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2)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2)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微粒的特征。学习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过 程【导入】 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
2、中呢?路过加油站时,你能闻到汽油的味道?【讲授新课】活动一:演示品红扩散实验,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点拨: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学生观察课本苯分子的照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两个汉字)。活动二:粒子的特征提问: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点拨: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阅读课本上相关数据),得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过渡:从品红消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3、。提示: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挥发性,化学性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根据信息完成课本探究氨分子运动实验提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提示:红墨水,冷水,热水结论: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演示实验: 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混合后的体积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现象:混合后小于100ml结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迁移:日常生活中用的煤气可以压缩在钢瓶中,新建马路时,要分成许多块,说明气态,固态物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间隔,且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子间隔是气体液体固体(水例外)。因此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
4、,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提问:固态碘遇淀粉变为蓝色,碘蒸气遇淀粉也变为蓝色说明什么问题?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活动三:分子的概念及其应用举例:水的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解释:水的蒸发只是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水分子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没有变。过氧化氢分解后变成了水和氧气,分子发生了改变。分子概念: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应用:1、认识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2、认识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活动四:原子的概念及其应用学生观
5、察: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微观示意图解释: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子核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提问:原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点拨:能,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靠原子来保持。原子应用:1、描述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观察书本分子模型图得出)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多数固态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2、描述物质的构成 3、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活动五:分子和原子的比较1、 相同点:基本特征相同,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2、 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
6、,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 成3、 联系:分子 原子构 成4、注意: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一般不能直接用来比较大小活动六:分子、原子与物质间的关系构成 分子 物质 构直接构成成原子【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一、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二、 分子1、 分子的特征2、 分子的概念3、 分子的应用(1)认识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2)认识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三、 原子1、原子的特征2、原子的概念3、原子的应用(1)描述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观察书本分子模型图得出)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多数固态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2)描述物质的构成(3)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四、分子和原子的比较五、分子、原子与物质间的关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