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九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九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三十九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可用来佐证()A.东京汴梁成为了国际大都市B.商品经济从城市向农村扩散C.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商业行为不再
2、受官府的管辖3.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4.收养是古巴比伦人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收养关系发生时他们一定要签订契约,并在泥板上盖上双方的印章。如果收养没
3、有签订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便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据此可知()古巴比伦人具有很强的契约观念契约在古巴比伦受到法律的保护古巴比伦人任何事情都签订契约契约有利于明确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和利A.B.C.D.5.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6.据史料记载,北宋的租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据
4、此材料可知()A.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C.新兴行业中滋生出新的生产关系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7.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A.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C.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8.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D.经济贸易
5、活动取代殖民战争9.日本一位白银史专家认为:“在十七世纪初,由日本人、中国人、葡萄牙人以及荷兰人的船只,从日本载运出口的白银每年可达150 000到187 500千克。最终还是流到了中国大陆。”此材料反映出()A.自然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C.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日本D.明朝政府坚持一贯的对外贸易政策10.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11.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
6、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12.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它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电子商业兴起的前提条件是()A.国际投资的发展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C.工业革命的深入D.便利的交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7、)材料一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朝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宋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摘编自张岂之主编
8、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如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清与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
9、俗语中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饮品。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具中颇为知名的“三才杯”做过描述,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材料二17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式饮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774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
10、能喝上两次茶。由于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材料三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虽然不直接生产茶叶,但英国的红茶出口贸易额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享誉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渐普及的原因。(5分)(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的竞争力。(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