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口算乘法1.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74221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口算乘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口算乘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口算乘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口算乘法1.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口算乘法导学案主备人 杨亚惠 审核人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46页例1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2、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3、让学生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4、在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学习重点: 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习

2、难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一、自主学习 (p46页例1及相应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 304 7008 650 2547300 806 123 6040 13030提问:最后一题你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类型题的口算方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1、如果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又该怎样计算?(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2、273=( ) 3、1206=( ) 想:203=( ) 想:( )6=( ) ( )3=( )( )( )=( )( )( )=( )( )( )=( )4、143= 165= 15 3= 175= 140

3、3= 1603= 1503= 170 5=三、过关检测:1、 p46页做一做 2、p47页练习六1-3题3、40030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4、试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50030 80020 40600 12400 80050讨论:80050的积的末尾为什么不是3个0而是4个0。你觉得哪种算法更为简便?为什么?四、总结、评价:五、教后反思 笔算乘法导学案主备人 杨亚惠 审核人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49页例1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

4、,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自主学习1、自学p47例12、小组内交流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注意描述要清楚。)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综合练习1、课本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 32825=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12112= 14512= 1、相同数位( )

5、1 2 1 1 4 52 从( )算起 1 2 3、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积的( )就与哪一位( )三、过关检测: 1、练习八第1题。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3、火眼金睛。 练习七第7题。4、列式计算(1) 123的35倍是多少? 总结、评价:(2) 13个451相加得多少? 笔算乘法的练习导学案主备人 杨亚惠 审核人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

6、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一、自主学习(一)复习 1、笔算:13416 24634你能说出笔算过程吗?试试看。2、口算: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二)练习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思考: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自己试做:思考:在计算时,以下两种笔算方式 59 114114 和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归纳

7、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过关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18315 24135 37111 11258注意试着找出划线题目的规律,并用规律直接口算出计算下面各题:1511 1333 14 44 15 77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 (优、 良、 差) 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 P53例2及练习八14

8、,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注意利用导学案的空白处做好批注,字迹要工整,规范。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方法。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例2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独立写出解题算式并进行计算。3、重点思考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末尾有“0”

9、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知识反馈: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3 6 0 2 53 6 02 5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四、过关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18015 20135 30711 122802、p55练习八:1、2、3、4 3、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4、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 0 6 1 0 6 3 0 3 0 3 1 8 0 3 1 8 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

10、简便?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教学反思:行程问题应用题导学案 主备人 杨亚惠 审核人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 P54 例3及练习八 5-9,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注意利用导学案的空白处做好批注,字迹要工整,规范。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自己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11、: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一、自主学习(自学 P54 例3)(一)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2、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还可以这样说: 4、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练习: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二)学习例3 1、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2、出示:(1)列式: 说说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列式: 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二、合作探究、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2、:(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通过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我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过关检测: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6、练习8 5、6、7、9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主备人 杨亚惠 审核人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3、:1、自学 P58例4及练习九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注意利用导学案的空白处做好批注,字迹要工整,规范。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一、自主学习1、口算p47练习六第4题, 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5题。你能说出口算的过程吗?观察这道题你

14、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友情提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积的变化规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P58例4题,说说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有适合的方式进行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过关检测:1、 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53 503 5003 5030 50030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观察前三个算式: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2、运用规律。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如算20060时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

15、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教学反思乘法估算导学案主备人 杨亚惠 审核人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估算的意识,归

16、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4、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自主学习1、知识准备:你是怎么想的?1918 3253 4130 4221 2840 1292、自学p60页例5自己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列式:49104 思考估算方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过关检测:1、P60的“做一做2、估算:22318 (1)把223

17、看作 ,把18看作 , = 所以 22318 (2)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所以22318 (3)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所以22318 3、估算:9822 31721 同桌交流结果4、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估小了 估大了两个因数都变大 ,就把原来的结果( )两个因数都变小,就把原来的结果( ) 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5、49小学有学生612人,全区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区约有多少名小学生?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

18、优、良、差)教学反思:笔算乘法练习课主备人 杨亚惠 审核人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2、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学习难点:应用知

19、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能力。一、自主学习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3)反馈练习结果:如: 7 0 8 6 4 0 2 5 1 23 5 4 0 1 2 81 4 1 6 6 41 7 7 0 0 7 6 8 0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三、过关检测:1、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1)列出原算式:634=。(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2、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解题过程要求做到:(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