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愚公移山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自主学习落实文言词句,反复朗读感知故事情节,合作学习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它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本文描写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四、教学重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了解文言虚词“之”“其”“而”的用法。 2准确翻译、理解课文。 3拓展
2、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
3、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惩山北之塞()() 荷担者()箕畚()() 河曲智叟
4、亡以应()一厝朔东()() 始龀()无穷匮也() 雍南()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辨析多义词: (1)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有子存焉(呢) (2)而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争执不
5、下的问题。 (六)诵读巩固 (七)布置作业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2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3反复诵读课文,给自己的父母复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的解读,巩固文言知识,了解不同人物对移山的不同态度,把握愚公这个艺术形象,领会寓言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导入 (二)研读新课 上一堂课,同学们认真自读,提出了不少问题,许多问题由于大家积极动脑,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可见只要大家积极思考,学习上的许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天老师将提出一些问题,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看看对课文理解得怎么样。 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板书) 2愚
6、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将近九十岁。(“且”,将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头。) 遗男“始龀”,七八岁。(“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的光景。)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处? 提示: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益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阴”: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阳”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总共几个人? 提示:参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遗男;总共五个人。 5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
7、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度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巨。(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巨。(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动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容易。(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本的解读,体会到移山的艰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无须拘泥于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在文中
8、画出相关语句)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 提示:(板书加点的字)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献疑”关心、担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轻视、嘲笑。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支持、参与。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也很接近,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结合“献”与“笑”,“君”与“汝”,“如何”与“其如何”等字词及句式的比较,来实现教学目的。) 7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
9、叟的呢? 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顶真”的修辞作用)这段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9小组讨论: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获利,从而断定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
10、加以概括。) 10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板书加点字上的引号) 11追问: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12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提示:“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诚”表明愚公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三)延伸拓展 讨论思考: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频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 (四)布置作业 以“愚公移山”外传为题,写一则小故事,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