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教案(2021新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教案(2021新版)2.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昆虫9.庞大的“家族”【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对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及从生到死要经历哪些阶段的学习。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意在了解昆虫具有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的庞大。本课第一个环节通过先观察昆虫,总结特征,掌握昆虫的共同特点;接着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昆虫“庞大”的意义;第二个环节:结合昆虫中数量最多的甲虫及其特征来更深层次的了解昆虫这类生物;第三个环节借助昆虫模型的建构,进一步了解并应用昆虫的特征;最后一个环节:“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活动”,学会描述昆虫的特征,一步步掌握昆虫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利用知识辨别昆虫。在小学低年级,一下动物与植物,二下
2、土壤与生命以及四上给动物分类,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的方法,但还没有对某种动物进行从生到死要经历的阶段,进行完整的研究。因此这个单元,从昆虫外型特征入手,掌握昆虫判断方法,引出昆虫的“庞大”,继而通过养昆虫,掌握昆虫数量庞大的秘密,了解昆虫的一生,对动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本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学情分析】昆虫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四年级学生大多有扑蜻蜓、捉蝴蝶、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的认知中,蜘蛛、蜈蚣、蜗牛等小的虫子
3、都称作昆虫,它们无法对昆虫进行准确的判断,很多孩子无法进行区分。在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动物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要想研究一类动物,要先从它们的外形特性开始研究,并利用这些关键性特征进行动物的判别。四年级的孩子知道昆虫都有触角,但对它的数量、形状没有细致的研究,知道昆虫有足,但不知道昆虫只有3对足。因此我们需要在昆虫区别其余动物的关键特征上下功夫,帮助孩子建立起昆虫的模型,掌握判定的标准,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概念。【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利用描述的方法,明确昆虫的基本特征。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正确讲
4、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教学重点】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视频学生昆虫标本昆虫模型放大镜昆虫卡片【教学过程】1体会“庞大”,引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庞大的家族”,听到“庞大”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5、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关于他们的信息: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50万种动物,而这个家族,占其中的61%,是动物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现在,你知道这个家族的“庞大”指的是什么?(预设:数量庞大)你知道它们是哪类动物吗?(预设:昆虫)没错,它们就是(PPT出示):昆虫。这个“庞大的家族”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昆虫。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2探究昆虫共同特征1初步探究昆虫共同特征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知道哪些昆虫?同学们说的这些动物都是昆虫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老师带来的昆虫,你认识他们吗?仔细观察,这些昆虫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它们有触角、有足、有
6、翅膀)仔细观察图片,是否每只昆虫都长有你说的这些器管?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共同点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都有触角,虽然不同昆虫的触角形态各不相同,但数量是一定的,都是?(预设:2根/一对。)没错,昆虫都有一对触角。而昆虫的脚称为“足”,请你结合图片或手里的昆虫标本数一数,它们有几只脚?除此之外,有些昆虫还长有翅膀。通过图片的观察,我们掌握了昆虫身体上的一些基本特点,想一想,昆虫的这些器管分别长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呢?生长的位置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为了同学们观察的更仔细,老师为每一组提供了昆虫标本以及一些昆虫模型来帮助你们观察。但昆虫标本体型小,要想观察的够清楚,你认为应该怎么办?(预设:用放大镜观察
7、。)没错,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帮助我们观察。观察时,有什么注意的吗?要有顺序的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足、翅膀分别长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一会儿,请小组来进行分享。设计意图初步找出昆虫的相同之处,建立昆虫的概念。2进一步探究昆虫的共特征同现在拿出你们的放大镜、标本和模型仔细观察吧。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依次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足、翅膀分别长在它身体的哪一部位。将观察结果在小组内分享。请小组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总结,我们发现昆虫的身体由3部分构成:从上到下依次是:头、胸、腹。除了这些,昆虫身体上还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它们。先来说说头部,它们的头部长有触角,仔
8、细观察这些昆虫的触角,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在头部,昆虫这类动物有什么独有的特征?仔细观察昆虫的腹部,你有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吗?因此在快速判断一个动物是否是昆虫时,我们可以只看它的?谁来帮我们总结,你发现昆虫有哪些共同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昆虫标本及昆虫模型,更直观的了解昆虫具体有哪些共同特征。3制作昆虫模型了解了那么多昆虫,你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昆虫吗?你想用哪些材料,想怎样做?小组合作,制作昆虫模型。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昆虫模型,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7.3探究甲虫的共有特征昆虫种类繁多,形态不一,但在它们的种群中,有一类昆虫数量最多,你知道它们是谁吗?不错,就是甲虫,仔细观察这些甲虫,它们
9、和其它的昆虫,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吗?观察的可真仔细,甲虫的虫体外表似装甲,因此而得名。甲虫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影音:甲虫展翅)通过视频,你知道了些什么?甲虫有两对翅膀,其实我们看到的坚硬外表不是它的壳,而是它的一对翅膀:称为前翅,呈鞘质,它主要起到保护后翅和身体的作用,不具有飞翔的功能,它还有一对翅膀在前翅下面,称为后翅,呈膜质,主要起到飞翔的作用。动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昆虫,而昆虫中数量最多的是甲虫。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观看视频,知道甲虫作为昆虫“家族”中种类最多的成员,有和其他成员一样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特征。4应用拓展1昆虫猜猜猜看来不同的昆虫有着自己不
10、同的形态特点,老师这里想要考考同学们,你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猜出是什么昆虫吗?你们可真聪明,挑战升级,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些有关昆虫的小卡片,请你根据上面的描述,在活动手册上画出昆虫,并猜测出它的名称,比赛看哪一组最厉害。(小组互动)设计意图通过“你来描述,我来猜”,让学生从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加深对昆虫的了解。【教学后记】10.养昆虫【教材分析】从课标领域看,本课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落实中年段要求。从课程内容看,养昆虫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与一种昆虫相伴,照
11、料它,观察它,研究它。经历这种昆虫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的认识,是本课的意义所在。为此,本课在内容安排上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养蚕(或菜青虫等其他昆虫)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整理观察日记画出蚕的一生。其中,饲养和记观察日记是同步进行的活动,整理日记是生命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在此基础上画出蚕的一生,实际上是总结蚕一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暗含昆虫变态(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本课伴随蚕的整个生长期,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与其他单元的课共同进行。【学情分析】1已有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大都有捕蝴蝶、捉蜻蜓、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对昆虫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生命周
12、期内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比如,会有凡是虫子都是昆虫的片面认识,知道昆虫有腿但说不准有几条腿、腿长在什么位置,等等。因此,帮助他们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概念,完成阶段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以“养昆虫”这项主题活动,延续了低年段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亲历中发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饲养、实验探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发展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本单元也是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深入,再次呼应“像科学家那样”的教材主线,为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次实操机会。2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本课的学习活动需要适合的环境,充分的准备,以
13、及家长和学校的配合。因为在昆虫的生长的周期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学生精心的照料和呵护。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昆虫有害怕的心理,需要克服这种心理,从内心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生命的奥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
14、日记获取有用信息;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教学重点】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蚕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你对它们都有什么了解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常识回答。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照顾和观察蚕宝宝的兴趣。2提出养蚕任务出示蚕的图片,学生认识蚕,并引导:这一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养蚕,通过
15、养蚕来了解蚕宝宝的一生的变化。.探究养蚕过程:图片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繁衍季节,我们要研究的蚕卵会在什么季节孵化呢?养蚕的时间:春天天气变暖以后,气温一般达到20C以上就可以了。可以根据当地昆虫食物情况灵活调整。图片二:蚕宝宝像我们一样需要温暖的房子,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呢?蚕宝宝的家:准备好一个纸盒,里面放上干净的纸巾,盒盖上打几个孔,方便透气。图片三:蚕宝宝这么小,如何挪动它们呢?挪动和取食: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拿,可以用干毛笔轻轻扫。图片四:妈妈每天精心照顾我们,我们需要从怎样照顾蚕宝宝呢?蚕宝宝吃什么能长大呢?日常照料:每天都要清理粪便、换桑叶。桑叶必须洗净擦干再给蚕宝宝吃
16、。谈话: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会从日积月累的日记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发。我们通过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发现。讨论交流:我们如何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呢?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记观察日记呢?记观察日记可以用文字、数据、图画、拍照片、录视频等方式做记录。 设计意图 图片直观感受蚕宝宝一生不同形态,并事先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3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1观察蚕卵和蚁蚕的样子。出示蚕卵和蚁蚕的图片,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蚕卵和蚁蚕是什么样子的。.蚕卵是淡灰色的椭圆形,快孵出蚕的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刚出生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2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蚕宝宝的身体长度的
17、变化要怎么记录更好呢?出示测量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图片,了解怎样测量蚕宝宝身体的长度。测量方法:第1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第2步,连接两个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给蚕宝宝测量身体的长度。3当蚕宝宝生长到这里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出现了蜕皮的情况。通过记录蚕宝宝的蜕皮过程,我们发现蚕宝宝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浅。有一天,它不吃也不动,像死了一样。第二天,它蜕下了一层皮,还长大了不少,颜色更浅了。为什么蚕宝宝会蜕皮呢?出示蚕蜕皮的图片,了解蚕的蜕皮。教师讲解: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蚕就要脱皮。在
18、蚕的一生中要蜕几次皮,蚕蜕皮前静止不动,称眠。眠是分龄的界限,每眠一次增加1龄,常见的是四眠5龄蚕。还有什么动物会蜕皮呢?蛇,螃蟹,蜘蛛等。4记录蚕宝宝吐丝结茧。出示蚕宝宝吐丝结茧的图片,了解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教师讲解:在蚕宝宝吐丝结茧的时候,需要在盒内放置方格蔟,蚕宝宝会自己爬进去结茧。5记录飞蛾破茧而出。出示飞蛾破茧而出的图片,了解飞蛾破茧而出的情景。6小结蚕的一生思考:问题1:蚕宝宝的一生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蚁蚕、幼虫、结茧(蛹)、蛾(成虫)、雌雄交配几个阶段。出示蚕宝宝每一个阶段的图片,回顾蚕宝宝的一生,了解蚕宝宝一生的几个主要阶段。问题2:蚕宝宝的寿命大概
19、有多长呢?出示:蚕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湿度、食物等都有关系。一般孵化期10-11天,幼虫期25天左右(具体为1龄期4-5天,2龄期3-4天,3龄期4天,4龄期6天,5龄期7-9天),蛹期14-18天,蛾期3-5天,共约50天。设计意图 通过饲养昆虫并记录它一生的变化,直观感受昆虫一生的 发展变化,丰富对昆虫概念的感性认识。4整理观察日记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总结蚕的一生?主要从蚕的形态变化、各时期身体颜色、取食、粪便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汇总整理。提问:除了养蚕,我们还可以养些什么?养菜青虫,养面包虫等等。出示课本32页上面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菜青虫的养殖方法及要求。到菜地里找几条菜青虫,用毛笔
20、轻轻刷到盒子里,然后带回家。找一个洗干净的玻璃瓶,在瓶底放些小石子,铺上土,再把菜青虫放进去。用锥子在瓶盖上扎几个孔,让瓶子内外空气流通。每天用新鲜的菜叶喂菜青虫。小结:虽然我们饲养的昆虫不一样,但是饲养的要求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精心饲养,仔细的观察,并且坚持不懈的做观察日记,这样我们才能从养殖活动中有所收获。设计意图 通过整理观察日记,获取蚕的相关信息。5画出蚕的一生提出要求:如果让你们把蚕宝宝的一生画下来,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画出蚕宝宝的一生呢?出示课本32页的一幅图片,了解别人是怎样画出蚕宝宝的一生的。.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试着用自己的方式画出蚕宝宝的一生,并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 通过画蚕的
21、一生,了解昆虫从生到死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为日后建立昆虫变态(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打下基础。6课堂总结我们通过饲养蚕宝宝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知道蚕的一生分为卵、蚁蚕、幼虫、结茧(蛹)、蛾(成虫)、雌雄交配几个阶段,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给蚕宝宝记日记。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饲养我们的蚕宝宝,坚持养蚕日记。【教学后记】11.探究昆虫的奥秘【教材分析】从课标领域看,本单元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探究方面: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
22、,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方面: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 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方面: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内容安排来看,在前面三年半的学习中,在学生已经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寻访了土壤里的小动物,学会给动物分类、了解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基础上,本单元以“昆虫”为题,延续了低年段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亲历中发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饲养、实验探究等活动
23、,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发展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本单元也是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深入,再次呼应“像科学家那样”的教材主线,为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次实操机会。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围绕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去搜集证据,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活动中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探究技能,发现昆虫的奥秘。【学情分析】1.已有认知情况分析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经过前两课的观察、饲养昆虫活动,学生们对昆虫的共同特征、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观察日记,对昆虫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都得到了调整。四年级学生经
24、过三年半的“那样科学家”的专题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2.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找到可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对比实验找到答案,这一难度还是很大的,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本课给学生先是提供了一个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怎样才能合理设计实验。再让学生选择书中一个问题去研究。本课学生已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技能,同时发展科学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写出实验设计。并根据自己的亲自动手实验写出研究发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昆虫世界。【教学目标】1能够提出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2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5、,学做小小科学家。【教学重点】能够针对想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材料、观察日记、饲养盒、蚕宝宝、桑叶、莴笋叶【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激发思考思考:拿出饲养盒,我们除了通过观察昆虫、整理分析观察日记,还可以怎样了解昆虫的奥秘呢?(板书课题)答:还可以通过实验、查询资料、观看科学视频等方式。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桑叶来养蚕宝宝了,听说可以用莴笋叶来代替桑叶,你认为“莴笋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答:做实验探究。设计意图用关乎蚕宝宝生活的大问题的引出本课研究主题:科学实验探究昆虫的奥秘,“吃饭大事”贴近学生
26、生活,学生为了让蚕宝宝更好的生活,会认真思考,以此引出学生继续探究昆虫奥秘的兴趣。2相互比较,探究因素你们想怎样设计实验呢?(选择学生的实验设计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尝试设计实验,为接下来更好的进一步完善实验步骤打下基础。有几位同学也设计了实验,我们一起来看看面哪名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合理?(出示ppt)组织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谁的实验设计更 合理,要说出理由。师生总结:公平、重复阳阳的实验设计更合理。考虑到了实验的公平性,除了对比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 两个饲养盒 ;放在相同的地方。另外,1条蚕宝宝的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10条更具说服力。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
27、触到不少对比实验了,已经了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 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这里还应强调避免偶然性,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得出结论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实验只有1条蚕宝宝是无法重复就得出正式结论的,所以选择10条虫子 减小误差。根据完善的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实验。(实验所需观察时间过长,可以请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利用其他时间,师生共同完成这个问题的实验报告单。)3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请同学观看一组有关于昆虫的视频,请你思考
28、关于视频中的昆虫我们还有哪些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汇报总结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单上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论。设计意图通过甄别,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答案的,再一次强化学生记忆,要遵循“像科学家那样”这条主线,对提问题的要求是:提与“谁、什么、怎么样、什么样、哪 里” 这些词有关的问题 ;提自己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根据这些来遴选自己要研究的问题。4设计实验,完善步骤。请你选择一个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实验。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个你们组认为最优秀的实验设计单,并解释一下原因。其他小组提出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实验设计的要求:问题与“谁、什么、怎么样、什么样、哪 里” 这些词有关的问题 ;提自己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对比实验要具有:公平性、重复性。5拓展延伸,提高能力关于昆虫,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菜青虫冬天去了哪里?蝉是怎么发声的?展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视频。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观看视频,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科学家也在不断研究昆虫,激发学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后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