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郑注与汉代别家《论语注》之比较分享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40173480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郑注与汉代别家《论语注》之比较分享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郑注与汉代别家《论语注》之比较分享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郑注与汉代别家《论语注》之比较分享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郑注与汉代别家《论语注》之比较分享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郑注与汉代别家论语注之比较作者:田春来摘要:通过汉代各家论语异文资料的详尽比勘,在文献记载基础上,我们认为郑注是杂糅三论而成的,而不属于单纯的某一论。郑注注重经典义理的阐发,注重礼仪制度的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的具体背景,同其他论语注相比,更有助于我们再现历史的孔子形象。关键词:郑注论语;汉代;别家论语注;比较中图分类号:B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07)01-0084-05 何晏论语集解序云:“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皇侃论语义疏叙云:“建安中(公元196 年200 年),大司农北海郑玄,字康成,又就鲁论篇章,考齐验古,为之注

2、解。”隋书 经籍志云:“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经典释文 叙录亦云:“郑玄就鲁论、张、包、周之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焉。”诸家所记大致相同,由此可知,郑玄论语注所用底本为鲁论,但同时参考了齐、古二论。郑玄曾师从马融,马融曾经为古论语作注,郑玄有可能也从师学了古论。后汉流行包周所注张侯论,且为官方通行本,郑氏则糅合张侯论与古论为一,遂使三家论语合流。陆德明经典释文共载郑注异文29 事,其中“归”重 2 事,“饑”、“冕”各重 1 事。我们将其与何晏论语集解所引古注、敦煌郑注残卷、汉石经(据金石萃编)相比较,兹列于下:1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释文:“郑作,拱

3、?。何晏论语集解(以下简称集解)引包注作“共”(加下划线以示区别)。案:“拱”上古见母东部,“共”上古群母东部。两字在上古都可表示“环绕”义,此用法“共”早于“拱”,“拱”后来取代“共”单独表此义。它们可能有古今字的关系。2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馔”,释文:“郑作,馂?。”集解引马注作“馔”。案:上古“馔”床母元部,“馂”精母文部。说文 食部:“籑,具食也。馔,籑或从巽。”段注以马作“馔”为古论,郑作“馂”为鲁论。仪礼 特牲馈食礼及有司彻注并云:“古文,籑?,皆作,馂?。”说文 食部“籑”字,段注曰:“礼记之字,于礼经皆从今文,而皆作,馂?,疑仪礼注当云,今文,籑?皆作,馂?。

4、?”故从“馔”为古论。说文无“馂”字。3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释文:“郑本作,措?。”吐阿 363 号墓八/一号作“措”。十三经注疏 阮校记云:“,措?正字,古经传多假,错?为之。”集解引包注作“错”。案:“错”、“措”两字上古音同,均为清母铎部。按照文意,“措”为正字。4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释文:“郑本作,可知?。”吐阿 363 号墓八/一号同。石经亦无“也”字。5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释文:“郑本作,主?。”吐阿 363 号墓八/一号正作“主”。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同。集解引孔注作“社”。案:“社”上古禅母鱼部,“主”上古章母侯部。刘宝楠论语正义考证云:“是

5、古论作,问社?,郑君据鲁论作,问主?。”6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释文:“郑本作,敌?。”吐阿 363 号墓八/一号作“适”。案:“敌”上古定母锡部,“适”上古书母锡部。说文 攵部“敌”字段玉裁注:“古多假借,适?为,敌?。”说文 辵部“适”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6 页 -字,朱骏声通训定声云:“,适?,假借为,敌?。”7雍也: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释文:“郑本无,则吾?二字。”吐阿 184 号墓一二号残存“则”字,应与何本同。此可证郑注当时已有不同抄本。8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释文:“郑本作,宴?。”S612

6、2 号作“燕”。阮校记:“,宴?正字,,燕?假借字。”案:“宴”、“燕”上古音同,均为影母元部。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注云:“,宴?,石经为古文,燕?字。”据此从“宴”为古文。9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释文:“郑本无,病?字。”P2510 号有“病”字。阮校云:“案集解于子罕篇始释,病?,则此有,病?字,非。”今案:“病”字盖因子罕篇“子疾病”而衍。10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释文:“郑或作,悾悾?。”P2510 号作“空空”。集解引孔注作“空空”。案:“或作”可见当时郑注别本有同今本者,今P2510 号亦可证。按文意,作“悾悾”(诚悫貌)为长。古多有假“空空”作“悾悾”者,如大戴礼 主言篇

7、“商悫,女憧,妇空空”、吕氏春秋 下贤篇“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空空”并即“悾悾”。11子罕:子见齐衰者,冕衣裳与瞽者。释文:“郑本作,弁?。云鲁读,弁?为,絻?,今从古。”案:P2510 号作“弁”。集解引包注作“冕”。刘宝楠论语正义曰:“,冕?,与,絻?同。”12乡党: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释文:“郑本作,弁?。”13先进:吾以女为死矣。释文:“郑本作,已?。”案:古“已”、“以”通,据文意,作“以”为长。史记 孔子世家亦作“吾以女为死矣”。14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释文:“郑本作,饥?。”案:“饑”上古见母微部,“饥”上古见母脂部。“饥”表“饿”义,“饑”表“灾荒”义,两

8、字本不混同,但古常通用。15先进:异乎三子之撰。释文:“郑作,僎?。”集解引孔注作“撰”。案:“撰”、“僎”上古音同,均为崇母元部。两字音同义近,古可通假。广雅 释诂三:“撰,具也。”王念孙疏证:“撰、僎、譔并通。”16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释文:“郑本作,馈?。鲁读,馈?为,归?,今从古。”集解引包注作“归”。17颜渊:年饑,用不足,如之何?释文:“郑本作,饥?。”同第 15。18子路:有是哉,子之迂也!释文:“郑本作,于?。”集解引包注作“迂”。案:史记 孔子世家作“迂”。19.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释文:“郑本作,弓?,云,直人名弓?。”集解引孔注作“躬”。孔

9、注云:“直躬,直身而行。”“躬”上古见母冬部,“弓”上古见母蒸部。韩非子 五蠹篇、吕氏春秋均作“直躬”。20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与?释文:“郑作,丘何是?。”无“为”字。21宪问:子贡方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6 页 -释文:“郑本作,谤?。”集解引孔注作“方”。“方”上古帮母阳部,“谤”上古帮母阳部。论语正义引卢文弨论语考证:“古论,谤?字作,方?,盖以声近通借。”说文 方部“方”字朱骏声通训定声云:“,方?,假借为,谤?。”22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释文:“郑本作,粻?。”案:“粮”上古来母阳部,“粻”上古知母阳部。两字音义皆近,古可通

10、,诗 大雅 崧高“以峙其粻”,郑笺:“粻,粮也。”说文无“粻”字。史记 孔子世家作“绝粮”。23 卫灵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释文:“集解 无此章,郑本有,云古皆无此章。”案:“古”前有“皆”字,疑“古”字前脱“齐”,此盖以鲁校古、齐。24 季氏:而谋动干戈于邦内。释文:“郑本作,封?。”案:此为避汉高祖讳而改,“帮”、“封”两字上古音同,均为帮母东部。25 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释文:“郑本作,馈?,鲁读,馈?为,归?,今从古。”26 阳货:恶徼以为知者。释文:“郑本作,绞?。”集解引孔注作“徼”。案:“绞”、“徼”两字上古音同,均为见母宵部。27 微子:齐人归女

11、乐,季桓子受之。释文:“郑作,馈?。”28 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释文:“郑本作,悠悠?。”集解引孔注作“滔滔”。“滔”上古透母幽部,“悠”上古喻母幽部。阮校云:“案史记 孔子世家亦作,悠悠?,文选 晋纪总论注引孔注云,悠悠者,周流之貌也?,郑注作,悠悠?,亦从古论。今注中仍作,滔滔?,当是何晏从鲁论妄改。”今案:史记集解亦引孔注“悠悠者,周流之貌也”,可证阮说。29 微子: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释文:“郑作,侏张?。”“朱”、“侏”两字上古音同,均为章母侯部。可以看出,第 2 条郑注与马注异,第 5、10、19、21、26、28 条郑注与孔注异,故与古不同,盖为郑氏从

12、鲁或从齐之处。第1、3、4、11、16、18 条共 6 处与包注异,其中第 4 条为虚字之别,可忽略不计,第11 与 16 条为释文所载古鲁之别(第12、25、27 条亦是),第 1、3、18 条则不知从古从齐,已不可考。这些异文大多是用字的不同,所涉及的两字上古音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有一些通过文献证明可以通假;少数几条没有音近关系,而属于文句的不同,如4、7、9、20、23,有的可能是传抄之误。罗振玉 郑注 至残卷跋云:“反复考之,释文所举郑氏校正诸字,则皆改鲁从古,无一从齐者,始悟此卷(P2510 号)所谓,孔氏本?者,乃据孔氏古论改正张侯鲁论;而何、皇诸家谓考校齐、鲁者,盖,张禹本受鲁论,

13、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则不异兼采齐论,其实固仅据 古 以正鲁也。”罗说有一定道理。敦煌郑注残卷与今本所有异文,包括释文所载鲁、古之异者,皆不见其言从齐。另敦煌郑注残卷与今本异文更多,从上文也可以看出,郑注在当时已有不同版本,考虑到残卷历经辗转,有传抄之误,本文不一一分析。通过以上异文分析,我们认为文献所载郑注的性质可信,即郑氏杂糅三论而成注,故郑注不能单纯作为三家中某一家的材料,而要根据不同材料具体分析。又隋书 经籍志“论语十卷,郑玄注”下云:“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6 页 -清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顾怀三

14、补后汉书艺文志、姚振宗后汉艺文志皆据此著录。侯志云:“诸书皆但言康成以齐、古校正鲁论,未闻别撰古文注,且古文与鲁论不同者亦不过两子张及四百余字之异,既注鲁论,亦无容别注古文也,然七录所有,姑存疑。”可见侯氏持否定态度。顾志云:“何晏集解序,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是玄未尝别注古文论语也。”亦断然否定。姚志则云:“马氏(融)注孔氏(安国)古文论语,郑或受之马,就马本而为之注。”则又持怀疑态度。今案:从以上所列异文分析,郑注既有与包注(鲁论)不合者,也有与孔注、马注(古论)不合者,故郑注当不单纯属于三论之任一种,而是杂糅三论为之注,故郑玄注古文论语说还有待考证。郑注作为论语古注之一,我们

15、以郑注残卷和何晏引郑注为材料进行考察,发现其具有别于他家的鲜明特色。一是以训诂为中心,兼以阐发义理。解释难字是训诂之必需,无需多言。但郑注不限于实词的义训,还兼及音注及虚词训释。如八佾“从之,纯如,皦如,绎如也。”郑注:“从,读曰纵。”以直音法注音。里仁“苟志于仁矣”,郑注:“苟,比且也。”此为虚词训释。此外,郑注非常注重经典思想内容的分析。对于解释对象不仅仅注释其语言本身外露的意义,而且还深入发掘其隐含的意蕴,此即义理阐发,可分两类,一是注家自身的体会,比较常见,如为政“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郑注:“言欲使人如此,在上者所以临教之庄严。”另一种为典籍所蕴含,需注家加

16、以挖掘阐发。此为郑注一大突出特色。论语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其间有许多隐含义皆通过比喻义来表达,注家则不能囿于原文字面意思,而要发掘其内涵义。如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郑注:“大车,柏车;小车,羊车。輗穿辕端(下缺),軏因辕端以节之。车待輗軏而行之,犹人之(下缺)。”(为示比较,下划线为笔者所加。)而集解引包注:“大车,牛车。輗者,辕端横木,以缚轭。小车,驷马车。軏者,辕端上曲钩衡。”显然,包注仅囿于文本,而郑注则更高一筹,揭示了其比喻义。又如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郑注:“逝,往也。言人年往如水之流行,伤有道而不见用也。”集解引包注:“逝,往也。言凡往也者如川之流。”郑

17、注这种特色,何晏本人在集解里有所继承。如雍也:“犂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郑注:“犂牛,杂毛不纯色。骍,赤也。仲弓贤而父不肖,其意若自退然,故告之,以此进之。”集解何注:“犂,杂文。骍,赤也。角者,角周正,中牺牲。虽欲以其所全犂而不用,山川宁肯舍之乎?言父虽不善,不言于子之美。”又如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郑注:“雕,伤也,病也。喻贤者虽遭困厄,不改其操行也。”集解何注:“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雕伤:平岁则众木亦有不死者,故虽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郑注的第二大特点是注重名物、制度的训释,这也是经典注释必备的

18、工作。只要涉及到历史、名物、典章等知识,读者与文本之间总有距离,需注者加以解释。郑玄于此特出,我们在此着重分析其“以礼注经”的特色,郑注非常注重礼仪制度的诠释和阐发。“与诸家论语相比较,这一点,可以说是郑注显著的特色。”乡党一章此点尤为明显。郑注它处这种特色也不少见。据笔者统计,除乡党 之外,郑注残卷还有12 处之多,如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郑注:“易,犹简 ,本意失于(下缺)。丧,失于简略,不如哀戚。礼记曰:,斩衰之哭,若往而不返;之哭,若往而不返;大功之哭,三曲,而小功、缌麻、哀容可。?“集解引包注:”易,和易也。言礼之本意,失于奢,不如俭;丧,失于和易,不如哀戚

19、。”又如颜渊:“有若对曰:,盍彻乎??”郑注:“周礼:,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谓天下之通法。”集解引此注时改为:“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谓天下之通法。”改动虽微,然立意迥异。郑注特色之三是其不囿一师,博采众长,继承创新的学风。郑玄先习今文经学,后从马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6 页 -融学古文经学,为其综合学风奠定了基础。从郑注残卷来看,郑注大量直接或间接引用包注和马注,不拘一家之说。如八佾“吾不与祭,如不祭”注,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注等皆与包注同。又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郑注:“旅,祭名。礼,诸侯祭山

20、川(下缺)陪臣而祭泰山,非礼也。冉有(下缺)时仕于季氏。救,犹止也。”集解引马注:“旅,祭名也。礼,诸侯祭山川在其封内者。今陪臣祭泰山,非礼也。冉有,弟子冉求,时仕于季氏。救,犹止也。”除虚字增减外,二注实同,绝非偶然。然郑氏虽继承前人之说也有所创新,上文所举子罕“逝者如斯夫”注亦可证。郑注的第四个特色是善用比较。“一是对不同系统的经典原文进行校勘,选出正确的底本;二是根据当时的事物和制度,说明古代的事物和制度。”金谷治氏论述甚详,此从略。郑注的第五大特色是注重交代孔子言行的背景。先看下面这些例子。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集解引马注曰:“倩,笑貌。盼,动目

21、貌。绚,文貌。以上二句在卫风 硕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也。”郑注:“言有好如是,欲以洁白以礼成而嫁之。此三句诗之言。问之者,疾时淫风大行,嫁娶多不以礼者。”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郑注:“公冶长,孔子弟子。缧绁,徽纆之属,所以执缚罪人之绳索。冶长尝以他人之罪,为持法吏所并制,时人或辱之,故孔子解焉。”集解引孔注曰:“公冶长,弟子,鲁人也,名长。缧,黑索,绁,挛也,所以拘罪人。”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郑注:“儒主教训,为师也。子夏性急,教训君子之人则可,教训小人则愠恚,故戒之。”集解引孔注曰:“君子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

22、从以上所举之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郑注文字多于它注,其中蕴涵着话语背景。郑氏尽可能具体阐明孔子的言行及环境,表现出的是非常真实的历史的孔子形象。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中孔子及他人言行本身并非是超越时空的,它们有其产生的现实环境和特殊历史背景,郑注不像同时的它注及其后注那样无谓地把孔子拔高,高度抽象化,从而使不具有普遍意义的话语具有普遍意义,使之脱离具体实际,而成为生硬的教条。“论语的解释,随着儒教的权威化,普遍化,更多地具有被理解为超历史一般性的倾向。在何晏集解 中已经如此,在朱子的 集注 中则更甚。”郑注再现了作为历史真实的孔子,同后世异化的孔子相比,郑注无疑对研究孔子思想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23、又如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郑注:“林放,鲁人。(下缺)者,疾时人失(下缺)。”虽不完整,但可以看出,郑玄交代了孔子称“大哉问”的原因。而集解仅引:“郑曰:林放,鲁人。”何氏删去现实环境不提,后世读者就不明白孔子称赞林放的背后原因,已拔高了孔子形象。公冶长:“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郑注:“问仁而曰不知者,讥武伯不能用仁,而空(下缺)问之。”集解引孔注曰:“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郑玄所言,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的真实的孔子形象,而孔注则空发义理,反映的是哲学家的孔子形象。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郑注:“加我数年,年五十以学此易

24、,其义理可以无大过。孔子时年卅五六,好易,习读不敢懈倦,汲汲然,自恐不能究竟其意,故云然也。”集解 何自注:“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两相比较,由于郑注交代了孔子此语的历史背景,故对于“大过”的理解语何氏全异,显然何氏抽象拔高了。由此观之,由于郑注有很现实的对话情景的规定,孔子的语录就不能被抽象地展开作为一般定理,而是被限定在现实的历史背景之下。回到第二点,其实以礼注经亦有再现历史真实的作用。郑氏在注中屡次直引或暗引礼仪制度,实际上也是为孔子言行规定一个具体的现实环境。这种作法我们认为不始于郑玄。试证如下。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

25、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集解引马注:“孰,谁也。佾,列也。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八人为列,八八六十四人。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也有八佾之舞。季桓子僭于其家庙舞之,故孔子讥之。”马注除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6 页 -疏通经文之外,还详细交代了礼仪制度和当时的现实环境。又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集解引马注:“旅,祭名也。礼,诸侯祭山川在封内者。今陪臣祭泰山,非礼也。冉有,弟子冉求,时仕于季氏。救,犹止也。”马注交代了祭礼的礼仪,还交代了冉有的情况,已超出了纯粹的经文疏解。而郑注与马注全同,当为沿袭马注。宪问:“南宫适问

26、于孔子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集解引马注曰:“禹尽力于沟洫,稷播百谷,故曰躬稼。禹及其身,稷及后世,皆王。适意欲以禹、稷比孔子,孔子谦,故不答也。”这样一交代,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文原旨。由上所举例子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证明,郑注继承了马注的特色。然而,我们遍检集解所引马注及清人辑本,乡党一章马注甚少,不能反映“以礼注经”之特色,而其余章也非大量交代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具体背景,故我们作保守的估计,这种特色在马注中已初露端倪,而郑注则将其发挥。郑玄曾从马融问学,两人都遍注群经,故我们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随着儒学的显赫和孔子的神化,这种特色渐趋消逝。参考文献:1 经典释文 M.北京

27、:中华书局,1983.2 论语注疏 M.北京:中华书局,1980.3 论语正义 M.北京:中华书局,1990.4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 金石萃编 M.北京:中国书店,1985.6 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5.7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8 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9 定州汉墓竹简论语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10 陈绂.论语郑注与朱注比较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6(1).11 邓军,李萍.郑玄随文释义的语境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6).12 匡鹏飞.论语郑

28、玄与朱熹解释之比较J.孔子研究,2001(4).The Comparison of the Annotation of Analects between Zhengxuan?s and Others?TIAN Chun-lai(Chinese Department,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Abstract:The Annotation of Analects by Zhengxuan(论语 郑注)was published bas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kinds of A

29、nalects in Han Dynasty.Comparing other contemporary annotations of Analects,we can find that it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ds and deeds of Confucius.It actually reoccur red the historical Confucius?image.Key words:The Annotation of Analects by Zhengxuan and others;Han Dynasty;Comparison(责任编辑:李德山)作者简介:田春来(1978),男,湖北巴东人,土家族,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汉语史。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6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