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ppt(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武传,班固 汉书,15:42,1,15:42,2,辞父母,别长安。出使匈奴气志坚。眼前长河落日,身后大漠孤烟,一去十九年。 出汉塞,越重关。牧羊北海节不残。俯首玄冰三尺,举头日月高悬。大圣有遗贤。,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 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
2、英雄。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 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苏武 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2、把握课文内容,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合作学习) 3、体悟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解读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合作学习) 2、弘扬爱国主题,在新时代中继承苏武的伟大
3、民族精神。(合作学习),15:42,6,一、预习先学:识作者、识字、汉书 1、识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虽)才高八斗 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文学界:与扬雄并被称为“班扬”; 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 辞赋:九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15:42,7,(却)官卑位低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皇帝下诏入狱。幸得其弟班超上书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先后任郎官、校定秘书、玄武司马(都是下级官吏)。章帝后期,班固辞
4、官回乡为母亲服丧。 (竟)含冤被害 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平匈奴有功,骄傲日盛,窦氏家族在京城肆意强夺民财,侵害百姓,抢夺民女,甚至谋划杀死皇帝,后被和帝一举铲除。窦宪案发后,当时的洛阳令种兢对班固一家怀有私仇,种兢借机报复,将班固关进监狱拷打折磨,冤死狱中,卒年61岁。,15:42,8,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
5、基础上撰写汉书。,班固,家庭- 父亲: 班彪(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 咏史诗,汉书(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汉书与史记之比较,汉书 史记,体裁 时间跨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30年左右,3000多年,纪、
6、传、志、表,本纪、列传、世家、书、表,古代“班马”并论 “史汉”相提,体例,文化常识,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史书体例,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汉书:本纪 列传 表 志,背景简介,秦末汉初,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
7、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朗读全文,弄清字音,栘(y)中 厩监(jijin) 且鞮(jd) 单(chn)于 缑(gu)王 昆邪(hny)王 秩訾(z) 浞(zhu)野侯 阏氏(ynzh) 煴(yn)火 大窖(jio) 啮(ni)雪 旃(zhn)毛 牧羝(d) 廪(ln)食 弋(y)射 去(j)草食 於靬(wjin)王 纺缴(zhu) 穹(qing)庐 擎(qng)天柱 雍棫(y) 弹劾(h) 斧钺(yu) 汤镬(hu)今日之驩(hun)霑衿(zhnjn),15:
8、42,18,二、新知导学: (初探活动)阅读课文,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 自杀 反劝降 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根据下面提示,合上书口述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 苏武 汉武帝 汉昭帝 单于 张胜 常惠 缑王 虞常 卫律 李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照情节发展给文章划分层次,并给每一部分添加小标题。 要求
9、: 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文脉梳理,文脉梳理,(一)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 (二)遭遇: (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 (2)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 (3)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 (4)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 (三)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文脉梳理,赏析第一段:出使匈奴,以求通好,三、文段赏析,第一段重点词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5、置币遗单于,凭借,古今,对老人长辈的尊称,使动用法,使归,凭借身份,赠送,判断句
10、,定语后置,“送留在汉(之)匈奴使”,赏析第二、三段:缑王谋反,祸及汉使,第二段重点词句,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2、以货物与常 3、其一人夜亡 4、虞常生得,刚好,把,财物,古今异义,在夜里,名词作状语,被活捉,省略句,“谋反”后省“于”,被动句,虞常被活捉,第三段重点词句,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2、事如此,此必及我。 3、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5、宜皆降之。,告诉,牵连,才,更加,对不起,假使,使动用法,使投降,被动句,“见”表被动,宾语前置,“以何复加”,保节自刺,宁死不屈,赏析第四段:舍生取义,以死明志,1、何面目以归汉 2、覆武其上 3、舆归营 4
11、、单于壮其节,抬、扛,名词作动词,以为壮,意动用法,第四段重点词句,使动,使卧,宾语前置,“以何面目归汉”,舍身取义,以死明志,赏析第五段:卫律劝降,威武不屈,第五段重点词句,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本无谋 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5、空以身膏草野 6、君因我降,逐渐,通知,判罪,趁这时,没有参加谋划,满,使动,使肥沃,通过,定语后置,“拥数万众”,第五段重点词句,7、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8、何以汝为见? 9、反欲斗两主 10、若知我不降明,通“叛”,背叛,使动用法,使争斗,你,状语后置,“于蛮夷为降虏”,宾语前置,“以何见汝为”,卫律劝降,威武不屈,失败
12、,赏析第六段:饮雪吞毡,矢志不渝,第六段重点词句,1、白单于 2、天雨雪 3、与旃毛并咽只 4、匈奴以为神 5、羝乳乃得归 6、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报告,名词作动词,下,认为,名词作动词,生子,才,隔离,别的,通“毡”,毛织品,第六段重点词句,武既至海上 掘野鼠去草实 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 武能网纺缴 檠弓弩 武复穷厄,通“弆” (j) ,收藏,名词作动词,拄着,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困苦,失意,名词作动词,结网,古今异义,两个词,拿着,在之后,赏析第七、八段:李陵劝降,忠贞如一,第七段重点词句,1、武使匈奴,明年 2、不敢求武 3、故使陵来说足下 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13、5、扶辇下除 6、独有女弟二人,第二年,访问,劝说,通“无”,没有,台阶,宾语前置,“信义见安乎”,古今异义,妹妹,通“现”,表现,第七段重点词句,7、何以过陵 8、且陛下春秋高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0、子卿尚复谁为乎?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12、兄弟亲近 13、诚甘乐之,还,古今异义,提拔,成为皇帝亲近之臣,宾语前置,“以何过陵”,被动句,古今异义,年纪,被消灭,宾语前置,“子卿尚复为谁乎”,意动用法,以为乐,被动句,“为所”,第八段重点词句,1、子卿壹听陵言 2、自分已死久矣 3、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5、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副词,一定,务必,料想、
14、断定,霑,通“沾”,衿,通“襟”,衣襟,献出,名词作状语,向上,通“欢”,欢聚,通“诀”,诀别,赏析第九、十段:汉匈和亲,请还苏武,第九、十段重点词句,1、汉求武等 2、得夜见汉使 3、如惠语以让单于 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5、前以降及物故 6、凡随武还者九人,寻求,名词作状语,在夜晚,责问,道歉,古今异义,确实活着,通“已”,已经,共,四、合作研讨: (一)赏析“自杀”情节 1. 思考: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读3、4两段,从中找出自杀之原因)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合作讨论: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
15、呢? 、手下人勾结匈奴叛乱 、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 、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 “节”是他自己的,“命”和“负国”都是国家的。他不愿被人审问,是个人的人格,这两句话体现了苏武对汉朝忠贞不渝,国家利益至上的品格。,15:42,41,15:42,42,2.苏武的自杀行为,众人对此产生了怎样的反响?(可用原话回答) 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 他的行为让叛徒感到惊讶,让敌人感到震憾、感佩。所以,我们在自杀过程当中,可概括为: 一惊,一哭,一壮。 他要自杀,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他的敌手都大惊失色,连敌方的君主都被他的气节所打动了。这个行为突出了他对国家的忠贞。,15:42,43,3.延
16、伸拓展 在当时发生意外变故的情况下,苏武是否只有自杀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一条路呢?假如你是苏武,你会怎么做? 苏武,你为了国家尊严,宁死不辱,以死来承担责任,大义凛然,值得世人尊敬。但作为大汉使者,你的使命是缓和汉匈关系,谋求两国和平;然而,意外变故发生时,你却选择了自杀这种较消极的方式,有负自己的使命。 我认为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要本着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尊严第一的原则,以自己大汉使臣的身份积极、主动的与匈奴沟通、交涉,化解矛盾,完成自己的使命。,15:42,44,(二)品读“反劝降”情节 1.(探究)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课文第5段) 、“剑
17、斩虞常已”“举剑欲击之”“复举剑拟之”(杀虞常,降张胜,吓苏武)恐吓 、“副有罪,当相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威逼 苏答:“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这是他自己的行为,跟我与国家没有关系。“本无谋” 言外之意是:汉朝是清白的,体现了他把汉朝的利益始终放在最高。 、“幸蒙大恩,赐号封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利诱) 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以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 恐吓、威逼、利诱 “武不动”,“武不应”,极为传神地勾勒出苏武的形象。,15:42,45,2.合作研讨: 威逼利诱无法实现,精神上能不能摧挎,这时候就要换人
18、劝降了。那么,李陵又是怎样劝降的呢?(阅读第7段)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讲的是苏武在这里对汉朝的效忠是没有人会知道的,如果苏武是为了求得忠君的名节,那么,处在北海牧羊最终不得归汉的情况下,只能是:“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这里,李陵设身处地的为苏武着想,把名节流传的信念推翻。,15:42,46,、“前长君为奉车何久自苦如此” 从李凌的口中得知,哥嘉弟苏贤自杀、母亲离世、妻改嫁、子女存亡不知(重大家庭变故)。 这一系列的变故,对苏武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如果苏武是留恋着汉朝的家庭而拒不肯降,现在的苏武可说是家破人亡,没有什么可顾虑了。 这里,李陵又一次设身处地
19、为苏武着想,把家庭安全信念推翻。,、“且陛下春秋高勿复有云” 如果苏武是为了效忠君主而拒降,则李陵认为汉主完全不值得效忠,而且苏武兄弟之死,全与君主的残暴有关。 你效忠君主,可君主又对你怎样呢?这里,李陵再一次设身处地的为苏武着想,把效忠君王信念推翻。 李陵处处为苏武着想,把名节流传、家庭安全、效忠君王信念推翻,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15:42,47,五、训练巩固: 面对李陵的肺腑之言,苏武是怎样反驳的?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我愿“肝脑涂地”。即使遭受酷刑,我也心甘情愿。“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没有个人恩怨。李凌用个人恩怨的方法,在他面前毫无效果。苏武
20、的断然拒绝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 李陵的劝降衬出苏武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坚定。,15:42,48,15:42,49,3.拓展延伸: 1.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2.匈奴想招降苏武,先后派出了卫律、李凌两人劝降,用了恐吓、威逼、利诱、温情等手段,都没有成功。假如,你是匈奴单于派去招降苏武的第三个人,你会怎样游说他呢?,15:42,50,(三)品读“北海牧羊”情节 苏武在被流放北海牧羊之前曾两度要自杀,而在牧羊过程中又想方设法的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第一次自杀是他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所以要自杀避免受辱。 第二次自杀是为了杀
21、身息祸,为国雪耻。 但是后来匈奴转为劝降,劝降失败后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意志,所以苏武要证明汉使的气节不可折辱。他的求死求生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他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使命,体现了坚忍的品格。,15:42,51,五、训练巩固: 对苏武形象的总结 格式:苏武是一个 的 (人物形象概述)。 示范: 苏武是一个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和荣华富贵的诱惑,毫不动摇;面对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仍一片赤诚、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大汉使臣。,15:42,52,六、拓展延伸: 苏武出使匈奴,遭遇了意外变故,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选择了自杀;面对威逼利诱,
22、不为所动,北海牧羊的也没有摧挎他的精神,值得世人尊敬。 但他作为使臣,任务完成了吗?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汉匈战争、交流中的名将、外交家,卫青曾带兵杀到匈奴的一个据点“龙城”,又斩获七百匈奴首级而归。 飞将军李广骁勇善战。 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匈奴中也是如入无人之境,曾经封狼居胥,禅姑衍,临瀚海,耀武扬威而还。 张骞肩负使命出使西域,后征战匈奴,被封为名副其实的“博望侯” 苏武出使匈奴,被滞留十九年,不改爱国情操等,苏武庙 温庭筠,原文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23、,15:42,54,解读苏武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如:岳飞抗金。 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 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苏武精神在历史上的流传发扬:,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 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 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15:42,56,15:42,57,结束语: 苏武,您把尊严、信仰、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能够经受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可以说是一位超人。 苏武,您是民族的脊梁。任何一个民族对本民族这样的人物,都会崇敬有加。我们做苏武,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就会被全民族记住、敬仰。做不了苏武,起码也要做一个崇敬苏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