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500字高校]论语读后感之三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1500字高校]论语读后感之三十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读后感1500字高校论语读后感之三十二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见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听从。他所说的“礼
2、”,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担心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接受孔子“仁”的政治主见,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同学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训练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
3、材料。它是我国一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训练书。 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动身,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见“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孔子的道德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 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见,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作为“正名”
4、的详细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批判。如他批判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行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祀“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 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见“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明显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觉。”孔子主见“仁”,孟子重视“义”,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与他的继承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见“因材施教”的训练家。他对子路、冉有的不同训练就可以说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