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00.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财文字第2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文化厅(局): 为了更好地规范文化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结合文化事业单位自身特点,我们制定了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现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结合文化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所属的各级各类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文化事业单位财务
2、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参与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和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等事项,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 第五条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应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有关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六条文化事业单位的全部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
3、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七条国家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同时鼓励文化事业单位充分发挥文化事业的多元功能,依托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增强单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八条单位预算是文化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文化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九条国家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标准根据文化事业特点、事业发展计划、单位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确定。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根据单位不同业务性质和收支状况,分别实行不同的补助办法。定额或者定项
4、补助可以为零。 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文化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条预算编制原则: (一)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文化事业计划编制单位预算。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考虑单位的需要,又要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三)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单位预算应自求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四)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原则,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坚持严格划清经费渠道的原则。事业经费与基本建设投资不得相互挤占和挪用,并根据有关规定,分别编制预算。 (六)坚持完整性和统一性原则。
5、文化事业单位必须将全部财务收支项目在预算中予以反映,并按照国家预算表格和统一的口径、程序及计算依据编制单位预算。 第十一条预算编制程序: 文化事业单位根据年度事业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预算报送时间按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预算编制方法: (一)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含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收入预算根据事业计划,参照近年收入情况,并考虑预算年度可能出现的增减因素编制。 (二)支出预算包括事业支出、经
6、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支出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 1.事业支出包括基本工资、其他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其中:基本工资、其他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根据单位人员编制、劳动工资计划及其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公务费按照人员编制、定额标准或近年来支出的情况进行测算编制;业务费按工作任务和定额编制,无法确定定额的,按近年开支情况测算编制;设备购置费按主管部门批准的设备购置计划和市场价格进行编制;修缮费按维修定额或实际情况进行测算编制;其他费用测算编制。 2.
7、经营支出目级科目与事业支出目级科目相同,预算编制方法比照事业支出编制方法办理。 3.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根据单位基本建设计划和非财政补助收入状况,在保证正常支出需要的基础上从严编制。 4.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按主管部门批准的数额编制。 5.上缴上级支出按规定的比例或数额编制。 (三)单位预算必须附有预算编制说明书。 第十三条预算调整: 文化事业单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财政补助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但是,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大的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单位需要报请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调整预算;非财政补助收入部分需要调增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
8、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调减支出预算。 第三章收入管理 第十四条收入是指文化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十五条文化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通过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或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文化事业费,包括经常性经费和专项资金。 (二)上级补助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取得的各种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的资金和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
9、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四)经营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十六条事业收入包括: (一)演出收入,即艺术表演团体进行各类文艺演出取得的收入。 (二)演(映)出分成收入,即艺术表演场所进行各类文艺演出和从事电影、录相放映所取得的分成收入。 (三)技术服务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提供各种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 (四)委托代培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
10、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培训班取得的收入。 (五)复印复制收入,即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展览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对外提供馆藏资料的复印复制等项目服务取得的收入。 (六)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介机构评估后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七)外借人员劳务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演职人员、技术人员等取得的劳务收入。 (八)合作分成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与外单位合作演出、摄制电影、电视剧取得的收入。 (九)其他事业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收入。 文化事业单位上述九项收入中,属于从财政专户领拨的预算外资金以及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
11、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作为单位的预算外收入计入事业收入,同时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表中反映。 第十七条经营收入包括: (一)销售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二)经营服务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对外提供经营服务取得的收入。 (三)租赁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对外出租房屋、场地和设备等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经营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取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 第十八条收入管理的要求: (一)文化事业单位应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法组织收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注重经济效益。 (二)文化事业单位必须使用财政税务部门统
12、一印制的票据,并建立健全各种专用收款收据、销售发票、门票等票据的管理制度。 (三)文化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 (四)文化事业单位应按规定加强帐户的统一管理,收入要及时入帐,防止流失。 (五)文化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四章支出管理 第十九条支出是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二十条文化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 (一)事业支出,即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其他工资、
13、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二)经营支出,即文化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即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发生的支出。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应先落实资金来源,并按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事业单位应在保证正常事业支出需要,保持正常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批。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文化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
14、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五)上缴上级支出,即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文化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定额或者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第二十一条文化事业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经营支出应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二十二条文化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各项支出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预算指标之内统一掌握使用。各业务部门的开支,应事先提出使用计划交财务部门审核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文化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没有统一规定的,由文化事业单位做出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15、文化事业单位的规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四条文化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检查和验收。 第二十五条为了加强支出管理,提高经济核算水平,有条件的文化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其支出根据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可以划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一)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从事文艺创作、剧目排练、演出等业务活动和非独立核算生产经
16、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直接费用计入成本中。 (二)间接费用是指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为组织文艺创作、剧目排练和演出等业务活动和非独立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间接费用按一定比例计入成本中。 (三)期间费用是指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计入当期结余。 第二十六条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的范围: (一)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 (二)文化事业单位附属的非独立核算的音像制作部、商品销售部、餐饮部等。 第二十七条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的单位、单位内部实行成本核算的部门,其成本费用须按支出用途分别归集到单位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相应科目中去。 第二十八条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
17、建设支出、对外投资支出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不得计入成本费用。 第五章 结余及其分配 第二十九条结余是文化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第三十条文化事业单位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经营收支结余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经营收支发生的亏损,其余部分并入单位的结余中进行分配。 第六章专用基金管理 第三十一条专用基金是指文化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
18、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三十二条专用基金包括: (一)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0后,用于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购置的资金。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和有偿调拨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直接转入修购基金。 (二)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三)医疗基金,即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的文化事业单位,按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开支标准提取,并参照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公费医疗开支的资金。 (四)其他基金,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提取和设置的专用基金。 第三十三条各
19、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七章资产管理 第三十四条资产是文化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三十五条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第三十六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第三十七条实行独立核算的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银行开设存款帐户,严格遵守银行制度,接受银行监督。 在银行开户必须报主管部门批准。一般由单位财务部门开设帐户,单位内部其他非独立核算部
20、门不得另设帐户。银行存款帐户只限本单位使用,不得出租、出借或转让给外单位或个人使用。 第三十八条文化事业单位对应收和预付款项要按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对确实无法收回的预付款,要经过清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核销,数额较大的,需报请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核销。 第三十九条存货是指文化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一)文化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单位财产物资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收发手续,完善存货验收、进出库和保管制度,防止丢失、损坏、变质。 (二)单位财产物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编制采购计划,经单
21、位财务部门审核报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 (三)单位财产物资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材料明细帐,定期与财务部门的材料总帐进行核对,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四)制定材料储备定额和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五)文化事业单位应对存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帐实相符。存货盘盈、盘亏应及时调帐。 第四十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主
22、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系统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第四十一条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制定操作规程,建立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二)购建和调入的固定资产,由单位财产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验收,单位财务部门参与验收。购进贵重仪器等专业设备和新建的房屋及建筑物竣工时,应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验收。经验收后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入帐并交付使用。 (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市场价格和新旧程度估价入帐,或根据捐赠时提供的有产凭据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四)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
23、一般经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具体审批权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 (五)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转入修购基金。 (六)文化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按规定处理。 第四十二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等。 (一)文化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无形资产的评估确认、开
24、发、保护、使用和转让进行管理。 (二)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定。 (三)文化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计入事业收入。文化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应计入事业支出。 第四十三条对外投资是指文化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一)文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 (二)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三)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和经济效益论证,保证国有资产的完善和增值。 第八章负债管理 第四十四
25、条负债是指文化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四十五条文化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缴款项等。 (一)借入款项是指文化事业单位为开展各项活动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借入的款项。 (二)应付款项和暂存款项是指文化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应付未付的各种款项。 (三)应缴款项是指文化事业单位收取的应当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的资金和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上缴的款项。 第四十六条文化事业单位应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九章事业
26、单位清算 第四十七条文化事业单位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清算。 第四十八条文化事业单位清算,应当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资产负债表、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四十九条文化事业单位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其资产分别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文化事业单位,其全部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事业经费指标。 (二)转为企业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后,
27、转作国家资本金。 (三)撤销的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四)合并的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后处理。 第十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五十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文化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文化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说明符合实际情况,并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五十一条文化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五十
28、二条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文化事业发展状况、事业单位收入及其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情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五十三条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事业效果、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状况和财务管理等。 第五十四条财务分析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两类。 (一)财务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预算完成率、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事业收入增长率、经营收入增长率、图书馆购书费占预算支出的比率等。 (二)业务指标包括:演出场次、观众总人数、剧场座位年度利用率等。 除上述指标
29、外,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业务特点确定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一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国家对文化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依据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非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依照本制度执行;其他文化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五十七条下列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的特定项目,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同行业或者相近行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制度: (一)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文化事业单位对接受外单位要求投资回报的经营项目; (三)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的具备条件的文化事业单位。 第五十八条主管部门所属的文化科学研究单位和学校执行同行业
30、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第五十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文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报财政部、文化部备案。文化事业单位可按照本制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规定,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十条本制度由财政部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六十一条本制度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12月30日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颁发的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92)财文字第 753号同时废止。 附:财务分析指标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基本工资其他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费用)事业支出1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预算完成率当年预算完成数当年预算计划数100 事业收入占总收入比率事业收入总收入100 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率经营收入总收入100 事业收入增长率(当年事业收入上年事业收入1)100 经营收入增长率(当年经营收入上年经营收入1)100 图书馆购书费比率全年图书馆购书费全年图书馆预算支出数100 剧场座位年度利用率全年观众总人次365天剧场座位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