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免疫学重点汇总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40226403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免疫学重点汇总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免疫学重点汇总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免疫学重点汇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免疫学重点汇总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免疫学重点:1.免疫学: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或病理性应答过程。2.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有些物质具有抗原性但不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称为半抗原。3.共同抗原:含共同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为交叉抗原。4.异嗜性抗原:指存在于人体.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5.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T 细胞表位:蛋白质分子中能够被 MHC 分子递呈并被TCR识别的部位。B 细胞表位:抗原分子中能够被 BCR和抗体识别的部位。6.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

2、后,穿越 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或组织的过程。(参与的细胞主要是T 细胞)7.佐剂: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8.超抗原:是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 T细胞或 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9.MCAb:由一个 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高度特异性抗体10.CK:即细胞因子是有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11.CD:即分化群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分化群。12

3、.CAM: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13.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14.APC:即抗原提呈细胞,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 T 细胞的一类细胞.15.免疫耐受:生理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的抗原刺激产生的一系列应答以清除抗原物质,但对体内组织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却表现为免疫无应答,从而避免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这种免疫无应答的状态称为免疫耐受.16.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7.

4、自身免疫:.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18.自身免疫病:由自身免疫引起自身组织器官损伤和临床症状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19.免疫缺陷病(IDD):是指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或免疫应答障碍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陷或不全所致的临床综合征。20.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新出现的或异常表达的抗原物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8 页 -简单题:1.免疫系统有哪些功能?功能正常表现(有利)异常表现(有害)免疫防御抗病

5、原微生物的侵袭超敏反应、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区别点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 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抗原激发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4-5 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免疫记忆无有 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 杀菌物质补体等T 细胞 B细胞3骨髓和胸腺的功能?A 骨髓: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B细胞的发育成熟的场所。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场所。B细胞和 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b.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由皮

6、质和髓质组成)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作用3)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4.抗原有哪些分类?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TD-Ag 和 TI-Ag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根据抗原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其他分类5.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有哪些?(v 去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结合抗原,从而阻断病原入侵,发挥中和作用,C区则在 V区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及靶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后,发挥调理作用,产生 ADCC 效应,介导超敏反应和穿越胎盘等。)识别抗原:执行该功能的为抗体的V区,在体内结合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中

7、和毒素,阻断病原微生物入侵等免疫防御功能。激活补体结合 Fc 受体调理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效应);介导 I 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lgG 是唯一能透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天然的被动免疫机制,对于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作用)6.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IgG: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75-80%);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8 页 -半寿期长(20-23 天);出生后 3 个月开始合成,3-5 岁接近成人水平;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均属IgG 类;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I

8、gG3IgG1IgG2);具有调理作用、ADCC 作用和结合 SPA等;参与型、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的Ig,胚胎晚期即能产生,脐带血IgM 增高提示胎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产生的Ig;血清 IgM 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有强大激活补体能力和调理作用,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然血型抗体是 IgM;未成熟 B细胞仅表达 mIgM,记忆 B细胞 mIgMIgA: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分泌型 IgA 主要由黏膜相

9、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黏膜表面,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初乳中的 sIgA 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调理吞噬、中和毒素.IgD:血清中含量低(1%),其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mIgD可作为 B细胞分化成熟标记,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 mIgM和 mIgD 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7.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及分类?分类(1)白细胞介素 IL(2)集落刺激因子 CSF:是指能够刺激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因子。(3)干扰素 INF:能够干扰病毒复制

10、的细胞因子.I型和 II型(4)生长因子 GF:指一类可促进相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5)肿瘤坏死因子 TNF: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的细胞因子(6)趋化因子: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对不同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特点:小分子蛋白质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多数为近距离发挥作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8 页 -单体形式存在,多细胞来源8.HLAI 类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I 类分子由重链和 B2m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II类分子由链和链组成,分布于淋巴组织中一些特定的

11、细胞表面。功能: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参与 T 细胞限制性识别参与 T 细胞在胸腺的发育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9.B 细胞和 T细胞的功能?B 淋巴细胞的功能: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提呈抗原免疫调节功能B1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抗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T 细胞的功能:辅助 T 细胞(Th0)不同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对Th0 的分化方向发挥调节作用。Th1 主要分泌 Th1型细胞因子,包括IFN-TNF IL-2 等,能促进 Th1 的进一步增殖,进而发挥免疫细胞免疫效应,同时能抑制Th2 增殖。主要效应是分泌细胞因子增强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特别是抗胞内病原体感染。Th

12、2 细胞主要分泌Th2 型细胞因子,包括IL-4 IL-5 IL-10 IL-13等,能促进 Th2细胞增殖,进而辅助B细胞的活化,发挥体液免疫的作用,同时抑制Th1增殖。细胞毒性 T 细胞(CTL)通常所称的 CD8+细胞:主要功能是特异性识别内源性抗原肽-MHC 类分子复合物,进而杀伤靶细胞(病原体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杀伤机制:分泌穿孔素,颗粒酶,颗粒溶素及淋巴毒素的物质直接杀伤靶细胞通过 Fas/FasL 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调节性 T 细胞(了解)10.B 细胞和 T细胞激活的第一第二信号?B 细胞活化: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由BCR-CD79a/b和 CD19/CD21/CD81 共

13、同传递。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由th 细胞与 B细胞表面多对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 CD40/CD40L.T 细胞活化;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BCR识别你、并结合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被加工形成抗原肽后与MHCII类分子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抗原后表达B7分子,与 T 细胞表面 CD28结合形成 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的 T 细胞表达 CD40L,与 B 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CD40结合,产生 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11.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有哪些?区别点初次应答再次应答潜伏期长(约 5-10 天)短(1-3 天)名师资

14、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8 页 -产生抗体的量少多在体内维持的时间短长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低高主要的抗体以 LgM为主以 LgG为主12.巨噬细胞表面有哪些受体?补体受体,FC受体,清道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等13.NK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NK 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而是通过表面活化受体和抑制性受体对自身与非己进行识别,并直接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作用机制;1.孔素/颗粒酶作用途径2.Fas 与 FasL作用途径3.TNF-与 TNFR-作用途径:TNF-与 TNFR-I结合14.四型超敏反应的临床疾病有哪些?I型;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15、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II型: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甲亢。III型:Arthus 反应和类 Arthus 反应,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四型: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15.自身免疫病有哪些特征?1)多数病因不明,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无诱因。2)患者以女性居多,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有遗传倾向。4)体内有自身抗体和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T细胞。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交叉和重叠现象,部分疾病有相关的特征性自身抗体。5)疾病有重叠现象

16、,即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自身免疫性疾病。6)病程一般较长,多迁延不愈。7)损伤局部可发现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8)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9)在某些实验动物中免疫相关抗原或输注自身抗体或输注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复制出相似的疾病模型。16.AIDS 的主要免疫学特征有哪些?目前传播途径有什么变化?主要特征:a)CD4+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功能严重障碍,CD4+/CD8+比例倒置,低于 0.5.b)TH1细胞与 th2 细胞平衡失调,在感染的无症状阶段以th1 细胞占优,分泌IL-2 刺激 CD4+细胞增殖,至 AIDS期则以 th2 细胞占优,分泌 IL-4 和 I

17、L-10抑制 th1 细胞分泌 IL-2,从而消弱 CTL的细胞毒效应。c)抗原提呈细胞功能降低。d)B细胞功能异常。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变化:性传播途径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部地特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8 页 -定人群疫情严重;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死亡人数增加。17.免疫缺陷病有哪些临床特点?a)反复感染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b)肿瘤 IDD 患者尤其是T 细胞免疫缺陷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100-300 倍。以白血病和淋巴系统肿瘤居多。c)自身免疫病 IDD患者有高度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

18、,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约 1000倍,以类风湿关节炎和恶性贫血多见。d)遗传倾向e)临床表现和病理损伤复杂多样18.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和联系?比较项目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产生的时间较慢,2-4 周快,立即免疫维持时间长,数月至数年短,2-3 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治疗或紧急预防常用制剂疫苗,类毒素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细胞因子19.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和特点?反应的原理: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的结构互补性和亲和性(由抗原抗体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1)抗原抗体结合力: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2)抗原抗体的

19、亲和性与亲和力(3)亲水胶体转化疏水胶体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和阶段性。20.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答:利用聚乙二醇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后能产生抗体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选择性培养基(HAT)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既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体外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21.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答:是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撒技术,在PH8.6的缓冲液中,大部分蛋白质抗原等电点低,带较强的负电荷,分子量小,受到电渗作用下

20、,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而抗体绝大多数lgG,等电点偏高,在ph8.6 时带负电荷少,且分子量大,移动速度慢,它向正极移动缓慢甚至不移动,而在电渗作用下,随水流向负极移动,电渗引向负极移动的速度超过了lgG 向正极的移动速度,因此抗体移向负极,在抗原抗体浓度最适比处形成沉淀线,根据沉淀线相对两孔的位置可大致判断抗原抗体的比例关系。22.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答: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中,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包被抗体(抗原),用三联吡啶钌标记抗体(抗原),在反应体系内待测标本与相应的抗原(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磁性微粒包被抗体-待测抗原三联吡啶钌标记抗体复合物,这时上述复合物吸入流动室,同时加

21、入TPA缓冲液。当磁性微粒流经电极表面时,被安装在电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8 页 -极下面的电磁铁吸引住,而未结合的标记抗体和标本被缓冲液冲走,与此同时电极加压,启动电化学发光,使三联吡啶钌和TPA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子转移,产生电化学发光,光的强度与待测抗原的浓度呈正比。23.Ficoll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原理和示意图?原理:是利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进行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技术,主要成分为聚蔗糖,分子量 40KD,具有高密度,低渗透压,无毒性的特点。高浓度的Ficoll溶液粘性高,易使细胞聚集,故常用6%的溶液,其密度为 1,020,比重为 1.

22、200 的泛影葡胺可增加溶液密度,因此在Ficoll溶液中加入不同量的浓度为34%的泛影葡胺即可制成不同密度的分层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密度为1.077+/-0.0001的分层液为最佳。将分层液加入试管底层,肝素抗凝静脉血用Hanks液或 PBS液作适当稀释后,轻轻叠加在分层液上面,使两者形成一个清晰的界面,水平离心后,离心管中会出现几个不同层次的液体和细胞带,从而实现PBMC 的分离。分层(从上到下):血小板 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问答题:24.补体的生物学意义有哪些?p46 (一)补体的生物功能:(二)补体的病理生理意义:溶菌、溶细胞作用 a.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机制免疫调理作

23、用 b.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清除免疫复合物 c.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介导炎症反应统的相互作用。参与免疫调节25.ELISA 的基本原理?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操作和结果观察,临床常用于哪些标本的检测?ELISA 的基本原理:是把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也就是形成固相抗原或抗体,将抗原或抗体与酶连接成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它既保留了免疫活性,又保留了酶的活性,测定时将受检样品(含有待测抗原或抗体)和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按一定程序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固相化抗原抗体-酶复合物;用洗涤的方法将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酶复合物与其他成分分离,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

24、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底物后,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酶催化生成有色产物,通过定性或定量检测有色产物的量即可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双抗体夹心法操作:固相抗体加入待测样品温育一段时间洗板,去除其他游离成分加入酶标抗体并温育一段时间洗板形成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加底物固相载体结合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产物的显色程度进行抗原的定性和定量的检测。(考试可画图表示)结果观察:产生有色产物,其颜色的深浅以待测抗原的量成正相关。临床常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取血浆或血清。26.免疫层析试验竞争法的原理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 原理和结果观察?A G T C B 竞

25、争法原理:G处为金标特异性抗体(兔型),T 处包被了标准抗原,C处包被了羊抗兔免疫球蛋白抗体。测试时待测标本加于A端,若标本中含有待测抗原,流经G处时结合金标特异性抗体,当混合物移至 T处时,因无足够游离的金标特异性抗体与膜上标准抗原结合,T处无棕色红色线条出现,实验结果为阳性,游离金标特异性抗体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8 页 -金标特异性抗体复合物流经C处,与该处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抗体结合出现棕红色的保证带;或标本中不含待测抗原,金标特异性抗体则与T处膜上的标准抗原结合,在T处出现棕红色的线条,实验结果为阴性,而保证带仍然出现棕红色线条。双抗体夹心法:

26、(重点)A G T C B G;金标特异性抗体(兔型)T:特异性抗体(兔型)C;羊抗兔免疫球蛋白抗体(质控线)原理:测试时 A端滴加待测标本,通过层析作用,待测标本向B端移动,流经 G处时将金标特异性抗体复溶,若待测标本水中含有待测抗原(乙肝表面抗原),即形成金标特异性抗体-抗原复合物,移至T区时,形成金标特异性抗体-待测抗原(HBSAg)-特异性抗体复合物,金标特异性抗体被固定下来,在T 区显示红色线条,呈阳性反应,多余的金标特异性移至C区被羊抗兔免疫球蛋白抗体捕获,呈现红色质控线。27.试述 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特点,临床疾病有哪些?答;发生机制:(答案最好采用画图的方式)p260

27、1)致敏阶段:变应原首次进入机体后,可以选择性诱导B细胞产生 LgE抗体,该抗体可在不结合抗原下,以其 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膜表面的FceRI结合,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2)激发阶段;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即与致敏靶细胞膜表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lgE 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FceRI 交联,使细胞内各种酶活化,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a)机体储备的介质:组胺,激肽原酶b)新合成的介质: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D2 3)效应阶段;以上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作用某些器官或累积全身,导致全身性过敏性休克,呼吸道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的荨麻疹,消化道的过敏性胃肠炎。特点:由 IgE 和 IgG4 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反应发生快、消退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和个体差异。临床疾病:全身性疾病: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局部性超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恶心 呕吐 胃肠炎等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8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