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翻译常识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989999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翻译常识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翻译常识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翻译常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翻译常识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翻译简史1)佛经翻译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 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在这漫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三个人:释道安、鸠摩罗什和玄奘。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在他的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毗 pi)等。他还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录和整理工作。他主张直译的。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诃 he)、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共七十四部,三百

2、八十四卷,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他的翻译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因此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玄奘(602-664)唐高僧,俗称唐僧,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的经籍不但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而且位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玄奘的译文与鸠摩罗什的译文相比,是倾向于直译的。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再加上他工作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著名的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或着说有的直译成分多一些,有的意译成分多一些。(庄绎传

3、:英汉翻译教程,p.102-103)2)严复与“信、达、雅”我国近代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要算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了。严复(1853-1921)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1894 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法。他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戊戌变法后,他又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肄 yi)、法意、穆勒名学等。他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的人。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首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所谓“而雅”,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一百多年来,严复提出的“信、达

4、、雅”在中国翻译界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信”和“达”没有什么争论,唯有“雅”字例外。再“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进行翻译是不行了。因此人们对“雅”字作过各种解释,发过各种议论。周煦良教授说:“信、达、雅三者哪一个最重要?我认为要看内容而定。如果译的是读者文摘或旅游见闻,那就要着重达,便是漏译一两句也无关宏旨。如果译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经典著作,信就应当放在首位。,至于文学翻译,那当然要讲究文笔。”如果一篇译文在内容上是忠实的,在语言上是通顺的,在风格上是得体的,那的确就是一篇很好的译文了。(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14-115)3)林纾林纾(1852-1924)字琴南,光绪举人。他不懂

5、外语,依靠他人口述意思,由他以惊人的速度审词缀句,笔录下来。就这样,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4 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作。例如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孙漂流记、黑奴吁天录(吁,yu,xu)等。林纾的译作第一次使中国读者接触到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引起了他们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同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 页 -时也打破了章回小说的旧格式,对中国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林纾为自己的许多译作写了序言,主要是说明译书的背景或对书中内容发些议论,涉及翻译理论和方法的地方极少。六十年代初,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发表一篇文章,题为“林纾的翻译”,对林纾的译

6、文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了一条新的翻译标准。他写到:“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学,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这个标准不是轻易可以到达的。钱先生本人也说:“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努力的目标,而且限于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就更不要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了。(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24-125)4)鲁迅鲁迅曾在1932 年编了一个“鲁迅译著书目”。从 1921 年至 1931 年这短短的十一年中,鲁迅翻译和校订的作品就有34 种之多,这包括苏联、日本、荷兰、匈牙利、美国等

7、国家许多作家的作品。鲁迅的译作约占他全部作品的一半,可见他对翻译工作是何等重要。在翻译理论方面,鲁迅曾针对当时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的提法,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主张。1935 年秒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又对翻译作了新的概括。他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也就是说,翻译既要通顺,又要忠实。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42-143)5)郭沫若与矛盾在我国,从二十年代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到五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还在讨论翻译问题的,大概是郭沫若和矛盾。1954 年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郭沫若讲话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

8、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又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他还说:“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1955 年,他在致俄文教学编辑部的信中对翻译标准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原则上说来,严复的信达雅说,确实是必要的条件,但也要看所翻译的东西是什么性质。如果是文学作品,那要求就是特别严格一些,就是说你不仅要能够不走样,能够达意,还要求其译文同样具有文学价值。那就是三条件不仅缺一不可,而且是信达之外,愈雅愈好。所谓雅,不是高深或讲修饰,而是文学价值或艺术价值比较高。”矛盾主张直译,同时由提倡保留“神韵”。他于 1921 年在

9、一篇文章里说道:“翻译文学之应直译,在今日已没有讨论之必要;但直译的时候,常常因为中西文字不同的缘故,发生最大的困难,就是原作的形貌与神韵不能同时保留。,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些差异而保留了神韵。”关于直译,他于 1922 年写道:“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就深处说,还求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1959 年他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作报告说:“对于一般翻译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应该是用明白畅达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10、,这样的翻译过程,是把译者和原作者合二为一,好像原作者用另外一国文字写自己的作品。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发挥工作上的创造性,而又要完全忠实于原作的意图,。”(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53-154)6)傅雷最初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观念的是傅雷。1951 年,他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一文中写道:“一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傅雷研究法国文学,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4 页 -翻译的作品达三十余种,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为向中国读者介绍法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佛雷认为“翻译重在实践”。他还说:

11、“,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79-180)二、翻译的定义翻译就是把已用一种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文字重新表达出来。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这样论及翻译:“据我想,翻译家是精通两种语言的人,也就是能运用两种语言来思维,来表达的人。同样一个意思,运用甲种语言该怎样表达,运用乙语言该怎样表达,他都心中有数,而且熟极而流。他凭关于甲语言的素养,吸收了甲种语言的原作的全部内容。又凭关于乙种语言的素养,用乙种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翻译工作。”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理解到

12、翻译所要重新表达的是原文的思想内容。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翻译,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亲自动手,取得第一手的经验。但是只靠自己的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别人的经验。三、翻译的目的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行为。译者从事翻译的一般目的不外乎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翻译(这里指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为一门课程,目的是在掌握汉语和英语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翻译实践,学习翻译中的各种技巧,提高翻译水平。翻译是较高层次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象为英汉两种语言都达到了相当水平的学生和自学者。因此,通过翻译,对已经掌握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找出漏洞,弥补不足,并使这些能力

13、在综合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搞翻译,而翻译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英语学习。这是翻译的一种特殊作用。四、翻译的标准对翻译标准,我国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早在汉朝和唐朝,就有“文”与“质”之争。主张“文”的翻译家们强调翻译的修辞和通顺,强调翻译的可读性。主张“质”的翻译家们则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的忠实性。我国比较全面的翻译标准是清代翻译家严复于1898 年提出的,他在天演论 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从此,“信达雅”一直被视为翻译的标准。至今,这一理论仍具有生命力,对我国的翻译工作仍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用今天的话来说,“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把原文用

14、译文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达”就是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典雅,但是“雅”字在今天就不局限于典雅的原义,而应注重修辞,即译文要有文采,要具有与原文内容相适应的风格,语言要明白晓畅。鲁迅对翻译的标准也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所谓“易解”,就是译文要见解流畅,明白易懂;所谓“风姿”,就是内容与风格的统一,也是“信”(即准确性)的最高体现。鲁迅为了译得准确,不辞劳苦,绞尽脑汁。1979 年,英语教育学家范存忠教授在漫谈翻译中提出,翻译原则是“从信达雅到正确、通顺、易懂”。这三原则适应于任何领域、任何种类的翻译,体现了翻

15、译的共性。实际上,“正确”就是指“信”,即译文的准确性;“通顺”指“达”,即译文要通顺流畅;“易懂”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4 页 -则是前两者的延伸,即译文不能生硬拗口,晦涩难懂。这三者是矛盾的统一体,既互相制约,又相辅相成。五、翻译的条件熟练地掌握外国语和本国语是学习和从事翻译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汉语功底要好有一位外国的汉学家曾经说过:“汉语,具有一个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表现方式的宝库,可以描绘任何最细致的感情色彩,常常有些词语,在欧洲语文的翻译中好象都是一些同义词,但在汉语原文中都很容易把它们区别开来。”外国语言学家从语言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汉语是伟

16、大的语言宝库,我们成天回旋于“宝库”之中有时却不以为然。加强提高汉语素养,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语言对比的起点,提高分析语言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英语能力要强要掌握全面的语法知识和有很大的词汇量。英语能力不高,不可能正确理解以英语为原作的思想内容,更谈不上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神韵色彩和思想脉络。知识面要广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和了解一些基本常识。没有一定的常识,译者的语言水平即使很高,也无法做好翻译工作。译者知识面的宽窄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知识面的扩大主要靠平时不断的积累。六、翻译在英语的教学意义与作用翻译是学习外语的目的,也是一种不可或缺少的手段。翻译教学是使学生掌握必要

17、的翻译知识,初步学得翻译技能。在做翻译练习时,学生必然会接触到方方面面的知识。要求翻译准确,学生要对原文所涉及的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科学技术、专有名称等知识有所了解,就要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进行查寻,而这个查寻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过程,就是他们开拓知识面、增强跨文化的敏感性(cross-culture sensitivity)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前面提高自己文化素质的过程。英汉互译是英语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双语符号互换作业,重视这样的练习,就会稳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最终获得英汉两种语言顺利转换的能力,成为双语人才。而这正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4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