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注规范及其盲区 下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注规范及其盲区 下8.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八、引注内容的盲区 将作者的权威性与作品的权威性混同 不加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 断章取义 注释的篇幅过于膨胀,堆砌典故与繁琐注释 拼凑式的论文 引注内容的盲区 将作者的权威性与作品的权威性混同, 一味引用权威作者的作品违反引注规范的 原则。 任何权威的作者都只是在某个领域具 有权威,不可能其写作的任何作品都具有 权威性。作品的权威性是同行公认的某一 领域的经典作品和重要作品,它要么是第 一次提出了某个为本学科广为接受的观点; 要么是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引起了广泛的 争议。 将作者的权威性与作品的权威性混同 引用他人的观点,原则上需要全文改写加引注。原因是别 人的文字有其自身的文本背景、话语
2、体系、笔墨风格。当借鉴 观点文字时,应引入到自己的文字体系中来,因而需要全文改 写,这种改写不应当只是作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整,而是应该完 全使用自己的语言逻辑来进行阐释。在这基础上,仍然要诚实 地承认借鉴了别人的观点,加上引注。 对于那些确实不宜改写,只有或最好通过原文才能支持自 己观点的文字,可以对其加引号后再加上引注。在有些学术规 范中,如果遇到引用的字数或行数较多的,还可以将所引用文 字左右缩进、字体缩小等方式加以注明。 不加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 断章取义 “个案研究和分析表明, 在多元文化的体制中能够建立持 久的民主国家。需要作出明确的努力结束多群体的文化排斥现 象(西班牙和比利时的
3、案例突出说明了这一点) 并建立多重互 补的身份。这种应对性政策能够激发人们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营 造凝聚力, 让彼此之间产生血脉相连的感情。公民能够找 到制度和政治空间以认同其国民身份及其他文化身份, 对他们 共同的制度树立起信任感, 并参与和支持民主政治。所有这一 切是巩固和深化民主和建设持久国家民族(State-nations) 的关键因素。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印度宪法吸取了这种观念。虽然印度在文化上具有多 样性, 但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历史悠久的民主国家所作的比 较调查表明, 尽管存在多样性,印度极具凝聚力。但是随 着试图将单一的
4、印度教特性强加于国家的群体的崛起, 现 代印度宪法对多重互补身份的承诺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这股势力威胁着印度的包容性并侵犯少数族(minorities) 的权利。最近种族间的暴力使得人们对社会的和睦前景产 生了忧虑, 并使国家以往的成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印度以往的成就是非常可观的。历史上, 印度在宪法 制定中承认和回应了不同群体的权利主张, 而且尽管存在 巨大的区域、语言和文化多样性, 它使得国家体制能够保 持完整。正如印度在认同、信任和支持指标方面的表现 (图2)所表明的那样, 尽管该国有个多样化和等级森严 的社会, 它的公民深深地忠实于国家和民主。如果与其他 历史悠久和较富裕的民主国家作
5、一比较, 这一表现 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挑战在于使印度重新致力于采取 通过民主手段实行多元主义、制度上的包容和冲突解决的 做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稿指出:“随着试图将单一的印度 教特性强加于国家的群体的崛起,现代印度宪法对多重互补身 份的承诺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股势力威胁着印度的包容性 并侵犯少数族群的权利。最近种族间的暴力使得人们对社会的 和睦前景产生了焦虑,并使国家以往的成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样是基于族群视角的研究,也同样是基于印度的族际关系 个案分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结论与马戎教授的结论如此不 同,以至于我们不能不回想沃勒斯坦在1986年的新德里社会学 世界大会上发出的那
6、句颇具荒诞意味的设问:“印度存在 吗?!”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文版),第49页。 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 作者“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中截取引用的只是 “但是” 后面划有下横线的一小段话, 而对报告中该段话前 后大段对印度肯定评价的论述和相关图表则视若不见, 这明显 地歪曲了联合国报告的基本观点。对文献的这种断章取义、歪 曲原意、误导读者的引用方法, 显然是不可取的。 马戎:引用文献不能断章取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印度“民 族构建” 的评价,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第52-54页。 繁琐注释混淆了正文与注释的关系。注释是为正文服务的, 目的是为了增强正文的说服力, 而繁琐注释的结果是正文被 淹没在注释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 篇论文可能观点并无新意, 但却因为繁琐注释而显得相当 厚 重,实际上形式压制了内容。 注释的篇幅过于膨胀,堆砌典故与繁琐注释 仅仅搜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第一手的资 料,对别的人的论文进行编辑、组合、汇编,实际 上是变相的抄袭、剽窃。 拼凑式的论文 即便所有拼凑的文字均加了引注,这仍然是不够的, 因为论文缺少了原创性的思想、观点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