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类行为及社会环境16章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 社会行为:指二人或更多人藉彼此沟通、互动,在社会环境中调适良好,所展现之活动。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以及人类如何组织成单位的方法。单位诸如家庭、团体、社区、文化及社会阶段及阶层。3. 角色:是指及某一特殊社会位置相关联的行为模式。依照取得该一角色或地位的方式,可区分为归属的角色或地位及赢得的角色或地位。在人生过程中从幼年到老年,各人在不同阶段所担当的角色不同,社会地位及赋予的工作责任均不相同。4. 常模:经由观察或测试一团体全体成员的行为,所订定的行为标准,称之。有了这种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才能了解个人行为是否合于社会期望。5. 社 会 化
2、:是个人从婴儿时期起逐渐被模塑成为社会分子的过程,亦即是社会对个人传授其文化、生活模式及团体价值的过程。6. 镜中之自我:社会学家顾里所创立。表示本人在他人面前所表现的行为,由于他人的反应及态度,使本人了解自我,因而产生一种满意或是羞愧的行为。7. 参考团体:指个人选择某种团体当模仿或指导的对象,作为其判断及行动的参考,也就是说被个人用作为行为评价标准的社会团体。8. 认同作用:认同作用是一种概念,是被模仿人对模仿者有直接明示及永久性的影响,换言之,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对他人的人格发生持久性的模仿学习。9. 观 察 法:观察法可分成自然观察法及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就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3、观察,而实验研究法又称为实验室研究,系属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10. 调 查 法:设计问卷对一特定对象的人做系统性的研究,是一种横断面的研究设计。11. 文化比较研究:从前译为泛文化比较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利用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为样本,以其资料作比较研究,以便验证对人类行为的假设。12. 社会计量法:从表面上看来,此研究法是测量人际关系的技术,而实际应用上,他是用来评量某一个团体中的人际吸引及排斥的工具。第二章 婴儿及幼儿期1. 超我:源自于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超我类似于道德观念,是良知、是非对错观念,以及一种特定文化的价值观。2. 口欲期:佛洛依德心理及性理论中的第一阶段,口欲期是婴儿时期主
4、要的活动,是及口腔有关的,包括吃、玩、发声以及探索周围的环境。3. 依恋感理论:提出爱的需求及依恋感理论者,要为包尔贝。另立柏尔、郝威、哈罗、史匹兹等人也提出相似看法或试验。他们强调:婴幼儿需要照顾者(主要为母亲)爱抚养育,二者是互动且相互影响的。4. 感觉动作期:感觉动作期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第一期,婴儿从最原始的反射性操作,改变到运用感觉及动作来认知,所谓的感觉是指视、嗅、听、味、触五种感觉、动作指触、摸、咬等。5. 过度抑制儿童:超我功能太强,自我也调适不了,因此本我被压抑,则为海威特及金根士所称之过度压抑儿童。6. 归属的角色、地位:婴儿刚出生,便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诸如家庭的社会经济
5、地位、双亲的年龄、家庭的成员以及婴儿的性别、排行等对他已经有了一些规定的作用,使他获得归属的角色及地位。7. 口吃:由于喉咙及横隔膜或舌上饥肉茎峦而引起的迟疑、重复的语言。8. 自闭症:自闭症的幼儿特征是不及别人沟通以及相当退缩。这些儿童表现出社会撤退、冷漠、强迫行为,以及语言方面的缺陷。9. 饮食挑剔:21个月到六岁未满的婴幼儿,几乎半数以上都有饮食挑剔的问题,不喜欢吃若干种食物。10. 游戏发音期:六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牙牙学语,他连续不断的发音当作一种游戏,称之为游戏发音期。11. 学来的无助感:此学说由赛利门所创立的,他认为当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无力担当时,就会发生无助感心理状态,而孩子能
6、力之不适应,是因为学来的无助感所导致的结果。12. 分离及分别化理论:马哈拉的分离及个别化理论认为每个人会渐渐的从及真实世界的关系中建立一种分离感或分离意识,这过程涉及到自己及主要心爱的对象分开的认知。第三章 儿童期1. 自卑:爱力克森生命周期里,第四阶段的不良特征。他指出儿童若未养成勤学的习惯,学习动机不强,以致于学习成效差,及同学相比较成绩落后,因此发展成为自卑。2. 模塑理论:由庞杜拉提出之理论,他认为人类有许多的行为是观察一个行为模式而习得的。3. 受虐儿童:指遭受到包括身体方面的虐待、忽视、性虐待等之儿童。4. 正式运作期:皮亚杰认知理论的第四期,亦是最后一期,只要的特质在于儿童已学
7、会用思考来考虑任何事情,他学会运用理则、分析、回想等方式,并能做出许多假设。5. 自我实现理论:由马士洛创立之学说。他认为自我实现是个人内在一种倾向或动机,想要充分展现其潜能及才华,以便能达到最佳的成就。自我实现是人类动机中的最高层面,马士洛将人类动机芬等级,最低层级是满足生理需求,诸如饥而食、渴而饮。6. 行为加强理论:史金纳认为儿童是外向或是内向,其行为是爱说话、展现才华或是镇静、含蓄,都是父母加强的结果。7. 习惯时期:柯白葛的到达发展理论,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多数会遵守成人(家长、老师)的命令,学校所订的规矩,举凡是非对错,以及应该如何做,大致会遵照别人所订出的一些习惯,而不是凭自己思考
8、过程。8. 巅峰经验:马士洛认为当个蕤成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或者是人生过程中难得的欢愉兴奋的经验。自我实现的人将其潜力充分利用,比一般人有较多的巅峰经验,而巅峰经验是短暂的。9. 符号的方式:布鲁纳的认知理论真为学龄儿童迄成年期是符号方式,这市他认知理论的最一个阶段,他认为儿童进入小学后才会应用符号,并能依照文法规则操纵符号。10. 具体运作期:据皮亚杰的理论,从七岁到十一岁是具体运作期,这期主要的发展是儿童可不经由接触或是掌握某种事物,就能想起这种事物及其关系。11. 年轻时期理论:赛立文创设了年轻时期理论,他所谓的年轻时期主要是指六岁及十二岁。该理论描述学童自入小学之后,在同辈关系中妥协及竞
9、争。学童们及其它同学交往中,学习到新的沟通方式,取及予,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学校生活并不提供爱的需要和满足,而是以其它同学作为真正的参考团体,以其才能和同学竞争,这时期同辈团体是一个新的团体,他对学童提供了以下之服务:(一)凡市成人不接受该学童,同学们会接受他。(二)功课好的同学会被同学接受,功课差的就会遭到拒绝。12. 儿童自我实现权理论:威克逊提出儿童的自我实现全理论,他认为儿童知该项权利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社会应重视儿童,应设法满足其需求,发挥其特长方能使将来社会发展更进步。第四章 青少年期1. 生殖期:佛洛依德所创之心理及性的理论最后一期,是青少年及成年期行为特质。生殖期的青少年欲力已
10、经扩展到整个生殖系统,是有能力追求异性,获得性经验而生殖。2. 规范缺失理论:梅尔顿的规范缺失理论,认为社会秩序混乱涉及一种整合,倾向于分裂或是缺乏文化目标获规范,即社会里某些个人或团体不能经由合法规范所允许的手段来达成目标。3. 机会理论:克劳瓦及奥林的机会理论指出社会中散布合法或不合法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将决定偏差的方式,低层的人民犯罪率高,他们期望能获得中产接度的生活水准,却无法获得合法的机会,乃转向不合法的机会而犯法。4. 身份对角色混淆:爱力克森生命周期理论之第五期青少年的特征。这时期良好的特征身分是个人对自己了解;不良的特征视角色混淆,亦称身分扩散或身分迷惘,意指个人的自我是不整合
11、的。5. 犯罪的自我概念:6. 犯罪次文化理论:柯汉的犯罪次文化理论指出,在犯罪率高的社区里,那些导向于罪犯的价值观点、态度及行为模式,是代代相传的,形成一种次文化,社区居民朝夕相处,时常接触到这种次文化,所以犯罪行为才会互相传播。7. 收敛性创作:意指达成结论,就是龙冠海教授所指出的综合的观点。8. 身份扩散:爱力克森人生周期理论之第五期青少年的特征。这时期良好的特征身分是个人对自己了解;不良的特征视角色混淆,亦称身分扩散或身分迷惘,意指个人的自我是不整合的。9. 青春偶像收集癖:青少年无论男女,将零用钱买电影及电视明星的照片及海报,他们所喜欢的偶像多数是异性,这表示他们已经对单独的异性感到
12、兴趣,但尚未有能力、时间、经济、机缘交易性朋友,所以建立了收集异性偶像的兴趣。10. 差别联结理论:苏萨兰所创的差别联结理论,认为犯罪行为和其它行为一样都式从学习得来的,尤其是个人所亲密归属的团体中最容易学习。11. 卷标理论:李玛特及贝克尔所创立,卷标理论认为个人有可能偶然或是经常有偏差行为,如果没被人发现,就不会被公认为偏差的病态的,若是偏差行为一但被发现,往往就被加上了坏的卷标,就会导致另外的更严重的偏差行为。12. 扩散性创作:意指将许多已知的事实创成新的,或是多种的关系。龙冠海教授所表示的分析的观点及扩散性创作同义,这种创作直接包括创造性的思考。第五章成年期1. 原则期:柯白葛所创造
13、的道德发展理论,成年期正处于第三时期的原则期,这时期的成年人已具有内部的行为守则,这是基于个人的思考及分析而获得的。2. 再社会化:当所担任的新角色完全不同于原来的角色,个人就必须改变原来社会化的模式,成为新角的社会化模式。3. 角色期盼:是只对某特定角色的期望,角色期盼及社会及文化所赞许的行为有关。4. 母子寮:日本为了丧偶或是离婚母亲为家长的单亲家庭,尤其是年轻母亲扶育幼年子女又没有亲属可以照顾者,而建立了母子寮。5.幸福家庭五经观:五经观包括包括:生物观点、经济学观点、社会学观点、心理学观点、哲学观点。后两项,心理学观点重视婚姻感情基础彼此相爱,哲学观点指人生观,人生理想及价值观念等等,
14、即是这里所指的精神生活。7. 亲密对孤独:爱力克森的人生周期理论第六时期,良好的特质是亲密,不良特质是孤独。据艾力克森表示成人必须将其本身的意识及他人的意识相融合,才会达到亲和的关系;反之,成人若不能将其整个自我及他人的自我相融合,就会产生孤独。9. 社会参及:指个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加入社会团体,社会参及是个人社会地位的表征。人生过程中,成年及中年时期的社会参及最多。10.社会流动:指社会位置的改变,是社会分子由一团体移至另一个团体的现象,通常可分两类:(一)横的流动:其位置虽然更换,但社会地位仍相同。(二)纵的流动,指不同社会地位或社会阶层上的流动,又可分成上升及下降的流动。11.夫妻之爱
15、:奥夫纳阐释夫妻只爱应兼具精神方面的爱,手足之情及性爱。12.双薪家庭:13.单身条款:企业明定之不聘用已婚妇女,已进用之未婚女性一但结婚立刻遭解雇之陋规。第六章中年期1. 更年期:更年期可分成(一)女性更年期:意指妇女经停止,也就是指生殖能力停止的意义。(二)男性的更年期,意指重要的转泪时期,男性的更年期没有明显的标志(类似停经)所以当事人并不会发现,必须检查才能发现。2. 老花眼:中年早期视力退化,因晶状体去弹性所致。3. 同性恋:指及同性别的人发生性关系。4. 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所包括的能力可能是由人类的精神结构及心理架构所构成,包括记忆力、推理能力、联想力,这种囊力中年期渐衰退。5.
16、怕成就感:女性为求婚姻美满,在事业上不敢超越丈夫,有所谓的怕成就感。6. 暂时休息服务:少数因角色及工作量的改变觉得无法承担,必须史照顾者到暂时的休息,鼓励其它家人分担部份照顾工作,此外也可以向社会福利机构申请,由该机构定期派员至家里服务病患,让照顾者可以获得暂时的休假。8. 趋老期:意指衰退较缓慢,仍有方法弥补其衰退。9. 痴呆症:是一种脑部退化性病变导致记忆力及新至逐渐丧失,病情既展示伴随脑细胞逐渐破坏,而由不正常物质取而代之。10. 双性恋:指这些人有同性恋情也有对异性的恋情,称之为双性恋,或是异性恋。11. 晶体智力:它主要取决于正向的学习经验(包括所有会增进个人在常识方面的区别力,动
17、机、和个人调适能力),此种能力中年期仍有增进。12. 隔代教育:祖父母扶育及管教孙儿女的方式及父母扶育及管教的方式不甚相同,学者称之为隔代教育。13. 压力性尿失禁:打喷涕、咳嗽或是售惊时,尿道扩约饥失控,而有尿失禁现象,可以藉操作骨盆收缩运动及予改善。14. 更年期以后时期:发生脑下垂体顾舵活动,导致血管运动及新陈代谢的困扰。15. 更年期以前时期:月经不规则,并且发生神经或情绪方面的困扰。16章重点第一章绪论【摘要重点】行为的分类。1、依照行为的范围分:(1)广义的行为:包含一切外显的行为以及内蕴的行为。(2)狭义的行为:指一切能够被观察到的外显行为。相关学说:勃鲁诺表示行为可以分成在内的
18、、秘密的,以及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他将外显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公开的,可以观察到的,另一类却是不让人看到的,秘密的,例如间谍或是其它从事保密工作的某些行为。2、依照先天获得或后天学习或适应环境而获得的行为分:(1)本能或天赋的才能:个体获得这些行为不需要经过学习,多数是本能或由遗传所获得。(2)适应行为:指个体后天习得,或适应环境而获得的行为。相关学说:贝丽生及史坦纳解释适应行为是:有机体动作的方法合乎环境的要求,并满足本身的需要。3、以行为是否符合常模、社会标准或规范分:(1)正常行为(特征包括):1.符合社会文化赞许标准的行为,或个人的行为及大多数行为良好者相似或一致的。2.行为的发展是符合
19、个人的身理、心理的发展。3.个人生理、心理、情绪、社会的发展及适应是良好平衡的。(2)偏差行为(特征包括):1.违反或是不符合社会文化赞许标准的行为,或是个人的行为及多数行为良好者不相似或不一致。2.行为的发展是不符合个人的身理、心理的发展。3.个人生理、心理、情绪、社会的发展及适应是不佳、不平衡的。4、以行为的功能分:(1)生理行为:个人维持生理功能的行为,诸如饮食、呼吸等。(2)精神行为:个人有思想、意念、期望、动机、信仰等行为。(3)情绪行为:指愤怒、忧虑、忌妒、恐惧、爱、快乐等心理状态统称之为情绪。(4)社会行为:指两人或是更多的人藉由彼此间的沟通、互动在社会环境中调适良好所展现的行为
20、。行为的发展。(p.5)1、社会学的观点 社会学家汤麦斯(Thomas):任何价值观念,均可引起个人的行为趋势(心理态度),态度决定之后,就有行为表现。因此,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行为,均为态度及价值观念之间的联系。2、心理学的观点 心理学家桑戴克(Thorndike):提出联结主义理论,试图说明刺激、反应的关系,人接受刺激反应到神经中枢,产生行为反应。其效果律则是用来解释行为或学习中的改变。当代重视行为科学的理由。(p.7-8)1、20世纪下半期全世界人口急剧增加,速度也愈来愈快。人口快速的增加,导致资源及机会的不足。人类求生存及发展的竞争空前激烈,容易致心理及行为之失衡,所以要加以研究。2、人类
21、行为受环境影响而作适当的调整,另方面人类行为也会冲击到环境,使它转变。社会上有许多问题受行为或环境的影响,其影响有多大,能否予以改善,必须加以考察及研究。3、有关人类服务之各学科,诸如社会工作、教育、护理、经济、政治、心理等学科,学生必须先了解人类行为,以及人在环境中的运作,然后才能作有效的服务。行为科学必须符合以下两种条件:1.此学科必须是研究人类行为的2. 必须应用科学方法做研究。行为科学是整合了许多学科而来,主要的科系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p.9)1、人的遗传特质及生理、心理状态:(1)遗传秉赋:智能的高低、体质的强弱、疾病、气质及行为趋势。(2)生理状况:
22、个人身体的本质、仪表、动作的能力、智能及才干等等。(3)心理状况:个人的人格类型、性向、自我概念、情绪、动机等等。2、物质环境:指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房屋、所走的道路、所吃的食物,一切题供人类物质生 活的环境。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及人类如何组织成单位的方式,而单位包括了家庭、团体、社区、文化、社会阶段及阶层等。社会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知识(理论)。(p.10-11)人类所处的环境对其成长、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尤其幼年时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会妨碍日后的成就。1、角色:是指及某一特殊社会位置相关联的行为模式。依照取得该一角色或地位的方式,可区分为归属的角色或地位及赢得的角色或地位。2、常模:经由
23、观察或测试一团体全体成员的行为,所订定的行为标准,称之。有了这种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才能了解个人行为是否合于社会期望。3、社会化:是将个人模塑成为社会分子的过程,亦即是社会对个人传授其文化、生活模式及团体价值的过程。个人经由社会化的过程,将其所属团体的常模内化成为其行为的一部分,个人经过此过程学会了许多社会所赞许的行为,但仍保持一个独特的自我。4、自我概念:系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评价。5、参考团体:指个人选择某种团体当作模仿或指导的对象作为其判断及行动的参考,也就是说被个人用作为其行为评价标准的社会团体。环境影响行为的定则。(p.14)人类一生中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环境改变影响行为转变之程度各不
24、相同,自出生至幼儿期环境之影响最大。1、在个人的人格模式尚未充分定型,社会发展亦未成熟,则社会环境影响人类行为较多。反之,个人的身心发展均已成熟,则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少。2、环境之转变程度极为重大或对个人造成严重损害,影响个人行为较多。3、在某一特定社会环境内,许多人受到长期的亲身经历,会形成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或人格特质。4、幼年时期由于环境不良,所导致的行为偏差,会形成人格的基础,以致终生很难纠正。即使成年后环境甚佳,其情绪及行为之偏差依然存在。人类行为影响社会环境的先决条件及方法。(p.16-7)1、先建立一套改革的理论、计画或方案。2、该项理论、计画或方案对民生有裨益、为大众所接受,且
25、办理切实可行。3、应用良好的方法,如应用社会运动、社会革新等方法予以改善。社会及行为研究方法。(p.16-24)1、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就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2)实验观察法或实验室研究:从事此研究法者,在理论上应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 1. 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及所需的相关知识,必须具有相当的基础。 2. 对一般科学方法所需知识,必须具有相当基础。完整实验需具备下列步骤:确定实验问题列举实验假设设计实验进程确定实验对象选择实验工具进行实验观察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一特定对象的人做系统性的研究,是一种横断面研究。3、溯源研究法:又称事后回溯研究,有一些人类发
26、展方面的问题必须从其根源中详细探究,研究者常以现成既有的资料从事研究工作。4、文化比较研究:从前译为泛文化比较法。这种研究法是利用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为样本,以其资料做比较研究,以便验证对人类行为的假设。5、社会计量法:他是评估某一团体中人际吸引或是排斥的工具。6、测验量表法。自然观察法的种类及优缺点。(p.16-17)种类1、无结构非参及的观察aj、无结构参及的观察3、有结构的观察优点1、可以当时实地观察到现象或行为的发生。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导或不便报导对象的数据。3、假如在特殊的设计下,如使用单向透视玻璃,或特别情境下,如观察者亦为被观察群中之一员,观察者不为被观察对象所注意,因此可以在
27、最自然情况下行动,由此观察得到的资料是最真确的。缺点1、可能在现场做自然观察时,被观察者并不展现出欲观察的行为。2、有些人或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做直接观察的,如家庭纠纷。3、观察法只能看出一时间片段发生的行为,过去的事无法观察,将来的事也无法预测。调查法的优缺点。(p.18)优点1、这种方法可用于搜集大量资料。2、在费用方面或时间上比较经济。3、所搜集资料准确性较高。缺点1、问卷调查仅是意见、价值观点的探讨,比较不深入。2、大多数的调查是抽样调查,是否具有高度代表性颇有疑问,如有误差,可能严重影响调查正确性。3、访问员的素质、学识、技巧,以及做事负责态度等,都会影响被访问者是否诚实作答。溯源研
28、究法的优缺点。(p.18-19)优点1、因为资料是现成的,研究者可以省钱省力。2、大多数既有资料是长期累积的,研究者可以看出一件事情在时间序列上的长期发展。3、采用这种研究法可不必求取研究对象的合作。缺点1、保有资料者不肯合作,不愿提供资料,则研究者会一筹莫展,研究就无法完成。2、既有资料可能不够详实,或缺乏可靠性。3、运用统计资料从事研究时,还可能遭遇到当初资料收集者所用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不合当前研究之需要。文化比较研究的优缺点。(p.19-20)优点1、不但使研究者可免除单一文化狭窄范围的限制,又可以使研究者发现更多更广的人类行为实况。2、这种比较研究可提供一种类似实验研究方法。缺点或
29、困扰1、如何抽选民族样本。2、如何避免样本民族的历史相关。3、比较的单位如何确定。4、变项如何量化或评分。5、民族志是否可靠。人际吸引的理论。(p.20)1、相似论:指两人在种族、信仰、社经地位、能力、兴趣、需要、态度、价值等处,只要有一项或数项感到彼此相似,便可能相互吸引。2、互补论:人际互补的需要足以产生互相吸引的作用。3、互动论:人际互动愈频繁,彼此喜爱愈增。4、交换论:系根据经济学上投资及回报的原理来阐释人际吸引是由于个人间的报酬及代价关系。社会计量法的用途。(p.20)1、在教育上的应用:可用于分组、诊断、治疗及评鉴。2、在工作方面的应用:(1)领导才能的发现 (2)工作的分配 (3
30、)士气的考察3、学术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分析团体的结构。人类行为及社会环境知识的应用。(p.26)1、在学术探究方面:各相关科系的师资及学生可以用于教材或是重要的参考资料。2、在实务工作方面:各类专业从业人员从中习得知识,形成对案主辅导之重要参考。3、在日常生活方面:使监护者或双亲能够更了解子女,成年子女亦了解如何及老年父母调适,使家庭生活更美满。第二章 婴儿及幼儿期(婴儿:岁) 【摘要重点】 (幼儿:岁未满)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发展理论。(p.39-40)1、本我:是及生俱来的,是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概念,如饥而食、渴而饮、性欲的满足等。2、超我:类似于道德观念,是良知、是非对错观念,
31、以及一种特定文化的价值观。3、自我:是调和本我及超我的。本我、自我、超我三方面调和及运作得宜,个人的人格及行为才会健全,否则就会发生不良或犯罪行为或心理失调。婴儿对爱及依恋感的需求,哪些学者创立理论?(p.40-41)1、鲍尔贝(爱的需求以及依恋感理论):他指出从出生到三岁是个人一生中一段重要的时期,必须要有母亲的抚育及爱护。若这段时间剥夺了母亲的照顾、爱护,其生理、智能、社会发展均极迟缓,可能发生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病态。2、利博儿:他认为母亲抚育新生婴儿应附带有母爱的表示,例如拥抱或是抚摸,婴儿获得母亲的爱才有安全感及愉快的情绪,会促使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婴儿生理健康及建立健全人格。3
32、、郝威:他指出母亲及婴儿的接触是传神的,不知不觉的。4、哈罗:他的假猴妈妈的实验,假设拥抱及接触的快乐,是一种发展成爱的重要因素,抚育最原始的功能是及母亲的身体接触。5、史匹兹:婴儿时期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温柔的、爱的照顾。马哈拉的分离及个别化过程理论:每个人会渐渐的从及真实世界的关系中键力一种分离感或分离意识。这过程会涉及对自己及心爱的对象分开的认知。过程:1、正常的自闭:出生数周内,婴儿具有绝对原始的自恋特征。2、正常的共生:、个月,将自己及母亲视为一体,不能区分自我以及非自我。3、区分:个月,婴儿增加感官的运用,对外在世界做更多学习,获得许多相关物体的数据。4、练习:当婴儿学会爬,便有能力暂
33、时离开母亲,学会行走时,就练习动作及感觉以便对外界的世界及物品有更多的了解,能力渐增,分离及个别化意识就更强了。爱力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p.43-44)1、婴儿期:特征信任不信任。2、幼儿期(23岁):特征独立羞耻及疑虑。3、幼儿期(35岁):特征创造力或主动罪疚感。4、儿童期:特征勤奋自卑5、青少年期:特征身分角色混淆。6、成年期:特征亲密孤独。7、中年期:特征利他&自利。8、老年期:特征整合绝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45)1、感觉动作期:02岁2、准备动作期:27岁3、具体运作期:711岁4、正式运作期:11岁以上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p.45-6)1、扮演的方式(02岁)2、
34、形象的方式(26岁)3、符号的方式(7岁以上)佛洛伊德的心理及性理论。(p.46-7)1、口欲期:年龄:出生18个月 特征:刺激嘴部的经验获得快乐。2、肛欲期:年龄:18个月3岁 特征:主要的乐趣来自刺激肛门的经验。3、性器期:年龄:36岁 特征:快乐来自刺激性器官的经验。4、潜伏期:年龄:612岁 特征:压抑或否认性方面的需求。5、生殖期:年龄:青春期开始 特征:性成熟有性需求及生殖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要素。(p.49-50)1、认同作用:温区表示认同作用是一种概念,市被模仿人对模仿者有直接明示及永久的影响。种类:(1)类同的认同:模仿者仿效被模仿者,并有类似的行为。(2)互惠的认同:模
35、仿者及被模仿者有互相答应的行为。(3)消极的认同:模仿者非但不模仿被模仿者的行为,而且及其有相反的行为及反应。2、自我概念:(顾里镜中之自我):本人在他人面前所表现的行为,由于他人的态度及反应,使本人了解自我,因而产生一种满意或是羞惭的感觉。3、从游戏中逐渐接受他人的意见,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人扮演的角色:(米德概括化他人、主我、客我):说明了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他人对他的判断及期盼,形成了一种印象。以及个人的行为有完全照自己意见做的(主我),亦有个人接受他人意见及态度做的(客我)。幼儿的社会化必备的条件。(p.50)1、具有充足的学习机会。 2、幼儿学习的动机很强。妨碍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36、的家庭因素。(p.50)1、双亲个性孤僻冷漠,对待幼儿缺乏关爱。2、下层社经地位的双亲对子女忽视或拒绝。3、亲子关系不佳。4、双亲溺爱、纵容、或过分保护,使幼儿较难适应团体生活及遵守规范,对社会化发展亦有不利影响。柯白葛的道德发展理论。(p.50)1、道德以前时期(道德成规前期):婴幼儿时期。2、习惯时期(道德循规期):儿童及青少年时期。3、原则期(道德自律期):成年期。会导致幼儿失常的不利情况。(p.52-3)1、母爱的剥夺。2、幼儿期亲子关系过分紧密。3、亲子关系不足。4、亲子分离。5、父母离婚。6、受虐待或忽视。父母对于婴儿及幼儿应如何启发及管教。(p.51)1、母亲应该对婴幼爱护并抚育
37、周到。2、从出生就要开始对婴儿激励。3、父母对幼年子女应该适当的爱及管教。4、在幼儿期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5、在5岁左右父母要为孩子将入国民小学做准备。无助感症候群。(p.54)1、自主性反应减少导致心理动作发展迟缓。2、对认知产生消极的心态。3、进取的动机减弱,展现出被动的行为。4、发生在多重无法控制事件后的无助感反应会持续下去。5、食欲及社会化动机均将受到压抑,无法好好地照顾自己或接受刺激。6、生理方面的改变。婴儿及幼儿的行为问题。(p.55-59)1、自闭症5、惯用左手及使用一只眼视物2、饮食挑剔3、语言的缺陷及口吃4、沈默孤僻的幼儿自闭症幼儿的行为及治疗方针。(p.55
38、-6)行为1、不及任何人交谈,包括教师、双亲等。2、对成人的命令或嘱咐不理睬、不遵从。3、可能会做毫无意义、不快乐的游戏。4、可能有自虐待的行为。治疗方针系采取个别矫治的方式,引用行为修正策略,由一位治疗师对一位自闭儿谈话,要自闭儿应答。倘若自闭儿及治疗师对话,他将会获得奖励。导致幼儿饮食问题之因素。(p.53)1、心情紧张导致食欲减退。2、婴幼儿有其特别不喜食的口味。3、情绪高涨的影响。4、以拒食或挑剔食物作为手段,以便获得家长的关注。婴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正方法及预防办法。(p.53-54)矫正方法1、食物应选择易于消化及吸收者,尽量不放味精或其它刺激性的调味料。2、餐桌上应有愉快的气氛。
39、3、食物应顾及美观并且有吸引力4、诱导孩子吃掉不喜食的食物,如改变食物的形状或者少量。预防办法1、养成幼儿分食及单独吃饭的习惯。2、成人要以身作则,并示范餐桌礼仪。3、吃饭最好定时、定地点、定量。促成幼儿口吃的因素。(p.55)1、语言的熟练程度。2、家庭情绪气氛。3、教养愈严格愈容易导致口吃。4、缺乏密切的社会接触。5、幼儿的语言常在紧张的状况下被打断。6、处在陌生的环境中。沈默孤僻幼儿的矫正方法。(p.55)1、鼓励这些幼儿对别人打招呼。2、和熟悉的人说几句话。3、对三、五个熟悉的人说几句话。4、加入游伴团体练习及别人沟通及交谊。第三章 儿童期(612岁)【摘要重点】儿童期的行为特征。(p
40、.67)1、学习独立。2、自我概念。3、对父母的依恋感减少,对同伴的友谊及亲密感渐增。4、增加对教师及同学的认同。5、学业成绩及适应不佳,多数会成为非行或攻击性、或逃学等偏差行为。儿童期的发展工作。(p.68)1、儿童期最重要的发展工作是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及各种技能。2、儿童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期望,并适合其生理年龄。3、儿童有新的及更多的社会接触4、儿童学习发展工作必须凭借其自己的努力,不能仰赖父母的帮助。5、学习及同辈及他人相处。6、扮演适合其性别的角色。儿童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p.74-75)1、身体构造:1.直接的影响:身体强壮肌肉发达的儿童擅长体育活动,在同伴中能建立威望,反之瘦弱、过
41、于肥胖的儿童在运动方面常居劣势。2.间接的影响:儿童对自己仪表的感觉,有时自己不易感觉自己的弱点,经别人提醒后才感觉得到,所以间接的影响又称为对儿童有影响力的人对他仪表的感觉。2、身体状况:身体状况的改变能影响儿童的行为及人格。3、情绪:轻微的情绪问题就会导致身体的不平衡,及行为问题。4、智力:儿童运用其智能调适生活。5、家庭生活方式及儿童幼年时经验的影响:儿童的家庭生活方式常取决于双亲的态度及行为。6、文化的影响:各种文化均有其特质,对价值观点亦均不同。7、学校的影响:学校及家庭均为文化价值的传播者。学校对儿童的影响力比家庭的影响力大。 老师对儿童的影响有两种(一)直接影响:老师纠正学生的行
42、为。(二)间接的影响:老师帮助学生使他们有良好的社会调适,以便影响他门人格的正常发展。8、同伴的影响:儿童在团体中的声望,影响他的人格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p.76-82)1、佛洛伊德的心理及性的理论:儿童期,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发展出对异性排斥或厌恶,此时期即是佛洛依德所描述的对异性欲念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时期。2、爱力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儿童期再该项理论的第四阶段,其特征是良好的方面是勤奋,不良的特征是自卑。此理论凸显出儿童其最重要的工作是学习学校里的各项功课。3、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七岁到十一岁是具体运作期,这其主要的发展市儿童可不经由街处或掌握某事,就能想起这种事
43、物及关系。具体运作期及正式运作期的差别:具体运作期的儿童还不会运用想象力,也不会用推理能力形成假设,仅是学会应用符号及思考而已;而正式运作期的儿童及成人已学会了认知的许多方法,所以能够学习更多高深艰难的知识。(2)布鲁纳的认知理论:学龄儿童至成年期是符号的方式,这市他认知理论的最后一个阶段,他认为儿童进入小学以后才会应用符号,所谓的符号即是指字母、标点符号、文字等,并能依照文法规则操纵符号。(3)凯莉的认知理论:凯莉发表的认知理论,认为个人认识各根据其个人架构,意指一种概念的分类,亦是个人感觉他的世界的一种方法。这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对外在的世界在知识层面内予以架构。(4)阿诺德:他认为儿童必先
44、对事物认识清楚,才会激起情绪反应。4、自我实现(1)马士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他认为自我实现是个人内在的一种倾向或动机,想要充分展现其前能及才华,以便能达到最佳的成就。自我实现是人类动机中最高的层面。马士洛将人类动机分等级,最低曾是满足生理需求,诸如饥而食、渴而饮等。 (2)威克逊儿童的自我实现权理论:他认为儿童知该项权利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社会应该重视儿童,应该设法满足其需求,发挥其特长方能使将来的社会更发展更进步。影响儿童在学校社会化发展的因素。(p.83)1、儿童的人格类型:凡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容易和别人交友者,比较在新环境内适应良好,社会化的发展亦较良好。2、学业成绩:成绩良好的儿童具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及自尊新,有助于其社会化的发展。3、师生及同学关系:师生及同学关系良好者,社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