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151194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教材分析:北宋之初,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措施一方面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辽、西夏的崛起使北宋面临严重的边疆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北宋“以钱财换和平”,结果使得北宋的财政危机更为严重。军事危机和财政危机相叠加,使北宋积贫积弱的问题日益凸显。王安石变法虽取得一些成果,但未能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南宋偏安半

2、壁的局面维持了较长时间。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两宋更替等基本史实,了解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作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历史的深远影响,能够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等内容。教学目标:1.基于史料研读,了解北宋建立的背景,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辩证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2.运用地图,了解“北宋、辽、西夏对峙”与“南宋、金、西夏对峙”的相对空间位置和时间更迭,并以此为基础,了解北宋边疆压力的表现以及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知道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3.将王安石变法置

3、于具体的时空下,基于史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人们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定统一与和平。教师出示“五代政权更迭”资料卡片,并带领学生观看“北宋统一战争交互动画”。960年,北宋建立后,相继消灭南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那么,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其经济、政治状况如何?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强汉、弱宋、盛唐”的说法?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讨其中的缘由吧。 讲授新课: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

4、强1. 北宋的建立与分裂局面的结束(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结束分裂局面: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教师总结:(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五代十国的范围,在北宋的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过渡:北宋建立后又是怎样进行治理的呢?接下来,我们便带着问题,一起探讨宋太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内容。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讲述以下“君臣围炉

5、夜话,治安天下”故事,带学生一起归纳学习。出示“君臣围炉夜话,治安天下”故事: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1)背景: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2)内容:(2.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教师出示材料,学生思考:材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

6、鉴长编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学生回答: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2)分散各级机构权力,使其相互控制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

7、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 ,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2.3)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想一想】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具有怎样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特点: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地方派文臣做知州。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

8、。影响: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宋辽协议 教师出示“宋辽边境形势图”,介绍宋辽关系。(1)辽太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2)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3)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

9、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 2.宋夏和议教师出示“党项族崛起与西夏建立”,介绍宋夏之间关系。 后来,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议一议】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此题为开放式,言之有理即可。3.北宋财政危机教师出示“北宋冗官冗兵表”,介绍北宋冗官、冗兵情况。(1)冗兵:北宋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但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募兵制)。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

10、上。(2)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 教师介绍北宋募兵政策目的:通过广泛募兵而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 实际情况: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费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过渡:面对这种积贫积弱的情况,北宋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三、王安石变法1.庆历新政 背 景: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时 间:1043年1045年改 革 者:范仲淹支 持

11、者:宋仁宗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改革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2.王安石变法背 景: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基本原则:加强管理和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时 间:1069年 主要内容: 结果: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教师图示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过程:评价:(1)进步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促进了经济发展,

12、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想一想】王安石变法缘何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1)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立场动摇,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且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最大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农民的支持,更不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13、(2)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革除社会弊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体现百姓利益,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要注意用人。过渡:伴随着变法的失败,北宋统治的统治也渐趋走向生命的尽头。三、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2.宋金对峙(1)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

14、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教师出示:宋金三大合议对比图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乃文乃武”评岳飞的活动。通过默写岳飞诗词,搜集岳飞抗金资料,来客观正确的评价岳飞。课堂小结: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从空间上辨识“北宋、辽、西夏”和“南宋、金、西夏”对峙局面的形成;能够辩证分析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对王安石变法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水平2:能够认识示意图和文献资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

15、,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如能依据材料分析出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原因,说明其影响;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够在叙述中将史实陈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如经过唐后期藩镇割据和五代战乱,宋代实行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强化中央集权;能够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尝试从多方面说明导致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水平4: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在对历史的叙述中体现出正确的历史观。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