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总复习研究专题.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4669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总复习研究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研究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总复习研究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总复习研究专题.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讲座高中语文总复习研究王艳(人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开场导入:每年的6月7、8两日(有的省市是三日),都备受关注,因为它是一年高考时。从某种程度来讲,我觉得高考很像中国孩子的集体成人礼。因为经历一年的“浴血奋战”,几番凯歌高奏,几番铩羽而归,跌倒又爬起,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会练就一颗足够坚强的心脏,去承受各种压力,迎接各种挑战。这时他们真的成人了!作为常年在高考“战场”上带领孩子们“冲锋陷阵”的指挥员,我愿意和全国各地带领考生备战高考的老师们分享我的语文复习备考心得。一、务虚工作(一)总体规划,做好分期。高三一年的备考时间非常宝贵,也会格外紧张。在进入之前就做好合理分期,设定好每个时间段要重点

2、复习的内容,它会使我们在不到一年的备考中工作有条不紊,紧张而不忙乱。纵观高三,我觉得大致可以有以下分期:9月1日开学11月上旬(期中):2个月适应期重点放在需要积累的内容上,以语文基础知识和文言文为主,要有面的覆盖,同时适当跟进诗歌的复习备考。11月上旬(期中)1月下旬(期末),1月下旬(期末)4月上旬(一模):4个月提高期(其间穿插毕业会考)重点放在需要提升能力的主观题型上,以诗歌、阅读、作文复习为主,同时继续打牢基础。4月初(一模)5月初(二模):20多天冲刺期重点放在对需要梳理规律和思路的题型上,以大小阅读,探究等主观题复习为主,在前面复习基础上,着重于命题规律、答题思路的总结梳理。5月

3、初(二模)6月7、8日(高考):20多天调整期重点引导学生全面回顾一年所学,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调适心理,进行最后的考前应对的指导。以上较短暂的积累适应期、较长的快速提高期、最后冲刺期、考前调整期,既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又贯通一气,相互作用。(二)科学精神,引领备考。具有科学精神,指的是老师要花大力气认真研究考纲、研究试题,密切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尤其是新课改后高考试题从内容到题型的新变化,把握好方向,不走弯路,提高效率,慎重选题,精心命题,让学生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应考者、竞争者。这个工作虽然会费些时间,但格外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三)心理调适,志在必得。如果把高考比作是一

4、场体育比赛。大赛之前,运动员都会有适度的兴奋与紧张,作为教练员,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鼓励他们要不怕困难,相信自己,信心十足地去迎接挑战,要有“终于到了我表现的时候了,何妨潇洒拼一把”的心态,帮他们树立一种积极的备战心态。有的基础较差的同学会担心,语文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自己基础薄弱,还来得及吗?我们要告诉他们,每年都有不擅文科的理科偏执生在语文高考中取得高分。有的同学也会因自己语文基础好、饱读诗书而在高三这一年忽视语文学习,那么迎接他的也有可能是惨败而归。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高考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对待,我们必须得去重视它、研究它,最后攻克它。这就是积极的心态。积极

5、的心态还包括学生对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我们是去参加考试的,是被考者,不是批评家。你犯不着跟命题者较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试题不可能是严丝合缝、无懈可击的,但聪明的学生定能从中找寻命题人设定的蛛丝马迹,轻松过关。如果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罪于试题出的不好,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有本事就去战胜它吧!管它来的是什么题呢?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高水平运动员,心理过硬的备考者,带领他们紧张周密地备战,去赢得这场人生的重要战役!二、务实工作高三的复习备考必须扎扎实实,踏实、扎实、落实,永远是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具体到每个阶段,对于复习什么内容的选择,怎么复习备考的方法,都要具体分析研究,将它一

6、一落到实处。(一)狠抓基础,稳扎稳打扎实、落实,是得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主要指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衔接连贯、背诵默写以及文言文。以积累为重,老师为学生选题宜全面覆盖知识点,所以对题量的要求很大。时间主要是利用高三上半学期,可充分利用每一个语文早读,以发小篇子练习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积累。开始可以是专项,比如字音专项、字形专项、近义词专项、成语专项、病句专项、衔接连贯专项等,之后走向综合。至于题,我想经过多年的备考积累,老师们都有一个庞大的资料库。这里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选题要瞄准高考方向,以常见常用字词为主,不宜搞太多偏、难的字词。从高考题来看,考查多为

7、常见常用字词。比如: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2011北京卷)A.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ng)长恪(k)尽职守B.谐奏曲咄咄逼人怆(chung)然怙恶不悛(qn)C.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取唾(chu)手可得D.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返璞(p)归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2011全国卷)A逾越(y)鸟瞰(kn)一丘之貉(lo)栩栩如生(x)B溃败(ku)凹陷(w)贻笑大方(y)兢兢业业(jng)C咀嚼(z)桧柏(gu)罄竹难书(qng)饕餮大餐(ti)D觊觎(j)攻讦(ji)光阴荏苒(rn)心怀叵测(p)对于背诵默写,宜采用分层推进的复习

8、方式,每次提前预告下一阶段考查内容,利用早读时间以练习填空的形式考查,而下一次的测试再稍带上上一次的内容。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形成滚雪球式的复习效果。但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对于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衔接连贯这类语言运用题的复习,除了要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外,还要进行有针对的方法指导,以使学生提高灵活运用和辨别语言的能力。对于近义词辨析,可以从不同词素、语义搭配、语境提示等角度去提高辨别力。对于成语则应关注历年题型考查点,如语义是否正确,褒贬色彩、语体色彩是否得当,适用对象和范围是否合适,有无语法问题等角度辨别正误。例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2011年全国卷)A我读过弗莱

9、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2011全国新课标卷)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

10、性追求。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解析:第1题B项的“繁文缛节”意思是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不能用于语言,属于用错了对象。C项“趋之若鹜”是用错了感情色彩,D项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而此句语言环境强调的是喧闹,所以属于不合语境。第2题

11、D项“指日可待”,是指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等),一般是好的值得盼望的事情。也属于用错了对象。在复习备考中,除了加强积累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关注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注意归纳,从而提高辨别能力。病句则应通过精选题型,使学生尽快熟悉六种病句类型及其各自的表现,从而提高辨别能力。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1全国新课标卷)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

12、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衔接连贯则要明了语言连贯的法则,如保持陈述主体一致、形成顶真回环的句式、注意上下句语意或语言形势的呼应等,总之要瞻前顾后,思虑周全。例如: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2011新课标卷)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

13、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 B. C. D对于文言文的复习,也宜以积累为主。可以先用一定时间带领学生把高中已学的重要文言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梳理一遍。我们还带领学生整理过考纲中曾提到过的18个常用虚词的用法,以所学课文为例做整理筛选。这样既复习了课内文言文,又梳理了虚词用法。因为高考考查的虽是课外文言文,但常用词汇的积累主要是在课内。所谓陌生的文、熟悉的词正是

14、这个道理。此外,再辅以一定数量的课外文言篇章练习,进行一定量的词汇积累,提升语境意识。方法也宜循序渐进,比如高三每周的三个早读,可以分别安排一次语文基础知识练习,一次默写,一次文言文练习。这样就会关照全面,合理推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0全国卷)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就此题来看,虽然文章是陌生的,但考查的这几个词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常用词,如果平时所学扎实,稍稍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判断出正误。A项应是“等到”的意思。总之,语文基础知识以及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是语文试卷得分的保证,应确保学生不丢

15、分或尽量少丢分。而答好开卷的这十几个题对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后面的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循序渐进,提升能力准确、得法,是得分的关键。高考是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考试,除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外,主观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这些题需要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具备理解分析、归纳概括、鉴赏及探究能力,需要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升迁移解决问题的应考能力。下面我们就古诗鉴赏和作文的复习备考重点谈谈。1古诗复习指导有法,集腋成裘。诗歌鉴赏题虽然在高考150分试卷中占有的比重不太大,一般在7到11分不等(有的省市考查阅读延伸题,比如北京2011年的古诗鉴赏则占到17分之多),但却是能够拉开梯度的一道重要的试题。就全国

16、各地试卷来看,题型多为主观题或主客观试题相结合,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即便是在高三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时间给诗歌,无论是从提升其鉴赏能力,还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素质培养来看都是值得的。古诗考点在考纲中表述为:“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基于此,我觉得古诗鉴赏的复习应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题目,注意注释。题目往往概括诗歌主要内容,透露很多重要信息。注释则多交待诗歌写作的背景,对准确理解诗歌意义重大。示例: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

17、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问:“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从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判断正误)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第问:“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解析:注释中提供的信息,对回答第问

18、有很强的提示作用。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务使学生养成细察题目与注释的好习惯。(2)辨明诗类,整体把握。(关注写了什么)(理解读懂)所谓诗类,指的是诗歌的题材。古诗题材丰富,如送别与怀人、边塞与田园、登高与怀古、咏物与咏怀、写景与叙事、思乡与闺怨等等。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内容不同,抒写情怀各异。送别诗,写依依不舍,别后思念。边塞诗与田园诗呈现出的风貌迥然不同:前者如烈酒,后者如清茶;前者如骤雨,后者如和风;前者似号角,后者如柳笛;前者是勇士,后者为隐者;前者金刚怒目,后者如闲云野鹤。古人常常喜

19、欢借登高览胜一抒怀抱或发兴亡之慨,或吐胸中块垒,或歌以咏志。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为杰作,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堪称双璧。怀古诗则多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咏物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别有寄托或托物言志,或有所讥讽,或抒发感慨,如王冕的墨梅与白梅、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题竹等。还有一种是别无寄托,只在借歌咏山川景物来畅意怡情。如贺知章的咏柳等。咏怀诗如李白的将进酒、赠汪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李煜的诸多词作。此外有李贺的南园(男儿)、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刘叉的偶书、刘禹锡的秋词等。咏怀诗以直抒胸臆为主,咏物

20、诗以托物言志为多。即便是同一题材呈现出的格调也可不同,同样都是送别诗,也可以:有的昂扬,有的低落;有的明朗,有的含蓄;有的雄浑,有的委婉;有的先扬后抑,令人黯然;有的由抑而扬;催人奋发一个“别”字,万种风情。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的别董大等。可见了解题材分类可以帮助把握类别,从而了解诗歌内容,为进一步的鉴赏奠定基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

21、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解析:试题两问,一问内容情感。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常常伤今讽今。再看题干中指出是唐诗,看见是借秦写唐。这样内容就不难理解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就有了以下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山东卷)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

22、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

23、怀。(3)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古诗意象丰富,无论是自然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风。还是生活中的羌笛、羌管、凭栏、折柳、床前明月,都被古代诗人赋予特定的情感内涵。了解这些常见意象代表的含义,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如折柳代表送别,凭栏代表吊古怀远、羌笛羌管代表边人思乡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02年全国高考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24、什么?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1重庆卷)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第(2)问: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4)分清修辞,明辨技巧。(怎样写的?)(鉴赏体悟佳妙)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修辞格: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

25、、借代、双关、互文、叠词。表达技巧:赋、比、兴,渲染与烘托,对比与衬托,联想与想象,象征与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化抽象为具体,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炼字也常常作为鉴赏的考查点。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表达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考中,“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最多、“考频”最高。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更谈不到上升到理论层面去鉴赏了。所以只有明辨表达技巧才能体悟诗歌的佳妙,明辨表达技巧是能够进入鉴赏层面去欣赏古诗的保障。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10分)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

26、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请结合“菊愁兰泣”、“燕子双飞”,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4分)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移情),借菊(兰)之愁写人之愁;再用反衬手法,以燕的“双飞”凸现人的孤独,巧妙委婉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苦。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2011安徽卷)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第2问:请

27、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解析:这就要调动平时的储备,想想情景关系有几种,再结合此诗得出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哀景抒哀情。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2011天津卷)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问:第

28、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2)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5)明了章法,破解诗意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下面以王之涣的五绝

29、登颧鹊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首句即为起句,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西望群山,白日渐渐隐没于山后。一个“尽”字极写视野之开阔,起笔便不同反响。第二句是承句,承首句而续,仍写作者登楼所见,东望黄河,河水滔滔奔流入海。此句并非实写,黄河入海显然是诗人想象之景,这让诗句呈现出极雄壮的气魄。这一起一承,互为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壮丽的山水画卷。第三句则陡然一转,由写眼前景转入阐发哲理,由写实转到写虚。一个“穷”字,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抱负。第四句是合句,紧接第三句作结并点题,水到渠成地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提升了全诗境界。全诗情随景生,议随景发,诗句间关联颇

30、为密切。总的来说,绝句的前两句一般是设境,即写景叙事,为后面作铺垫,后两句转入议论抒情,在前面铺垫的基础上点明题旨。绝句章法上的这一特点也适用于律诗以及其他的古体诗乃至词,比如律诗的四联之间好比绝句的四句,也遵循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词的上下片也具有这样的分工,但又彼此关联。如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抒情。掌握这个章法特点,也就握住了一把打开古诗鉴赏之门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尽快破解诗意。仍以前面春夜洛城闻笛为例:为什么“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答案: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如2005年天津卷湖州歌(其六

31、)(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问: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解析:这道题抓住首句的“望”字设问,可谓抓住了关键。无尽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宋统治下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人“望”中所见,故“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一个“望”字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基调。是为答案。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

32、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问: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解析:这是一道鉴赏题,由于诗句有省略,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利用“转”联与“合”联的密切关系,先向“合”联寻求破解线索,以求得对“转”联诗意的理解,再进一步鉴赏。“合”联“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诗意显阔,是诗人在殷勤邀请好友登临江楼消暑,因为这里非常清凉。由此不难推测“转”联该是转向此意,这时再看诗句“晴天雨”“夏夜霜”就有了清凉的感觉,原来两句是诗人为江楼做的“广告词”:“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

33、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6)知人论世,深入领会。这里指的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诗人,要能够了解其生平身世,时代特色,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呈现的风格特点等。如陶渊明的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适,对官场的厌弃,常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自然。杜甫的诗则忧国忧民,厚重沉郁。生活在南宋的诗人词人,陆游、辛弃疾等,则有着共同的心中块垒,那就是因山河破碎而带来的忧国的激愤,因志存恢复而不得产生的报国无门之憾。以上所讲诗歌鉴赏的方法并不是要集中给学生讲授,那样枯燥、空洞,效果很差。而是应该通过精选的试题,在反复练习中让学生去体会掌握,进而形成理解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老师为学生所选的试题应该关照全面,考虑题材、手法

34、、意象、诗人、风格、时代等因素,让学生每做一题都能有一得。而诗歌题不宜集中攻克,我们的做法是每次练习中设置一道诗歌题,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精选一组诗歌题,这样集腋成裘,终成正果。下面我们再举一例看看如何运用以上方法在考场上解答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年全国卷)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第问: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解析: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咏物诗,

35、咏物诗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结合注释信息“仕途数起数伏”,联系诗中素蝶上下翻飞的活动描写,就能够准确理解诗意,解答表现手法了。答案如下: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总结以上古诗鉴赏备考策略,首先是要带领学生储备古诗鉴赏的必要知识,如题材、手法、意象、表达技巧、章法特点等,再考虑题目、注释等提供的信息。然后是通过反复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具备迁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鉴赏能力。2.作文科学备考,环环相扣下面再来谈谈作文的备考。有人说得语文者得高考,而得作文者得语文。后半句显示出作文在这份语文考卷中的

36、份量。但有的老师认为,作文非一日之功,靠的是厚实的积累,高三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提高。所以表现出来的情况,一是不作为认为作文提高太慢,写不写、讲不讲都一样,平时作文凭感觉,临场写作看发挥,得分多少靠命运。高考主要靠基础拿分,把力量花在作文上得不偿失,因此高三一年很少写作文。二是不会作为不去关注高考趋势,不去辨析题目优劣,不去过问训练效果,随便拿过一个题目就作,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作和作的什么,只管一篇篇做下去,做过之后,也不问收获。学生作文作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但却收效甚微。这种认识和做法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1)科学研究,把准航向我们的做法是作文备考要有科学精神。要密切关注高考作文的变化趋势,把

37、准方向,慎重选题,精心命题。比如现在作文以命题文和材料文为主,我们在备考时就应多多针对练习。科学备考,还要研究考场作文的特殊性,为学生制定切合自己的目标,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审题、立意、素材积累、表达能力上全面提升。鉴于考场作文肩负着区分选拨的功能,还要同时防止宿构,又是在时间紧、任务重这样特定形势下完成阅卷,故考场文有它鲜明的特性。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有可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即审题要准,角度要小,立意要稳,观点要明,内容要实,结构要清,表达要畅,分析要当。当然对于水平较高的考生,要鼓励他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力争高分或满分,如角度小中有巧,立意稳中求新,观点鲜明新颖,表达富有文采,

38、写出情怀,写出思想、写出现实感等。(2)环节清晰,落实到位基于训练目标,我觉得要整体规划高三的十几次作文,每次有目标,有侧重,命题文、材料文都练到,写法要落实。从审题、立意、选材、论证、语言全面关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对于每一次的作文训练,我们的做法是着眼于训练效果,狠抓落实。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包括六大环节:全批全改;挑选范文;集体备课,集中智慧,逐篇解析;精心讲评;重点面批;重写再批。尤其强调个别指导和面批,既重拔尖学生,又重成绩补差。当然每一次作文,评改、面批、讲评等六大环节下来,都要花费几十个小时。这需要老师的奉献精神。但在作文上下大力气是值得的,不仅可以在高考压力逼迫下短时间内

39、提升分数,而且对于孩子的终生发展也大有裨益,表达能力毕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很重要的方面。在六大环节中,讲评环节尤为重要。讲审题讲立意,讲开头讲结尾,讲内容讲章法,讲论点讲论据,不厌其详,不厌其烦,诲人不倦。不讲则已,讲则讲明白,讲透彻,讲细致,讲精彩,绝不蜻蜓点水、不轻不重、隔靴搔痒。讲评时,注意文道统一,作文与做人的统一,既讲审题立意、章法结构,又把价值观培养、情感沟通、信心支持、人格陶冶以及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因素融入其中。作文备考宜运用欣赏教育、激励教育和榜样教育等方法,有时讲得学生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有时讲得学生切齿扼腕、血脉贲张,有时讲得学生如坐针毡、如芒在背,有时讲得学生

40、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在讲评课上,受到表扬的同学自豪万分、如同凯旋的英雄,尽享成功的快乐;其他同学或者心急火燎、坐立不安,或者不甘示弱、跃跃欲试于是,在老师的不辞辛劳、加倍付出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日渐浓厚,写作水平迅猛提高,优秀范文成批涌现。每次作文之后我们都把范文打印给学生,让他们去积累、学习、借鉴,每次打印的范文,少则几篇十几篇,多则二十几篇。经过高三一年十七八次的作文训练,学生手里就有了二三百篇范文。当学生走出语文考场时,常兴奋不已地说:“平时的作文和讲评太管用了!”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把这句话笨拙地套用过来,就变成:熟读范文三百篇,不会作文也会作。(3)盘点素材,激活库

41、存写什么考生最怕的是拿到一个作文题目,觉得没的可写,因而一筹莫展,无从下笔。作文时的“无米之炊”是困惑我们充实作文内容的一个主要问题。“米”在哪里呢?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积累,只是他还没有被激发出来。比如教材中的事例和名言都可以作为作文中的素材。历史教材中的明君贤臣、暴君污吏、文化名人、科学巨匠等,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爱国者的蔺相如,礼贤下士、急人之困的救国者信陵君,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复国者越王勾践,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项羽,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贤相诸葛亮,风流儒雅、豪放自信的儒将周瑜,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妇女刘兰芝,蒙受千古奇冤的不屈者窦娥,多愁善感、

42、孤高自许的林黛玉等等,皆可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所谓莫道炊无米,库中有粮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然自己的业余爱好与关注,更可成为个性化素材。我们要让钟爱古典诗词的小女生,喜欢的NBA的大小伙都有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老师的任务是要引导他们去盘点、建设自己的素材库,并学会激活它们,将其运用到作文中去,让自己的积淀放出光彩。以两篇命题文为例:转折(2003年北京卷)转折十个海子的复活2003年3月26日晴“献祭的黑毛羊死在三月四月的中间众人的身后你活的三月四月”这首诗献给你消失在三月四月中间的大地之王海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想起你,和你所有的诗。“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这是你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短诗,然

43、后,你就离开了,带着你一生不变的坚持,到天堂,继续唱你的夜歌。但是,我想,假如你真的还活在天堂,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你的死亡是生命中的一处转折。因为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的复活你的诗,连同你的精神,活生生地出现在这个世界,并照亮了它。你生前的寂寞,我真的可以感受得到。在那样一个时代,写作是一条真正寂寞的路。许多文人融入潮流,去追逐名利、地位和背弃了他们的灵魂。唯有你,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祈求黎明的来临。只可惜最终,还是没有人懂你的诗,懂你的感受。于是,你终于心力憔悴,宁愿沉睡,不再清醒。所以,14年前的今天,你故意离去但幸好,你留下了你的诗,和你一

44、生不变的坚持。社会被震撼了,文学界被震撼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试着理解你。你成了文学界的神话,诗歌的烈士。于是,我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复活,看到了你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每一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但却不是每一个失意人的死亡都会为生命的转折点。惟有用心生活、用心去爱、用生命追逐理想的人,才会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说死为生命的转折点,未免有点悲凉。但也许,有价值的死多少会冲淡这悲凉吧就像是屈原,或是王国维。海子,你一生追寻梦想,死亡后精神长存于世间。这,便是永生啊!海子,活着的时候你定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被人赏识吧?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消逝之后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如你红头发的瘦哥哥梵高,一生

45、静默地守候,也换来了死后的又一次重生。死亡,是你们共同的转折点啊!小小的星从不被人注意,但当它化为流星,面对死亡时,却备受关注。很多时候,转折只在生死之间,一线的距离,却相隔甚远。因为逝去的美好,往往弥足珍贵。人生并非越灿烂越美。许多人一生荣华,死后却被人唾弃。花一样盛开的,必将花一样凋落,这是自然的法则。一生默默无语但精神永存世间的,死亡,成了他们重要的转折点,将他们的思想,变成一种别样的美。人生处处可遇转折,而最重要的转折莫过于死亡它,将给你的一生,打上一个公平的分数,或使你从平庸变得受人瞩目,或使你从显赫变得万人唾弃。海子,今天,我再次怀念你。希望这篇日记,为你精神的复活作证,为你生命的

46、转折作证。14年后的今天,依旧春暖花开。我在这里怀念早死的海子点评:将题目与自己的积淀巧妙链接,让个性化积淀大放异彩风景这边独好风景这边独好数学,这个由几个简单的数字构建起来的庞大学科体系,几千年来,其独特的魅力未曾因时间流转而消逝。它不仅是数字的演算,更是以一种自然的大美呈现在千百代为它倾倒之人面前,让他们甘愿为它迷醉,为它疯狂,为它而超脱,在他们一生所历的风景中,数学无疑独好。数学之美首先在于它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和谐。无论公理、定理、定则,凡是其公式载体,抑或其语言描述本身,无不彰显着高度的和谐,也即对称性。往往一个漂亮的结论若非其自身天然对称,便是轮换对称。而当人们对一个和谐问题进行演算而步步逼近结论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伴随以和谐,如若不然,也即眼前的式子没有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对称美,那恐怕就是某个疏忽搅了好局。由此,我们明了演算是追求和谐的场景转换,这亦不失为我们演算的妙法。另外,包括一些玄妙至绝的不等式,如柯西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琴生不等式、车比雪夫不等式,从论证到结论,若由钱德拉塞卡执笔,绝对步步都是美学的经典,消去的、添加的都是同样类似的项,而且原式甚至演算中的每一步,都能让人们感到天然去雕饰的契合。还有那令无数数学家看到快要窒息的费马大定理,其精绝、高妙之处便在于将本有着天然隔阂的有理数、无理数、虚数、三角整合成一个小巧的式子。若说代数几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