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实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实践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教学实践报告游褒禅山记是中职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言文。这一单元三篇文言文虽然都是游记体,但各自所采用的写法各不相同,所表达的意旨也不相同。其中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它与登泰山记的写法不一样,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这篇游记,叙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立意新颖,言简意丰,言近而旨远。虽然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很模糊,因此教师
2、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这节课主要采用预习自读小组讨论质疑解答的思路来学习,将文本交给学生自己充分解读,还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实践过程第一课时 1、展示图片,导入新课首先出示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提问学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需要哪些要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目的是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有目的的紧扣本文的中心内容。紧接着问:那游览比珠穆朗玛峰海拔低很多的褒禅山是不是也需要这些条件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课文。在这过程中用学生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的方法获得,学生既有兴趣投入到这个活动中,又能认真开动脑筋,变学习
3、的被动为主动。2、 走进文本 ,自读课文,讨论解决文言字词。文言文重在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有助于语感的把握,有助于对文意的疏通,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1)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听清读音。(2)学生自由放声的朗读。字音正确,声音响亮,朗读流畅。(3)齐读(4)再给学生适当的时间默读文本,根据书下注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用笔画出来。(5)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6)质疑,讨论(7)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1.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 2.古今异义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分数的表示法。今:数词)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4、远(古:不平常。今用作副词:很,十分)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至”是“到”,“于”介词,引出下文的地点。今:表提及) 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由”,“是”代词“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3.词类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屋定居,名词活用作动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名词活用作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动词) 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用作动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形容词用作动
5、词名: 说明白,名词活用作动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 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常在于险远(险远:路途艰险遥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一词多义 名: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说,说明,名词用作动词) 然: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然视其左右 (然而,连词) 观: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动词)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景象 ,名词)其: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代仆碑)。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前“
6、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指古人)。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既其出助词,无义。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
7、,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书下的注释,通过合作讨论、质疑的形式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从知识目标达成上说,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同时也为他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提供了保证。3、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完成表格序号主要内容表达方式12345你能根据表格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 第1、2节与第3、4节之间有何联系?b) 第3、4节之间的顺序是不是颠倒了?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在这个过程中,用列表格的形式完成练习,一目了然,直观性强,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高,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
8、而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建构目的。第二教时1、研习文本,探讨写法,揭示主旨(1)研习第2、3节之间的关系提问: 在第二小节中哪个字写出了作者游洞的心情?l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原因是什么?l 不能至险远的地方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根本条件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所得吗?l 你从作者的所得中悟到了什么?(主旨的把握)l 第2、3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以问题的形式展开,促使学生研读文本,抓住第二小节中描写心情的一个字“悔”,去进一步挖掘文本的主旨,探讨文章的章法,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培
9、养协作精神。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为下面分析第1、4两小节指引了方向。(2)自我研习第1、4节之间的关系 你能根据上述分析设计问题吗?试试看。结论: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是记叙的升华4、 主旨质疑,深入探究 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之间有联系吗?(联系写作背景)作者从仆碑中联想到古书,也就是历史经验中有很多“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因此,作者强调学者应该“深思”、“慎取”。联想到王安石生平,他的变法运动,正反映了他“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也反映了神宗的大力支持,即有“物以相之”。新法虽然由于顽固守旧派的大力反对而终于失败,但王安石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他是不后悔的
10、,也不怕人家的讥笑与议论。新法的推行,也反映了王安石“深思”、“慎取”之精神。平时老师在训练学生作文时,都会强调作文写作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但这篇文章中却出现了两个观点,学生在此会产生疑问,为了解决这个疑难问题,我就把课堂教给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5、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谈谈在实训期间,作者的观点对你有何启发?6、 总结学生通过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得,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能及时反馈给学生,真正使师生互赢。同时也为他们阅读文言文提供了保障。7、 布置作业(1)熟读文章(2)整理知识要点(3)如果是你
11、在游后洞时也遇到同伴劝说退出的事,你会怎么做?用300字描写一下当时的情形及你的感受。二、收获与体会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快速走进文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入文本之前,先出示图片,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冲击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本文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2、多种朗读形式并存,使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的方法-朗读文言文重在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有助于语感的把握,有助于对文意的疏通,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为此,采用了听朗读,教师泛读、学生个读、集体朗读、默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方法,对照注释,自主完成文意的疏通。3、小组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把课堂充分还给学
12、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和组织者。特别是在研习了2、3节的内容和关系后,教者大胆地把1、4节交给学生去处理,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培养协作精神。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好。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要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需要哪些要素,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紧扣了文本。在理解了文本后,抛出了一个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在实训期间,作者的观点对你有何启发?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无限风景在险峰”,把生活看成是学习语文的课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丰富、更灵活。三、问题与建议1、整节课学生都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状态下学习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搜集、整理、归纳文言词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2、建议在以后的教材中,增加一些关于教材的配套的相关练习和必要的语言训练,以满足中职学生就业面试的需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