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州市第五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段考 语 文(答案) 20201214 1.C 提示:法治用以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是国家权力,根据的规范才是法律;且人与人的关系依据规范配合,A项说“自行配合”是“很难想象”的,错误。B原文有“好像”“我很怀疑”等词语,证明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故B项不正确。D项说“没有区别”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2.B 提示:文章认为,老子和部分美国人都认为社会可以“无法无天”“无需规律”所以“对比”说法错误,证明的观点的说法也错误。3.D 提示:原文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强调的是“教化”,而非“本能和良知”4
2、.D没有“表达了作者对贪婪浮躁的社会现象的强烈憎恶”。5.B应该有三处衬托。文章第段还用山石的野性之美衬托梨花的温柔之美。6.(岑参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用梨花喻雪,本文题目中的“梨花雪”是用雪喻梨花,巧用诗意,推陈出新。“梨花雪”既指梨花的洁白,也暗含圣洁的品质,一语双关;借朋友“梨花不逊雪花白,雪却输梨一段香”的古词翻新,由梨花的白引出梨花的香,在赞美梨花品质的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岭上人创业精神的赞美。(每点2分)7【分析鉴赏】(3分)A(B项,福贵对二喜的行为并没有“很反感”,更多的只是“担心”,且二喜也并非“嫌贫爱富”。C项,小说中写到一些“转变”,但并不能确定是“根本性的转变”;
3、D项,小说叙述语言平静而带有温情,并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8【理解分析】 第一次见面,由期待到失落。先是对二喜的穿着打扮满意,希望能促成二喜和凤霞的婚事;但二喜不说话只在屋里看来看去,福贵误会二喜嫌弃自己家穷。第二次见面,由失落到惊喜。福贵没想到二喜带着礼物和帮手来修缮屋顶,感到惊喜,认可了二喜。 或:先是对二喜充满期待,对二喜的穿着打扮满意,希望能促成二喜和凤霞的婚事;继而对二喜不满和失落,二喜不说话只在屋里看来看去,福贵误会二喜嫌弃自己家穷;最终对二喜十分满意,二喜带着礼物和帮手来修缮屋顶,福贵感到惊喜,认可了二喜。6分。态度答出1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9【形象及主题探究】(6分)
4、示例一:不同意。此段描写了凤霞以为相亲不成功的神态与行动,刻画了一个聪明乖巧、质朴勤劳的农村女孩形象;她此时的表现与后文二喜来修缮房屋时她“笑开的嘴就没合上”形成对比,使情节更丰富生动;凤霞的不动声色,表现了她对不幸命运的无奈接受,反映了小人物无法掌握命运的悲凉主题。示例二:同意。凤霞在小说选段中并不是主要人物,无需着重描写;此段表明凤霞以为相亲不成功,而这一情节关键通过其父母的言行已充分表现,无需再赘言;凤霞哑不能言,无法明确揭示主题,可以删去。6分。形象、情节、主题分析,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10.A(劝请)11.A(“望”指农历小月十五
5、日,大月十六日。)12.C(“积极进取的一面”不合文意。)13.D14. 现在政令的得失在哪里?即使是我的过失,你也可以指明陈述出来。 (安在、虽、指陈各1分,句意1分。)恰逢上元节皇帝敕令开封府购买浙江的灯,而且下令压低价格。(敕、市、损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熙宁二年(1069),苏轼回到朝廷。王安石执掌朝政,一直厌恶苏轼的议论与自己不同,让他判官告院。熙宁四年,王安石打算变更科举、兴立学校,皇帝下诏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官员议论。苏轼就此事上疏皇帝。苏轼的奏疏呈上之后,神宗醒悟说:“我本来怀疑这件事,读了苏轼的奏议,思想上的疑虑消失了。”当天召见苏轼,问道:“现
6、在政令的得失在哪里?即使是我的过失,你也可以指明陈述出来。”苏轼回答说:“陛下天性具有文武才能,不担心陛下不明察,不担心陛下不勤奋,不担心陛下不果断,但是担心陛下求治太急迫,听他人的话太广,提拔人太快。希望陛下以安静来镇住局面,待事情发生,然后再应付它。”神宗吃惊地说:“你所说的三句话,我当要周密考虑。凡是在馆阁任职的人,都应该为我深入思考治乱问题,不要有所隐瞒。”苏轼退出后,把召见的情况向同僚们说了。王安石不高兴,任命苏轼权开封府推官,想用事务来困住苏轼。苏轼决狱断案精审敏捷,名声越传越远。恰逢上元节皇帝敕令开封府购买浙江的灯,而且下令压低价格。苏轼上疏说:“陛下难道是用灯取乐?这不过是让两
7、宫太后高兴罢了。然而百姓不可能家家知晓陛下的心意,都说是用听的看的一类不急需的玩物,夺取他们吃的、穿的生活必需品。这件事很小,对国家大体却影响很大,希望陛下追还前面下达的敕令。”皇帝立即下诏停止买灯。15C (“颈联运用了借代手法”错误,此处属于过度解读。)16参考答案:从首联“野月”升起的夜色初入,颔联“露重”“稀星”的深夜,到颈联“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的天色将晓,诗人都不曾入眠,写诗人身体极为疲倦。尾联“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点明不曾入眠的原因是忧国忧民,写诗人“心”倦。(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17.(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
8、不必贤于弟子18.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乏其人: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句中不是说人,而是谈绘画作品,故选“不胜枚举”。包容:宽容大度,侧重指人的心胸。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事物),侧重指空间范围。句中陈述对象是“西方画家”,故“包容”更恰当。现代化:使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体系化:文化各要素相互连接的整合系统。句中是指中国水墨写意画的理论体系,故选用“体系化”。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侧重指人的情态。矫揉造作:比喻过
9、分做作,极不自然。文中修饰“美术样式”,故选用“矫揉造作”。19.D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体现了增强语言文字运用敏感性的学科素养,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搭配不当,应为“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排除B、C两项。“极具现代价值”为最高层次的,应放在最后,排除A项。20.B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应用的学科素养,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本题所填句子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一分句应总结上文,指出中国写意画可以兼收并蓄,“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后一分句应为被动句,“被统摄在人文范围内”,且与下文“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相呼应。故应选B项。21
10、.【答案】“据”与“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据”。“至”与“到”语义重复,去掉“到”。“超过”与“以上”语义重复,去掉“超过”或“以上”。“仰慕”用词不当,它的适用对象一般为人,此处是“风景名胜”,可改为“喜爱”“仰慕”改为“喜爱”。22.【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所在句子为总领句,根据下文提到的“海洋石油污染”,可知处应该填“其中海洋石油污染尤为严重”。处,根据后文“因此.”和前文“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低”可知,此处是在讲建造油轮吨位越来越大的原因,应该填“而经济效应却很高”。处,根据“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这些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
11、来严重危害”,可知应该填“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答案】其中海洋石油污染尤为严重 而经济效应却很高 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23. 一、审题1.题目是“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完成作文”,因此确定材料的范围和理解材料的内容是符合写作的第一要求。材料涉及到振华中学高一年级开设了“书法入门”自主选修课,郑勉同学认为“功课太多,没时间也没必要专门学习书法”,同桌赵丽同学则认为“字如其人,字写好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再忙我也要参加”,材料中两位同学对学校在高一级开设“书法入门”自主选修课持完全相反的意见。根据材料中两位同学的不同看法,“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更赞同哪位同学的看法,
12、或者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呢,这是围绕材料展开联想的第一步。2.题目要求是针对材料,“向学校文学社社刊恰同学少年中的成长故事或热点小议栏目投稿”,校刊中的两个栏目具有不同的文体指向,其中“成长故事”栏目侧重在“故事”,考生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在学习书法中的故事和感悟,文体可选择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等。“热点小议”栏目侧重在“小议”,考生可结合对这个材料中两位同学的不同看法(观点),选好角度,展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文体可选择议论文、议论性散文、书信体议论文或时评等,文章表述时要考虑读者(受众)。3.表述时既是针对事件,又是与某一群体进行交流的手段。要实现交流目的,必须要考虑立
13、场,考虑能达到目的的表述方式。学校文学社社刊恰同学少年,是校园刊物,面向全校的学生,无论是“成长故事”还是“热点小议”都要立足于面向同龄人,表达交流自己的经历或对问题的看法和分析。4.题目要求是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虽然没有具体的文体要求,但“针对材料”引发“联想与思考”,且这一材料具有现实性,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法给校刊相应的栏目投稿,所以考生在“选好角度”方面需要有比较明确的态度、立场,能够让读者看出他(她)更倾向于赞同哪位同学的说法。在文体选择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如记叙文,应着重写清楚“谁”经历了怎样的事之后(学习书法或写字对他成长的影响等),需凸显事件的完整性(时
14、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情感变化或从中感悟。记叙文的侧重点要展现复杂的记叙文写法,有一定的细节描写,穿插叙事、抒情、议论。如议论文,首先要有完整的中心论点,在阐释中心论点过程中能够展示贴切合理的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如“写好字,做好人”,阐释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对自己的学习、做人方面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古往今来的事例说明,字写好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都有帮助。二、关于内容切合题意:一等(20-16)全文在材料范围内行文,内涵丰富,能够紧扣材料中的情景,从两位同学对“学校开设书法入门自主选修课程”的不同看法切入话题,有明
15、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能够阐释出理由或影响,在内容上就属切合题意。如选择记叙文文体,考生能够结合(或暗合)材料中两位同学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描述事件的过程与感悟,也属内容上的切合题意。有明确的意识向什么栏目投稿,鲜明的文体特征,完成任务驱动意识较强。符合题意:二等(15-11)全文在材料范围内行文,但对材料的理解比较粗浅,只抓住“书法”、“写字”等关键词,未能有深入理解材料中两位同学意见分歧的实质。在行文中观点比较模糊,未能运用议论文中的多种论证方法进行阐释观点,但始终在材料范围内的,也属内容上的符合题意。如选择记叙文文体,考生能够写出一件或几件事情,表达出自己的经历事
16、件后的对书法(写字)自己成长重要性的感悟,但文体特征不鲜明,缺乏细节描写,感想也比较粗浅,不够深刻,也属内容上的符合题意。文章中未提及或完全没有向校刊“成长故事”或“热点小议”专栏投稿的意思(文体意识不强,文体特征不鲜明的),属二等文,不得打一等文。基本符合题意:三等(10-6)全文在材料范围内行文,但对材料理解不准确,只是抓住材料中的片言只语写作,内容没有以选修书法课好还是不好为主,只涉及谈到书法(写字)的某一方面。文章整体立意或行文与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有所偏离,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和表达在三等或三等以下评分。如选择记叙文文体,全文只写了一件事,但记叙文体不清晰,事件不完整,结构混乱,感想或感
17、悟与材料中的核心意思相差较远,属基本符合题意。文章完全没有提及或考虑到向校刊专栏投稿,属未完成题目任务要求。偏离题意:四等(50)全文完全抛开“学校开设书法入门自主选修课”,两位同学相关话题有所争议的材料内容,直接套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话题展开论述或写一件自己经历的事件,只写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材料完全不沾边的;或虽然涉及到材料中的某些元素,但文章并非由材料触发,不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属于偏离题意作文。三、关于表达1.参照高考评分标准,侧重文体、结构和语言。2.符合题意或切合题意,但文体不清,视其内容和表达,总分给二类。3.语言方面有5处不通顺(含错别字),降一等给分,如原来为一类上,降为一类中,如此类推。四、关于发展等级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