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40263338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 我们读了书之后可以写一下读后感,这样可以关心我们更好的汲取书本的学问,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怎么述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1 我于20_年8月31日网购了一本了凡四训,9月15日看完。了凡四训是一本劝善书。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思想;叙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把握在自已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得福报。书中分四部分组成:“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说”。首先,了凡先生在15岁时,偶遇慈云寺孔道长。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五.

2、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最终正寝,惜无子”。从今坚信“命由天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自从访问了云谷禅师后,领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立命之说。从今开头积功累德,自求福报,而且颇有灵验。例如:“孔公算予五.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已,生男天启。”等等。并于六十九岁之时,他给儿子写下家训:了凡四训。 “改过之法”。透过三个方面“发耻心”,“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发勇心”来改过。在没有行善累德之前,先须改过,将自已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刷”。若不能彻底改过,纵然修善了,也会使得善中夹杂着恶,其功难显。因此,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

3、件。人只有明白自已是谁,就应做什么,并自觉主动地去践行,使之成为“有心人。”“积善之方”。透过十个真实的故事,说明:“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并从善的“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等方面进行绽开。且对“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与人为善,爱敬故意,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险,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疼惜物命”等方面进行细述。其经典语句有“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当与杀生等”,“爱鼠常留饭,怜娥不点灯。”等。强调人要以慈善为怀,与地球上的各种物种和谐相处,不能够自我为中

4、心,肆意攫取自然资源。 “谦德之效。”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与天地的运行规律全都。人只要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效法自然,修身养性,就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从而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虚心,尘尘便利,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以上四人方面能做到吗?我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来与大家共勉。以上是我15天来,对了凡四训的感悟,不敬不妥不对之处,敬请批判指正。不

5、胜感谢。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2 读罢了凡四训,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的命运是否能够透过主观的努力而转变,其次个则是假如能够转变的话则就应采纳怎样的方式去转变他。 第一个问题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初二的时候读的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名字叫做命运之路,牧羊人翁大位为了追求诗人的幻想与心仪的姑娘而来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有三条道路能够供他选取,他能够乖乖的回家,也能够去一个成就了很多诗人也毁灭了很多诗人的城市,还能够选取左边一条泥泞而未知的道路。他选取了三条不同的道路,然而每次的道路走下去结果都是相同的命运:同一把刻着一个伯爵名字的.杀死了他。小时候只明白这是欧亨利惯常的调侃与幽默

6、,但是读了了凡先生的书,回想起这个略带无厘头的故事,我却多体悟出一番况味。 了凡先生的生活何尝不与翁大位的命运相像呢,他们的命运好像早早的就被什么算定,以至于一切的选取与转变似乎都成为了徒劳的挣扎,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成为了傀儡,失去了自由,难免就会甘于沉沦。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的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透过人的行为去转变吗?假如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打算了的,而一个人如果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去转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打算于自己而非其他了。 从这个角度去思索,我们突然间会发觉佛教-它也是贯穿了凡先生思想

7、的宗教-与其他许多宗教或者哲学观点相比较,有一些不同之处,那便是自由意志论与打算论的界限貌似变得模糊不清,更接近一种相容论的主见了。 在其他人的哲学观点中,比如斯宾诺莎,他虽然不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人们认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实际上却是被很多的条件一环一环所打算了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唯理论在摆脱外在权威的好处上仍旧是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人的理性打算了道德,也打算了人的行为,外在的打算力气被大大的弱化。 康德则把自然的规律与自由的规律加以区分,所以我们能够看出,人的行为虽然受到了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他有潜力为自己建立一个自由的规律并且依照自由的规律去行动。 至于

8、一些_以及伊斯兰教的观点,他们则认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么上帝当然能够全权的支配人的命运。人的活动,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是被掌握的,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受到全部神学家的认同。 佛教则另辟蹊径,他没有执著与自由意志与打算论的争论上,普遍的因果论让我们看到了打算论的影子,但是作恶与行善则完全是出于人自己的选取,人做善事与种恶因断然不会是被打算了的,这当然是一种自由的意志,而且这种自由意志所触发出的行为将作为一种因起到转变命运的作用,我们看到,佛教实际上是提倡透过自由的意志来影响自身的命运,而反对那种完全的打算论。 因此,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能够转变命运,而且,一息尚

9、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能够涤百年之恶,了凡先生劝世行善,转变了自身的命运,能够说是佛教才智的体现。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转变命运的三剂良药。 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改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耻心、畏心、勇心给我的触动很大。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已经将反省慢慢忘却,以至于自己做了许多错事,要别人的提示才能够自知,别人指出的错误究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错误又何止千万,对错误不自知,以为自己做的问心无愧,实际上却是一点一点的堕落,这些错

10、误,可能就是我苦恼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为人处世上的缺陷,任由这些错误存在,最终只会贻害自己。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别人的处理方法或者一些行为我看不惯,然而我却没有仔细想过,我的做法莫非真的是相宜的吗,别人那么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是不是更合乎人情,没有思索这些,却武断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想想这些,感觉自己有时候真的很鄙陋。 发畏心则是告知我要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时候父母常常教育我的慎独。的确,许多时候虽然并没有人去监督我,但是这不代表我能够为所欲为,了凡先生说,我们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被人看破就会一文不值,我觉得如果排解了鬼神的监督,排解了别人发觉的可能,这种畏心依旧

11、是必要的,由于假如在暗中做了那些错事、恶事,即使不被发觉、不会损及自己的阴德,但是必定会导致人的放纵与堕落,而这种放纵与堕落实际上更为可怕,很有可能有一日人会公然做那些他们习以为常的错事,或者他的道德品质会明显下降,这样,即使人们不明白你背后真的做了什么,从人的转变中我们一样能够窥觑人的素养与品德的高下了。 发勇心则是教育我要当机立断,转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今刻开头,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威猛精进,过则无惮改。 至于改过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熟悉到自己错误的缘由,但是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

12、否就应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开种下恶因。的确,当人的想法用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用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就应是我威猛精进的方向。 第三篇积善之方,则用十个小故事,告知我们积善能够转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故意的不同。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故意,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就应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

13、,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的确,圣人、先贤可能已经不在世上,不行能透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就应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忙、爱敬万物,透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第四篇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白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资本的本性便是去制造新的资本,便是去实现利益的最大,所以说建立在资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种满的文化,而这也是现代.浮躁担心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无非是为了满意自己,但是我要时刻的

14、提示自己学问上要虚怀若谷,熟悉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要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要持续一种永不满意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知世人,人的命运是能够转变的,转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育善德。真的很感谢老师向我们推举了这本书,了凡先生的每句话都是在鞭策我,提示我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从而转变自己的命运。了凡先生的每句话,放在这天来看,也无不是对于浮躁的现代人的讽刺与警戒,我会把这本书推举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到了凡先生的谆谆教导,戒骄戒

15、躁,多行善事,砥砺德行,让我们这个.会更友爱,更和谐。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3 我是从7月份开头学习了凡四训的,这本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它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份的内容。目前,我所在的组学了前三个内容,积善之方还在学习之中,尚未读完。 前言部分介绍这本书是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所以从中熟悉了佛教,它是值得敬重.值得赞美的。还让我懂得了命运是可以转变的以及转变命的方法,命运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的。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从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纯洁.和善,不起丝毫的妄念,服从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

16、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这颗心,不管在心里种什么种子,都可以开花结果。我想把福德种在心里,把宽容种在心里,把慈善种在心里。在工作当中,要常常检讨自己,当工作犯错的时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让自己在工作中成长。 最终,肯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开花结果。同时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学习这本书,并根据古圣先贤地训练理论来训练自己的后代,那我们的国家肯定会比现在更加和谐美妙。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4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如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_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_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

17、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制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比,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宝,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由于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

18、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育,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转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虚心,尘尘便利,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像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决的正念

19、、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消失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专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和善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虚心是胜利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始终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虚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故意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行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虚心,神明相佑,人若骄满,

20、神明相拒。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5 我友爱的伴侣: 善,很小,可以从身边做起。这两天在看一本书了凡四训,虽未读完,深有感受,受益良多。好的东西,想和身边亲近的伴侣,同共受益。我建议两件事情,您假如情愿的话,可以试着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话,您可以尝试去坚持一下。能坚持一段时间,您可以尝试坚持下去,坚持更长的时间。假如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会受益匪浅,乃致终身。 一是节省粮食。 二是不吃有恩于人的动物,戒一种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样样种种,都是从天地自然索取而来,而无一回报。谷物粮食乃天地自然,赐予人得以生存的赏赐。我之浅见,珍惜粮食,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对自然

21、的回报。而对食物的铺张,其实是生活中最简单发生的小过失,但也是最简单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让这种损耗福报的小过失,成为累积福德的善举。狗、牛、羊,戒一种肉。全素困难,戒一种肉是易行、能行之善。每一个生命都疼惜自己的生命,动物虽死,但被杀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体内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终会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损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贫,与寡母相依。少年时遇一老者为其算命,五.岁终,无子。中年时遇一禅师,禅师说: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会被生命定数拘束而无法超越。极善之人,福德随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数不定。极恶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其行恶而曰趋折损,所以命数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丝毫不差。听了禅师之语后,发愿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后,复又发愿三千件、一万件。如此力行向善,命运得改,安稳度过五.岁,并得一子。在六十九岁写下此书以警示儿子,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何趋吉避凶,让不好的事情远离自己,就是从身边的小善累积起来而获得的。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好处。午饭时让儿子吃完粒米,不剩丝毫。随后儿子上学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应当劝说身边亲近的人,而写此信,如有冒犯请您谅解。 愿我的伴侣健康平安。推举阅读: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