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维果斯基认为在概念体系的演绎中不断延伸出来的概念是()。A.日常概念B.自发概念C.科学概念D.基础概念2.以下关于科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B.科学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它是现实的生产力C.科学没有最终的结论,更没有永远正确的结论D.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为对自然界的理解提供规律性的认识3.幼儿把香蕉、玉米归为一类,认为它们都是“黄颜色的”,这反映了幼儿()。A.受自我中心的影响B.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
2、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分类D.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4.为4岁以前儿童选择韵律动作时,应以()为主。A.基础动作B.模仿动作C.舞蹈动作D.专门动作5.能正确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性质,感知作品中的细节部分,区别不同类型的作品。这是()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发展的特点。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6.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应含有较多的重复成分;每段中最好只含有一种形象或动作,这适合()的歌词创编活动。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7.幼儿绘画时,往往把画面当成地面或立面,把近的事物画在纸的下边,而后再把其他东西一行一行向上画,这反映了幼儿绘画的()。A.时间性与主体性B.审美游
3、戏性C.直觉性D.模仿性8.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是()。A.共情训练法B.角色扮演法C.陶冶法D.行为练习法9.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发展内容的是()。A.助人与分享B.合作C.赞许D.安慰与保护10.基于儿童社会学习直观性的特点提出的教育内容选择原则是()。A.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B.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C.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D.启蒙性与直观性原则11.“儿童的语言是主体与环境中的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观点出自()。A.强化说B.先天语言能力说C.认知说D.模仿说12.幼儿园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有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
4、说游戏、文学活动和()。A.晨间谈话B.早期阅读C.睡前故事D.日常活动13.在幼儿的阅读经验中,属于前图书阅读经验的是()。A.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B.知道文字与语言的多样性C.翻阅图书的经验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14.下列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儿童的不完整句大多发生在2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和双词句B.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C.56岁是儿童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D.儿童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15.先天语言能力说的代表人物是()。A.乔姆斯基B.斯金纳C.皮亚杰D.布鲁纳16.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中,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
5、及教师不经意的行为中,这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特点之()。A.活动性B.全面性C.生活性D.潜在性17.幼儿园课程评价从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上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C.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18.把评价作为一种决策过程,主张这一决策过程应当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几个环节构成。这一评价模式是()。A.外观评价模式B.C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目标评价模式19.成套的幼儿体操动作的程序是()。A.上肢或四肢的伸展扩胸、转体腹背下肢及全身放松、整理B.上肢或四肢的伸展下肢及全身扩胸、转体腹背放松、整理C.扩胸、
6、转体腹背上肢或四肢的伸展下肢及全身放松、整理D.扩胸、转体上肢或四肢的伸展腹背下肢及全身放松、整理20.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包括学前安全教育、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学前儿童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和()。A.学前儿童卫生教育B.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C.学前儿童常规教育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早期阅读22.健康教育23.韵律活动24.亲社会行为25.幼儿园课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26.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3分)2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5分)28.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7分)
7、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3分)30.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阶段。(4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8分)31.李老师是一位新教师,她正组织开展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味道”。活动室四周摆放着幼儿搜集来的各种食品、调料、水果等。幼儿自由地感受、品尝、比较各种味道,气氛活跃。其中,幼儿感受最深的是辣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幼儿开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就在这时,一个幼儿突然站起来说:“我感到太辣了,我要喝水!”教室里随即沸腾起来:“我也觉得太辣了,我也要喝水”场面开始混乱。此时,李老师心里十分矛盾:如果同意他们出去喝水,活动还能顺利进行下去吗?如果不同意他们,又该如何往下引导?李老师最后还是说:“请小朋友坚持一下,上完课马上请大家喝水!”最后活动也在孩子们的“沸腾”声中匆匆结束。请你以课程实施取向的相关理论回答:(1)请分析李老师的做法属于哪种课程实施的取向?(2)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将会如何处理这一情况?并说明理由。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25分)32.请设计大班数学活动“物体的下落”,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