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初中语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2007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初中语文 .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6-2007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8分)1请把杨巨源的城东早春用正楷或行楷字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力求写得规范、美观。(此题结合整个卷面综合评分,5分)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2给句中加点的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bin( )的神气。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坯( )子。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j( )身于大师的行列。孰为汝多知( )乎!3下列成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1分)A君子故穷
2、各得其所 炉火纯青 唯唯连声B不由分说 果不其然 无缘无故 叹为观止C恰到好处 一念之差 洗耳恭听 打报不平D离经叛道 卷轶浩繁 扣人心弦 津津有味4下面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1分)某些城管执法人员自身就缺乏法制观念,行为粗鲁,常常与小商小贩发生争执,动辄就出手,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5在一场紧张激烈、唇枪舌剑的辩论赛决赛中,正方第一辩手情急之下说出了一句导致最终失败的话。赛后二辩对三辩说:“逞什么能啊!说不好就不要说,还当什么一辩。”三辩回答道:“就是!当时我也站起来了,可她硬把话筒给抢去,回去真该好好批她。”这时指导教师和一辩刚好经过,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事后,指导教师要二
3、辩和三辩主动找一辩谈心,请从语言得体连贯的角度替二辩和三辩分别拟出“道歉、安慰、鼓励”的话各一句。(3分)6古诗文背诵。(4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李商隐)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三十功名尘与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大漠风尘日色昏,。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王昌龄)7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建设书香校园”演讲活动,有关同学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并且准
4、备在这三则材料的基础上撰写演讲稿,进行演讲比赛。(2分)材料一:在2007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再度提出了建立“国家阅读日”,这也是他连续五年提出相同提案。同时在提案上署名的还有著名作家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赵丽宏等人。朱永新曾表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系。材料二: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青少年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是3万字,中国孩子
5、的阅读量是每年5000字,只占他们的六分之一。材料三:网络阅读如同身在海上和空中。而纸媒体阅读则脚踏实地,后者显然是健康、放松、稳定、宁静、充实的。网络阅读使孩子们学习的重点正由从容不迫的信息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向快速获取和加工为信息的方向转变,许多教育学家都对这种情况表示担忧,呼吁家长们让孩子在业余时间尽量多地进行纸媒体的阅读,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1)先从三则材料中提炼出三个观点作为演讲稿的三个小标题:(2)确定演讲稿的总标题:(不超过15个字)二、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后面的89题。(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
6、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8诗中的“乐天”指的是,“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 。 (3分)9颔联(第二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1013题。(12分)【甲】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
7、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乙】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
8、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虽不大喜欢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著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识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又用手在桌上画著,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作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候,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著我们几个要紧的人。”说著,恐怕有人听见,把头别转来望著门外。一个蓬头赤足的小使,走了进来,望著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
9、。”严贡生道:“回 去做甚么?”小斯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斯道:“他说猪是他的。”严贡生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那小斯又不肯去。张范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还是请回罢。”严贡生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这口猪原是舍下的!”才说得一句,听见锣响,一齐立起身来说道:“回衙了。”两位整一整衣帽,叫管家拿著帖子,向贡生谢了扰,一直来到宅门口,投进帖子去。10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严监生、严贡生人物形象特征。(4分)严监生:严贡生:11从【甲】文中找出严监生的动作是怎样变化的。(3分)12像【甲】段中严监生这样的典型人物形象,你在课外
10、阅读中一定还接触过一些,试举出一二例。(2分)1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吴敬梓塑造人物有什么突出特色。(3分)(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1418题。(15分)长衫老者冯骥才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开始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
11、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拖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哄哄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土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多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
12、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盒。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离去。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它出现了
13、从没有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未知姓名、肯思索、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9期)14依据上下文说说文中两个画线语句所反映出的人们当时的心态。(2分)15阅读第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长衫老者“不同常人”的地方。(3分)16文章题目是“长衫老者”,文章却用了更多的篇幅写胡同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请试作分析。(4分)17文章记叙的长衫老者令人敬重,同时胡同里人的形象也隐含其中。综观全文,请有理有据地评价下一个你所感受到的胡同里的人。(4分)18老者写了四个字,却改变了一条胡同的环境,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习惯。从这一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1922题。(10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15、,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或遇其叱咄(叱咄:)20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录完毕,跑着去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时间。)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C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曾经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余下来的人,即使愚蠢,也终于能获得指教。)21从选文看,“余”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用恰当的词语概括)(3分)22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三、写作(60分)23本学期我们接触了不少精彩的演讲稿,请围绕“习惯”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自拟题目。中心要明确,观点要鲜明,语言应通俗易懂,富有感情。字数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