要加倍(或更多)的量具支持要求吗?制造的考虑、测量误差的考虑、维修的考虑。那个被认定是标准?怎样使每项有资格?n相互关系问题2:方法分歧:从不同的测量系统设计但应用于可接受的实践和操作限制下相同零件和过程的测量变差结果。140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建议的要素n自动或手动:线上、线下、操作者信任。n破坏性或非破坏性的测量:示例:拉伸试验、盐雾试验、电镀油漆涂层厚度、硬度、尺寸测量、图像处理、化学分析、压力、耐久性、冲击、转矩、扭矩、焊接强度、电性能等。n潜在测量范围:可能测量的尺寸和预期范围。n有效方分辨率:使用时特殊应用的测量对物理变化(探测过程或产品变差的能力)敏感情况可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