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大数据产业发展正提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大数据产业发展正提速.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力大数据产业发展正提速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新基建成为国家振兴经济的强心剂。其中,电力大数据在防疫、复工复产中已经并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将为其他领域新基建有序开展提供支撑。助力防疫复工初显价值浙江是全国首创“企业复工电力指数”的省份,期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挥电力大数据优势,专门建立算法,根据企业历史用电量情况、当日用电量情况等数据,为各企业精准画像,得出复工电力指数,动态监测、直观反映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该指数纵向涵盖浙江各地市、县级层面,横向涵盖信息传输
2、软件业、公共服务业、工业等十大行业分类,为政府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大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随后,其他省市也纷纷注重发挥电力大数据的作用,实时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数据产品研发,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其中,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发上线的全国首个电力大数据公共查询平台,基于智能电表和远程采集系统,汇集全省512万家企业和3776万户居民每日用电信息,并将这些用电数据转化为每日更新的社会生产活动指标和趋势图表。政府、企业可根据需要,按权限通过互联网自助查询。“政府根据需要了解各行业复产复工情况,决策相关政策;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了解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3、。”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主任李瑶虹表示,“除提供企业信息外,平台通过对居民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让政府掌握区域内人员的流动情况,方便防疫工作开展。”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相关专家表示,电力大数据能在经济监测、产业调整、精准扶贫、环保防灾、普惠民生等场景中提供决策支撑。多地电网企业均表示,将把电力大数据应用延伸至居民用电领域,进一步为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为电力需求、市场影响、电费风险防控等业务开展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电网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3月10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完成全省高压大客户信息全部接入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标志着该平台开发及应用进入新阶段。国网福建电力
4、相关人士介绍:“平台旨在提高客户能效、降低用能成本、增强源网荷互动能力、支持新兴业务发展,打造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推动电网从电能服务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据了解,福建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基于云平台、数据中台架构开发,具有社会用能全面监测、能源使用智慧高效、柔性负荷可调可控、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客户服务智能便捷、架构柔性敏捷迭代六大特征,首批上线的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能效管理、智能运维、需求响应、项目管理、能源大数据、能源生态圈7个。下一步,国网福建电力将持续扩大数据接入范围,优化用能方式,降低社会用能成本。这是各地电网企业借助电力大数据技术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一
5、个缩影。截至目前,国网大数据资源已全面覆盖发、输、变、配、用等电力系统各环节,类型包括电网生产运营产生的海量能量数据、控制数据、用户数据、公共数据等,覆盖各类时间尺度。而且,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等还在政府指导下建立“能源大数据中心”,接入电、水、气、热、煤、油等多种能源数据,提供“供电+综合能源”全业务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用能方案,丰富了大数据资源规模和维度。电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2019年5月,国网大数据中心成立。当月,南网发布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版),提出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南网”的必由之路。6月底,国网牵头,联合南网、华能、大唐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电力大数据创新
6、联盟成立。联盟致力于搭建电力大数据“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推进电力大数据技术创新和产业协作,建立产学研上下游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标准及评价认证体系建立,打造电力大数据生态圈,引领带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中国建设。随着大数据中心成为新基建重要领域之一,将迎来发展新契机、新动力。为进一步推动电力大数据发展,国网近日印发的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通知提出,建成国网云和数据中台,实现数据共享、便捷应用;加快制定公司数据发展战略,建立数据管理工作标准和规范,常态化开展数据治理和价值挖掘;落实通信网建设新标准,完成OTN(光传输网)网络扩容建设和地市传输网优化改造;持续开展信息化系统“瘦身健体”,推进移动应用整合,提高实用水平,防止重建设、轻应用的不良倾向。具体而言,国网将推动“平台+生态”建设,聚焦能源互联网产业链,拓展平台业务,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提升负荷调控能力;深化新一代电力调度专业应用;优化网上国网等平台服务功能,持续改善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拓展新兴业务,因地制宜构建能源大数据中心。3