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1.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预习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3.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一)作家作品简介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不管贫富贵贱,广收门徒,据说有3000弟子,72贤人。又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编订春
2、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2.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孔子在政治方面,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主张克己复礼;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3.论语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论:编录古
3、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六经:诗书 礼 易 乐 春秋(二)人物介绍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2.曾皙:姓曾,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约小孔子20多岁。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孔子早期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笃信孔子学说。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
4、)追封宿伯。3.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尊称“冉子”,小孔子29岁。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4.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小孔子42岁。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
5、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三)题解“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未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四)文化常识1.古人名与字的关系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曾晳,名点, 字子晳,曾参的父亲。冉有,姓 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 西,名赤,字子华。(1)“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
6、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2)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 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7、。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屈平,字原。广平日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梁鸿,字伯鸾。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风可以互为辅助。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郑樵,字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曾点,字
8、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赵云,字子龙。周易 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9、。丘锡,字永锡。永锡是“永锡难老”的省约, 出自诗经.鲁颂,延伸了锡的含义。雷简夫,字太简。也是延伸强调了简义。2.古代年龄称谓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tio)、始龀(chn)童年泛称;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o di)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ti)背之年90岁 ;期颐(jy)之年100岁。3.其他文化常识(1
10、)夫子:当时对大夫、老师和年长者的称呼。自称其名在古代是谦称的一种表达方式。(2)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3)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4)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5)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xing)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6)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所谓“小相”,也是公西华的谦辞。(五)课文内容分析1.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本文节选部分,师生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对话?(从文中找到
11、相应的句子)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3.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2)概括孔子对四子的不同评价,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3)从各自之志看人物性格,悟孔子思想提示: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4.理解探究(1)解读“夫子哂之”: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 (2)解读“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齐读曾皙的述志部并探究曾皙的志。(3)探求孔子之“志”及其思想孔子之“志”:孔子思想:5.下面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子路的思想是将
12、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
13、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译:(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译:(3)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参考答案1.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本文节选部分,师生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对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问志志:四子言志孔子评志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明确: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14、写孔子问志。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3.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 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2)概括孔子对四子的不同评价,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孔子评子路: 哂之 (轻率、自信、自负)孔子评冉有: 叹之(谦虚。 说话很有分寸)孔子评公西华:惜之(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孔子评曾皙: 与之(从容、洒脱、稳健
15、。温文尔雅、机敏好学)(3)从各自之志看人物性格,悟孔子思想子路:侧重强国鲁莽直率,好胜自诩。冉有:侧重富民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曾皙:侧重礼治洒脱高雅,从容淡定小结: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4.理解探究(1)解读“夫子哂之”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子路说的是国家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应该那么简单;可子路的回答有点轻率,有点过于自信,没有留什么余地,一点都不谦让,所以孔子才笑他。至于他说的治理国家的理想本身并没有错,孔子并不否定;只是笑他的态度。(2)解读“吾
16、与点也”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齐读曾皙的述志部并探究曾皙的志。“吾与点也”的争论有两种说法: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3)探求孔子之“志”孔子的“志”是什么?明确:曾皙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
17、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在孔子看来,这就是真正的“礼治”社会。孔子之志: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孔子思想:大同世界基本特征即为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5.D6.B【解析】“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2)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3)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