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五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学生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110234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五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五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五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五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学生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沈阳高一检测)两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这一变化()A.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 B.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 C.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2.(2021抚顺高一检测)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有利于维护

2、中央集权 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3.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2021临沂高一检测)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反映试诗制度()A.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水平B.推动了诗歌创作功利化C.成为了入仕的唯一途径D.体现了唐诗生活化倾向5.(2021海淀高一检测)如图为史籍中关于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实绩的详细统计(单位:人)。据图中信息

3、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时()A.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B.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制约C.门第依然是选官主要标准D.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6.唐制,皇帝朝见百官后,另和宰相讨论,旁人不得参加,门下省的谏官例外。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可以由这些“言者无罪”的谏官来讲。由此可知,唐朝谏官()A.限制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B.是门下省的上一级机构C.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君相矛盾D.主要的职责是秉笔直书7.(2021通州高一检测)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

4、 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行政职能分工不明8.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C.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D.防范了宗室结交士大夫9.(2021杭州高一检测)如表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它反映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唐玄宗)347举荐、行伍、门荫五代4624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A.入

5、仕途径日趋单一 B.官吏选拔渐趋公平 C.重武轻文现象明显 D.士族阶层迅速崛起10.(2021宁波高一检测)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根据如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卷种涉及地区录取比例南卷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55%北卷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35%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0%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 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11.监察体制一直是专制帝王用以控制国家和人民,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变一

6、定程度上也是皇权不断加强的折射。下列史料所记载的监察体制,按照其存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御史台)中台建于大都,西台建于陕西,南台建于建康。其余各道设廉访司,隶于三台。”“郡守掌治其郡,有丞;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案,以六条问事”“三京、诸路大辟罪,狱既具而非理致死者,委纠察提点刑狱官察之。”A.B.C.D.12.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C.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 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

7、人的意志二、非选择题(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26分)14.(26分)阅

8、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则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为适应封建专制的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

9、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沿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中分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官员考察机制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及原因。(16分)【备选习题】1.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

10、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不法事”。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B.C.D.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2019江苏高考)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吏考核逐渐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员选拔日渐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