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 假如让你写一篇论语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读完论语,也算是对论语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爱好,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解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盼望你喜爱。 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1 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这本教科书第4部分是“名著导读”,导读的内容是论语。老师要求同学读论语,必需首先自己读论语。为了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培育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同学思索力量与观赏水平,我在网上扫瞄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如孔子评传、孔子才智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
2、一遍。 论语通译是由徐志刚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我们读论语能够给以很大的关心,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借助论语通译读论语,的确很便利。我重点是了解论语中孔子丰富的训练思想,并且将它与课改新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联系起来思索。读过之后,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根据语文组教研活动支配,我在此作一些简洁的沟通。 孔子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无论在当时或后世,在国内或国外,都是影响最深最广的人物,是个言行全都、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宏大思想家、政治家、训练家。他集以往文化思想之大成,开后世儒家学术之先声。他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传统习惯的
3、准则,构成了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式的.风俗,而且在肯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东方国家,远及欧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们民族的傲慢。后世流传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有些夸张,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和论语在中国古代.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之大。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宏大的训练家,在肯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宏大的训练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训练,继承、进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训练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很多方面反映了朴实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
4、训练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提倡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日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训练家,在训练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言论,他主见“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学问,必需仔细学习并进行思索;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学问,由此就能猎取更深的新学问。学校教材中论语十则就是孔子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特殊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亮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同学进展为本”。我们知道老师的一切都是
5、为了每一个同学的进展。作为同学,要进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学问,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学问,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学问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日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训练思想的继承和进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行以语上也。”孔子培育弟子学习爱好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育同学要
6、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方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赞扬,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迷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训练观。新的训练观要求老师面对全体同学,同时注意同学共性进展。老师在训练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同学的共性差异,依据同学的特点供应共性化训练,让全体同学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进展。这里提到的共性化训练是与“因材施教”有着亲密联系的。新的训练观还要求老师要敬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同学,要善待同学的错误,要用优点溶化同学的缺点。现在同学厌学辍学现象严峻,部分同学存在灰心绝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老师对同学要“循
7、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同学燃起盼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觉每一个同学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同学的成长起点。 (三)擅长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殊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训练,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特别高超的,他要求同学乐观地思索问题,擅长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
8、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日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进展,许多学问都会快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学问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学问,如何在学问的猎取过程中,开发同学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同学学问,更应当教会同学学学问。老师“举一隅”是教给同学学问,同学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同学学学问。要想教会同学学学问,使同学真正把学问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争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育后,领悟了“如切如
9、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特别兴奋。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相互争论的问答状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同学的批判,对于不愿提看法的同学反而要责备。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服从,从来不提看法。因此,孔子责备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关心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训练家。今日,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老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同学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进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
10、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同学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日的课改供应了胜利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制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快时间。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许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训练同学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抱负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担心的时代,.新闻许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训练家,他亲密凝视和关怀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自
11、己的主见。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许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理想,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训练同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日,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行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同学坚固地把握学到的基础学问,又能培育同学应用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老师既要给同学干粮,还要给同学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品尝。孔子的训练思
12、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对于我们今日的课改仍有肯定的借鉴作用。由此看来,作为老师有必要读一读论语。假如我们老师能够精读细研论语这一千古不朽的名著,肯定会受益无穷。 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2 俗话说:“读一本书,会使你更加顽强,更加聪慧,更加坦然。”我这一周读了一本书叫论语。我读着这本书我仿佛在和高尚的人沟通,我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我读着论语这本书我仿佛正在孔子与他的同学身旁和他们沟通。我体会到他们高尚品德。其中有这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觉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
13、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帮忙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我与伴侣交往有没有撒谎不诚恳,我传授课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种好习惯,这样就可以知错就改,让自己更加完善一些。其次句是孔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开心的事吗?有伴侣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儿,不是该很兴奋吗?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气去教他,这样才是君子的作风、是啊!不断温习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加强学问的印象,.这个学问,从而是你进步。 才刚刚品读了几天论语,我就受益匪浅,似乎在和孔子与他的弟子
14、在沟通心得。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当坚持读书。 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3 中国传统的道德抱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进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唯恐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潇洒,却是一剂朴实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导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
15、量。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交友:“事君数,斯辱矣。伴侣数,斯疏矣。”是对我们的忠实劝说,并提示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力量、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气永久是行动的力气、不是语言的力气。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导之言,或简洁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惊奇,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究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转变环境,还是环境转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渐渐转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转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转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17、 对于其次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伴侣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奇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渐渐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其次,有数学天才
18、,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制造超越相对论的肯定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渊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具体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一般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4 今日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
19、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看法,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削减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削减懊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懊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果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缘由是自己没有力量,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日看了孔子教育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忱是不够的,人要擅长倾听和观看。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肯定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依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
20、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看法,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索和正确推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消失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大事,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行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懊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擅长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后事之师”,要擅长听取众人的看
21、法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懊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学校,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学校的教育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始终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肯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老师同学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仔细,像此类的活动,肯定要评比,赐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
22、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仔细的评比,也没有准时地总结,打击了老师工作的乐观性。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必需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论语12章1500字读后感5 论语是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他的同学日常言语所撰写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上主见“仁”,在训练上主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由于有孔子才会有今日的论语。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的用处之大了。 论语的内容以伦理训练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23、,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当时.的政治生活状况,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的设想、对训练的主见,也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事方法。 论语语句言简意赅,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不少语句历代沿用,已成为格言或成语,如:吾日三省吾身、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等。有些片段,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颇具抒情意味。 论语教了我们很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是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还教了我们很多修身做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24、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熟悉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挡他逃亡。但我更喜爱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宏大的思想家、训练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25、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说:“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应当追求的和谐。 孔子训练同学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学习、交友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身边的人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身边人吗?我仔细的
26、端详并仔细反省了自己。 二、心灵之道 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圆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圆满。”因此我们在与人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心情传染给别人。安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于丹是这写到的“当不幸降落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在今日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要。要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三、处世之道 现在
27、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和自己四周的人相处呢?如何适应这样的.?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是这样说的:“无论对伴侣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肯定的距离,把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敬重,这种敬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当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去评价他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当时时刻刻要遵循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学习中努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乐观,说话要谨慎。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用这
28、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并贯穿到教学中去,使同学能从自己的观念中提前适应.。无论以后在.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四、君子之道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谈了自己的三点熟悉,她认为作为君子要具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做一个和善的人,不怨天、不尤人。其次种境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第三种境界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首先是第一种境界,我认为做一个和善的人不只是“君子”应具有的境界。而且还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做人的标准。可能我们无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知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让我们的有限生命在苛责外在的世界中度过
29、。另外不要只一味的埋怨外界的环境,我们自己的身上也需要这种“苛责”。 五、敬孝之道 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日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特别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看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导长期不加转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忧、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盼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
30、训练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供应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根据父母的意愿、教导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六、求学之道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虚心、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
31、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知我们灵敏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肯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高山,是那样地宏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美无边,山之所以高,是由于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由于它乐观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需擅长从平凡的人身上吸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伴侣当然不如四十开
32、外的训练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很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恳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学问,。”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学问,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论语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