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小学生400字.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40051617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小学生400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读后感小学生400字 论语是老子及其弟子们共同撰写的名著,论语一书中包含了很多有哲理的句子,值得人们好好品尝与感悟,论语内容涉及政治、训练、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论语读后感学校生40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论语读后感学校生400字1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宏大训练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知我们要实事求是,学

2、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恳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才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日,是同样具有训练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很多特长,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很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灵敏的思维,有的具有唱歌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特长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加一些学问

3、的养分吗? 假如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学问,就应擅长从生活中查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特长。假如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简单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剧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伴侣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胜利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放开! 论语读后感学校生400字2 先看最明显的: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说:“师和商这两个人哪个更贤?”孔子回答说“师做得过了,商又做得不够。”子贡说:“那么师更好些?”孔子说:

4、“做得过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不好)”。 的确,人的一生,也就是处理各种冲突的一生。对于这些冲突,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过”,也不“不及”,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论语里面就列举了许很多多这样的冲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遇到事情应当怎么处理呢?这里“决”和“慎”是一对冲突。而太过“决”就会成武断,太过“慎”则是优柔寡断,无论走向哪个极端都不行取。闻而行之则太武断,易犯错,三思后行则太优柔寡断。所以面对季文子三思后行,孔子说:再思之,可矣。 论语读后感学校生400字3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行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

5、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肯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假如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看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分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分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给,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忧。“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许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这种

6、不是人力所能掌握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方法。除了这些人力不行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忧,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看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导长期不加转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盼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训练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供应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根据父母的意愿、教导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知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说。话说清晰了,却没有

7、被接纳,仍旧敬重他们,不要违逆对抗,连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肯定无违,应当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假如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说,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知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论语读后感学校生400字4 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尝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锐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见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8、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盼望人与人的相处应当多一点宽容和敬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简单。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唯恐是不行能吧。由于,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

9、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很多多的小事,为什么肯定要他人明白,肯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敞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常常被人称赞,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假如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由于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由于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仰头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谈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

10、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论语读后感学校生400字5 “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不必说一代伟人M,一代枭雄.,对它情有独钟,就连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道理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孔子说的这句深刻而又蕴含哲理的话,告知(用词不准,建议改为:不外乎告诫)人们修养是如此的重要。修养似乎花儿在安静中开放,胜利的

11、果子在光明里牢固。 前苏联华西列夫斯基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在别人眼里,他好像没有什么特长,但为什么会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而立于不败之地呢? 由于司令部在集合开会时,他总会第一个到,然后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敌人应在什么地方消失,我军现在在哪?如何拦住敌人的去路,而将他们一网打尽?他在那好像总是在自言自语,到会的人都说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自言自语肯定是发疯了。 华西列夫斯基听到大家的非议后并没有生气,照旧在那里想着大事开会时让他发言,他一会说这儿,一会说那儿,云里雾里,在坐开会的人都听得稀里糊涂,斯大林来回踱着步伐慢条斯理地说道:“坐下吧,我友爱的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说了,还是让我来说吧!”斯大

12、林把战斗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来,聪慧的华西里夫斯基早在开会前的自言自语,就已经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觉地传到了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吸烟、思索的斯大林的耳朵里,他不怨恨别人对自己的不了解,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由于华西列夫斯基对别人的指责不愿恨,才没有使自己在政坛上树敌过多,又得到了LD的赏识,才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成就了他光辉的的一生!修养是每个人不行缺少的,只要你永久拥有它,你的人生就会拥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论语读后感学校生400字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冲突。作为一个理科的同学,我觉得我对这

13、个问题有相对深化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觉别人的错误,也不简单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简单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假如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知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冲突。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行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

14、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熟悉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挡他逃亡。但我更喜爱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宏大的思想家、训练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

15、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日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特别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看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导长期不加转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忧、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盼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训练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供应丰厚

16、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根据父母的意愿、教导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虚心、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

17、人;后一则告知我们灵敏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 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肯定的优点,值 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汲取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宏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美无边,山之所以高,是由于它从

18、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由于它乐观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需擅长从平凡的人身上吸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伴侣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训练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很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恳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19、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学问,。”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学问,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论语读后感学校生400字7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才智。”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训练意义。

2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诚恳,切不行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准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假如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快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定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恳的人吧! 论语读书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