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1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1年).doc(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1年)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是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是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省工业总量已突破万亿元大关,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初步确立,为制造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及安徽篇,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2、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市场主导、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原则,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健全“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打造现代制造的安徽“升级版”,为实现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二、发展目标(一)制造大省地位基本确立。到2021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万亿元,晋升1位,进入全国前8。到2021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
3、额2800亿元,晋升3位,进入全国前10。到2021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2.7万户,进入全国前5。(二)制造强省基础基本奠定。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到2021年,力争新增省级新产品2500个以上、安徽工业精品500项以上、安徽名牌产品900件、安徽省著名商标1500件以上、主导制修订制造业国家和行业标准500项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到2021年,力争实现超千亿元企业4户、超百亿元企业42户以上、超十亿元企业630户以上、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企业12户以上、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220家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企业160户、专精特
4、新企业3500户以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产业20个,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基地。到2021年,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园区,力争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个、超百亿元省产业集群专业镇30家,形成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65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00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5家。具体指标详见附表。三、支撑体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必须要立足现有基础,系统构建“制造技术、工业基础、产业链条、质量品牌、技能人才”五大支撑体系,努力走出一
5、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强技术,推动创新发展。依托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平台,加快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资本对接、孵化培育等全过程、多层次、综合化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上取得突破,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成果转化,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充分释放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活力,全面盘活创新资源,打造产业技术联盟。强化资本对接,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资本市场。
6、建立和完善捕捉寻找、路演展示、合作推介等平台,形成金融资本与技术和产业的无缝对接。推动产业形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二)强基础,补齐工业短板。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薄弱环节,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揽子”突破,成体系解决重点领域标志性基础产品、技术和工艺,建设一批“四基”研究中心,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一条龙”应用,支持整机和零部件上下游合作,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跨领域示范应用。打造一批
7、服务平台,针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围绕可靠性实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建立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强优企业,围绕专注细分行业、特色鲜明的强优企业,打造“四基”领域的单项冠军。(三)强链条,推动高端升级。推动“三重一创”,加快建设新型显示、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太赫兹、燃气轮机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加快推进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一批重大产业发展专项,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高端制造,围绕有特色、有优势和战略必争领域,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
8、器械等高端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改革、改组、改造结合,推动技术、产品、管理创新,推进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实现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融合,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行业内外整合,促进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制造业与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四)强品质,抢占竞争高地。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加强质量和品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基础体系,建立检验检测技术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创建一批国家质量技术标杆。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参与国际、国
9、家和行业、团体标准建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和“精品安徽”战略,打造一批安徽工业精品和安徽名牌产品,提升安徽制造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建设品牌文化,树立品牌意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软实力,促进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转变。(五)强人才,形成要素集聚。全面建设制造强省人才支撑体系,打造规模宏大、结构优良、技艺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具备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快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
10、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机制,强化股权、期权、技术分红、税收优惠、住房教育等方面政策激励。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支持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四、发展重点立足我省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有竞争优势和特色的高端制造业培育,一手抓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根据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确定的领域,在制造强省推进过程中,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7个高端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5大传统产业。(一)积极培育发展高端制造业。1. 新一
11、代电子信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先导领域,承担为其他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支撑的重要任务。以“配套延伸联动整机、龙头牵引驱动配套”双向发力模式,围绕技术和产业创新、高端环节和核心领域突破、企业队伍和集群基地壮大,聚力完善“屏-芯-端”核心产业链条,加快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合肥“中国IC之都”和中国“声谷”。 集成电路。抢抓国家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窗口期”机遇,重点发展存储、驱动、射频、太赫兹、微机电系统(MEMS)、化合物半导体等特色芯片,带动设计、封装、测试、专用装备和
12、关键材料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合肥集成电路、蚌埠MEMS、池州半导体、芜湖太赫兹等一批产业基地,辐射带动铜陵、滁州等地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合肥“中国IC之都”,将我省建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区。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专栏1:集成电路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晶合、合肥长鑫、芜湖泰贺知、合肥通富微电、滁州长电、合肥国晶微电子、蚌埠北方电子、合肥联发科技、蚌埠芯华、Marvell合肥公司、泰瑞达合肥公司、合肥法液空、安芯电子、池州睿成、38所、43所、214所、41所等。重点产品存储、驱动、射频、太赫兹、微机电、化合物半导体等特色芯片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装
13、备、材料等。重点项目合肥显示驱动、存储、射频、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芜湖太赫兹科学城,蚌埠北方电子MEMS芯片和芯华砷化镓芯片等一批6-12英寸产线,38所北斗导航和DSP芯片研制,合肥联发科技汽车电子、池州睿成射频功率放大器前端模块、合肥群联电子闪存等集成电路设计,合肥通富微电、滁州长电、合肥国晶微电子、合肥汇成、合肥矽力杰等高端集成电路封装,合肥芯碁光刻设备、铜陵三佳封装设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合肥联合微电子中心、合肥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214所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池州半导体研发中心及睿成射频微电子工程实验室等。新型显示。大力提升液晶显示领先优势
14、,完善玻璃基板、光学膜、偏光片、靶材、液晶、彩色光刻胶、驱动芯片以及模组、工业机器人成套工艺、在线检测以及手机、电视、电脑等整机生产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布局柔性OLED显示,跟踪量子点显示、激光显示、全息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蚌埠为两翼,辐射带动全省,打造显示器件开发能力领先、产能居首、配套完善、质量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0亿元。专栏2:新型显示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京东方、合肥鑫晟、合肥彩虹、芜湖东旭、合肥康宁、合肥三利谱、合肥乐凯、芜湖长信、蚌埠玻璃院、蚌埠华益、蚌埠晟光、蚌埠大富重工、合肥翰博、合肥及阜阳欣
15、奕华等。重点产品大力发展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OLED柔性显示、玻璃基板、光学膜、偏光片、靶材、液晶、彩色光刻胶、驱动芯片以及模组、工业机器人成套工艺、在线检测设备等。重点项目合肥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面板及康宁玻璃基板产线、蚌埠玻璃研究院8.5代液晶玻璃基板产线、合肥彩虹和芜湖东旭玻璃基板产线、合肥三利谱偏光片、合肥及蚌埠柔性OLED显示模组、合肥乐凯光学膜材料、阜阳欣奕华显示材料及合肥欣奕华专用装备等。智能终端。实施智能硬件创新发展行动,加强低功耗射频芯片、物联网传感器、超高速数字接口等核心元器件研发,扩大陀螺仪、加速度MEMS等微机电系统产业化能力,促进虚拟现实、新型人机交互、新一代感知
16、、轻量级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基础软硬件、核心算法与分析模型、工业设计及关键应用,提高智能终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提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穿戴设备等量产规模,促进笔记本电脑、彩色电视机等升级发展,加快布局量子通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推动智能终端产品在娱乐、养老、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构建多元化集成创新、软硬件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合肥为中心,辐射带动滁州、芜湖、安庆、宿州、淮北、阜阳、六安等地,形成若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安徽企业、安徽产品和安徽品牌,构建国内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智能穿戴部分特色产品力争在全球领先。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
17、业务收入1550亿元。专栏3:智能终端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国盾量子、安徽联宝、合肥宝龙达、安徽华米信息、安徽康佳、合肥长虹、合肥惠科、合肥鑫昊、合肥新华三、芜湖兴飞、安徽酷米、淮北金龙机电、安徽海聚信息、六安胜利精密、亳州富威电子等。重点产品大力发展量子通讯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卫星导航、智能电视、数字家庭、医疗健康设备、公共安全终端、服务机器人、多媒体终端、工业级智能硬件、笔记本/平板电脑、高性能服务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重点项目合肥京东方智能整机、合肥华米智能穿戴、安徽联宝及合肥宝龙达平板电脑、合肥惠科及滁州康佳智能电视、合肥国盾量子通讯产业化、合肥新华
18、三安全产品基地、合肥协创虚拟现实、芜湖和安庆等智能手机产业基地等。智能语音。突破新一代感知智能语音交互、认知智能等核心技术,重点发展语音云交互服务平台、“讯飞超脑”云平台、智能语音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形成以合肥为核心,芜湖、淮南为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以智能语音技术为引导,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最大的语音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0亿元。专栏4:智能语音发展重点重点企业科大讯飞、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公司、安徽华米信息、合肥合晶电子、安徽协创、合肥暴风影音、安徽广电网络信息等。重点产品大力拓展语音技术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车载电子、智能
19、家电、智能客服、教育与文化、智慧城市等多方面的应用。重点项目推进语音云服务平台、“讯飞超脑”云平台、智能语音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智能语音交互平台、智能语音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特色园区,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重点发展软硬件一体化产品,推进工业软件与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布局,支持面向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和解决方案发展,拓展数据服务新业态,突破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云服务体系架构、数据交换等核心技术,提升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支撑能力,形成以合肥为核心,皖江经济带为依托,带动皖南、联动皖北的协调发展格局。到2021年,力争实
20、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专栏5: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华为宿州公司、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科大国祯、科大国创、浪潮合肥公司、38所、四创电子、安徽继远软件、合肥华米、合肥美亚光电等龙头企业。重点产品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软硬件一体化产品,扩展工业软件、移动办公、地理信息、动漫游戏等软件应用。发展云服务体系结构、云计算网络均衡、分布式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加工、管理等云计算大数据产品。突破嵌入式系统、实时数据库、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和行业应用等软件。重点项目科大国创电力行业数据集成平台和智能交通服务信息平台、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车联网大数据中心与行业应用
21、平台、安徽工业云平台、华为宿州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四创电子平安城市、合肥浪潮智慧城。2. 高端装备。立足我省优势和特色,发展机器人、3D打印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成套生产线、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网装备、先进农机装备,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的重要支撑。机器人。充分发挥国家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带动作用,突破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技术瓶颈,形成产业规模。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关键零部件,重点攻克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
22、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机器人整机,重点突破高性能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精确参数辨识补偿、协同作业与调度、示教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智能运输车)、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护理机器人。 推广应用,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在汽车、家电、轻工、纺织等劳动强度大的工业企业和化工、民爆等危险程度高的行业,以及医药、半导体、食品等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行业,有序推进机器人的规模应用。专栏6:机器人发展重点重点企业芜湖埃夫特、合肥欣奕华、合肥哈工大工业机器人、芜湖瑞思、芜湖欧凯罗伯特、
23、马鞍山惊天液压、马鞍山沪宁机械、铜陵零点智能、马鞍山方宏自动化、马鞍山华创智能、铜陵松宝。重点产品弧焊机器人、打磨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护理机器人、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重点项目合肥欣奕华智能制造装备基地、合肥哈工大集团华东产业基地、合肥国购服务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芜湖机器人产业园、芜湖埃夫特弧焊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合肥井松智能AGV小车、芜湖奥一精机高精密减速机、芜湖瑞思并联机器人、芜湖欧凯罗伯特服务机器人、蚌埠凯盛工业机器人制造、马鞍山惊天液压军
24、民两用多功能作业机器人、马鞍山沪宁智能消防机器人、铜陵零点智能工业机器人、马鞍山方宏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马鞍山华创智能新型六自由度搬运机器人、铜陵耐科柔性智能型材包装机器人、铜陵松宝环锭纺自动落纱机器人。3D打印装备。积极发挥安徽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集聚作用,引进国内外优势3D打印装备企业,突破3D打印装备、核心器件、工艺及软件等关键环节,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3D打印装备生产基地。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以上。金属材料3D打印装备重点发展激光/电子束高效选区熔化、大型整体构件激光及电子束送粉/送位熔化沉积等3D打印装备,并在芜湖(安徽春谷)形成产业化。非金属材料3D打印
25、装备重点发展光固化成形、熔融沉积成形、激光选区烧结成形、无模铸型以及材料喷射成形等3D打印装备,并在芜湖(安徽春谷)形成产业化。3D打印装备核心器件重点在高光束质量激光器及光束整形系统、高品质电子枪及高速扫描系统、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等精密光学器件、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喷头等领域取得突破。专栏7:3D打印装备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西锐三维、芜湖恒利增材、芜湖蓝蛙电子、芜湖拓宝增材制造、芜湖群领东方三维、芜湖三迪时空网络、芜湖创品世纪电子、芜湖南斗星仿真机器人。重点产品3D打印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材料、软件与云平台。重点项目合肥西锐三维高分子材料激光烧结3D打印机的研究与开发、芜湖恒利增材复
26、杂铝合金零件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及设备、芜湖蓝蛙电子3D打印机生产及服务、芜湖拓宝增材制造3D打印机研发生产及3D打印应用服务、芜湖群领东方三维3D打印机和三维软件研发生产、芜湖三迪时空网络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业级3D打印加工服务中心建设、芜湖创品世纪电子三维3D 扫描仪软件和硬件的研发、生产、芜湖南斗星仿真机器人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人体模型、仿真机器人研发。高档数控机床。继续发挥我省锻压成型、金属折弯成型机床和部分金属切削机床的优势,采取自主开发,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开展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攻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形成在国内有特色的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7、达到320亿元。金属成形机床重点发展合肥锻压高速、高精度、复合、柔性、智能、自动化的高档数控锻压成型机床,大型、重型、超重型高档数控锻压成型机床并形成产业化,进一步巩固全国领先优势;发展马鞍山博望高速、高精度、复合、柔性、智能、自动化金属折弯成型机床,大型、重型、超重型金属折弯成型机床,产业集聚区在全国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金属切削机床重点发展智能化、超精密、高效、复合、多轴的高水平、个性化高档数控车床、钻床、磨床、刨床、铣床和高档数控加工中心,在芜湖、黄山等多点布局并形成产业化。专栏8:高档数控机床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锻压、芜湖恒升、安庆富士康鸿庆、滁州蓝德、池州家用机床、黄山皖南机床、马鞍山
28、东海、芜湖洪金、芜湖高新重型机床等。重点产品大型数控液压机、专用和特种液压机床、数控机械压力机、大型数控立式车床、大型数控镗床和铣镗床、五轴以上加工中心等。重点项目合锻机床公司大型高端数控液压机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合肥中工科安高档数控机床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安庆富士康鸿庆五轴车铣复合加工机研发/DYNA728数控系统和配套伺服控制器生产、阜阳智创精机数控高速钻攻中心、马鞍山埃芮科工业智能成套装备研发制造、滁州蓝德高档数控机床、池州家用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园、马鞍山裕祥高端数控机床、马鞍山天锻高精度数控机床等。智能化成套生产线。充分发挥我省成套生产线的特色和优势,加快智能转型,通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29、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攻克智能化生产线整机设计及零部件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化成套生产线和配套设备。到2021年,力争实现智能化成套生产线主营业务收入77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成套生产线生产基地。智能成套生产线重点发展汽车车身焊装生产线、汽车覆盖件冲压生产线、汽车变速箱检测与装配生产线、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装配生产线;日产万吨以上水泥及余热发电生产线;超薄、超白、超厚、大规格高档浮法玻璃生产线;光伏玻璃智能化生产线;新型显示玻璃智能化生产线;印刷、包装、卫生用品、家电、特种电缆智能化生产线;大型金属冶炼和热轧(冷轧)智能化生产线;汽车、水泥、玻璃成套设备保持全国领先。配套设备重点发展
30、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液压传动设备、智能叉车、高速托盘运输机、重载堆垛机、高速智能分拣机、智能立体仓库等,形成产业化。专栏9:智能化成套生产线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巨一自动化、蚌埠玻璃设计院、芜湖东旭、合肥神马科技、合肥正远包装、安庆恒昌机械、合肥中辰机械、滁州鲲鹏装备、铜陵求精机械、马鞍山马钢重机、马鞍山泰尔重工、合肥38所、蚌埠41所、铜陵蓝盾光电、大陆电子(芜湖)、合肥精大仪表、黄山金马、合肥博一流体、合肥合力叉车、合肥泰禾光电、合肥井松科技。重点产品各类汽车、建材、光伏、新型显示玻璃、轻工、冶金智能化生产线,智能传感器、测量仪器、流量计、智能仪表、液压传动设备,智能叉车、高速托盘运输
31、机、重载堆垛机、高速智能分拣机、立体仓库等。重点项目芜湖东旭新型显示玻璃生产线、蚌埠玻璃设计院光伏玻璃生产线、合肥巨一自动化汽车检测装配智能生产线、合肥合力股份智能叉车、合肥井松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化、滁州鲲鹏装备冰箱智能生产线、合肥博一流体液压传动设备智能制造、合肥神马科技海洋工程电缆生产线产业化、合肥正远包装高速智能化灌装包装生产线产业化等。航空装备。抢抓国家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重要战略机遇,通过合作、引进、吸纳国内外优质资源,建立航空装备自主创新和研发体系,大力发展通用飞机整机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及航空配套产业链。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形成国内一流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32、整机制造重点发展通用飞机整机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取证、集成开发等关键技术,通用飞机、中小型直升机、军民两用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滑翔机等形成产业化,2座至40座通用飞机制造进入全国领先。航空发动机重点发展芜湖钻石、芜湖航瑞、安徽应流通用飞机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中小型涡桨发动机、涡轴发动机、涡扇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叶片并形成产业化。航空配套产业重点在芜湖、合肥发展燃气轮机、航空制氧设备、航空显示器、无线电导航、航空雷达、航空仪表、航空电缆、空管地面设备、地面航空维修等。专栏10:航空装备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六安应流集团、芜湖钻石飞机、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芜湖航瑞航空动力、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合肥江
33、航飞机装备、合肥38所、芜湖卓尔航空等。重点产品重点开发2座至40座通用飞机、无人机、直升机、活塞航空发动机、中小型涡桨发动机、涡轴发动机、涡扇发动机、燃气轮机、无线电导航、航空雷达、航空仪表等航空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电缆、航天雷达、配套高性能材料等。重点项目芜湖钻石飞机多用途轻型通用飞机制造;芜湖中科动力DART-450初级教练机研制;六安应流集团的小型涡轴发动机、轻型直升机、航空发动机叶片;芜湖航瑞航空发动机;芜湖航空产业园;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通用航空发动机;芜湖卓尔航空螺旋桨制造;合肥38所空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宿州翔农植保无人机;滁州通航无人机研发制造及服务;铜陵华云无人机及飞艇制造等。
34、轨道交通装备。依托轨道交通重点工程项目,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配套关键装备产品。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5亿元。围绕转向架,发展轨道交通“材轮轴架”产业链。加快250公里/小时和350公里/小时高速轮轴运行试验,力争早日实现国产化。发展先进城市轨道交通弹性、降噪车轮和重载货运列车用车轮、轮轴,积极发展推进转向架、传动齿轮箱、减振装置。依托中车集团合肥公司等重点企业,带动牵引变流器、牵引变压器、供电高速开关、电力线、大功率制动装置等车下车顶设备发展,并推进产业化。依托滁州汊河轨道产业园,发展信号系统、通讯控制系统、车门、地板、车窗、各种线
35、路、座椅、洁具等车内设备,并形成产业化。专栏11: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重点重点企业马钢轮轴、马钢轨道、合肥四创电子、滁州浦创轨道、中车铜陵、合肥赛为智能、马鞍山伟群实业、芜湖华菱电缆、马鞍山港泰轮轴、安庆中力制动、滁州盛世高科、铜陵瑞铁等。重点产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用制动盘、钩舌、齿轮、紧固件、弹簧、高速轮轴、传动齿轮箱、转向架、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产品,突破高速动车组和重载货运列车整车制造等。重点项目马钢轨道交通(车轮、车轴、轮对)组装生产线、马钢轮轴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马鞍山港泰轮轴智能化生产线、马鞍山伟群系列高铁核心零部件、合肥四创电子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智能控
36、制系统、安庆中力制动高铁制动设备项目、中车铜陵重载铁路货车转向系统工程、滁州盛世高科轨道车辆配件、铜陵瑞铁轨道交通货车及配件制造等重点项目。智能电网装备。依托智能电网项目建设,发挥我省在电力设备上的特色和优势,加快发展并网技术装备、大容量输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先进技术装备。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0亿元。并网技术装备,依托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围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进一步研究和提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电网关键技术装备,发展风电和光伏并网逆变/变流器并形成产业化。大容量输电技术装备,依托天威保变等龙头企业,发展交流800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750kV及以下电抗器和500
37、kV及以下换流变压器,积极争取掌握1100kV 等级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装备和800及以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关键技术装备并形成产业化。智能电网先进技术装备,依托天威保变、华菱电缆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柔性输变电装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变电站成套装备、智能配电网成套装备、用户端智能化成套装备、智能变压器、智能断路器、直流开关、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特种电线电缆等并形成产业化。专栏12:智能电网装备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天威保变、合肥阳光电源、蚌埠中科电力、芜湖华宇电缆、芜湖华菱电缆、芜湖海螺川崎、安庆天柱钢构、淮北新泰电气、芜湖安高电气、芜湖金牛电气、芜湖金马电气、宿州明坤电器等。重点产品大力发展电
38、缆、变压器、电抗器等输变电装备、余热锅炉发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等。重点项目合肥天威保变800kV电力变压器、合肥阳光电源逆变器、蚌埠中科电力成套电网设备、芜湖华宇电缆海洋工程电缆、芜湖华菱电缆轨道交通电缆、芜湖海螺川崎余热发电装备、芜湖安高电气高压开关设备、六安应流集团核电站核一级关键泵阀铸件、安庆天柱钢构智能输电设备、芜湖金马电气成套电气设备、淮北新泰电气变压器制造、淮南万华电气配电柜、宿州明坤电器高压熔断器、芜湖金牛电气风电组合式变压器、淮北三联电气高低压配电柜制造等项目。先进农机装备。依托中联重机、云龙机械、全柴动力等农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动力机械、收获机械
39、、烘干机械、粮食仓储等农机装备。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亿元。 农用动力机械依托中联重机、全柴动力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和“国三”标准柴油机,并进入全国前列。作物收获机械依托中联重机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玉米、小麦、水稻、青饲料等农作物联合收获机,并进入全国前列。粮食仓储机械依托云龙机械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智能化粮食烘干、转运、储存机械,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植保机械依托江淮重工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自走式喷雾机、喷粉机、土壤处理机和航空喷雾机等,并形成产业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依托合肥色选机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玉米、豆类、大米、种子、中药等高精度智能化色选机,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40、。专栏13:先进农机装备发展重点重点企业芜湖中联重机、阜阳云龙机械、芜湖玉柴联合动力、滁州全柴动力、安庆攀登重工、宿州江淮重工、宿州金马重机、合肥美亚光电、合肥泰禾光电。重点产品大型联合收割机、大功率拖拉机、拖拉机无级变速箱(CVT)、粮机粮库成套装备、粮食加工色选装备、高效节能柴油机、高效循环式谷物干燥机、大型自走式可升降喷杆喷雾机。重点项目芜湖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园、芜湖玉柴联合动力农机配套发动机、宿州金马重机大功率动力换挡拖拉机、滁州全柴动力高效节能农业装备用柴油机、安庆攀登重工高效循环式谷物干燥机、宿州江淮重工机械大型自走式可升降喷杆喷雾机、芜湖中联重机RA动力换挡型轮式拖拉机和拖拉机无级
41、变速箱(CVT)研发及产业化、阜阳云龙粮机粮库成套装备技改项目。3. 智能家电。家电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立足大企业集中、总体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配套企业全、制造能力强等现有优势,把握绿色、健康、智能、定制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智能高端、绿色节能、人机互动、网络互联等智能家电产品。重点打造合肥、芜湖、滁州三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基地。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0亿元。智能高端家电。依托我省科技、人才、产业基础优势,推动互联网技术、语音技术与家电产业有机结合,聚焦家电产品功能多样化,产品个性化,体验人性化、操作便捷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冰箱、洗衣机、空调
42、等主要家电产品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健康化水平,巩固提升现有家电品牌优势和地位。重点发展智能云、网络互连、多温区转换、瞬时解冻等电冰箱;智能感知投放、多功能除菌、细分服务人群、大容量商用洗干一体等洗衣机;智能物联、智能感温、空气净化和换新风等空调。智能小家电。提升小家电整体工业设计水平和质量稳定性,优化产品设计,打造创意家电。积极开发个性、时尚、便捷、舒适小家电产品。重点发展厨房电器、卫浴电器、清洁电器、净水器、空气清新器、美容仪、智能座便器等小家电。智慧家居。围绕“懒人厨房”、“超级卫生间”、“社交客厅”、“健康卧室”、“聪明阳台”五大智慧家居全屋系统,突破智能控制平台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智
43、能识别、智能影音、智能温控、安防产品、智能晾衣架、智能控制系统、医疗检测、可穿戴等产品等;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细化产品市场,做精做专,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专栏14:智能家电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惠而浦、合肥美菱、滁州博西华、合肥海尔、合肥格力、芜湖美的、滁州康佳、滁州扬子、合肥尊贵电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六安索伊电器、合肥晶弘电器等。重点产品扩大智能化、大容量中高端冰箱,环保节能节水洗衣机,智能物联、变频静音空调等中高端产品;丰富小家电品类,发展安防产品、智能影音、智能控制系统等智慧家居。重点项目实施合肥(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合肥晶弘电器、TCL合肥冰洗基地、滁州康佳智能家电工业园、芜湖飞
44、科电器小家电等重大项目。4. 新能源汽车。紧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空间巨大的潜力,以我省汽车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的优势,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以“一号工程”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为带动,不断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水平、产业化规模、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快发展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整车,依托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着力攻关整车设计、轻量化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在续驶里程上取得重大突破。动
45、力电池,依托合肥国轩高科等龙头企业,着力攻关电池新材料等技术,重点开发高比能、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寿命长的动力电池,进入全国前列。电机及控制系统,依托合肥巨一等龙头企业,着力攻关转化效率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高效节能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系统,提高产品可靠性。智能汽车,依托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着力攻关辅助驾驶、智能控制、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智能网联汽车。专栏15: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重点企业合肥江淮汽车、芜湖奇瑞汽车、合肥安凯汽车、合肥星凯龙客车、芜湖宝骐汽车、合肥国轩高科、合肥中盐安徽红四方、合肥华霆动力、合肥巨一自动化、合肥同智机电。重点产品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
46、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汽车等整车产品;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驱动电机、整车电控、混合动力耦合系统、电动空调、电动转向、汽车电子、轻量化技术、智能辅助驾驶、智能控制、智能网联等零部件及关键技术。重点项目合肥江淮汽车纯电动汽车智能制造项目、芜湖奇瑞汽车年产6万辆铝车身骨架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合肥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肥国轩高科年产6亿安时动力电池项目、合肥巨一自动化年产1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项目、合肥安凯汽车新一代纯电动客车及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项目、合肥江淮汽车智能辅助驾驶(ADAS)产业化项目、芜湖奇瑞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项目等重点项目。5. 新材料。瞄准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家居生活、
47、环保等产业发展方向及材料应用,围绕材料研发、生产和制品化,优先壮大无机非金属材料,提升发展高性能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布局前沿新材料。到2021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0亿元。高性能金属新材料。围绕高强、耐疲劳等方向,大力发展高速轮轴用钢、高压管道(阀门)钢等高性能钢材及大规格铸锻件、工具钢;开展金属高纯化、多元合金化、微合金等技术攻关,发展高纯铜材、镁铝合金、铜合金粉及防腐、耐磨等稀土应用新材料;提升轧制压延等加工技术,发展高精度电子铜带、超薄电子铜箔、高效换热铜管、特种线(缆杆)和特种专用型钢,形成轨道交通、物流输送、装备和信息产业等工程用材发展格局。化工新材料。围绕
48、耐温、耐老化、高强等方向,重点开发结构塑料、特种橡胶、新型高性能纤维等高分子材料;加强高分子单体合成及改性、绿色环保助剂、生物基化工新材料等技术攻关,发展专用涂料、橡塑部件、可降解塑料制品及工程纺织品等,完善功能膜材料、专用化学品等产业化配套能力建设,形成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制品生产、专用化学品及助剂产业发展格局。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围绕做大做强硅基新材料,以满足建筑节能、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需求为目标,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玻璃用高纯硅粉、高铝硅玻璃及Low-E节能、光伏电池等镀膜玻璃、单晶硅等;开发高强高模碳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无机纤维及制品;加快空心玻璃微珠、激光晶体、高纯超细氧化铝、氧化锆粉体、ITO靶材等及新型耐火材料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提升凹凸棒粘土、膨润土、脉石英等非金属矿制品化水平,形成硅基新材料、人工晶体、无机纤维及制品、陶瓷新材料、功能无机粉体发展格局。先进复合材料。围绕复合材料制品化,加快发展轨道机车、汽车用热塑(固)性复合材料制品、风机叶片、碳纤维增强树脂支线飞机机身等制品;发展高性能铝基/镁基/钛基复合材料,开展复合材料产业化应用攻关,重点突破铝基陶瓷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