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34中刘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34中刘杨.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研究哈三十四中学 刘杨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指出:“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是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面临难得机遇与深度挑战的今天,语文教师如何不断培养和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解决的问题。美国学者富南说过:“教学改革决定于教师的所做所为。”就是这么简单,也是这么复杂。教师是特殊的脑力劳动者,其劳动具有主动性、示范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等诸多特点。语文教师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沉浸在经验型教师的得意之中,而必须完成向学者型教师的转换。所谓学者型教师,除了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
2、,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整体素质,从而缩短自己成长的周期,为向学者型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教师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终其一生去不懈追求。 一、汲取养料,不断充实自己。语文教师应该把加强理论修养和提高心理水平作为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我们不可奢望仅靠师范教育就可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良好心理资源,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在这个学习化的社会里通过不断学习,从传统中汲取养料,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中汲取养
3、料,从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养料,来不断充实自己,并不断内化,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建立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荀子、董仲舒等都对教师的心理品质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归结起来,主要有六点:一是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二是严于律自,以身作则;三是情绪稳定,态度庄重;四是性格开朗,乐观向上;五是诚实谦虚,勇于改过;六是谨慎从事,三思而行。古代先贤的有关教师心理研究方面的论述多见于他们的著作中,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的专著或教材中也有记载,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学习研究,从中汲取丰富养料不断充实自己。语文教师还要认真阅读和研究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掌握人体三大节律特征,因为三
4、大节律是影响人的心理和作为的最主要因素。三大节律指智力节律、情绪节律和体力节律。据研究,智力节律周期为33天,情绪节律周期为28天,体力节律周期为23天。如果处于高潮期,则精力充沛,体轻手巧,情绪乐观,思维敏捷,为人和善,理解力强,办事效率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能力强,受到重大冲击时能控制自己,体内免疫功能旺盛。如果处于低潮期,则精神萎靡,做事笨手笨脚,思维迟顿,工作效率低,易失误,易发怒。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生理三大节律规律,注意不断调整,使自己保持工作的高效有序,保持情绪的稳定。语文教师还必须掌握心理变化期,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人的心理发展并不是直线的,而是跳跃式发展的,经常会出现一些转
5、折时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人的心理变化期,抓准转折时机,不断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博览群书,并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良好激励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只有继承“学而不厌,侮人不倦”的优良传统,好学上进,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中汲取充足的养料,才会使自己的心理之泉充满活力,永不干涸、枯竭,为学生带来甘甜,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二、自我调控,克服倦怠心理。这是语文教师培养和提高良好心理素质不可缺少的又一重要环节。我们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课题。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不少人的
6、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怎样坚守自己的这方净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的问题。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杜绝消极的“心理动荡”,克服倦怠心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具体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如果产生了倦怠心理就整日牢骚满腔,抱怨重重,上进心迟滞,维系工作的动机丧失,就不能全身心扑在我们这个面向未
7、来的教育事业上,从而贻误我们的千秋大业。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克服倦怠心理,保持心理健康。1、要维护好我们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就必须注意调控好自己,重视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心理上应独立自主,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深信自己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当然,还须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出正确的评价,既要自尊、自信,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自卑、不焦虑,又要脚踏实地,不
8、要给自己设置过多的、力所不能及的目标,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乐观的情绪,珍惜成功的快乐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积极方面,更多地积极看待自我。2、要做好自我调控,克服心理倦怠,还必须建立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既是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强有力的促进。语文教师应善于与人沟通,能开放自己,因为对他人开放也意味着信任他人,他人才有可能相应地开放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志同道合者,才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为人所悦纳,语文教学就更有利于师生的交流、沟通,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会自我封闭,往往会形成孤独、焦虑,
9、即使事业有成,也将无人与之分享快乐。3、语文教师的自我心理调控,还要注意生活的质量,学会生活,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生活中充满着选择,但有时无法权衡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利弊得失,而陷入心理冲突之中,语文教师的工作既劳心又费力,沉重的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长期的应激源,如果不及时解决心理冲突,就会危害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既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学生身心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以乐观的情怀面对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三、刻苦磨砺,追求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海无涯,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刻苦磨砺,追求最高境界,创造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10、是极高的。语文教学实践是语文教师心理内化的桥梁,是培养和提高语文教师良好心理素质最重要的途径。教海不可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必须经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要知道语文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千变万化的,每一堂课都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唯一的、丰富的而又具体的。因此,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不同认识过程和对教学的不同情感体验过程,为此我非常珍惜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实现自我的价值,充分展示自我创造的潜能,是我不断追求的尝试。语文教学同时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是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建构,是师生整体协同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相当复杂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磨合”过程,才能获得
11、彼此的心心相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积累经验,不管遇到怎样的失败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不断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性;克服自足感,增强进取心;克服脆弱性,增强坚韧性。在一线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研究学生厌学心理,保持个体的心理健康总之我努力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暗示,不断追求高尚的境界,创设优化课堂心理环境,重视自我威信的树立,不断完善人格,让学生在敬佩、信任的情感体验中对我产生崇拜感,进而建立良好的理性的教师权威,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种心情舒
12、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语文教师应善于通过体态暗示、角色渗入、情境创设来不断强化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是一个整体,心理素质是核心和动力,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培养和提高现代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我们只是纸上谈兵,不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就会陷入困境。只有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来大胆探索、勇挑重担,才能铸师魂、养师德、练师能,培养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良好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如美的性格、美的能力都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美的志趣、情操、习性、定势,发展美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把语文教学这一美的事业做得更为出色。语文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教育机智、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并非天生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借助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构建良好的、全面的知识结构,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不断追求教学的效率等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语文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研究哈三十四中学 刘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