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9923893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周晓红 2015年9月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一、教学目的: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四、教学措施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

2、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3保证平均每课时20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5检查落实:分段抽查五、教学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 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

3、,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 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二)、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二)、全课背诵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2、学生独立背诵。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4、教师抽查。三)、故事连接: 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后问: 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以后我们如何做?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三)、全课小节第二课时 三字经(二)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3、使学生能熟

4、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二)、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二)、背诵本课内容: 1、学生齐读三遍。教师岁时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 4、教师检查: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最后齐背诵。三)、故事连接

5、: 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四)、拓展活动: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三)、全课总结第三课时 三字经(三)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勤奋学习。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教学重点: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裕于后”教学难点:本课全文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已学过的两课内容。 学生齐背诵个别抽查。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三课。(二)、学习新知1、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2)、四人小组讨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做?2、背诵全科内容: (1)、师找一个课前已能背诵的学生背,

6、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师及时评价。(2)、学生齐读一遍。(3)、纠正读音。(4)学生独立背诵。(5)小组检查-师个别抽查。3、故事连接:学生独立看书:故事苏洵发愤4、拓展活动:看完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三)、全课小节。第四课时 百家姓(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百家姓(一),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2、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背诵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我姓杨,说说你姓什么?(多叫几个孩子说说)2

7、、你现在想到了什么?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二)、学习新知:1、简介百家姓: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宫438个。其实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及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2、作者介绍:具体作者不详,相传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3、姓氏的由来:目前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据推测,姓的由来及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时期,各部

8、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的物,如狼、熊等等这些标志便成了姓的标志。姓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就是一的字的姓氏,复姓就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姓氏。本课主要是单姓。4、强调读音:“仇”读“求”、“区”读“欧”、“召”读“哨”、“任”读“人”“华”读“化”、“补”读“瓢”等等5、背诵:(1)、分句教孩子们读,(2)、孩子们独立背诵。(3)、齐读、能背诵的背诵。(4)、个别抽查。6、趣味姓氏:中国五大怪姓:死、难、黑、老和毒。7、赐姓:略8、改姓:古代要比皇帝的名讳。如果你的姓和皇帝的名讳一样的话,你就要改姓。中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和庄子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姓氏囿于河汉宣帝刘询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分别同音

9、、同字,被迫改名。随着汉代的灭亡,他们两人才又都恢复了原来的姓氏。(三)总结结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第五课时 百家姓(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百家姓复兴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并掌握百家姓种所设计的有关内容。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百家姓的兴趣3、深化学生对传统蒙学教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增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家姓单姓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复兴的部分。(二)、学习新知:1、复姓的来源:由居地而来:如东郭、南门氏、

10、南宫氏濮阳等等由封邑而来:如钟离氏、令狐、梁丘、上官、羊舌、段干等有王父之字、官名、爵系、族系而来:如公羊、子车、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乐正等由部落而来:独孤氏、尉迟氏。有人名而来:端木氏、颛孙氏。自创姓氏:赫连氏。有山水之名而来:完颜氏、由赐姓而来:长孙氏由国名而来:淳于氏由职业而来:漆雕氏由排序而来:第一、之外第八复姓。2、复姓名人简介: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大力称赞公孙大娘的剑舞精妙奇绝;又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她的剑舞后,得起神韵,草书也上了一个台阶。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曾为太史令,后因触怒汉武帝而入狱,受

11、腐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因此名垂千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3、帮助孩子背诵:(1)、帮助学生读、注音(2)、分句读,帮助孩子理解字义。(3)、学生独立背诵。能被多少背多少。(4)、个别检查。(三)、总结: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第二单元 民间传说教学内容: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及祝英台、白蛇传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故事情节。2、使学生能体会传说故事中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当时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体会我国民间传说的魅力。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强感。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形象。2、把握故事情

12、节。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材分析:民间传说是指我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民间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本单元包括四课,每课介绍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民间故事,分别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及祝英台、白蛇传。在本单元的授课中,要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及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 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乞巧节”的由来及其意义,2、学生能

13、够完整地讲述“牛郎及织女”的故事。3、使学生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善良品质。教学重点:1、了解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本科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你读过哪些民间文学?多叫几个孩子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探究新知:1、学习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乞巧节”是介绍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从而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师问:(1)、谁读过有关的故事?(2)、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情?齐读第一段:问“乞巧节”是什么意思?它来源

14、于一个什么美丽的传说呢?2、学习第二段:接着读第二段。(介绍了牛郎的身世,牛郎是个孤儿,由于嫂子对他不好,给她出难题,只给他九头牛放牧,却要带回十头牛,是他有机会认识了天上的金牛星。问:牛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孤儿)嫂子对他如何?(嫂子对他不好。还刁难他)我们应该向牛郎学习什么?(诚实、善良、勤劳的品格)3、学习第三段:(介绍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及天宫的的织女相识、相爱、并生下了儿女,但织女因为触犯天庭,被带回了天界。 读两遍后问:织女及牛郎这两个角色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什么阶层?为什么织女及牛郎结成夫妻就是触犯了天条?4、学习第四段:(讲述了牛郎穿上老牛的皮制成的鞋来到了天界,即将及

15、织女团聚时被王母娘娘用银簪变成的银河挡住了去路,喜鹊化为鹊桥是牛郎及织女团聚,牛郎织女的爱情最终打动了王母娘娘,牛郎和孩子们得以留在天界,每年和织女相会一次。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个日子定为“七夕节”引导学生多读几遍,了解王母娘娘这个形象,并思考王母娘年娘对于整个故事所起的作用?为什么他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要干涉,最后态度又发生了变化?5、巩固: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课文,达到基本能口述故事的程度。(三)、作业布置:搜集民间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第二课时 孟姜女教学目标:1、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快速浏览并概括文章大意,知道正确有效速度的方法,培养自读意识,为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16、。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孟姜女”的故事。3、使学生对我国的万里长城有所了解。4、了解秦始皇的暴政。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命运。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体会到秦朝的暴政,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及辛酸,认识到今天雄伟的万里长城十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泪修建成的,这是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教材简析:孟姜女的故事讲述了秦朝刚刚结婚的范杞梁被征召去修长城,结果一年时间过去了,都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到他时,发现范杞梁已经累死在修长城的过程中,万分悲痛的孟姜女失声痛哭,居然哭倒了长城。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谁爬过长城?谁

17、看过有关在长城过程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牛郎及织女,今天我们学习民间故事孟姜女。(二)、探究新知: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介绍了故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征80万人修筑长城,范杞梁被征召。此时的范杞梁刚刚结婚,就离开妻子孟姜女去修长城,一年未归。孟姜女连夜为范杞梁赶制寒衣,要去长城寻找丈夫。通过朗读第一段,问:孟姜女姓什么?为什么不是姓孟?孟姜女的名字有什么习惯含义?回答完后继续教学生读书,让他们认识到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繁重的老矣,计划了人民及统治者的矛盾。这也是本故事的社会原因。2、学习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却发现丈夫范杞梁已经累死。连尸骨都找不到了。)(1)

18、、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画,叫学学了解长成的雄伟和壮观,以曾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2)、学生读两遍课文,一道学生通过范杞梁筑长城却尸骨无存的事例了解,长城的修筑,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其修筑过程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3、学习第三段:(第三段讲述了孟姜女得知梁杞梁已经累死的消息之后,失声痛哭,哭倒了长城,在长城得崩塌处,露出了范杞梁的尸骨,孟姜女悲痛之下,投海而死,)学生读课文后问:孟姜女为什么失声痛哭以至哭倒长城?范杞梁为什么在死后被埋在长城之下?4、学习第四段:(介绍了人们纪念孟姜女的情况,人们根据传说推断孟姜女

19、的故事发生在山海关,由于不知道孟姜女是哪里人,所以很多地方都说是孟姜女的故乡,修建了孟姜女的墓。(1)、师向学生介绍孟姜女庙,位于山海关东,此庙是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修建的。(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宣称自己是孟姜女的故乡?5、知识链接:古代兄弟姐妹的长幼顺序是:孟(伯)、仲、叔、季。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孟姜女实际是孟家的大女儿。6、知识拓展:“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请孩子们试着读一读.(三)、作业布置: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第三课时 梁山伯及祝英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

20、课文。让学生了解梁山伯及祝英台的故事,掌握主要情节。认识梁山伯及祝英台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以梁山伯及祝英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3、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体会故事所表达的反封建礼教、崇尚爱情自由的鲜明主题。教学重点:1、掌握主要情节。2、认识祝英台形象的特点,分析师母、祝英台父母在传说中的作用及意义。教学难点:体会以梁山伯及祝英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教材简析:梁山伯及祝英台讲述的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

21、年,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它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及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被称作我国四大民间故事。千百年来,它以反抗反封建礼教、崇尚爱情自由的鲜明主题,受到大家的喜爱,老幼皆知,传送不息。梁山伯及祝英台故事的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其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森严等级和吃人礼教对年轻人爱情的钳制和迫害,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门第等级的反抗。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介绍了梁山伯及祝英台的相识,祝英台一心要去杭州读书,父亲让她女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在书院认识了梁山伯,并结拜为兄弟,三年的同窗生活,梁山伯竟然没有发现祝英台是女子。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后问:第一段讲了什么事?

22、祝英台为什么想读书?为什么她的父亲让她女扮男装才能进书院呢?(这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有关,当时的女子是没有资格进学校读书的,所以祝英台想读书,只有女扮男装。向学生介绍古代社会对女子的歧视及不公)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祝英台回家,梁山伯在师母的指点下才发现祝英台是女子,于是去祝英台求婚,但遭到祝英台父母的反对,梁山伯悲愤病亡。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祝英台师母这个角色的形象,思考她在本故事中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祝英台父母反对梁山伯求婚的本质原因?书生梁山伯和祝英台父母代表的是一个阶层吗?他们分别代表什么?3、学习课文第三段:(第三段讲述了祝英台被迫嫁人,在迎娶的路上

23、,到梁山伯的墓前哭拜亡灵,及梁山伯化身为一对彩蝶。梁山伯及祝英台的化蝶表达了两人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梁山伯及祝英台两人生死相随的情感,对爱情和对自由的向往及追求。4、巩固提高:(1)、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感情。(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故事。5、知识拓展:听一听: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第四课时 白蛇传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让学生了解“白蛇传”的故事,能说出白蛇传的内容大意。2、认识“白蛇传”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意义。3、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白蛇传故事所表达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教材分

24、析: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它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为白娘子,携青蛇来到杭州的西湖,并及许仙相遇相恋结姻,复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等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文安排在第二单元民间传说部分。教学中,帮助孩子打开民间传说的大门,激发学生所谓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遨游。本课就是有秀的范例,让学生多读课文,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感受劳动人民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德,憎恶坏人自私、贪婪、懒惰的恶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

25、:你看过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吗?这部电视剧说了个什么故事?谁来说一说,请学生说说后,是接着说,今天咱们再来学习这篇民间传说。(二)、探究新知: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讲述了许仙及白娘子的相识,许仙在西湖遇到了白蛇幻化的白娘子,以及青蛇幻化的小青,由于避雨而相识,并且最终结为夫妻,开了家药铺,生活的很幸福。)学生读课文后,问:白娘子和青青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这个故事及梁祝故事有什么不同?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为收服白娘子,把许仙拘禁在金山寺,白娘子为了救出许仙,水漫金山死,因此触犯了天条,由于白娘子展示了她的法术,这位后面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学生认真读课文

26、后,让学生体会白娘子的性格以及形象,分析法海的形象以及他在故事中的作用。(在此处留作业:搜集有关法海的资料,和同学分享)3、学习课文第三段:(讲述了许仙对白娘子是蛇妖的说法将信将疑,帮助法海用金钵盂收复了白娘子和青青,法海在雷锋寺前砌成了雷锋塔,镇住了白娘子。)学生读课文后,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法海怎样镇住白娘子的?4、学习第四段:(第四段讲述了白娘子的儿子长大后考取了状元,将母亲就出了雷峰塔,一家人幸福团聚。)学生进度课文,了解许仙这个人物形象,体会许仙在故事中的作用。这个故事的结束及“牛郎织女”和“梁祝”有什么不同之处?5、知识拓展:老师或学生讲故事:白娘子峨眉山盗灵芝仙草(三)、作业布置

27、: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第三单元: 历法及生肖教学内容:农历、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历的月份划分和月份的划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十二生肖的名称和排列顺序。2、让学生知道传统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生肖文化也是历法知识的一种集中体现。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的以农立国,了解农业和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在节气时观察身边动植物的变化;提高学生区别传说和事实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农历月份的划分和特定几个月的名称。2、二十四节气的名称。3、十二生肖的名称和产生时间。教材分析:传统历法是我国劳

28、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生肖文化也是历法知识的一种集中体现。在本单元我和学生将一起了解传统历法,感受生肖文化。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 农历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农历的月份划分,特定的几个月份的名称了解农历的计时方式以及闰月的概念。2、通过介绍农历的来源,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的观察及天文科学的联系。引导学生熟悉农历的月份划分,并介绍公历的月份,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记忆农历特定的月份名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很早就有了一套完善而独立的历法体系,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认识。同时知道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29、了解农业和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及难点:农历月份的划分方式和特定月相的名称以及月份名称。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农历月份及月相的关系,识记特定月相名称和月份名称。难点在于认识农历公历的区别以及闰月的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问谁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如果学生先说出公历,接着问农历呢?)(二)、探究新知:1、简介公历:公历又称阳历,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计时方式。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每年365天,分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而4、6、9、11月为小月,每月有30天。2月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每月有28天,而每四年设一闰,加一天,也就是

30、当年份能被四整除时,这一年的2月有29天,如2000年、2004年、2008年。(当正百年的时候必须是400的倍数)其它不能被整除的则有28天。2、公历的节日:我们现在使用的日期是公历计时,想想公历有哪些节日?(元旦、情人节、愚人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圣诞节等等)。3、介绍月相名称:(1)、农历: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它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主要是以月亮的运转为指导的。由于地球、月球以及太阳的三大星体都各自运动,在相互运动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在地球上的我们会看到月亮发生从无到有,从大到小的变化。每月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的时候是“朔日”,农历初三、初四,看到的月亮如一丝纤细银

31、钩,叫做“娥眉月”,每月初七、初八,看到的半个月亮,叫做“上弦月”,之后初九到十四,我们看到的大半个月亮,这时叫做“凸月”,每月十五十六可以看到一轮圆月,这时称为“满月”或者“望”。满月过后,月亮又开始慢慢变小,每月十九二十日又看到大半个月亮为“凸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看到半个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五、二十六看到的月亮又变成一个娥眉性月牙,称为“残月”而到下个月月初,又回归的“朔”。这样,按照月亮的变化,农历把每年定为366天,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29天或者30天,29天的称为小月,30天的为大月。每19年安排7个闰月。所谓闰月,便是多一个的意思。比如2009年的农历五月便要过两次,第二

32、次过五月便成为闰五月。(2)、农历的节日:除了公历的节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农历节日。想想有哪些?(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小月的话还有腊月二十九)(3)、正月腊月的称为:农历一月为一年的岁首,称为正月,十二月为一年的岁末称为腊月,十一月也称冬月。(4)、农历的旬:每月有29天或者30天,平均分成三等份,前十天称为上旬、中间十天为中旬、最后九天或十天为下旬。每旬基本为十天。(5)时辰:农历每天的计时也及公历不同,公历称为小时,每天有二十四个小时。而农历称为时辰。每天12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三)巩固提高:1、读一读:“初一生、初二长初三初四明晃晃”这句

33、话教材46页2、想一想:我们过生日按照农历的日期过,每个生日的晚上,月亮的大小总是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农历主要是按照月亮的周期来安排时间的一种历法,而且月亮的周期每月基本都是一致的,因此过阴历生日每年月亮的大小总是一样的。3、查一查:请同学们课下查一查父母及自己的生日公历及农历分别是什么时间,感受一下公历及农历的差别。第二课时 二十四节气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了解冬至、夏至和春秋分的时间,知道中国古代很早就可以用土圭来测量二分二至。2、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产生原理,使学生熟悉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及对应的气候变化或者农耕特点。渗透地球公转

34、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记忆节气中特定的几个称为,鼓励学生在节气时观察身变动植物的变化。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民间生产生活的节气常识,提升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的理解。同时树立学生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乐于从民间汲取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弄懂二分二至的来历,同时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难点在于对二十四节气内容的理解,知道节气的命名和花粉是充分考虑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教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我国古代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

35、在黄河流,二十四节气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读左下方的二十四节气。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二十四节气。(二)、探究新知: 1、介绍节气歌:“春雨惊春淸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诗中公办喊了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你们刚刚读的二十四节气。 投影出示:二十四节气表春 季立春2月35日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惊蛰3月57日交节春分3月2022日交节清明4月46日交节谷雨4月1921日交节夏 季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芒种6月57日交节夏至6月2122日交节小暑7月68日交节大暑7月

36、2224日交节秋 季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冬 季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大雪12月68日交节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小寒1月57日交节大寒1月2021日交节2、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东面的动物。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之意。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资历

37、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夏种开始。小暑、大暑、处暑:署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3、背诵: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莲,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4、背诵:二十四节气。巩固拓展:第三课时 十二生肖教材分析:地支及动物名称结

38、合,形成的纪年法则。因为十二地支学生接触较少,且有一些不认识的生词,所以如果要让学生记忆掌握十二生肖,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介绍十二地支于十二动物的结合。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你属什么?你的爸爸、妈妈各属什么?我们为什么有属相?联系年纪,大家出生在哪年,便有一个人一那一年动物为标志的属相。,比如今年是牛年,出生在今年的小朋友便属牛。但是牛年还有一个名字,叫丑牛,引出十二地支。(二)探究新知:1、带学生读两遍十二地支的名称:让学生熟悉地支的名称。2、叫学生给十二生肖的动物进行分类。:一类是六畜:有牛、马、羊、猪、狗、鸡;一类是野生动物:虎、兔、猴、鼠、蛇;一类是传说中的动物:龙。3、十二生肖产生的

39、时间:不要求学生记忆,但是在这里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定位感,使学生明确秦朝、汉朝和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定位和距离现在的时间,加深对学生对十二生肖产生早、流传久的印象。4、十二生肖的传说: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你还知道那些传说?5、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十二生肖确立的很早,猫是从外国传过来的动物,汉代之后才有的,出现十二生肖时人们还不知道有猫。(三)1、背诵十二属相。2、拓展活动:十二属相诗(节选)(南朝.陈)沈炯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啃坐空谷,兔月向窗开。第四单元:诗词诵读(一)教学内容:诗词诵读(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叫学生充分理解是次所表达的情感内容。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

40、志向,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为长大后实现理想打牢基础。3、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爱好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分认识,积累相关的知识。教材分析:本单元收录了我国古代诗词中抒发情怀、表达志向方面有代表性的三首作品,包括唐代黄巢的题菊花、晋代吴隐之的酌贪泉、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所选作品读起来慷慨激昂,感情真挚热烈,符合中国古人“诗言志,歌咏言”的情怀,比较合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 题菊花教学目标:1会认:“飒、栽、蕊寒、慷慨、“2、充分理解是次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能够借助诗文解析想象出“菊花”含义,感受菊花

41、的美,并了解作者的理想愿望。3、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背诵课后拓展活动中所列的名句,领会其内容。教材分析:该诗是黄巢在起义前写的一首托物咏志诗,通过对句话不畏寒秋傲然盛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不畏艰难、积极要求改造世界、争取平等的雄心壮志,展现了世人孤傲独立、不趋炎附势的品格,隐含了作者对弯头那个政治腐败和社会的不满情绪。作品从侧面赞扬了菊花孤傲、清高的品格,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气概和威武形象。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背诵这首诗,其难点是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预习,并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1、看过封神榜吗,你想当里面的哪个神仙?为什么?

42、2、唐朝有个诗人他想当青帝,也就是管百花的花神?想知道为什么吗?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熟三、深入探究,领悟感情1、菊花具有怎样的品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理想?2、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四、学习日积月累,了解及菊花有关的表达理想和志向的诗句。五、拓展活动背诵一些表达志向的古代诗歌名句,认真体会其内在的精神。第二课时 酌贪泉教学目标:1、背诵古诗。2、能够借助诗文解析了解作者的高贵品质和志向。3、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二、学习酌贪泉1、初读古诗,读准读熟。2、借助诗文解析深入感悟:(1)、夷齐

43、具有怎样的品质?诗人以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读了诗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3、学习日积月累,进一步了解有志之士的高贵品质。三、拓展活动读一读猛虎行,体会诗人的志气。第三课时 夏日绝句教学目标:1、背诵古诗。2、能够借助诗文解析了解诗人悲愤的情怀,深情的爱国情感。3、教育学生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学习夏日绝句1、自读古诗,初步了解大意。2、再读诗文,深入感知(1)、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读了诗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3、教师小结。三、拓展活动1、读霸王别姬,了解项羽这一英雄人物。2、了解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等及项

44、羽有关的成语故事四、找一找:课后查找几首李清照的作品欣赏一下。第五单元 “娱乐体育”教学内容:武术、蹴鞠、围棋及象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常见且流行的四种体育娱乐方式武术、蹴鞠、围棋和象棋。2、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及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四种体育娱乐方式即武术、蹴鞠、象棋和围棋。难点是如何通过内容的学习,将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孝德传达出来,知道古人寓教于乐。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古人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人在空闲时间如何坚强体魄,如何娱乐自己。同时,在这些体育娱乐活动中,通过介绍武德等重要细节,将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孝道传达出来。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 武术教学目标:知识及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武术的整体特点和重要的四个门派;明确中国武术“重德不重艺”的特征,知道无数首先是一种供自己强身健体的运动,其次是抵御敌人,不能作为炫耀或者恃强凌弱的手段。过程及方法:通过对少林寺和少林功夫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无数最重要的目是强身健体。引导学生熟悉我国几个重要的门派,并介绍太极拳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